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考历史模拟试题(二)

2014-08-22 23:55宋景田
试题与研究·中考历史 2014年2期
关键词:题意本题解析

宋景田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C 【解析】阪泉之野大战是黄帝与炎帝争夺中原地区的战役,盘庚是商朝的国君,张骞是西汉人,齐桓公是春秋第一个霸主。

2.B 【解析】三省六部制是隋唐时期的制度,废除丞相是在明朝初期,故排除。

3.B 【解析】abcd四个朝代分别是唐、北宋、元、清,北宋同辽、西夏并立,不是统一政权。

4.B 【解析】首先明确四部典籍的成书年代,即①《齐民要术》(南北朝)②《史记》(西汉)③《清明上河图》(北宋)④《红楼梦》(清朝)。

5.D 【解析】首先弄清四幅图反映的史实隶属于哪一事件?虎门销烟(鸦片战争前)、圆明园遗迹(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军在旅顺的暴行(甲午中日战争中)、侵略者坐在清朝皇帝的宝座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然后排列四个事件的先后顺序。

6.C 【解析】剪发辫和中山装是在辛亥革命后的潮流,志愿军入朝是1950年,均属于徐悲鸿生活的年代。中共八大召开于1956年,那时徐悲鸿已去世,不合题意。

7.A 【解析】北伐战争后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辛亥革命并未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推动社会习俗的进步是辛亥革命的功绩,但不是最主要的。

8.D 【解析】侯德榜是化学家,创造侯氏制碱法,钱学森是导弹专家,聂耳是音乐家。答案D。

9.C 【解析】选项中第四项错误,应是1984年中英签署联合声明。A项漏选第三项,正确但不完全。

10.B 【解析】歌谣内容反映的是浮夸风,属于“大跃进”运动时期。

11.B 【解析】两位先进人物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楷模,不能体现国际主义精神和反抗外来入侵的精神。

12.A

13.C 【解析】四个选项中,阿拉伯数字传播属于文明融合,其余三项是文明的冲撞。

14.A 【解析】选项中第一项是华盛顿的贡献,第四项是罗斯福的成就。

15.B 【解析】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16.D 【解析】三国的政治背景各有不同,但资本主义发展受阻是其共同原因。

17.D

18.C 【解析】这是判断选择题,重要的是看观点是否正确,干扰项往往偏颇。

19.B 【解析】D项是工业革命的成果,A、C项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用排除法选B。

20.D 【解析】判断选择题,题干中非洲独立年为1960年,A正确;B、C说明了当今世界的共同问题,D项的表述不符合今天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趋势,是错误的。

二、材料解析题

21.本题共8分

(1)秦始皇或嬴政,郡县制。

【解析】材料中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国”是关键词,由此可以判断为秦朝的统治。本题容易同汉武帝“大一统”政策中为削弱封国势力而颁布“推恩令”和向十三州郡派驻刺史管理地方相混淆。

(2)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

【解析】注意审题,不仅仅是唐太宗时期的例子。可以是唐朝对在占领的东突厥境内设立都督府,任用当地贵族进行管理,保留原有的民族习惯和生活方式。也可举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同松赞干布、尺带珠丹通婚或唐蕃会盟等史实。

(3)根据材料中疆域四至可以知道,元朝疆域辽阔,元世祖实行行省制加强对庞大帝国的管辖。

(4)金瓶掣签制度。

【解析】主要考查“掣”字的写法。

(5)这四位封建帝王为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对地方的管辖,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做出了重大贡献。

【解析】根据题意,对四则材料中四位帝王采取的具体措施加以总结,重点放在对地方的管理和民族关系上。

22.本题共8分

(1)《南京条约》签订或鸦片战争清政府失败。

【解析】教材中1842年提到两个事件,即清政府同英国签订《南京条约》和鸦片战争结束。

(2)鸦片战争的惨败,使以魏源为代表的爱国知识分子受到刺激,他们意识到清朝同西方国家在技术上的巨大差距,开始睁眼看世界,寻求革新救国的方法。在此背景下,魏源开始编著《海国图志》。

(3)《天演论》。

(4)百日维新或戊戌变法或维新变法运动,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选一即可。

【解析】如果学生知识面较广,戊戌六君子之一同样符合题意,光绪帝也可以列入其中。

(5)民主、科学。

【解析】写完整才可得分。

(6)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再到提倡民主、科学;从学习技术,制造器械到仿效政治制度再到追求思想解放,这是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也是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的近代化过程。能够表达出基本含义即可。

(7)心系国家和民族的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勇于进取的探索精神,善于学习、善于借鉴的精神,博学多识,等等,开放试题,符合题意即可。

23.本题共7分

(1)大化改新。

【解析】材料中的时间是判断事件的依据之一,处于我国隋唐时期。考查记忆为主。

(2)实行征兵制,建立常备军——皇军;建立警察制度,维护治安。

【解析】任选一项皆可。这是日本对外扩张的基础。

(3)120周年。

【解析】热点问题。今年恰逢甲午年。

(4)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抗日战争的胜利,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

【解析】实际上是要求回答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5)田中角荣。

(6)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日本政府的所谓“购岛”及“国有化”的任何言行完全是非法的、无效的,丝毫改变不了日本侵占中国领土的历史事实,丝毫改变不了中国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领土主权。中方强烈敦促日方立即停止一切损害中国领土主权的行为,中国政府和人民维护领土主权的意志是坚定不移的,我们有决心、有能力维护国家领土主权。日本在钓鱼岛的任何图谋终将失败。安倍参拜靖国神社是美化日本在二战时期的侵略罪行,践踏人类社会的正义。等等。

【解析】开放试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知识面和对时事的关注度。只要观点正确即可得分。

24.本题共8分

(1)新航路开辟。

(2)启蒙运动。

【解析】注意时间是17—18世纪,避免同文艺复兴运动混淆。

(3)①较早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

②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生产力大大提高。

③野蛮的殖民侵略和掠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国际市场和生产原料、资金来源。

④科技领先,加速了经济的发展。

【解析】可从政治、经济、对外扩张和科技四个方面组织答案。

(4)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苏联解体和华约解散,标志着雅尔塔体系的终结。

(5)开放试题,须言之有理,观点正确。

【解析】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C 【解析】阪泉之野大战是黄帝与炎帝争夺中原地区的战役,盘庚是商朝的国君,张骞是西汉人,齐桓公是春秋第一个霸主。

2.B 【解析】三省六部制是隋唐时期的制度,废除丞相是在明朝初期,故排除。

3.B 【解析】abcd四个朝代分别是唐、北宋、元、清,北宋同辽、西夏并立,不是统一政权。

4.B 【解析】首先明确四部典籍的成书年代,即①《齐民要术》(南北朝)②《史记》(西汉)③《清明上河图》(北宋)④《红楼梦》(清朝)。

5.D 【解析】首先弄清四幅图反映的史实隶属于哪一事件?虎门销烟(鸦片战争前)、圆明园遗迹(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军在旅顺的暴行(甲午中日战争中)、侵略者坐在清朝皇帝的宝座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然后排列四个事件的先后顺序。

6.C 【解析】剪发辫和中山装是在辛亥革命后的潮流,志愿军入朝是1950年,均属于徐悲鸿生活的年代。中共八大召开于1956年,那时徐悲鸿已去世,不合题意。

7.A 【解析】北伐战争后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辛亥革命并未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推动社会习俗的进步是辛亥革命的功绩,但不是最主要的。

8.D 【解析】侯德榜是化学家,创造侯氏制碱法,钱学森是导弹专家,聂耳是音乐家。答案D。

9.C 【解析】选项中第四项错误,应是1984年中英签署联合声明。A项漏选第三项,正确但不完全。

10.B 【解析】歌谣内容反映的是浮夸风,属于“大跃进”运动时期。

11.B 【解析】两位先进人物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楷模,不能体现国际主义精神和反抗外来入侵的精神。

12.A

13.C 【解析】四个选项中,阿拉伯数字传播属于文明融合,其余三项是文明的冲撞。

14.A 【解析】选项中第一项是华盛顿的贡献,第四项是罗斯福的成就。

15.B 【解析】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16.D 【解析】三国的政治背景各有不同,但资本主义发展受阻是其共同原因。

17.D

18.C 【解析】这是判断选择题,重要的是看观点是否正确,干扰项往往偏颇。

19.B 【解析】D项是工业革命的成果,A、C项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用排除法选B。

20.D 【解析】判断选择题,题干中非洲独立年为1960年,A正确;B、C说明了当今世界的共同问题,D项的表述不符合今天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趋势,是错误的。

二、材料解析题

21.本题共8分

(1)秦始皇或嬴政,郡县制。

【解析】材料中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国”是关键词,由此可以判断为秦朝的统治。本题容易同汉武帝“大一统”政策中为削弱封国势力而颁布“推恩令”和向十三州郡派驻刺史管理地方相混淆。

(2)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

【解析】注意审题,不仅仅是唐太宗时期的例子。可以是唐朝对在占领的东突厥境内设立都督府,任用当地贵族进行管理,保留原有的民族习惯和生活方式。也可举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同松赞干布、尺带珠丹通婚或唐蕃会盟等史实。

(3)根据材料中疆域四至可以知道,元朝疆域辽阔,元世祖实行行省制加强对庞大帝国的管辖。

(4)金瓶掣签制度。

【解析】主要考查“掣”字的写法。

(5)这四位封建帝王为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对地方的管辖,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做出了重大贡献。

【解析】根据题意,对四则材料中四位帝王采取的具体措施加以总结,重点放在对地方的管理和民族关系上。

22.本题共8分

(1)《南京条约》签订或鸦片战争清政府失败。

【解析】教材中1842年提到两个事件,即清政府同英国签订《南京条约》和鸦片战争结束。

(2)鸦片战争的惨败,使以魏源为代表的爱国知识分子受到刺激,他们意识到清朝同西方国家在技术上的巨大差距,开始睁眼看世界,寻求革新救国的方法。在此背景下,魏源开始编著《海国图志》。

(3)《天演论》。

(4)百日维新或戊戌变法或维新变法运动,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选一即可。

【解析】如果学生知识面较广,戊戌六君子之一同样符合题意,光绪帝也可以列入其中。

(5)民主、科学。

【解析】写完整才可得分。

(6)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再到提倡民主、科学;从学习技术,制造器械到仿效政治制度再到追求思想解放,这是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也是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的近代化过程。能够表达出基本含义即可。

(7)心系国家和民族的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勇于进取的探索精神,善于学习、善于借鉴的精神,博学多识,等等,开放试题,符合题意即可。

23.本题共7分

(1)大化改新。

【解析】材料中的时间是判断事件的依据之一,处于我国隋唐时期。考查记忆为主。

(2)实行征兵制,建立常备军——皇军;建立警察制度,维护治安。

【解析】任选一项皆可。这是日本对外扩张的基础。

(3)120周年。

【解析】热点问题。今年恰逢甲午年。

(4)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抗日战争的胜利,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

【解析】实际上是要求回答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5)田中角荣。

(6)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日本政府的所谓“购岛”及“国有化”的任何言行完全是非法的、无效的,丝毫改变不了日本侵占中国领土的历史事实,丝毫改变不了中国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领土主权。中方强烈敦促日方立即停止一切损害中国领土主权的行为,中国政府和人民维护领土主权的意志是坚定不移的,我们有决心、有能力维护国家领土主权。日本在钓鱼岛的任何图谋终将失败。安倍参拜靖国神社是美化日本在二战时期的侵略罪行,践踏人类社会的正义。等等。

【解析】开放试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知识面和对时事的关注度。只要观点正确即可得分。

24.本题共8分

(1)新航路开辟。

(2)启蒙运动。

【解析】注意时间是17—18世纪,避免同文艺复兴运动混淆。

(3)①较早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

②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生产力大大提高。

③野蛮的殖民侵略和掠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国际市场和生产原料、资金来源。

④科技领先,加速了经济的发展。

【解析】可从政治、经济、对外扩张和科技四个方面组织答案。

(4)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苏联解体和华约解散,标志着雅尔塔体系的终结。

(5)开放试题,须言之有理,观点正确。

【解析】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C 【解析】阪泉之野大战是黄帝与炎帝争夺中原地区的战役,盘庚是商朝的国君,张骞是西汉人,齐桓公是春秋第一个霸主。

2.B 【解析】三省六部制是隋唐时期的制度,废除丞相是在明朝初期,故排除。

3.B 【解析】abcd四个朝代分别是唐、北宋、元、清,北宋同辽、西夏并立,不是统一政权。

4.B 【解析】首先明确四部典籍的成书年代,即①《齐民要术》(南北朝)②《史记》(西汉)③《清明上河图》(北宋)④《红楼梦》(清朝)。

5.D 【解析】首先弄清四幅图反映的史实隶属于哪一事件?虎门销烟(鸦片战争前)、圆明园遗迹(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军在旅顺的暴行(甲午中日战争中)、侵略者坐在清朝皇帝的宝座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然后排列四个事件的先后顺序。

6.C 【解析】剪发辫和中山装是在辛亥革命后的潮流,志愿军入朝是1950年,均属于徐悲鸿生活的年代。中共八大召开于1956年,那时徐悲鸿已去世,不合题意。

7.A 【解析】北伐战争后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辛亥革命并未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推动社会习俗的进步是辛亥革命的功绩,但不是最主要的。

8.D 【解析】侯德榜是化学家,创造侯氏制碱法,钱学森是导弹专家,聂耳是音乐家。答案D。

9.C 【解析】选项中第四项错误,应是1984年中英签署联合声明。A项漏选第三项,正确但不完全。

10.B 【解析】歌谣内容反映的是浮夸风,属于“大跃进”运动时期。

11.B 【解析】两位先进人物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楷模,不能体现国际主义精神和反抗外来入侵的精神。

12.A

13.C 【解析】四个选项中,阿拉伯数字传播属于文明融合,其余三项是文明的冲撞。

14.A 【解析】选项中第一项是华盛顿的贡献,第四项是罗斯福的成就。

15.B 【解析】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16.D 【解析】三国的政治背景各有不同,但资本主义发展受阻是其共同原因。

17.D

18.C 【解析】这是判断选择题,重要的是看观点是否正确,干扰项往往偏颇。

19.B 【解析】D项是工业革命的成果,A、C项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用排除法选B。

20.D 【解析】判断选择题,题干中非洲独立年为1960年,A正确;B、C说明了当今世界的共同问题,D项的表述不符合今天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趋势,是错误的。

二、材料解析题

21.本题共8分

(1)秦始皇或嬴政,郡县制。

【解析】材料中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国”是关键词,由此可以判断为秦朝的统治。本题容易同汉武帝“大一统”政策中为削弱封国势力而颁布“推恩令”和向十三州郡派驻刺史管理地方相混淆。

(2)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

【解析】注意审题,不仅仅是唐太宗时期的例子。可以是唐朝对在占领的东突厥境内设立都督府,任用当地贵族进行管理,保留原有的民族习惯和生活方式。也可举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同松赞干布、尺带珠丹通婚或唐蕃会盟等史实。

(3)根据材料中疆域四至可以知道,元朝疆域辽阔,元世祖实行行省制加强对庞大帝国的管辖。

(4)金瓶掣签制度。

【解析】主要考查“掣”字的写法。

(5)这四位封建帝王为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对地方的管辖,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做出了重大贡献。

【解析】根据题意,对四则材料中四位帝王采取的具体措施加以总结,重点放在对地方的管理和民族关系上。

22.本题共8分

(1)《南京条约》签订或鸦片战争清政府失败。

【解析】教材中1842年提到两个事件,即清政府同英国签订《南京条约》和鸦片战争结束。

(2)鸦片战争的惨败,使以魏源为代表的爱国知识分子受到刺激,他们意识到清朝同西方国家在技术上的巨大差距,开始睁眼看世界,寻求革新救国的方法。在此背景下,魏源开始编著《海国图志》。

(3)《天演论》。

(4)百日维新或戊戌变法或维新变法运动,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选一即可。

【解析】如果学生知识面较广,戊戌六君子之一同样符合题意,光绪帝也可以列入其中。

(5)民主、科学。

【解析】写完整才可得分。

(6)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再到提倡民主、科学;从学习技术,制造器械到仿效政治制度再到追求思想解放,这是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也是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的近代化过程。能够表达出基本含义即可。

(7)心系国家和民族的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勇于进取的探索精神,善于学习、善于借鉴的精神,博学多识,等等,开放试题,符合题意即可。

23.本题共7分

(1)大化改新。

【解析】材料中的时间是判断事件的依据之一,处于我国隋唐时期。考查记忆为主。

(2)实行征兵制,建立常备军——皇军;建立警察制度,维护治安。

【解析】任选一项皆可。这是日本对外扩张的基础。

(3)120周年。

【解析】热点问题。今年恰逢甲午年。

(4)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抗日战争的胜利,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

【解析】实际上是要求回答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5)田中角荣。

(6)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日本政府的所谓“购岛”及“国有化”的任何言行完全是非法的、无效的,丝毫改变不了日本侵占中国领土的历史事实,丝毫改变不了中国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领土主权。中方强烈敦促日方立即停止一切损害中国领土主权的行为,中国政府和人民维护领土主权的意志是坚定不移的,我们有决心、有能力维护国家领土主权。日本在钓鱼岛的任何图谋终将失败。安倍参拜靖国神社是美化日本在二战时期的侵略罪行,践踏人类社会的正义。等等。

【解析】开放试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知识面和对时事的关注度。只要观点正确即可得分。

24.本题共8分

(1)新航路开辟。

(2)启蒙运动。

【解析】注意时间是17—18世纪,避免同文艺复兴运动混淆。

(3)①较早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

②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生产力大大提高。

③野蛮的殖民侵略和掠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国际市场和生产原料、资金来源。

④科技领先,加速了经济的发展。

【解析】可从政治、经济、对外扩张和科技四个方面组织答案。

(4)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苏联解体和华约解散,标志着雅尔塔体系的终结。

(5)开放试题,须言之有理,观点正确。

【解析】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

猜你喜欢
题意本题解析
三角、数列基础训练A卷参考答案
睡梦解析仪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复合场中类抛体运动解析
“Fe2+与Fe3+”相关解析
对称巧用解析妙解
一道课本习题的变式探究
今天是几月几日
找规律
一道中考题的五种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