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说到电影:《大地》叙事基调之转变

2014-08-23 08:50
电影评介 2014年11期
关键词:王龙赛珍珠基调

杨 坤

电影《大地》剧照

赛珍珠的成名作《大地》自1931年出版后便风靡一时。1932年米高梅公司买下了电影改编权,花费大量的财力物力,终于在4年之后拍摄出了同名电影。上映后在欧美地区均取得骄人的票房成绩,评论界对该片也大加赞赏。影片与小说同为成功之作,但米高梅的《大地》与原作在叙事基调上却相去甚远。

一、小说《大地》忧郁、悲观的叙事基调

《大地》采用现实主义的手法描写皖北农民王龙一家的发展变化历程,用主人公的家庭变迁见证中国封建家庭由盛到衰的历史进程。故事的前半部分主要描写王龙的发家史,表现王龙对土地的依赖和热爱,以及土地与农民的密切联系。小说的后半部分主要描写王龙成为地主之后的大家庭生活,以及以王虎为代表的年轻一代背弃土地的过程,对脱离土地的中国新一代的年轻人给予适当的批判。

王龙对土地的挚爱与儿子们对土地的不屑形成巨大的反差,小说忧郁、悲观的情绪从两代人对土地的态度对比中可见一斑。从小说的描写来看,年轻一代正在背离土地,并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潮流,赛珍珠所推崇的“恋土”意识逐渐被遗忘和抛弃。小说的后半部分不仅描述了儿子们背弃土地的过程,而且关注王龙家庭内部的争斗和仇恨。赛珍珠在《大地》中描写国家动荡、社会混乱、政府腐败的社会状况,以及社会变迁中家庭内部的变化,原本幸福美满的家庭呈现出混乱和纷争的局面。赛珍珠以悲观的态度观察岌岌可危的传统家庭体制,真实地再现大家庭面临解体时的内部纷争。

《大地》创作于上世纪20年代末,中国刚经历过1927年大革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国家动荡不安。在中国发生变革的社会大背景中,传统家庭模式面临着裂变,“家庭由大而小的趋势已经较为明显。”[1]王龙的儿子们准备卖地,土地卖掉之后必然面临着家庭分裂,这是赛珍珠非常不愿意看到的事情。然而,社会发展的必然走向岂是一个人所能阻止的?赛珍珠深感无力回天,于是带着一抹哀愁,讲述王龙家庭变迁的故事,表现王龙面对大家庭失和及走向分裂时的痛苦和悲伤,表达自己对中国传统家庭的怀旧之情,赛珍珠因传统家庭解体而生的悲观情绪由此可见一斑。

二、好莱坞影片《大地》积极、乐观的叙事基调

小说《大地》悲观、忧郁的黯淡情绪在米高梅的电影改编中被积极乐观的叙事基调所取代。制片人欧文·塔伯格之所以对《大地》感兴趣,是因为他“被故事的英雄色彩和小说的世界性主题——受难和生存——所吸引,他认为这样的主题容易让当前的观众认可。”[2]由于意识到悲观、忧郁的黯淡基调很可能会影响票房收入,米高梅公司改编小说《大地》时力图以乐观、明亮的基调吸引更多的观众。米高梅对影片高潮和结尾的处理,是成功改变叙事基调的重要策略。电影重新书写了一个高潮——农民与蝗虫的殊死搏斗。小说对农民战胜蝗虫的描写只有短短几百字的篇幅,影片却以长达14分钟的影像呈现,给观众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电影通过农民与蝗虫的激烈战斗,表现中国农民在自然灾难面前的积极、勇敢和智慧。正是这场气势恢宏、激励人心的人虫大战,奠定了影片积极、乐观的基调。这对于当时的美国观众无疑是一种激励和鼓舞。影片的高潮部分——人与蝗虫的激战——还具有另一层重要含义,即给王龙的大家庭创造重拾和谐、美满的机会。经过这次战斗,王龙重新站在土地上,找回了自己的位置,土地和家庭是他最终的归属。

如果说影片的高潮为其增添了几分明亮的色彩,那么影片的尾声则增强了乐观向上的意味。虽然王龙的家庭也曾经出现过争吵和不和,但矛盾最终化解,一家人和睦相处。和谐美满的家庭是影片的落脚点,影片结尾时王龙一家在欢声笑语中开始新的生活。影片的结尾告诉观众,这个家庭的成员对家的爱更加浓烈。与小说中后半部分那个充满矛盾和嫉妒的家庭相比,电影中的家庭显然更容易获得观众的认可。

此外,影片对王龙儿子们形象所作的全新诠释,也为影片增添了一抹亮色。大儿子是中国年轻一代的代表人物,上大学学习之后成为父亲的得力助手。王龙能与村民们一起战胜蝗虫,完全归功于大儿子。小儿子在家替父亲管理农田,并虚心向哥哥学习先进的种田方法,两兄弟都愿意继承父业,对父亲和土地都充满崇敬。与小说中的儿子们比较起来,的确让人欣慰,这一改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小说悲观的基调。

三、叙事基调转变原因探析

小说《大地》叙事基调忧郁、悲观,但仍深得广大读者的喜爱,米高梅对其进行电影改编时为什么不采用类似的叙事基调呢?这其中存在着多种原因,首要的一点在于电影与小说不同的投资方式,好莱坞考虑更多的是电影的经济效益问题。

电影与小说投资方式的不同,决定了电影和小说利润期望值的不同。电影人改编电影时,时刻都会铭记这些差异,并将之作为改写小说内容的依据。于是,《大地》的电影制作者与小说作者采取不同的叙事策略,电影的内容和基调也会因此与小说有所不同。

影片《大地》中王龙的两个儿子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对扩大观众范围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进而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影片乐观、积极的叙事基调。这一改变与米高梅公司拓展海外市场的策略不无关系,因为《大地》不是一部针对美国市场的影片,中国人是该片极力争取的重要观众群体。此外,中美两国政府对该影片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迫于政治方面的压力,影片《大地》的制作者对小说作了很多积极的改动,此类改写在客观上促进了影片向积极和乐观的方向发展。

电影改编不仅意味着要对小说内容进行删减,更是作者和观众对话的产物,是对当时文化诉求所做出的回应,这是促使《大地》在从小说到电影的媒体转换中叙事基调发生转变的另一重要原因。影片《大地》以王龙回归大地和家庭的圆满结局,带给观众一个乌托邦式的解决方案,对经历了家庭道德危机的美国观众来说是一种强大的精神抚慰。

因此,在经济大萧条的背景之下,基调乐观、向上的影片更能引起观众的兴趣,也更容易满足好莱坞让观众愉快地回家的目的。影片《大地》的高潮和乌托邦式的结局有力地改写了小说《大地》的叙事基调,也因此赢得了更多的观众,满足了电影人对投资高回报率的要求。

[1]徐永志.辛亥革命前后的家庭变动[J].中州学刊,2001(6):19-20.

[2]Flamini,Roland,Thalberg.The Last Tycoon and the World of M - G- M[M].New York:Crown Publisher,1994:254.

猜你喜欢
王龙赛珍珠基调
中央定基调 明年经济工作这么干
赛珍珠:我在镇江有个家
镇江高等专科学校赛珍珠研究所简介
赛珍珠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21世纪中国赛珍珠研究述评
俏丽基调
西夏文《十轮经》考论
水井里打油
单飞
总基调:稳中求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