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考历史模拟试题(七)

2014-08-22 00:03周麦
试题与研究·中考历史 2014年2期
关键词:题意解析

周麦

【发展与复兴】

材料二 1978年以来,中国改革开放30年取得的辉煌成就,奏响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序曲。“中国模式”的成功,带来了中国的发展,使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

——美国《时代周刊》

(2)“中国模式”从经济体制方面看指什么?分析“中国模式”的成功给世界带来的影响。结合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发展趋势,你认为应如何加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4分)

参考答案及解析

1.A 【解析】少林寺塔林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嵩山少林寺的西侧,这里是少林寺历代德高望重的僧侣的坟墓。少林寺塔林是中国佛教道场中现存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的塔群。现存唐、宋、元、明、清时期的砖石墓塔240多座,整个塔林占地约14000平方米。少林寺塔林是综合研究中国古代砖石建筑和雕刻艺术的宝库。嵩山是儒家文化影响很大的地方,在国内名山中这种情况比较少见。在漫长的岁月里,儒家文化经历了四个阶段,即先秦原始儒学、西汉神化儒学、宋明理学、现代新儒学。嵩阳书院位于嵩山南麓,是宋明理学教育中心之一,在我国文化史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岳庙最迟在汉武帝时(公元前156—公元前87年)已经存在,现存建筑格局可上溯至金代,现存建筑多复建于明清,为官式建筑的代表,也是国内现存规模最大、规格最高、保存最完整的一组道教古建筑群。庙内的秦汉古柏、北魏碑刻、宋代铁人等真实反映了道教文化发展的悠久历程和丰富内涵。所以三幅图的建筑所体现的文化内涵按图片顺序进行排列,正确的选项是A项。

2.A 【解析】清朝统治者腐败无能,主权进一步丧失,土地被强行割占,在国难当头的岁月里,太平军反侵略反封建,义和团的英勇抵抗,显示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是阻止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因素。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抗倭斗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反抗外来民族侵略并取得胜利的斗争,戚继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数百年来,人们以各种不同的形式纪念他,足可以体现戚继光在民间影响之深远。能够彰显匹夫有责的优良传统的是A项。

3.A 【解析】观察《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顺着海岸线从南往北数正好是广、厦、福、宁、上五个通商口岸。平时可按“割地、赔款、五口、关税”四项内容记忆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B、C项在教材中没有出现过,故可排除。《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条约里就没有开放通商口岸一项。正确答案是A项。

4.A 【解析】维新变法作为一次大规模的政治活动是从公车上书开始的,公车上书未获成功,但影响很大,主要是指它冲破了长期以来沉闷的局面,康梁从此成为维新运动的领袖。维新运动的目的是救亡图存,但由于失败而未能挽救民族危亡。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登上天安门城楼,向全国颁布《定国是诏》,吹响了戊戌变法的号角。维新派并没有掌握国家的政权,而戊戌政变是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于1898年9月21日发动政变,大肆逮捕、屠杀维新志士,并幽禁光绪皇帝于瀛台,不可能提高光绪皇帝的地位。戊戌变法和戊戌政变是两个迥然不同的概念。故正确选项是A项。

5.B 【解析】“洋务”指一切涉外的事务。“洋务运动”即洋务派为了镇压人民,维护封建统治,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其属于探索器物这个层面。百日维新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的,是自上而下进行改革的政治运动属于探索政治制度。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只有新文化运动是在探索思想的层面。正确选项是B 项。

6.C 【解析】“转战陕北”是内战烽火燃起后的第一年,战争初期双方的军事斗争。“挺进大别山”是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向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开始。人民解放军经过两年英勇奋战,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两百多万,主力决战时机已成熟。毛泽东等领导人以战略家、军事指挥家的伟大胆略和雄伟气魄,把握战略决战这一历史机遇,发动了举世闻名的三大战役,最终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而渡江战役不仅摧毁了国民党军队的长江防线,埋葬了蒋家王朝,更重要的是它捍卫了国家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维护了国家统一。所以C项正确。

7.A 【解析】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从1953年开始实施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三大改造是我国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深刻社会变革。“大跃进”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而且是1958年的事。落实改革开放政策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符合条件的是A项。

8.C 【解析】从时间这个要素去判断:土地改革是1952年底完成的,1958年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1956年90%以上的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这三项都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中央指导下,农村逐步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所以正确选项是C项。

9.C 【解析】在筹建新中国的时候,中国共产党提出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建议。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都发生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故排除。

10.D 【解析】A是长春,B是沈阳,C是北京,D是武汉。1957年10月,全长1700米的长江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武汉长江大桥顺利建成通车,实现了“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美好愿望。答案是D项。

11.A 【解析】B项以法律形式制约国王是《权利法案》的目的,C项是《权利法案》的内容,D项是《权利法案》的结果。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妥协的结果就是君主立宪制,保留了封建国王还谈不上另立新的国王,所以A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

12.D 【解析】关键词是19世纪上半期,1825年火车在英国诞生。美国南北战争的焦点就是因为奴隶制的存废问题,可见B项是正确的。C项19世纪上半期中国已经签订了《南京条约》,五口通商,英国商人可以在上海从事商业活动。D项发生在1857年,已经不是19世纪上半期了,而是中期了,此项叙述不正确。符合题意的是D项。

13.C 【解析】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掀开了法国大革命的序幕。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废除了君主制度。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夺取政权后建立的是法兰西第一帝国。只有雅各宾派的领导人罗伯斯比尔掌握了国家大权,采取了果断措施,打退外国的进攻,平息了国内的叛乱,把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C项正确。

14.B 【解析】工业革命的起止时间是:18世纪中期——1840年前后,用排除法即可。B项是正确选项。

15.B 【解析】狄赛尔,1858年3月18日出生于巴黎,1897年,他成功地制造了一台能安全运转的狄赛尔柴油机。他在奥格斯堡亲手点燃发动机的那一瞬间,一次新的科技革命诞生了。这台于1897年实验的发动机就是后来狄赛尔发动机的原型,它的功率为14瓦特,远远超过当时的蒸汽机和已经发明的奥拓发动机。现在,这台机器被收藏在慕尼黑德意志科技博物馆里。贝尔1876年在美国发明了电话。电话发明后的第六年,即1882年,上海的外滩也开办了中国近代的第一家电话局。因为电话的英文是“Telephone”,人们根据发音直接把它翻译成“德律风”。马可尼,意大利无线电工程师,企业家,实用无线电报通信的创始人。1897年,他在伦敦成立“马可尼无线电报公司”。1909年他与布劳恩一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被称作“无线电之父”。1886年德国的卡尔·本茨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以汽油为动力的三轮汽车,于同年1月29日获得专利。因此1月29日被认为是世界汽车诞生日,1886年为世界汽车诞生年。答案是B项。

16.B 【解析】法国大革命高潮过后,拿破仑上台建立帝国,它代表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使资本主义文明得以在欧洲传播,确立了欧洲霸主地位,他用战争侵犯了各国的独立,但他的军队把法国的革命思想带到欧洲大陆各地,动摇了欧洲社会的陈旧基础。贝多芬堪称欧洲音乐史上最伟大的艺术家,他创作出《英雄交响曲》等不朽的乐章。马克思和恩格斯是优秀思想家中杰出的代表。英国科学家牛顿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爱因斯坦是20世纪伟大的科学家。A、D两项都跟音乐无关。达尔文是英国科学家,提出了“进化论”思想。荷兰的梵高是有世界影响的近代画家。所以能把欧洲的风云人物和音乐家连在一起的只有B项。

17.A 【解析】推行非军事化政策只是日本,加强联合,建立经济共同体只是欧洲。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加上美国的扶持、援助,才是西欧和日本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答案是A项。

18.C 【解析】苏联的改革可以说是从赫鲁晓夫开始的,改革只是在原有体制的框架内进行的小修小补,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加之他的主观主义和急躁冒进,导致改革失败。戈尔巴乔夫在缺乏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匆匆开展政治体制的改革,使整个国内局势失控,结果一步步地把苏联推向解体。匈牙利改革是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改革中较为突出的一个,由于捷克斯洛伐克改革的目的是摆脱苏联的控制,所以苏联以武力镇压了捷克斯洛伐克的改革。这反映出东欧各国实际上没有取得独立自主的权利。这也是东欧剧变的历史原因。我们认识到,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是有曲折的。所以说改革把苏联改死了的是C项。

19.D 【解析】印度既有遭受民族奴役的悲惨经历,又有反抗压迫的艰辛历程,还有推动民族经济发展的壮丽画卷。现在的印度不但能制造飞机、汽车、远洋轮船、各种机床和仪器,还建立了原子能发电站,发射了自己设计的人造地球卫星和通信卫星,具备了生产核武器的能力。印度注重国民经济的综合发展,既重视工业也重视农业,印度国土面积排世界第七,稻米、小麦、牛奶的产量却居世界第二。今天,“重新发现”印度的美国等西方国家认为,在21世纪的国际体系中,印度将同美国、欧盟、中国、日本、俄罗斯一起,成为世界六大力量中心。印度至少有印度教、佛教,不是单一的宗教。正确选项是D项。

20.A 【解析】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漫画反映了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问题。经济全球化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发达国家利用自身的科技和经济优势起着主导作用,而发展中国家由于实力较弱同发达国家的差距加大,故本题选A项。

21.命题意图:考查中国近代化的过程。

(1)图6洋务运动,图7戊戌变法,图8辛亥革命,图9新文化运动。

(2)历史功绩: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中国近代化的起步。(或“中国有识之士对近代化道路的探索”。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均可酌情给分)

22.命题意图:扩展题目讲明治维新的背景、美日之间在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期间和二战后对亚太地区稳定的格局。

(1)背景:明治维新后,日本军国主义势力抬头;新航路开辟后,亚洲许多国家沦为西方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西方国家先进。(符合题意,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史实:发动甲午中日战争,签订《马关条约》;发动侵朝战争,使朝鲜沦为殖民地;发动九一八事变,在东北建立伪满洲国;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2)态度:隔岸观火(或置身事外)。

原因:中国,中国战场是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地位重要。美国,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卷入二战。

(3)影响:加剧了亚太地区冷战局势和热战危机;加强了美国对亚太地区的政治渗透和军事占领;形成了对新中国的军事包围;促使日本军国主义复活等。(符合题意,言之有理,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看法:面对目前亚太局部地区局势紧张,日本军国主义甚嚣尘上的局势,美国应吸取历史教训,稳定区域局势;阻止日本政坛极右势力发展,不能养虎为患。(符合题意,观点正确,言之有理,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23.命题意图:中国古代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表现: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唐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如日本大化改新;以“四大发明”为核心的先进科学技术。(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意图:反对特权,维护人权。(或维护资产阶级利益,反对等级制度,符合题意即可)

24.命题意图:考查西方对近代中国的看法与认识以及中国为实现民族复兴所进行的努力。

(1)看法:中国愚昧落后,可任意宰割。

崩溃:签订《辛丑条约》,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变成了“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主张:民众团结,恢复民族精神,恢复固有道德、知识、能力,学欧美之所长。

25.命题意图:考查中国模式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中国对当今世界造成的影响。

(1)性质: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标志:新中国成立。

(2)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影响: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多机遇;有利于抑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符合题意,言之有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认识:参与国际竞争,维护国家经济利益,借鉴他国成功经验;加强国际合作,树立大国形象,走和平崛起之路。(符合题意,观点正确,言之有理,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13.C 【解析】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掀开了法国大革命的序幕。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废除了君主制度。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夺取政权后建立的是法兰西第一帝国。只有雅各宾派的领导人罗伯斯比尔掌握了国家大权,采取了果断措施,打退外国的进攻,平息了国内的叛乱,把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C项正确。

14.B 【解析】工业革命的起止时间是:18世纪中期——1840年前后,用排除法即可。B项是正确选项。

15.B 【解析】狄赛尔,1858年3月18日出生于巴黎,1897年,他成功地制造了一台能安全运转的狄赛尔柴油机。他在奥格斯堡亲手点燃发动机的那一瞬间,一次新的科技革命诞生了。这台于1897年实验的发动机就是后来狄赛尔发动机的原型,它的功率为14瓦特,远远超过当时的蒸汽机和已经发明的奥拓发动机。现在,这台机器被收藏在慕尼黑德意志科技博物馆里。贝尔1876年在美国发明了电话。电话发明后的第六年,即1882年,上海的外滩也开办了中国近代的第一家电话局。因为电话的英文是“Telephone”,人们根据发音直接把它翻译成“德律风”。马可尼,意大利无线电工程师,企业家,实用无线电报通信的创始人。1897年,他在伦敦成立“马可尼无线电报公司”。1909年他与布劳恩一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被称作“无线电之父”。1886年德国的卡尔·本茨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以汽油为动力的三轮汽车,于同年1月29日获得专利。因此1月29日被认为是世界汽车诞生日,1886年为世界汽车诞生年。答案是B项。

16.B 【解析】法国大革命高潮过后,拿破仑上台建立帝国,它代表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使资本主义文明得以在欧洲传播,确立了欧洲霸主地位,他用战争侵犯了各国的独立,但他的军队把法国的革命思想带到欧洲大陆各地,动摇了欧洲社会的陈旧基础。贝多芬堪称欧洲音乐史上最伟大的艺术家,他创作出《英雄交响曲》等不朽的乐章。马克思和恩格斯是优秀思想家中杰出的代表。英国科学家牛顿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爱因斯坦是20世纪伟大的科学家。A、D两项都跟音乐无关。达尔文是英国科学家,提出了“进化论”思想。荷兰的梵高是有世界影响的近代画家。所以能把欧洲的风云人物和音乐家连在一起的只有B项。

17.A 【解析】推行非军事化政策只是日本,加强联合,建立经济共同体只是欧洲。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加上美国的扶持、援助,才是西欧和日本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答案是A项。

18.C 【解析】苏联的改革可以说是从赫鲁晓夫开始的,改革只是在原有体制的框架内进行的小修小补,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加之他的主观主义和急躁冒进,导致改革失败。戈尔巴乔夫在缺乏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匆匆开展政治体制的改革,使整个国内局势失控,结果一步步地把苏联推向解体。匈牙利改革是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改革中较为突出的一个,由于捷克斯洛伐克改革的目的是摆脱苏联的控制,所以苏联以武力镇压了捷克斯洛伐克的改革。这反映出东欧各国实际上没有取得独立自主的权利。这也是东欧剧变的历史原因。我们认识到,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是有曲折的。所以说改革把苏联改死了的是C项。

19.D 【解析】印度既有遭受民族奴役的悲惨经历,又有反抗压迫的艰辛历程,还有推动民族经济发展的壮丽画卷。现在的印度不但能制造飞机、汽车、远洋轮船、各种机床和仪器,还建立了原子能发电站,发射了自己设计的人造地球卫星和通信卫星,具备了生产核武器的能力。印度注重国民经济的综合发展,既重视工业也重视农业,印度国土面积排世界第七,稻米、小麦、牛奶的产量却居世界第二。今天,“重新发现”印度的美国等西方国家认为,在21世纪的国际体系中,印度将同美国、欧盟、中国、日本、俄罗斯一起,成为世界六大力量中心。印度至少有印度教、佛教,不是单一的宗教。正确选项是D项。

20.A 【解析】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漫画反映了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问题。经济全球化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发达国家利用自身的科技和经济优势起着主导作用,而发展中国家由于实力较弱同发达国家的差距加大,故本题选A项。

21.命题意图:考查中国近代化的过程。

(1)图6洋务运动,图7戊戌变法,图8辛亥革命,图9新文化运动。

(2)历史功绩: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中国近代化的起步。(或“中国有识之士对近代化道路的探索”。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均可酌情给分)

22.命题意图:扩展题目讲明治维新的背景、美日之间在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期间和二战后对亚太地区稳定的格局。

(1)背景:明治维新后,日本军国主义势力抬头;新航路开辟后,亚洲许多国家沦为西方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西方国家先进。(符合题意,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史实:发动甲午中日战争,签订《马关条约》;发动侵朝战争,使朝鲜沦为殖民地;发动九一八事变,在东北建立伪满洲国;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2)态度:隔岸观火(或置身事外)。

原因:中国,中国战场是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地位重要。美国,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卷入二战。

(3)影响:加剧了亚太地区冷战局势和热战危机;加强了美国对亚太地区的政治渗透和军事占领;形成了对新中国的军事包围;促使日本军国主义复活等。(符合题意,言之有理,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看法:面对目前亚太局部地区局势紧张,日本军国主义甚嚣尘上的局势,美国应吸取历史教训,稳定区域局势;阻止日本政坛极右势力发展,不能养虎为患。(符合题意,观点正确,言之有理,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23.命题意图:中国古代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表现: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唐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如日本大化改新;以“四大发明”为核心的先进科学技术。(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意图:反对特权,维护人权。(或维护资产阶级利益,反对等级制度,符合题意即可)

24.命题意图:考查西方对近代中国的看法与认识以及中国为实现民族复兴所进行的努力。

(1)看法:中国愚昧落后,可任意宰割。

崩溃:签订《辛丑条约》,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变成了“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主张:民众团结,恢复民族精神,恢复固有道德、知识、能力,学欧美之所长。

25.命题意图:考查中国模式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中国对当今世界造成的影响。

(1)性质: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标志:新中国成立。

(2)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影响: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多机遇;有利于抑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符合题意,言之有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认识:参与国际竞争,维护国家经济利益,借鉴他国成功经验;加强国际合作,树立大国形象,走和平崛起之路。(符合题意,观点正确,言之有理,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13.C 【解析】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掀开了法国大革命的序幕。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废除了君主制度。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夺取政权后建立的是法兰西第一帝国。只有雅各宾派的领导人罗伯斯比尔掌握了国家大权,采取了果断措施,打退外国的进攻,平息了国内的叛乱,把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C项正确。

14.B 【解析】工业革命的起止时间是:18世纪中期——1840年前后,用排除法即可。B项是正确选项。

15.B 【解析】狄赛尔,1858年3月18日出生于巴黎,1897年,他成功地制造了一台能安全运转的狄赛尔柴油机。他在奥格斯堡亲手点燃发动机的那一瞬间,一次新的科技革命诞生了。这台于1897年实验的发动机就是后来狄赛尔发动机的原型,它的功率为14瓦特,远远超过当时的蒸汽机和已经发明的奥拓发动机。现在,这台机器被收藏在慕尼黑德意志科技博物馆里。贝尔1876年在美国发明了电话。电话发明后的第六年,即1882年,上海的外滩也开办了中国近代的第一家电话局。因为电话的英文是“Telephone”,人们根据发音直接把它翻译成“德律风”。马可尼,意大利无线电工程师,企业家,实用无线电报通信的创始人。1897年,他在伦敦成立“马可尼无线电报公司”。1909年他与布劳恩一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被称作“无线电之父”。1886年德国的卡尔·本茨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以汽油为动力的三轮汽车,于同年1月29日获得专利。因此1月29日被认为是世界汽车诞生日,1886年为世界汽车诞生年。答案是B项。

16.B 【解析】法国大革命高潮过后,拿破仑上台建立帝国,它代表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使资本主义文明得以在欧洲传播,确立了欧洲霸主地位,他用战争侵犯了各国的独立,但他的军队把法国的革命思想带到欧洲大陆各地,动摇了欧洲社会的陈旧基础。贝多芬堪称欧洲音乐史上最伟大的艺术家,他创作出《英雄交响曲》等不朽的乐章。马克思和恩格斯是优秀思想家中杰出的代表。英国科学家牛顿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爱因斯坦是20世纪伟大的科学家。A、D两项都跟音乐无关。达尔文是英国科学家,提出了“进化论”思想。荷兰的梵高是有世界影响的近代画家。所以能把欧洲的风云人物和音乐家连在一起的只有B项。

17.A 【解析】推行非军事化政策只是日本,加强联合,建立经济共同体只是欧洲。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加上美国的扶持、援助,才是西欧和日本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答案是A项。

18.C 【解析】苏联的改革可以说是从赫鲁晓夫开始的,改革只是在原有体制的框架内进行的小修小补,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加之他的主观主义和急躁冒进,导致改革失败。戈尔巴乔夫在缺乏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匆匆开展政治体制的改革,使整个国内局势失控,结果一步步地把苏联推向解体。匈牙利改革是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改革中较为突出的一个,由于捷克斯洛伐克改革的目的是摆脱苏联的控制,所以苏联以武力镇压了捷克斯洛伐克的改革。这反映出东欧各国实际上没有取得独立自主的权利。这也是东欧剧变的历史原因。我们认识到,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是有曲折的。所以说改革把苏联改死了的是C项。

19.D 【解析】印度既有遭受民族奴役的悲惨经历,又有反抗压迫的艰辛历程,还有推动民族经济发展的壮丽画卷。现在的印度不但能制造飞机、汽车、远洋轮船、各种机床和仪器,还建立了原子能发电站,发射了自己设计的人造地球卫星和通信卫星,具备了生产核武器的能力。印度注重国民经济的综合发展,既重视工业也重视农业,印度国土面积排世界第七,稻米、小麦、牛奶的产量却居世界第二。今天,“重新发现”印度的美国等西方国家认为,在21世纪的国际体系中,印度将同美国、欧盟、中国、日本、俄罗斯一起,成为世界六大力量中心。印度至少有印度教、佛教,不是单一的宗教。正确选项是D项。

20.A 【解析】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漫画反映了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问题。经济全球化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发达国家利用自身的科技和经济优势起着主导作用,而发展中国家由于实力较弱同发达国家的差距加大,故本题选A项。

21.命题意图:考查中国近代化的过程。

(1)图6洋务运动,图7戊戌变法,图8辛亥革命,图9新文化运动。

(2)历史功绩: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中国近代化的起步。(或“中国有识之士对近代化道路的探索”。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均可酌情给分)

22.命题意图:扩展题目讲明治维新的背景、美日之间在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期间和二战后对亚太地区稳定的格局。

(1)背景:明治维新后,日本军国主义势力抬头;新航路开辟后,亚洲许多国家沦为西方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西方国家先进。(符合题意,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史实:发动甲午中日战争,签订《马关条约》;发动侵朝战争,使朝鲜沦为殖民地;发动九一八事变,在东北建立伪满洲国;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2)态度:隔岸观火(或置身事外)。

原因:中国,中国战场是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地位重要。美国,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卷入二战。

(3)影响:加剧了亚太地区冷战局势和热战危机;加强了美国对亚太地区的政治渗透和军事占领;形成了对新中国的军事包围;促使日本军国主义复活等。(符合题意,言之有理,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看法:面对目前亚太局部地区局势紧张,日本军国主义甚嚣尘上的局势,美国应吸取历史教训,稳定区域局势;阻止日本政坛极右势力发展,不能养虎为患。(符合题意,观点正确,言之有理,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23.命题意图:中国古代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表现: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唐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如日本大化改新;以“四大发明”为核心的先进科学技术。(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意图:反对特权,维护人权。(或维护资产阶级利益,反对等级制度,符合题意即可)

24.命题意图:考查西方对近代中国的看法与认识以及中国为实现民族复兴所进行的努力。

(1)看法:中国愚昧落后,可任意宰割。

崩溃:签订《辛丑条约》,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变成了“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主张:民众团结,恢复民族精神,恢复固有道德、知识、能力,学欧美之所长。

25.命题意图:考查中国模式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中国对当今世界造成的影响。

(1)性质: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标志:新中国成立。

(2)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影响: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多机遇;有利于抑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符合题意,言之有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认识:参与国际竞争,维护国家经济利益,借鉴他国成功经验;加强国际合作,树立大国形象,走和平崛起之路。(符合题意,观点正确,言之有理,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猜你喜欢
题意解析
三角、数列基础训练A卷参考答案
睡梦解析仪
复合场中类抛体运动解析
“Fe2+与Fe3+”相关解析
参考答案与解析
看破解析几何
对称巧用解析妙解
一道课本习题的变式探究
化学反应原理测试题
Unit5解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