杨志达,陈炳德,黄伟,韩伟实,张志明
(1.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核反应堆系统设计技术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41;2.哈尔滨工程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3.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北京100840)
为了增加动力装置的生命力,在每条回路中设置了2台泵,由于这一特殊结构,必须在每台泵出口处设置止回阀以防止冷却剂倒流[1]。同时要求阀门的关闭速度不能过快,否则可能会引起严重的水锤现象,造成管道、泵等设备的严重损坏。另外,还需要止回阀有一定的泄漏量,否则开启备用回路时会对其造成一定的热冲击,引起材料热疲劳。由此可见,止回阀的作用在动力装置中非常重要。目前常见的止回阀有旋启式、双碟式、升降式、斜碟式,这些止回阀的流体运动方向与阀头运动方向一致,可能导致严重的水锤现象和阀头与阀座的撞击。如果流体运动方向与阀头运动方向相反,则阀头会与流体相互形成阻尼,将会大大减弱水锤现象和阀头与阀座的撞击。本文利用此原理研制了对冲式止回阀,其抑制水锤和阀头与阀座撞击能力较好,高流量下启闭特性较好,但低流量下关闭可靠性不高,需要对其关闭过程的动态特性应用计算流体力学技术进一步研究。
图1为动力装置实验系统简图,为增加可靠性,设置了2台泵。当1号泵停闭后开启2号泵时,1号止回阀应可靠关闭,否则部分冷却剂会在1号泵和2号泵之间形成小循环,防止造成事故。
图1 动力装置系统简图Fig.1 Sketch of power unit system
对冲式止回阀结构图如图2[2],对冲式止回阀利用差动活塞实现阀头与流体的对冲运动。所谓对冲运动是指阀头的运动方向与流体的流动方向相反,止回阀在流体顺流时能够快速开启,在流体逆流时阀头能与流体相互形成阻尼,并完成关闭运动。
图2 止回阀结构图Fig.2 Structure map of DC check valve
对冲式止回阀的阀头关闭驱动力主要是由冲压腔内侧、冲压腔外侧和阀头前端3个区域所形成的压差提供的[3-4]。当流体顺流开启时,流体经过阀头与阀体的节流作用后压力下降,所以阀头前端处于低压区,因冲压腔内侧与冲压管相通,冲压管开口处于低压区,故冲压腔内侧为低压区,而冲压腔外侧位高压区,且因活塞直径大于阀头直径,所以作用于阀头上的合力指向开启方向,阀门打开。阀头的移动方向与流体流动的方向相反。
当流体逆流关闭时,冲压腔内流体速度很低,压力近似于滞止压力,所以处于高压区,而阀头前端和冲压腔外侧流体速度较快,处于低压区,且活塞直径大于阀座直径,所以作用于阀头上的合力指向关闭方向,阀门关闭。阀头的运动方向与流体的流动方向相反。另外,阀座是可活动的,在流体节流作用下,可加速阀门的关闭。
阀头上的压差取决于阀内流场的压力分布,该压差产生阀头赖以完成启闭动作的驱动力,而阀头的运动直接影响阀内流场,流场的变化又反过来影响阀内流场的分布。如图3所示,是利用CFD技术模拟对冲式止回阀启闭动态过程的程序流程图,对冲式止回阀的动态过程是一个耦合的闭环过程,需用数值计算的方法求解。
图3 DC止回阀动力学流程图Fig.3 Dynamics flow diagram of DC check valve
由于止回阀的结构较复杂,导致其流场、压力场分布也比较复杂,所以在建立流道时进行了必要简化。根据图3中所示压力分布、阀头驱动力以及阀头运动速度的耦合关系,可以得到阀头阀座的受力方程。阀头、阀座的受力方程遵循牛顿第二定律,其中阀座比阀头多弹簧的推力。以下为阀座的力学方程。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其差分格式和边界条件为
式中:m为阀座质量,kg;Fflow为流体作用力,N;Fspring为弹簧作用力,N;vi为阀头在i时刻的速度,m/s;si为阀头在i时刻的位移,m;k为弹簧系数,N/m。
将以上运动方程编译成Fluent用户自定义文件(UDF)程序,与FLUENT相连接定义阀座的运动状态。阀头的运动程序参照阀座的运动程序,需将弹簧的系数k定义为零。
采用有限体积法求解,压力项用标准格式离散,其余都用一阶迎风格式离散,压力速度耦合方式用SIMPLE算法求解。进出口边界类型设定为压力进口和出口,进口压力100 kPa,出口压力96 kPa。工作压力设定为 101.325 kPa。计算流体的密度为 998.2 kg/m3,粘性系数为 0.001 N·s/m3。湍流强度 0.03,水力直径0.28 m,动网格弹性系数 0.8,边界松弛因子 0.8。
对冲式止回阀在关闭过程中流域形状不断发生改变,其动态过程可通过对比不同工况下阀头、阀座所受的力和速度的变化分析。通过对比不同工况下的冷却剂流量变化判断阀门的关闭特性,这样可确定不同状态下的阀门工作状态。利用FLUENT中动网格设置以及欧拉显式方程编写UDF程序,通过流场分析对阀头阀座进行动态分析,可对对冲式止回阀的关闭过程实现动态可视化模拟[6-7]。
所选的网格为三角形和正四面体,所以采用弹簧近似光滑模型,但此模型不能用于运动变化幅度较大的模型。为了保证网格在更新过程的可靠性,还选用了局部网格重划模型,确保阀头、阀座运动较大时网格不出现负体积。
流场控制模型是基于流域固定形状的情况,当采用动网格技术后,计算区域是变化的,所以要对上述流场控制模型进行改造,即考虑动边界移动的影响[8-10],表达式如下:
式中:ρ为液体的密度,kg/m3;u为液体的速度矢量;us为动网格的网格变形速度;Γ为扩散系数;A为控制体表面积;Sφ为通量的源项φ;∂V为控制体V的边界。
对冲式止回阀的关闭过程即力的平衡过程,对其进行关闭过程的动态研究,需要首先对其进行受力过程分析,根据止回阀的结构尺寸建立其全开三维实体模型,选择相应的计算模型,根据阀座和阀头的运动情况,通过适时地生成和消亡网格更新计算区域,完成阀门关闭过程的模拟。利用牛顿第二定律的欧拉显式方程式:
式中:vt为t时刻阀头速度,m/s;vt-Δt为阀头 Δt时刻前速度,m/s;P为阀头所受压强,Pa;A为阀头面积,m2;F为所受到的反向力,N;m为阀头质量,kg;Δt为时间间隔,s。由式(12)描述阀头和阀座运动,通过编译动网格UDF自定义宏,对每一时间步中的节点位置进行更新。
为了研究对冲式止回阀关阀动态过程,模拟了其内部压力云图、速度场、流量特性、阀头阀座受力情况。通过对比不同压差下阀头、阀座受力以及速度变化,分析阀头、阀座的运动情况。通过对比不同压差下阀门的流量变化判断阀门的关闭特性,可清楚地了解不同状态下阀门的工作状态。模拟中选取的压差分别为2、3、4、5 kPa 4种情况进行分析。
如图4为对冲式止回阀关闭时的静压云图,由图可以看出,流体流动方向为逆流,止回阀关闭以后,压力腔、冲压管内部以及右侧管道为高压区,左侧管道为低压区,如此可保证阀门处于关闭状态,直到流体向右反向流动时阀门被打开。如果流体运动方向为顺流,则冲压管内部与压力腔内部为低压区,靠活塞与阀头面积之差所产生的力使得阀头向左侧运动。
图4 对冲式止回阀关闭时的静压云图Fig.4 Static pressure nephogram of DC check valve closed
流量特性是阀门重要性能指标,图5给出了对冲式止回阀在关闭过程中,不同压差下阀门关闭时入口流量的数值模拟结果。
由图5可知,随着压差的增大流量变化剧烈。压差越大,初始流量也越大,剩余流量也越大。从动态过程来看,流量在阀关闭过程中先缓慢变化,然后急剧减小。这是由于阀头阀座的运动速度逐渐增大所致。在关闭过程结束时,存在剩余流量。这是由于对冲式止回阀关闭过程中,阀头阀座在阀门开度较小时速度较大,单位时间步长内的运动距离较大而造成的。另一个原因是FLUENT的计算区域必须要有网格,所以只能模拟到阀门开度很小的情况。
图5 对冲式止回阀流量图Fig.5 Chart of mass flow rate
图6为4种不同压差下阀头、阀座的受力图,由图可知随着压差的增大,阀头阀座所受到的力在增大。阀门的开度越小,阀头阀座力的变化越剧烈。且随压差的增大,阀门的关闭时间也越短。
图6 对冲式止回阀阀头、阀座受力图Fig.6 Force diagram of DC check valve head and seat
图7为阀头、阀座速度变化曲线,由图可知,阀头、阀座速度与压差和开度有关,随压差增大而增大,随开度减小而增大。
4种压差下阀头、阀座受力,阀头、阀座的最大速度,起始流量及剩余流量的数值如表1所示。
图7 对冲式止回阀阀座速度图Fig.7 Velocity diagram of DC check valve head and seat
表1 不同压差下阀头、阀座参数Table 1 Parameter of valve head and seat at different pressure
实验按图1所示的回路建立实验台架,2台泵分别由2台变频器控制转速,从而控制泵流量。测点主要有1、2号阀阀前、阀内、阀后的压力以及回路的流量。通过这些数据可以对阀的运动特性进行分析。阀的关闭状态通过3种方法来判断:
1)通过主环路的电磁流量计进行判断。通过对比实验流量和在该频率下的理论流量来判断阀的关闭程度,2个值接近时表明阀门已将关闭。
2)通过阀头关闭时的声音判断其运动情况。阀门关闭时会听见一声很小的水击声,若听见此声音则表明阀门已关闭,否则没有关闭。
3)通过阀体上的观察孔进行观察。通过观察和标记阀头阀座的位置来判断。
为得到流量和压差的关系,选取了流量分别为0、100、200、300、400、500、600 t/h 的节点分析。选取节点上阀前、阀后压力,计算得出前后压差,得到表2[11]。
表2 不同流量止回阀前后压力及压差Table 2 Pressure before and after valve and pressure difference at different flow rates
实验的关闭时间大致在5 s左右,比计算时间大很多(计算时间不超过1 s,而且压差越大,关闭时间越短,压差为4 kPa时阀门的关闭时间为0.508 s)。这是由于没有考虑滑动套与冲压管之间的摩擦造成的,另外,双泵切换时流体的换向需要一定时间也造成了关闭时间的延迟。
通过对对冲式止回阀的动态计算和分析可得到如下结论:
1)阀座的运动对于阀头受力有很大影响。随着阀座的关闭运动,阀头所受的瞬态力逐步增大,阀门的关闭会越来越快,增加了阀门关闭的可靠性。
2)对不同压差下对止回阀的动态计算结果的分析表明,随着阀门开度减小,阀头、阀座受力不断增大,阀头、阀座速度不断增加。阀座受力和速度远远大于阀头受力和速度。阀门所受压差越大,关闭时间越短。
3)试验中关闭时间在5 s左右,远大于计算时间是由于实验过程阀头、阀座的运动受到滑动套与冲压管之间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在计算中没有考虑此影响。另外,双泵切换有时间差会造成流体换向时间延迟,也会影响关闭时间。
4)低流量下对冲式止回阀关闭的可靠性依然是其面临的主要问题,还需参数敏感性分析进行优化设计以及实验两方面加以解决。
[1]庞凤阁,彭敏俊.船舶核动力装置[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0:22-24.PANG Fengge,PENG Minjun.Shipping nuclear power plant[M].Harbin: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Press,2000:22-24.
[2]韩伟实,沈明启,韩旭,等.对冲式止回阀:中国,200610010014.7[P].2006-05-08.HAN Weishi,SHEN Mingqi,HAN Xu,et al.Contra-motion check valve:China,200610010014.7[P].2006-05-08.
[3]韩旭,周羽.对冲式止回阀原理及启闭特性分析[J].核动力工程,2006,7(1):66-69.HAN Xu,ZHOU Yu.Principle and opening-closing character analysis of DC check valve[J].Nuclear Power Engineering,2006,7(1):66-69.
[4]HAN Xu,ZHENG Mingguang,YU Yiqi.Hydrodynamic characteriza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contra-push check valve by numerical simulation[J].Annals of Nuclear Energy,2011,38(6):1427-1437.
[5]莫乃榕.工程流体力学[M].2版.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74-75.MO Nairong.Engineering fluid mechanics[M].2rd ed.Wuhan: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2009:74-75.
[6]冯进,张慢来.安全阀水动力特性的CFD模拟和研究[J].核动力工程,2007,28(5):31-34.FENG Jin,ZHANG Manlai.Study on hyd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safety valve based on CFD caluculation[J].Nuclear Power Engineering,2007,28(5):31-34.
[7]江帆,陈维平.润滑用齿轮泵内部流场的动态模拟[J].现代制造工程,2007(6):116-118.JIANG Fan,CHEN Weiping.Dynamic simulation of flow field inside of lubricate gear pump[J].Modern Manufacturing Engineering,2007(6):116-118.
[8]王瑞金,张凯,王刚.FLUENT技术基础与应用实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91-195.WANG Ruijin,ZHANG Kai,WANG Gang.FLUENT technology base and applying[M].Beijing: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2007:191-195.
[9]BATINA J T.Unsteady Euler algorithm with unstructured dynamic mesh for complex-aircraft aerodynamic analysis[J].AIAA Journal,1991,29(3):327-333.
[10]BATINA J T.Implicit flux-split Euler schemes for unsteady aerodynamic analysis involving unstructured dynamic meshes[R].N91-10918,1990.
[11]张志明.一回路主止回阀结构优化及流体力学分析[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65-66.ZHANG Zhiming.Structure optimization and analysis on fluid mechanics of the primary check valve[D].Harbin: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2011: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