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木草
摘 要:学前教育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智慧。
关键词:学前教育;预设;生成
为了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到2020年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战略发展目标,2011-2013年国家实施了第一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为学前教育寄予更高的期望和要求,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新的空间。目前,各地的学前教育出现了生机盎然、异彩纷呈的新格局,具有创新精神和富有个性的、优秀的教学活动融入学前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这也给边远山区学前教育创造了历史机遇,同时也带来严峻的挑战,亟待解决认识与实践上的偏差、实践操作与理论联系实际中突出的问题和矛盾。首要解决好教育教学活动中“规则”与“自由”、“预设”与“生成”之间发展的价值,如果缺乏这一应对的活动措施和智慧,常常会失去对教育时机的创造、发展和利用的过程。
上学年,我在学前班孩子上音乐课时,组织孩子们戴着不同的动物头饰欣赏《狮王进行曲》活动,先让孩子们欣赏乐曲,然后请孩子们按角色自由律动(模仿与自己头饰相符的动物动作),刚开始时,小朋友们稍能听音乐节奏有秩序地律动,当表演到狮王大吼一声追赶小动物们时,小朋友们沸腾起来,东躲西藏,互相碰碰撞撞,活动室里一下子炸开了锅,场面混乱,嬉笑声、吵闹声一浪高过一浪,你推我搡,孩子们越玩越来劲,狮王也追得气喘吁吁,个个满脸通红,忘却了音乐节奏和老师的存在,乐曲结束了,小朋友们仍然沉迷在自己角色中余兴未尽。当时我千呼万唤、手忙脚乱地想控制住局面,但我的“指挥”被孩子们的吵闹声淹没了,活动最终未能顺利进行下去,我想即使能继续未必取得预期的效果。我的设计中“规则”的成分太多,忽略了幼儿的兴趣和需求。
对上述活动,课后通过分析思考,我个人发现如果事先引导孩子们制定一些合理而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规则,为孩子们的自由创设一定的“度”,如听音乐适度表演角色,不制造噪音,牢记角色,掌握时空,最后狮王和小动物们都要摆一个自己喜欢的造型定格于曲末的强音上,就可能有效地防止大混乱、大疲惫,同时也不会影响幼儿个性的有效张扬。我认识到自己对“规则”与“自由”的认识不全面而导致不理想的课堂效果,要知道自由并不是放任自流,规则也不是专制、惩罚、控制。操作中必须有一定“规则”的“自由”,把握住“规则”与“自由”的度。因为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所以没有有效的管理就不会有成功的教学活动。
有一次,某教师在开展“认识花卉”公开教学活动时,预先准备了三盆盆花和一幅花卉图片,首先让大家认识的三盆分别是一品红、木本绣球、兰草,不一会儿有个孩子站起来大声地炫耀起来:“我家院子里有各种各样好看的花,夏天有好多的蜜蜂来采蜜。”一石激起千层浪,其他孩子们也七嘴八舌,开始发话了:“我家有仙客来,有的开白色的花,有的开红色的花,还带着香味呢”“我家花盆里长出的花还带刺,还扎过我的小手呢”“我在电视里看见有卖花的花店,我以后要去那里买老师喜欢的花”“我奶奶的鞋上绣着美丽的花”“山上的牡丹花很臭”。孩子们讨论得兴高采烈、眉飞色舞,想象中的鲜花感染了他们的情绪,越说越激动,这时老师喊出严肃的口令:“小嘴巴闭起来,刚才你们所谈到的话题老师都听见了,我们再来介绍认识一下图片上的花名以及它们的特点”,孩子们的情绪一下子低落了,显现出无精打采的、非常不乐意的样子。授课教师对他们的反应无动于衷,教学按预设的规则继续进行。
课后评课时大家认真分析,全面交流达成了共识,学前教育教学活动经常会出现这类似情况,教师的预设与实际课堂情况相冲突的现象时有发生。但是教师应该明白教育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孩子。上述案例中教师的预设仅限于三盆花和一张图片,孩子们对教师没有预设的仙客来、野牡丹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几种花也是本地栽培的很普通的花卉品种,这些花可直接用于本次活动目标,就能深化孩子们对主题活动的认识。还有花店的鲜花、塑料花、绣花鞋等完全用在本次活动中效果就会很好的,同时也可以产生新的主题活动内容。可是,当堂教师对孩子们互相交流表述各自的所闻不但没有生成新的活动目标,而且对孩子们大胆开放的行为未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赞扬,以一个很权威、很严肃的眼神让孩子们乖乖地成为“接收器”。要解决以上这位教师身上发生的预设与孩子们兴趣之间的矛盾,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在课堂上教师仔细观察每位孩子的活动表现,准确判断生成活动的发展价值,从而决定是否改变教学活动计划。我个人通过多年的实践操作和经验积累,深刻认识到教育无小事,教育就是和风细雨,润物细无声的工作。教学活动要关注孩子们的“声音”,他们的兴趣和需求作为有效起点,只需巧妙处理活动中有价值的“突发事件”,凸显出教师教学的灵活和智慧,并学会随着孩子们活动中即时生成的内容不断调整、补充和提升原有的计划,在尊重孩子们的前提下变硬性计划为弹性计划,让教师在日常的、细微的、不经意的充满思想和智慧的言行中折射出教育的理性之光、人性之光和人文之光。
(作者单位 甘肃省甘南州迭部县藏文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