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安
参考答案与解析
1.A 【解析】阅读地图可知,政权③地处西南方向,所以是蜀汉政权。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在四川境内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千里沃野。
2.C 【解析】联系所学知识分析可知,交子出现于北宋时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李清照是两宋之交的女词人;宋朝时期,水稻开始据粮食产量首位,所以A、B、D都是正确的。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是毕升,故C项不符合。
3.A 【解析】识读漫画可知,这些“洋玩意”指的是枪炮,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清政府内部兴起了洋务派,开展了洋务运动,故选A。
4.C 【解析】本题考查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的发展。其中土地改革完成是在1952年底,与时间不符,排除;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在1958年开始实施,所以也不符合题意。这一时期粮食产量提高一靠政策,二靠技术,也就是老百姓经常讲的“吃饭靠两平”。
5.D 【解析】本题考查澳门回归。帝国主义在我国的最后一块殖民地是澳门,因此,中国大地上“殖民地的残痕”消除的标志是中国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故选D。
6.D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埃及的成就。紧扣“尼罗河”分析,金字塔和象形文字都是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成就,而《汉谟拉比法典》是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成就,佛教是古印度人的成就,故②④排除。
7.C 【解析】本题考查新航路的开辟。联系所学知识分析,A、B、D三位航海家的船队都到过印度洋,所以他们都绕过非洲最南端。而哥伦布的船队是横渡大西洋,故没有绕过非洲航行。
8.D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印度历史。紧扣“印度是讲英文的国家”进行分析,在历史上导致印度人讲英语主要是因为英国对印度进行了长达数百年的殖民统治。故选D。
9.A 【解析】本题考查巴黎和会。在巴黎和会上,战胜国要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特权转交给日本,中国代表在巴黎和会上据理力争,要求归还中国山东。
10.A 【解析】本题考查二战后美国称霸全球的方针。漫画表现了二战后美国的外交方针是要称霸世界,为此,美国推行冷战政策,这一政策开始实施的标志是杜鲁门主义的发表。
11.(1)西湖书院。(2)孟祺。(3)《农书》。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安徽历史上宋元时期的教育和农学成就。解答此题,要紧扣提示语中的“宋元时期”,然后提取每小题题干中的关键信息进行解答即可。
12.(1)詹姆斯·瓦特。(2)牛顿。(3)达尔文。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英国科技史方面的主要成就。解答时,紧扣提示语中的“科技史”,然后提取每小题题干中的关键信息“蒸汽时代”“力学体系”“进化论”即可解答。
13.(1)马克思,恩格斯。(2)卡尔·本茨。(3)贝多芬。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近代德国的文化成就。提取每小题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共产党宣言》”“内燃机汽车”“英雄交响曲”即可解答。
14.(1)√。(2)×,改正:将“金城公主”改为“文成公主”。(3)×,改正:将“葡萄牙”改为“荷兰”。(4)×,改正:将“华盛顿”改为“林肯”。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古今中外不同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国家统一的相关史实。其中第(1)题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意义,只需紧扣“北魏孝文帝”联系所学知识做出判断。第(2)题考查文成公主入藏,只需紧扣“唐太宗”“松赞干布”这两个关键词联系所学知识即可做出判断。第(3)题考查郑成功收复台湾,解答时紧扣关键信息“郑成功”“收复台湾”即可做出判断。第(4)题考查美国南北战争。只需紧扣“维护国家统一”即可作答。
15.(1)第二次工业(科技)革命。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美德后来居上,英法相对落后。(2)有,正是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从而导致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的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3)内燃机。凡尔登战役。(其他言之成理亦可得分)(4)德国崛起后,企图要重新瓜分世界,称霸世界,而中国崛起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两者有着本质区别,不能相提并论。(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第二次科技革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关系。其中第(1)题考查第二次科技革命及其影响,在识读图片中的飞机后即可做出解答。第(2)题考查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形成的背景及其危害,在识读图片的基础上判断出一战前欧洲形成了两大侵略集团后即可作答。第(3)题考查科技导致战争更加残酷,联系所学知识可以做出解答。第(4)题属于开放题型,围绕一战前英德之间的争霸关系和中国的和平崛起的不同即可作答。
16.(1)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我国从此走上了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流行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由:“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1988年提出的精辟论断。这个精辟论断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科学技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其他符合题意即可)(3)土地改革、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任意一点即可)(4)改革要有条不紊,逐步推进;要注意关注民生,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要强化民主法制建设,保障改革的胜利成果。(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其中第(1)题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紧扣材料中的“1978年”即可分析出这次会议,然后联系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2)题以改革开放以来的热词为切口,考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3)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促进公平正义的举措,围绕民生和法制建设成就即可。第(4)题属于开放题型,围绕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回答即可。
17.(1)鸦片战争。50周年。(2)邓世昌。北洋舰队。(3)“百年屈辱开始”:鸦片战争战败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百年屈辱开始。“国际地位骤降”:甲午战败及战后签订的《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使中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国际地位提升”:原子弹研制成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讹诈,增强了中国的综合国力,大大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4)中国划设东海识别区是为了维护国家的主权,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安全,有效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近现代中国国防与国际地位的变化。第一个环节主要考查识记能力,侧重考查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以及原子弹爆炸。第二个环节考查学生以史实证明历史结论的能力,分别围绕鸦片战争的影响、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以及原子弹爆炸的影响回答即可。第三个环节以当前热点东海防护区切入,考查对这一举措的认识。
参考答案与解析
1.A 【解析】阅读地图可知,政权③地处西南方向,所以是蜀汉政权。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在四川境内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千里沃野。
2.C 【解析】联系所学知识分析可知,交子出现于北宋时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李清照是两宋之交的女词人;宋朝时期,水稻开始据粮食产量首位,所以A、B、D都是正确的。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是毕升,故C项不符合。
3.A 【解析】识读漫画可知,这些“洋玩意”指的是枪炮,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清政府内部兴起了洋务派,开展了洋务运动,故选A。
4.C 【解析】本题考查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的发展。其中土地改革完成是在1952年底,与时间不符,排除;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在1958年开始实施,所以也不符合题意。这一时期粮食产量提高一靠政策,二靠技术,也就是老百姓经常讲的“吃饭靠两平”。
5.D 【解析】本题考查澳门回归。帝国主义在我国的最后一块殖民地是澳门,因此,中国大地上“殖民地的残痕”消除的标志是中国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故选D。
6.D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埃及的成就。紧扣“尼罗河”分析,金字塔和象形文字都是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成就,而《汉谟拉比法典》是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成就,佛教是古印度人的成就,故②④排除。
7.C 【解析】本题考查新航路的开辟。联系所学知识分析,A、B、D三位航海家的船队都到过印度洋,所以他们都绕过非洲最南端。而哥伦布的船队是横渡大西洋,故没有绕过非洲航行。
8.D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印度历史。紧扣“印度是讲英文的国家”进行分析,在历史上导致印度人讲英语主要是因为英国对印度进行了长达数百年的殖民统治。故选D。
9.A 【解析】本题考查巴黎和会。在巴黎和会上,战胜国要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特权转交给日本,中国代表在巴黎和会上据理力争,要求归还中国山东。
10.A 【解析】本题考查二战后美国称霸全球的方针。漫画表现了二战后美国的外交方针是要称霸世界,为此,美国推行冷战政策,这一政策开始实施的标志是杜鲁门主义的发表。
11.(1)西湖书院。(2)孟祺。(3)《农书》。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安徽历史上宋元时期的教育和农学成就。解答此题,要紧扣提示语中的“宋元时期”,然后提取每小题题干中的关键信息进行解答即可。
12.(1)詹姆斯·瓦特。(2)牛顿。(3)达尔文。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英国科技史方面的主要成就。解答时,紧扣提示语中的“科技史”,然后提取每小题题干中的关键信息“蒸汽时代”“力学体系”“进化论”即可解答。
13.(1)马克思,恩格斯。(2)卡尔·本茨。(3)贝多芬。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近代德国的文化成就。提取每小题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共产党宣言》”“内燃机汽车”“英雄交响曲”即可解答。
14.(1)√。(2)×,改正:将“金城公主”改为“文成公主”。(3)×,改正:将“葡萄牙”改为“荷兰”。(4)×,改正:将“华盛顿”改为“林肯”。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古今中外不同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国家统一的相关史实。其中第(1)题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意义,只需紧扣“北魏孝文帝”联系所学知识做出判断。第(2)题考查文成公主入藏,只需紧扣“唐太宗”“松赞干布”这两个关键词联系所学知识即可做出判断。第(3)题考查郑成功收复台湾,解答时紧扣关键信息“郑成功”“收复台湾”即可做出判断。第(4)题考查美国南北战争。只需紧扣“维护国家统一”即可作答。
15.(1)第二次工业(科技)革命。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美德后来居上,英法相对落后。(2)有,正是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从而导致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的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3)内燃机。凡尔登战役。(其他言之成理亦可得分)(4)德国崛起后,企图要重新瓜分世界,称霸世界,而中国崛起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两者有着本质区别,不能相提并论。(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第二次科技革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关系。其中第(1)题考查第二次科技革命及其影响,在识读图片中的飞机后即可做出解答。第(2)题考查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形成的背景及其危害,在识读图片的基础上判断出一战前欧洲形成了两大侵略集团后即可作答。第(3)题考查科技导致战争更加残酷,联系所学知识可以做出解答。第(4)题属于开放题型,围绕一战前英德之间的争霸关系和中国的和平崛起的不同即可作答。
16.(1)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我国从此走上了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流行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由:“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1988年提出的精辟论断。这个精辟论断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科学技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其他符合题意即可)(3)土地改革、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任意一点即可)(4)改革要有条不紊,逐步推进;要注意关注民生,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要强化民主法制建设,保障改革的胜利成果。(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其中第(1)题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紧扣材料中的“1978年”即可分析出这次会议,然后联系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2)题以改革开放以来的热词为切口,考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3)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促进公平正义的举措,围绕民生和法制建设成就即可。第(4)题属于开放题型,围绕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回答即可。
17.(1)鸦片战争。50周年。(2)邓世昌。北洋舰队。(3)“百年屈辱开始”:鸦片战争战败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百年屈辱开始。“国际地位骤降”:甲午战败及战后签订的《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使中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国际地位提升”:原子弹研制成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讹诈,增强了中国的综合国力,大大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4)中国划设东海识别区是为了维护国家的主权,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安全,有效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近现代中国国防与国际地位的变化。第一个环节主要考查识记能力,侧重考查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以及原子弹爆炸。第二个环节考查学生以史实证明历史结论的能力,分别围绕鸦片战争的影响、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以及原子弹爆炸的影响回答即可。第三个环节以当前热点东海防护区切入,考查对这一举措的认识。
参考答案与解析
1.A 【解析】阅读地图可知,政权③地处西南方向,所以是蜀汉政权。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在四川境内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千里沃野。
2.C 【解析】联系所学知识分析可知,交子出现于北宋时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李清照是两宋之交的女词人;宋朝时期,水稻开始据粮食产量首位,所以A、B、D都是正确的。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是毕升,故C项不符合。
3.A 【解析】识读漫画可知,这些“洋玩意”指的是枪炮,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清政府内部兴起了洋务派,开展了洋务运动,故选A。
4.C 【解析】本题考查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的发展。其中土地改革完成是在1952年底,与时间不符,排除;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在1958年开始实施,所以也不符合题意。这一时期粮食产量提高一靠政策,二靠技术,也就是老百姓经常讲的“吃饭靠两平”。
5.D 【解析】本题考查澳门回归。帝国主义在我国的最后一块殖民地是澳门,因此,中国大地上“殖民地的残痕”消除的标志是中国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故选D。
6.D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埃及的成就。紧扣“尼罗河”分析,金字塔和象形文字都是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成就,而《汉谟拉比法典》是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成就,佛教是古印度人的成就,故②④排除。
7.C 【解析】本题考查新航路的开辟。联系所学知识分析,A、B、D三位航海家的船队都到过印度洋,所以他们都绕过非洲最南端。而哥伦布的船队是横渡大西洋,故没有绕过非洲航行。
8.D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印度历史。紧扣“印度是讲英文的国家”进行分析,在历史上导致印度人讲英语主要是因为英国对印度进行了长达数百年的殖民统治。故选D。
9.A 【解析】本题考查巴黎和会。在巴黎和会上,战胜国要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特权转交给日本,中国代表在巴黎和会上据理力争,要求归还中国山东。
10.A 【解析】本题考查二战后美国称霸全球的方针。漫画表现了二战后美国的外交方针是要称霸世界,为此,美国推行冷战政策,这一政策开始实施的标志是杜鲁门主义的发表。
11.(1)西湖书院。(2)孟祺。(3)《农书》。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安徽历史上宋元时期的教育和农学成就。解答此题,要紧扣提示语中的“宋元时期”,然后提取每小题题干中的关键信息进行解答即可。
12.(1)詹姆斯·瓦特。(2)牛顿。(3)达尔文。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英国科技史方面的主要成就。解答时,紧扣提示语中的“科技史”,然后提取每小题题干中的关键信息“蒸汽时代”“力学体系”“进化论”即可解答。
13.(1)马克思,恩格斯。(2)卡尔·本茨。(3)贝多芬。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近代德国的文化成就。提取每小题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共产党宣言》”“内燃机汽车”“英雄交响曲”即可解答。
14.(1)√。(2)×,改正:将“金城公主”改为“文成公主”。(3)×,改正:将“葡萄牙”改为“荷兰”。(4)×,改正:将“华盛顿”改为“林肯”。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古今中外不同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国家统一的相关史实。其中第(1)题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意义,只需紧扣“北魏孝文帝”联系所学知识做出判断。第(2)题考查文成公主入藏,只需紧扣“唐太宗”“松赞干布”这两个关键词联系所学知识即可做出判断。第(3)题考查郑成功收复台湾,解答时紧扣关键信息“郑成功”“收复台湾”即可做出判断。第(4)题考查美国南北战争。只需紧扣“维护国家统一”即可作答。
15.(1)第二次工业(科技)革命。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美德后来居上,英法相对落后。(2)有,正是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从而导致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的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3)内燃机。凡尔登战役。(其他言之成理亦可得分)(4)德国崛起后,企图要重新瓜分世界,称霸世界,而中国崛起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两者有着本质区别,不能相提并论。(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第二次科技革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关系。其中第(1)题考查第二次科技革命及其影响,在识读图片中的飞机后即可做出解答。第(2)题考查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形成的背景及其危害,在识读图片的基础上判断出一战前欧洲形成了两大侵略集团后即可作答。第(3)题考查科技导致战争更加残酷,联系所学知识可以做出解答。第(4)题属于开放题型,围绕一战前英德之间的争霸关系和中国的和平崛起的不同即可作答。
16.(1)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我国从此走上了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流行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由:“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1988年提出的精辟论断。这个精辟论断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科学技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其他符合题意即可)(3)土地改革、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任意一点即可)(4)改革要有条不紊,逐步推进;要注意关注民生,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要强化民主法制建设,保障改革的胜利成果。(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其中第(1)题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紧扣材料中的“1978年”即可分析出这次会议,然后联系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2)题以改革开放以来的热词为切口,考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3)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促进公平正义的举措,围绕民生和法制建设成就即可。第(4)题属于开放题型,围绕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回答即可。
17.(1)鸦片战争。50周年。(2)邓世昌。北洋舰队。(3)“百年屈辱开始”:鸦片战争战败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百年屈辱开始。“国际地位骤降”:甲午战败及战后签订的《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使中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国际地位提升”:原子弹研制成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讹诈,增强了中国的综合国力,大大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4)中国划设东海识别区是为了维护国家的主权,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安全,有效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近现代中国国防与国际地位的变化。第一个环节主要考查识记能力,侧重考查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以及原子弹爆炸。第二个环节考查学生以史实证明历史结论的能力,分别围绕鸦片战争的影响、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以及原子弹爆炸的影响回答即可。第三个环节以当前热点东海防护区切入,考查对这一举措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