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苏
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学内容非常简单,加上很多内容在家庭教育和学前教育中都已经教过,对于小学生来说,也没什么难度,不少教师因此在解读教材时不加以重视,常常产生浅表化的倾向,处理教材时一带而过,忽视了教学内容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作用。本文针对低年级的教学内容展开论述,就如何在教学中开启低年级学生的数学抽象思维之门作些探讨。
一、思维的培养比知识更重要
现在很多小学生在家庭教育和学前教育中,已经了解了大部分小学低年级的教学内容,对教学中的知识差不多都已了解掌握,也正是因为这种原因,很多小学低年级教师对教学内容并不重视,往往一带而过。而学习的目的不仅是要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启发小学生的思维技能,在家庭和学前教育中不能只注重前者而忽略后者,只注重数学计算力的训练,忽视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进入小学,是带着极大的好奇和热情的,如果最初几堂课学的内容和以前没什么区别,会极大地降低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所以让小学低年级学生爱上数学对低年级数学教师来说格外重要,这也要求教师除了教学知识本身之外,还要开发小学教材中所蕴含的数学思维、思考方式,要注重启发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们了解到这些简单知识后面的思考过程和思考方法。
二、注重引导学生由物体到符号的抽象过程
抽象思维亦称逻辑思维,在小学低年级阶段让学生形成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初步了解一些科学的思考方法,不仅有利于学生迅速而有效地掌握数学和其他文化知识,而且也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打下良好的基础。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方式呈具体形象的特点,教材里大部分的内容也是基于形象化来展示,前几单元“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更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和幼儿活动的衔接,实现从幼儿到学生的过渡,教师应该注重在这些形象的教材中寻找出数学思维方法,让学生不仅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了解这些简单的知识后面的思维方式和过程。
如“数一数”中,教材的前面三幅小图中物体以及圆点都已经画好,用于引导学生注意圆点个数与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理解圆点在这里的作用,这些内容学前教育中已经有过大量的练习,对学生来说一点难度也没有,但用圆点表示物体这背后所蕴含的数学思维方式,学生并不了解。圆点作为一种符号,它只表示各种物体数量方面的属性,不表示物体的其他属性,这是一次认识上的抽象,渗透了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在教材中只是把圆画在了下面,对于为什么画圆,这个圆是怎么来的,并没有说明,学生也不知道,这种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并没有很好地表现出来。这里借鉴《走进奇妙的数学世界》的一幅图来说明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这幅图很好地体现了具体的物体怎么逐渐抽象成圆点的过程,更让学生了解了圆点是怎么来的,充分发挥教材中体现的从具体到抽象的数学思想。了解了这个过程,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启发学生们的思维,可以问:“除了用圆点来表示物体之外,还可以用其他的来表示吗?”引导学生用其他的形状来表示具体物体。再如在“比一比”中,教师可以把跳绳的长短、人的高矮等形象的概念,先用几根长度不一的棍子来比较,于是把这些棍子的长度转化为图形符号,画在黑板上让学生来比较,培养他们把实物转化为抽象符号的能力。在大量练习中不断地强化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主动探索和发现中找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同时为以后从符号到数字的转化作好铺垫。
三、引导由符号到数字的抽象过程,让学生了解数概念
用圆点表示物体个数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对后面的认数教学十分重要,小学生识别0~9毫无困难,但并不完全理解这些符号所代表的意思,也就是说许多学生并没有数的概念。在教学时,让学生从代表物体的符号认识中逐渐转变到数字的过程最为重要了,当引导学生自己从花有○○○○○这么多,人有○○○○○这么多,狗有○○○○○这么多,然后终于发现了表示○○○○○的符号是“5”时,那这个“5”是可以在大脑中自由运转的抽象的数字概念,这也正是我引领学生自我探索、自我发现的过程。
要学生认识数字符号,引导他们理解符号所蕴含的意义,就是建立数的概念的过程。在 “认识10以内的数”及“认识11~20各数”中,体现了用圆点表示物体的概念,教材中把数字与相应的算珠对应起来教学,中间并没有一个过渡过程,如果把圆点和算珠结合起来可以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圆点可以形象地压扁一些成算珠,十个圆点串成一串看成一个十,这样比一捆小棒更形象,也更承上启下,更合理地把圆点过渡到算珠,使学生把数字与相应的以及相应个数的物体紧密联系起来,利用已有的数物体个数的经验和用算珠表示数的经验,赋予数字具体的含义,从而有意义地接受数字符号,逐渐形成数概念。
总之,数学不局限于数量和图形,更不局限于数与数的计算,而是更接近于思考方法和思维方式,我们不应该只教给他们一种知识,而应该引导他们从中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在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启发他们的数学思维,并在学习中获得发现的喜悦。
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学内容非常简单,加上很多内容在家庭教育和学前教育中都已经教过,对于小学生来说,也没什么难度,不少教师因此在解读教材时不加以重视,常常产生浅表化的倾向,处理教材时一带而过,忽视了教学内容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作用。本文针对低年级的教学内容展开论述,就如何在教学中开启低年级学生的数学抽象思维之门作些探讨。
一、思维的培养比知识更重要
现在很多小学生在家庭教育和学前教育中,已经了解了大部分小学低年级的教学内容,对教学中的知识差不多都已了解掌握,也正是因为这种原因,很多小学低年级教师对教学内容并不重视,往往一带而过。而学习的目的不仅是要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启发小学生的思维技能,在家庭和学前教育中不能只注重前者而忽略后者,只注重数学计算力的训练,忽视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进入小学,是带着极大的好奇和热情的,如果最初几堂课学的内容和以前没什么区别,会极大地降低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所以让小学低年级学生爱上数学对低年级数学教师来说格外重要,这也要求教师除了教学知识本身之外,还要开发小学教材中所蕴含的数学思维、思考方式,要注重启发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们了解到这些简单知识后面的思考过程和思考方法。
二、注重引导学生由物体到符号的抽象过程
抽象思维亦称逻辑思维,在小学低年级阶段让学生形成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初步了解一些科学的思考方法,不仅有利于学生迅速而有效地掌握数学和其他文化知识,而且也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打下良好的基础。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方式呈具体形象的特点,教材里大部分的内容也是基于形象化来展示,前几单元“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更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和幼儿活动的衔接,实现从幼儿到学生的过渡,教师应该注重在这些形象的教材中寻找出数学思维方法,让学生不仅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了解这些简单的知识后面的思维方式和过程。
如“数一数”中,教材的前面三幅小图中物体以及圆点都已经画好,用于引导学生注意圆点个数与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理解圆点在这里的作用,这些内容学前教育中已经有过大量的练习,对学生来说一点难度也没有,但用圆点表示物体这背后所蕴含的数学思维方式,学生并不了解。圆点作为一种符号,它只表示各种物体数量方面的属性,不表示物体的其他属性,这是一次认识上的抽象,渗透了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在教材中只是把圆画在了下面,对于为什么画圆,这个圆是怎么来的,并没有说明,学生也不知道,这种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并没有很好地表现出来。这里借鉴《走进奇妙的数学世界》的一幅图来说明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这幅图很好地体现了具体的物体怎么逐渐抽象成圆点的过程,更让学生了解了圆点是怎么来的,充分发挥教材中体现的从具体到抽象的数学思想。了解了这个过程,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启发学生们的思维,可以问:“除了用圆点来表示物体之外,还可以用其他的来表示吗?”引导学生用其他的形状来表示具体物体。再如在“比一比”中,教师可以把跳绳的长短、人的高矮等形象的概念,先用几根长度不一的棍子来比较,于是把这些棍子的长度转化为图形符号,画在黑板上让学生来比较,培养他们把实物转化为抽象符号的能力。在大量练习中不断地强化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主动探索和发现中找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同时为以后从符号到数字的转化作好铺垫。
三、引导由符号到数字的抽象过程,让学生了解数概念
用圆点表示物体个数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对后面的认数教学十分重要,小学生识别0~9毫无困难,但并不完全理解这些符号所代表的意思,也就是说许多学生并没有数的概念。在教学时,让学生从代表物体的符号认识中逐渐转变到数字的过程最为重要了,当引导学生自己从花有○○○○○这么多,人有○○○○○这么多,狗有○○○○○这么多,然后终于发现了表示○○○○○的符号是“5”时,那这个“5”是可以在大脑中自由运转的抽象的数字概念,这也正是我引领学生自我探索、自我发现的过程。
要学生认识数字符号,引导他们理解符号所蕴含的意义,就是建立数的概念的过程。在 “认识10以内的数”及“认识11~20各数”中,体现了用圆点表示物体的概念,教材中把数字与相应的算珠对应起来教学,中间并没有一个过渡过程,如果把圆点和算珠结合起来可以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圆点可以形象地压扁一些成算珠,十个圆点串成一串看成一个十,这样比一捆小棒更形象,也更承上启下,更合理地把圆点过渡到算珠,使学生把数字与相应的以及相应个数的物体紧密联系起来,利用已有的数物体个数的经验和用算珠表示数的经验,赋予数字具体的含义,从而有意义地接受数字符号,逐渐形成数概念。
总之,数学不局限于数量和图形,更不局限于数与数的计算,而是更接近于思考方法和思维方式,我们不应该只教给他们一种知识,而应该引导他们从中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在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启发他们的数学思维,并在学习中获得发现的喜悦。
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学内容非常简单,加上很多内容在家庭教育和学前教育中都已经教过,对于小学生来说,也没什么难度,不少教师因此在解读教材时不加以重视,常常产生浅表化的倾向,处理教材时一带而过,忽视了教学内容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作用。本文针对低年级的教学内容展开论述,就如何在教学中开启低年级学生的数学抽象思维之门作些探讨。
一、思维的培养比知识更重要
现在很多小学生在家庭教育和学前教育中,已经了解了大部分小学低年级的教学内容,对教学中的知识差不多都已了解掌握,也正是因为这种原因,很多小学低年级教师对教学内容并不重视,往往一带而过。而学习的目的不仅是要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启发小学生的思维技能,在家庭和学前教育中不能只注重前者而忽略后者,只注重数学计算力的训练,忽视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进入小学,是带着极大的好奇和热情的,如果最初几堂课学的内容和以前没什么区别,会极大地降低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所以让小学低年级学生爱上数学对低年级数学教师来说格外重要,这也要求教师除了教学知识本身之外,还要开发小学教材中所蕴含的数学思维、思考方式,要注重启发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们了解到这些简单知识后面的思考过程和思考方法。
二、注重引导学生由物体到符号的抽象过程
抽象思维亦称逻辑思维,在小学低年级阶段让学生形成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初步了解一些科学的思考方法,不仅有利于学生迅速而有效地掌握数学和其他文化知识,而且也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打下良好的基础。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方式呈具体形象的特点,教材里大部分的内容也是基于形象化来展示,前几单元“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更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和幼儿活动的衔接,实现从幼儿到学生的过渡,教师应该注重在这些形象的教材中寻找出数学思维方法,让学生不仅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了解这些简单的知识后面的思维方式和过程。
如“数一数”中,教材的前面三幅小图中物体以及圆点都已经画好,用于引导学生注意圆点个数与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理解圆点在这里的作用,这些内容学前教育中已经有过大量的练习,对学生来说一点难度也没有,但用圆点表示物体这背后所蕴含的数学思维方式,学生并不了解。圆点作为一种符号,它只表示各种物体数量方面的属性,不表示物体的其他属性,这是一次认识上的抽象,渗透了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在教材中只是把圆画在了下面,对于为什么画圆,这个圆是怎么来的,并没有说明,学生也不知道,这种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并没有很好地表现出来。这里借鉴《走进奇妙的数学世界》的一幅图来说明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这幅图很好地体现了具体的物体怎么逐渐抽象成圆点的过程,更让学生了解了圆点是怎么来的,充分发挥教材中体现的从具体到抽象的数学思想。了解了这个过程,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启发学生们的思维,可以问:“除了用圆点来表示物体之外,还可以用其他的来表示吗?”引导学生用其他的形状来表示具体物体。再如在“比一比”中,教师可以把跳绳的长短、人的高矮等形象的概念,先用几根长度不一的棍子来比较,于是把这些棍子的长度转化为图形符号,画在黑板上让学生来比较,培养他们把实物转化为抽象符号的能力。在大量练习中不断地强化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主动探索和发现中找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同时为以后从符号到数字的转化作好铺垫。
三、引导由符号到数字的抽象过程,让学生了解数概念
用圆点表示物体个数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对后面的认数教学十分重要,小学生识别0~9毫无困难,但并不完全理解这些符号所代表的意思,也就是说许多学生并没有数的概念。在教学时,让学生从代表物体的符号认识中逐渐转变到数字的过程最为重要了,当引导学生自己从花有○○○○○这么多,人有○○○○○这么多,狗有○○○○○这么多,然后终于发现了表示○○○○○的符号是“5”时,那这个“5”是可以在大脑中自由运转的抽象的数字概念,这也正是我引领学生自我探索、自我发现的过程。
要学生认识数字符号,引导他们理解符号所蕴含的意义,就是建立数的概念的过程。在 “认识10以内的数”及“认识11~20各数”中,体现了用圆点表示物体的概念,教材中把数字与相应的算珠对应起来教学,中间并没有一个过渡过程,如果把圆点和算珠结合起来可以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圆点可以形象地压扁一些成算珠,十个圆点串成一串看成一个十,这样比一捆小棒更形象,也更承上启下,更合理地把圆点过渡到算珠,使学生把数字与相应的以及相应个数的物体紧密联系起来,利用已有的数物体个数的经验和用算珠表示数的经验,赋予数字具体的含义,从而有意义地接受数字符号,逐渐形成数概念。
总之,数学不局限于数量和图形,更不局限于数与数的计算,而是更接近于思考方法和思维方式,我们不应该只教给他们一种知识,而应该引导他们从中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在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启发他们的数学思维,并在学习中获得发现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