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美国青春启示电影的表现主义风格

2014-08-23 08:50
电影评介 2014年11期
关键词:表现主义吉姆青春

张 捷

电影《篮球日记》海报

“青春启示电影”这一概念由美国学者理查德·本杰明提出,后被我国研究者多次引用。所谓“青春启示电影”,是一种从属于“青春电影”的亚类型片,与以往甜蜜温馨,阳光浪漫的青春片不同,这类影片“更具反映现实的倾向,这一电影亚类型通常乐于表现年轻人危险而有害的痛苦,犯罪,发泄和失狂忘形。”[1]冷峻阴郁的态度,无感情色彩的暴力呈现及直面现实的深刻批判性均使这类影片具备了浓郁的当代启示录的意味。

由于这类影片在题材及主题表达上的独特性,使得导演很难在全片贯穿始终地采用一种冷静客观的眼光去记录那不堪的青春岁月,反而常常融入了个人化的主观色彩,以求走进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更加深刻地剖析表面的疯狂与堕落背后所隐藏的躁动、无助与不安。因此使得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美国青春启示电影在视听语言方面呈现出现实主义与表现主义相交织的独特风格。

表现主义电影由来已久,它在《电影艺术词典》中被解释为:“从1919年至1924年出现在德国的一个把文学、戏剧和绘画上的表现主义风格运用于影片创作的流派,表现主义在本世纪的十年代到二十年代初统治了德国文艺,它的艺术目的是力图通过不自然的形式和极度失真变形的世界形象,来强烈地表达出人物内心恐惧和焦虑、爱和憎的情绪。”[2]美国青春启示电影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表现主义电影,它只是在影片中借鉴了表现主义电影的某些表现手法,从而具有了一种表现主义特征。本文将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着重剖析美国青春启示电影的表现主义风格。

一、打破常规的画面语言

在美国青春启示电影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许多风格化色彩非常浓郁的电影画面呈现,它往往有力地表现了主人公丰富而复杂的精神世界。无论是幻觉、梦境还是回忆,在这里都被导演以某种独特的电影表现手法呈现在银幕上,与一般的常规画面区别开来,让观众印象深刻。

(一)升格或降格拍摄手法

一般说来,电影的拍摄速度与放映速度是一样的,均为每秒24格。这样电影中所呈现出来的画面看起来与现实生活是较为贴近的,观众也比较容易接受,现如今绝大部分影片都遵循这一规律。但是美国青春启示电影之中却经常出现违反这一规律的场面或段落,导演往往采用升格或降格拍摄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独特的艺术追求。

所谓升格拍摄,即在电影拍摄时采取高于每秒24格的速度拍摄,但是放映时仍然按照正常速度放映,呈现在电影画面之中即为慢镜头的效果。在美国青春启示电影的代表作品之一,由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主演的影片《篮球日记》中有一场戏是他饰演的男主角吉姆在课堂上睡着了,接着便在梦境中幻想自己手持冲锋枪,身着黑风衣款款走进教室,将与自己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一个个击倒。用升格镜头拍摄的这一场戏呈现出高度风格化的,亦即表现主义的特征。无论是吉姆开枪的动作,还是同学中枪后缓缓倒下的身影,抑或是大家脸上或错愕,或恐惧,或兴奋的神情,在慢镜头的呈现中均让人感到夸张与怪异。“这些幻想场景表现了吉姆心灵深处的无理性、神经质、性冲动和怪异。”[3]同样在反映美国种族冲突问题的青春启示电影《美国x档案》中,男主角德瑞在经历了一系列人生变故之后,有一场戏表现他在自己家中洗澡,晶莹的水花洒下,疲惫的德瑞缓缓闭上双眼,回忆起了小时候自己与弟弟在海边玩耍的场景。那时候的日子多么单纯,多么幸福,却再也回不来了。慢镜头中两个小孩披着夕阳在海边缓缓追逐,不仅让人感到时光的流逝,岁月的无情,更与全片其它部分的快节奏叙事形成对比,也正好暗喻着人物的命运,让人唏嘘不已。

而降格拍摄则刚好相反,拍摄时采取低于每秒24格的速度拍摄,放映时采取正常速度放映,呈现在银幕上即快镜头的效果。例如在影片《梦之安魂曲》中,有一个表现男女主角与他们的朋友在吸食毒品过后的场景,导演便采用了降格镜头拍摄。快镜中一群男男女女时而拥抱,时而跳舞。正常的运动速度被瞬间加快了,将人物在毒品的作用下那种兴奋与刺激表现得淋漓尽致。此时的他们已经完全脱离了真实的现实生活,而陷入了某种幻境。同时在影片中反复出现的一个片段是通过快镜头的组接来表现主人公吸食毒品的过程,这种对正常时间的压缩直观地表现了已经沉迷于毒品无法自拔的主人公在面对毒品时那种迫切的,渴望的,甚至接近于病态的心理。

(二)非常规的摄影机运动方式

常见的摄影机运动方式如推、拉、摇、移、升、降、跟、甩等,一般都是为影片的叙事服务的。而在美国青春启示电影中有些摄影机的运动方式要么突破了这常见的几种,要么将这几种方式推向极致。总之它并不是为交代情节,推进故事而服务的,通常只是为了突显人物的精神世界,实现导演的艺术追求。

例如在《篮球日记》中,男主角吉姆沉迷于毒品,脱离了家庭与学校,流落街头,后来被一位黑人收留,并在他的帮助下开始尝试戒毒。在这个过程中有一场戏表现吉姆毒瘾发作,痛苦难耐,他在不大的房间里翻箱倒柜,渴望寻求暂时的解脱。导演在这里别出心裁地采用了一种360度旋转摄影的方式,并且越转越快,将吉姆毒瘾发作,头晕目眩的状态刻画得入木三分,观众也在这种非常规摄影所带来的新鲜与刺激中体会到了主人公的心情。

而在电影《芳龄十三岁》中,女孩特雷西喝了街边小混混递来的掺有药物的饮料,随之精神陷入恍惚。她一边走一边寻找自己的好朋友埃维,摄影机随着她的目光四处摇晃,同样给人一种头晕目眩之感。

(一)范例法。教师在教学前需要为学生准备写作所需案例,随后慎重讲解范文内容,帮助学生明白应当如何进行写作。随后教会学生自行写作的流程和方法,用趣味化、典型化的文章引导学生。教师可以在多媒体中播放和写作文章相似的图片或视频片段,引起学生良性感知,突出教学重心。该方法能够有效奠定学生基础素质与基础能力,教师要在此基础上重视创新思想的运用,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注重学生平时资料、案例、经验的积累过程,随后由教师布置课后任务。学生自行从网络中找寻案例。在课堂中展开知识点讨论,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案例和资源案例。

(三)个性化的光影设置

光的设置对一部影片视觉风格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美国青春启示电影之中,导演出于特定的艺术目的,往往会采用风格化的布光。这种与自然光线差异明显的光影设置所呈现出来的效果不仅让观众印象深刻,同时很好地完成了一种表意的任务。

同样是《美国x档案》中德瑞回忆小时候与弟弟在海边玩耍的场景,这一段落导演不仅采用了升格拍摄,同时在布光上也以暖色调为主。呈现在银幕上夕阳的光辉柔和地洒在两张天真无邪的脸上,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德瑞记忆中童年温暖的摸样,同时也与残酷的现实形成反差。

在《梦之安魂曲》中,男主角的女友为了换来毒品,不惜出卖自己的肉体。在她受尽欺凌从猥琐的男经理家中走出,步入电梯之后,电梯内斑驳的光影星星点点地洒在她的脸上,同时不停地晃动,有力地表现了主人公此时极其不平静的内心世界。

二、极度失真的听觉元素

电影是一门综合艺术,其中视听的综合性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所以说美国青春启示电影的表现主义风格不仅体现在打破常规的画面语言之中,更体现在极度失真的听觉元素之上,画面与声音的结合将风格化的手法推向极致。

(一)呢喃的话语

一般说来,电影中的台词通常都是为了塑造人物,推动情节,表达情绪而服务的。但是在美国青春启示电影之中却常常会出现一些看似无意义的对话或独白,它们从剧情中脱离出来,更像是一种幻想的话语或梦中的呢喃。“人的言语不仅是讲给某些听众听的进度报告,而且也是他们的情绪的一种自然的表现。”[4]

影片《篮球日记》基本上是以男主角吉姆的旁白贯穿全片,其中他有一段话是这样说的:“我是独自一人,不只是我,我们都是独自一人,永远是一个人。谁等在我飞奔而过的永恒隧道的尽头,上面是高楼鳞次栉比的第五大道?我在想,在这些美好的旅途之后,这是其中糟糕的一回。”这诗化的语言和剧情的发展几乎没什么关系,也缺乏基本的逻辑性,它只是主人公内心情感的一种抒发,仿佛是他的喃喃自语。

类似的话语在《梦之安魂曲》中也出现在了男女主角的对话之中:

女:“是真的吗?”

男:“从我第一眼见到你的时候。”

女:“那很好呀,哈瑞!我觉得很开心。从前也有人对我这样说过,不过都没啥意义。”

男:“为什么?因为你觉得他们在逗你开心?”

女:“不,不是这样。我的意思是,不知道,我不知道。或说我根本不在乎是如何。只是从他们口中说出来,就是毫无意义,懂吗?当你说时,我是真的听到了。”

男:“像你这样的女孩,能够真的带给我好运。”

女:“你这样想?”

这对情侣之间的对话,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意义,他们只是在互相表达自己对对方的感情,用一种随意的,散漫的,无中心的方式。

(二)狂放的音乐

在美国青春启示电影之中,音乐所占的比重是非常大的,它本来就是现如今青少年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类型片中,狂放的摇滚或动感的电音舞曲往往是这个时代最好的背景音乐,彰显着青春的活力与不羁。同时,有意味的音乐与画面相结合,更完整地突显了影片的表现主义意味。

例如在探讨青少年性别认知问题的影片《男孩别哭》中,有一场戏是女主角缇娜与莱娜和她们的两个朋友驾车行驶在夜晚的公路上。车内的音乐声非常大,淹没了其余的一切声响。我们只能看到画面上四个女孩张着嘴大声尖叫着,却丝毫听不到她们的声音。强劲的音乐诉说着四个年轻人内心的疯狂与躁动。

还有一种情况便是音乐配合着扭曲变形的画面进行了一定的调整,呈现出些许怪异与神秘的气息。例如在《梦之安魂曲》中,每当主人公毒瘾发作,痛苦难耐,或者是他妈妈精神恍惚,幻觉频发的时候,一种微妙的,诡谲的,带有些悬疑色彩的音乐便会响起,很好地营造了一种脱离于现实之外的氛围。

(三)两极化的音响

美国青春启示电影中音响效果的设置为了突显影片的表现主义风格,主要采取了两种有效方法,一是夸张,二是静默。

在《篮球日记》中吉姆于梦境中幻想自己手持重型机枪走进教室,对老师和同学展开疯狂的杀戮。在这场采用升格拍摄的戏中,吉姆走进教室的脚步声被刻意夸大了,除了沉重而有节奏的脚步声外我们再也听不到别的声音。同样在《梦之安魂曲》中,饱受精神压力的母亲去看心理医生,此时的她早已深陷精神疾病的困扰不能自拔。银幕上通过鱼眼镜头拍摄的画面扭曲变形,同时医生的说话声也被扭曲了,那奇怪的声音听起来根本不像是人所发出来的,形成了一种夸张的音响效果。

还有一种处理音响的手法便是静默,此时无声胜有声。“沉默要比喧闹、嘈杂的音乐优越得多,它能有力地渲染某段时间内的戏剧紧张性。”[5]在《梦之安魂曲》中,男主角幻想他的女朋友站在一艘轮船的船头,他大声呼唤她,却怎么也发不出声音。这种独特的处理音响的方法,使得幻境与现实在影片中很好地区分开来,从而具有了一种表现主义的特色。

[1][3]理查德·本杰明.终结之意义:青春启示电影[J].世界电影,2006(4).

[2]《电影艺术词典》编辑委员会.电影艺术词典[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6:82.

[4](匈)巴拉兹·贝拉.电影美学[M].何力,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3:240.

[5](法)马塞尔·马尔丹.电影语言[M].何振淦,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6:102.

猜你喜欢
表现主义吉姆青春
情绪在表现主义油画中的实践与运用研究
原始表现主义的画像——沃尔特·米卡作品欣赏
关于表现主义
原始魅力——吉姆·科普
吉姆餐厅
埋线:1厘米提升的青春
让身体从纸中穿过
青春献礼
青春不打烊
张春旸和她的表现主义绘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