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民族“直过区”基本医疗服务现状浅析

2014-08-21 22:57张玉强杨蕾
2014年19期
关键词:医疗服务现状民族

张玉强+杨蕾

摘要:云南民族“直过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特殊的地区,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直过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文章揭示云南省临沧市民族“直过区”基本医疗服务现状及其存在问题,并根据临沧民族“直过区”实际情况,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以期对其他民族“直过区”医疗服务建设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民族“直过区”;医疗服务;现状

云南民族“直过区”是在20世纪50年代初,由原始社会末期,采取直接过度的方式,过度到社会主义。其中涉及景颇、独龙、怒、佤、基诺族聚居区和部分拉祜、哈尼、瑶等民族居住的共66万余人聚居地区。在临沧主要涉及双江、耿马和沧源,在“直过区”公共服务发展滞后,基本医疗服务处于较低水平,因此,对“直过区”基本医疗服务的分析,有助于提高“直过区”居民公共服务。

一、临沧市民族“直过区”简介

临沧民族“直过区”包括耿马、沧源和双江,耿马是云南省29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和25个边境县之一。县辖9个乡两个农场管理委员会、1个华侨管理区、82个村民委员会和4个社区,有汉、傣、佤、回、白等民族。沧源佤族自治县位于临沧市西南部,1963年定名为“沧源佤族自治县”,有壮族、白族、回族、苗族等。双江辖4乡2镇72个村民委员会3个社区及勐库华侨管理区、双江农场管委会,是全国唯一由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4个主体民族联合组成的多民族自治县,境内有23种少数民族,多元民族文化同生共荣,是布朗族的主要聚居地和文化发祥地之一。

二、临沧市民族“直过区”基本医疗服务现状

为了反应临沧民族“直过区”基本医疗服务现状,选取耿马、双江和沧源三个县医疗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每万人拥有床位数、每千人执业医师数、医疗机构病床使用率、每万人拥有医疗机构数五项指标进行实证分析,三个县2011年五项指标数据如下表1:

(一)医疗卫生机构数目少,基础医疗设施薄弱

2011年,双江和沧源每万人拥有医疗机构数分别为038和063,耿马为03个。说明民族“直过区”医疗机构短缺是一个突出的问题,沧源相对更重视医疗机构建设。2011年,每万人拥有床位数如表,双江和沧源每万人拥有医疗机构床位数分别为61和157,耿马为475个。说明各县医疗卫生资源配置较低,但以双江和耿马情况最为严重。若考虑地区间医疗人员的专业技术,则各县间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程度更高,医疗水平差距更大。在民族“直过区”,乡村医疗水平落后,基础医疗设施薄弱,“看病难”的问题在“直过区”依然比较严峻。

(二)执业医师缺乏,医疗卫生人才分布不均衡

执业医师的数量和技术水平是衡量一个地区基本医疗服务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稳定的医师队伍是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实现医疗人才均等化的重要保障。在民族“直过区”执业医师匮乏,不论是资格还是数量,与全市的平均水平相比都存在很大的差距。从每千人拥有卫生人员数量上看,三个县的数量均不超过1人,这足以说明,在“直过区”农村医疗卫生技术人员严重缺乏,其中,以耿马县的短缺程度最大。

(三)财政投入不足,对直过区特殊情况考虑少

2011年,耿马县公共财政支出预算最高,为1991亿元公共医疗支出占当地财政支出的482%,双江公共财政支出1401亿元仅次于沧源,沧源公共医疗支出占当地财政支出的比重最高为582%,从投入医疗费用的金额看,分别为1401亿元、1991亿元和1449亿元,占当地财政支出比率分别为295%,482%和582%,其中双江和沧源的医疗总支出水平最低。双江对医疗投入占总财政比重相对其他两个县较小,因此,地方政府应加大医疗财政投入力度,考虑地区实情,提升基本医疗服务能力。

(四)资源分配不合理,医疗卫生设备配置失衡

从医疗技术人才和医疗设备看,基本集中在县级以上医院,医疗资源和设备配置失衡在基层医疗机构更为严重。在“直过区”医疗卫生资源不足,人均占有量少的情况较为普遍。2009年至2011年,从各个乡住院率来看,乡镇卫生院住院量不到20%,从病床使用率情况看,乡镇卫生院病床使用率不到50%。由于医疗技术人才和医疗设备贫乏,居民不得不舍近求远到县级医院,造成看病难、看病贵。因此,在民族“直过区”的一些农民,由于受制于经济和交通等因素,“有病不敢治”、“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现象仍然存在。

三、对临沧市民族“直过区”基本医疗服务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合理建立医疗卫生机构,加强医疗基础设施建设

首先,地方政府应在医疗卫生机构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进一步夯实,争取市级和中央资金,积极实施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强医疗设备购置项目,向上级争取财政资金和招商引资。其次,稳步推进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民群众就医条件。最后,加强医疗人才队伍建设,全面开展医师规范化培训和医师定期考核工作,扩大基层医疗人员的培训力度,加强地区基本公共医疗服务水平。

(二)加强医疗人才队伍建设,平衡各地医疗专业人才

首先,制定各个地区的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规划,核定医疗卫生单位人员编制,根据现有卫生人力资源状况合理引进和配备专业技术人才,建立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招录通道,吸引医学大中专毕业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其次,提高乡级医疗技术人员的水平,提升基层医疗人员的服务能力。最后,完善县级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口支援工作和分工协作新机制,通过技术支持、人员培训、管理指导等多种方式,带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

(三)加大县级财政资金投入,考虑民族地区特殊实情

首先,建立医疗卫生投入机制,坚持由政府主导,逐步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卫生投入机制。其次,加大医疗事业投入力度,提高整体服务功能,扶持基层医疗服务项目,增加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特别是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建设。最后,地方政府在财政预算支出时应考虑“直过区”的特殊情况,在政策上给予适当的倾斜。

(四)注重基层医疗设施建设,平衡地区医疗卫生资源

临沧市民族“直过区”基层医疗设施薄弱,医疗资源失衡,与其他县的差距也在逐步拉大,因此,地方政府应加强对“直过区”基层设施建设投入,平衡各地区医疗资源,提高医疗设施的利用效率。在“直过区”居民每千人医疗执业医生数、注册护士数与全市平均水平相比都存在较大差距。因此,政府应考虑“直过区”特殊实情,在医疗投入上予以适当增加或调整,重点和优先安排“直过区”的投入。

四、结语

总之,对民族“直过区”基本医疗服务的分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是提高“直过区”农村人口健康水平的重要举措和完善农村公共服务的重要保障。民族“直过区”基本医疗服务的加强,可以促进“直过区”农村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加快“直过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作者单位:云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张文礼,侯蕊.甘青宁地区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实证分析[J].西北师大学报.

[2]数据来源于2011年.2012年云南省统计年鉴.临沧市统计年鉴.

[3]胡洪英.临沧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现状调查与思考.

[4]白琳,于楣,陈越明.云南民族“直过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难点及基本思路[J].新西部.

[5]王元辅.云南民族“直过区”经济社会发展调查[J].云南社会科学.

[6]彭波.云南“直过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J].牡丹江大学学报.

摘要:云南民族“直过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特殊的地区,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直过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文章揭示云南省临沧市民族“直过区”基本医疗服务现状及其存在问题,并根据临沧民族“直过区”实际情况,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以期对其他民族“直过区”医疗服务建设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民族“直过区”;医疗服务;现状

云南民族“直过区”是在20世纪50年代初,由原始社会末期,采取直接过度的方式,过度到社会主义。其中涉及景颇、独龙、怒、佤、基诺族聚居区和部分拉祜、哈尼、瑶等民族居住的共66万余人聚居地区。在临沧主要涉及双江、耿马和沧源,在“直过区”公共服务发展滞后,基本医疗服务处于较低水平,因此,对“直过区”基本医疗服务的分析,有助于提高“直过区”居民公共服务。

一、临沧市民族“直过区”简介

临沧民族“直过区”包括耿马、沧源和双江,耿马是云南省29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和25个边境县之一。县辖9个乡两个农场管理委员会、1个华侨管理区、82个村民委员会和4个社区,有汉、傣、佤、回、白等民族。沧源佤族自治县位于临沧市西南部,1963年定名为“沧源佤族自治县”,有壮族、白族、回族、苗族等。双江辖4乡2镇72个村民委员会3个社区及勐库华侨管理区、双江农场管委会,是全国唯一由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4个主体民族联合组成的多民族自治县,境内有23种少数民族,多元民族文化同生共荣,是布朗族的主要聚居地和文化发祥地之一。

二、临沧市民族“直过区”基本医疗服务现状

为了反应临沧民族“直过区”基本医疗服务现状,选取耿马、双江和沧源三个县医疗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每万人拥有床位数、每千人执业医师数、医疗机构病床使用率、每万人拥有医疗机构数五项指标进行实证分析,三个县2011年五项指标数据如下表1:

(一)医疗卫生机构数目少,基础医疗设施薄弱

2011年,双江和沧源每万人拥有医疗机构数分别为038和063,耿马为03个。说明民族“直过区”医疗机构短缺是一个突出的问题,沧源相对更重视医疗机构建设。2011年,每万人拥有床位数如表,双江和沧源每万人拥有医疗机构床位数分别为61和157,耿马为475个。说明各县医疗卫生资源配置较低,但以双江和耿马情况最为严重。若考虑地区间医疗人员的专业技术,则各县间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程度更高,医疗水平差距更大。在民族“直过区”,乡村医疗水平落后,基础医疗设施薄弱,“看病难”的问题在“直过区”依然比较严峻。

(二)执业医师缺乏,医疗卫生人才分布不均衡

执业医师的数量和技术水平是衡量一个地区基本医疗服务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稳定的医师队伍是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实现医疗人才均等化的重要保障。在民族“直过区”执业医师匮乏,不论是资格还是数量,与全市的平均水平相比都存在很大的差距。从每千人拥有卫生人员数量上看,三个县的数量均不超过1人,这足以说明,在“直过区”农村医疗卫生技术人员严重缺乏,其中,以耿马县的短缺程度最大。

(三)财政投入不足,对直过区特殊情况考虑少

2011年,耿马县公共财政支出预算最高,为1991亿元公共医疗支出占当地财政支出的482%,双江公共财政支出1401亿元仅次于沧源,沧源公共医疗支出占当地财政支出的比重最高为582%,从投入医疗费用的金额看,分别为1401亿元、1991亿元和1449亿元,占当地财政支出比率分别为295%,482%和582%,其中双江和沧源的医疗总支出水平最低。双江对医疗投入占总财政比重相对其他两个县较小,因此,地方政府应加大医疗财政投入力度,考虑地区实情,提升基本医疗服务能力。

(四)资源分配不合理,医疗卫生设备配置失衡

从医疗技术人才和医疗设备看,基本集中在县级以上医院,医疗资源和设备配置失衡在基层医疗机构更为严重。在“直过区”医疗卫生资源不足,人均占有量少的情况较为普遍。2009年至2011年,从各个乡住院率来看,乡镇卫生院住院量不到20%,从病床使用率情况看,乡镇卫生院病床使用率不到50%。由于医疗技术人才和医疗设备贫乏,居民不得不舍近求远到县级医院,造成看病难、看病贵。因此,在民族“直过区”的一些农民,由于受制于经济和交通等因素,“有病不敢治”、“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现象仍然存在。

三、对临沧市民族“直过区”基本医疗服务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合理建立医疗卫生机构,加强医疗基础设施建设

首先,地方政府应在医疗卫生机构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进一步夯实,争取市级和中央资金,积极实施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强医疗设备购置项目,向上级争取财政资金和招商引资。其次,稳步推进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民群众就医条件。最后,加强医疗人才队伍建设,全面开展医师规范化培训和医师定期考核工作,扩大基层医疗人员的培训力度,加强地区基本公共医疗服务水平。

(二)加强医疗人才队伍建设,平衡各地医疗专业人才

首先,制定各个地区的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规划,核定医疗卫生单位人员编制,根据现有卫生人力资源状况合理引进和配备专业技术人才,建立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招录通道,吸引医学大中专毕业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其次,提高乡级医疗技术人员的水平,提升基层医疗人员的服务能力。最后,完善县级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口支援工作和分工协作新机制,通过技术支持、人员培训、管理指导等多种方式,带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

(三)加大县级财政资金投入,考虑民族地区特殊实情

首先,建立医疗卫生投入机制,坚持由政府主导,逐步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卫生投入机制。其次,加大医疗事业投入力度,提高整体服务功能,扶持基层医疗服务项目,增加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特别是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建设。最后,地方政府在财政预算支出时应考虑“直过区”的特殊情况,在政策上给予适当的倾斜。

(四)注重基层医疗设施建设,平衡地区医疗卫生资源

临沧市民族“直过区”基层医疗设施薄弱,医疗资源失衡,与其他县的差距也在逐步拉大,因此,地方政府应加强对“直过区”基层设施建设投入,平衡各地区医疗资源,提高医疗设施的利用效率。在“直过区”居民每千人医疗执业医生数、注册护士数与全市平均水平相比都存在较大差距。因此,政府应考虑“直过区”特殊实情,在医疗投入上予以适当增加或调整,重点和优先安排“直过区”的投入。

四、结语

总之,对民族“直过区”基本医疗服务的分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是提高“直过区”农村人口健康水平的重要举措和完善农村公共服务的重要保障。民族“直过区”基本医疗服务的加强,可以促进“直过区”农村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加快“直过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作者单位:云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张文礼,侯蕊.甘青宁地区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实证分析[J].西北师大学报.

[2]数据来源于2011年.2012年云南省统计年鉴.临沧市统计年鉴.

[3]胡洪英.临沧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现状调查与思考.

[4]白琳,于楣,陈越明.云南民族“直过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难点及基本思路[J].新西部.

[5]王元辅.云南民族“直过区”经济社会发展调查[J].云南社会科学.

[6]彭波.云南“直过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J].牡丹江大学学报.

摘要:云南民族“直过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特殊的地区,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直过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文章揭示云南省临沧市民族“直过区”基本医疗服务现状及其存在问题,并根据临沧民族“直过区”实际情况,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以期对其他民族“直过区”医疗服务建设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民族“直过区”;医疗服务;现状

云南民族“直过区”是在20世纪50年代初,由原始社会末期,采取直接过度的方式,过度到社会主义。其中涉及景颇、独龙、怒、佤、基诺族聚居区和部分拉祜、哈尼、瑶等民族居住的共66万余人聚居地区。在临沧主要涉及双江、耿马和沧源,在“直过区”公共服务发展滞后,基本医疗服务处于较低水平,因此,对“直过区”基本医疗服务的分析,有助于提高“直过区”居民公共服务。

一、临沧市民族“直过区”简介

临沧民族“直过区”包括耿马、沧源和双江,耿马是云南省29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和25个边境县之一。县辖9个乡两个农场管理委员会、1个华侨管理区、82个村民委员会和4个社区,有汉、傣、佤、回、白等民族。沧源佤族自治县位于临沧市西南部,1963年定名为“沧源佤族自治县”,有壮族、白族、回族、苗族等。双江辖4乡2镇72个村民委员会3个社区及勐库华侨管理区、双江农场管委会,是全国唯一由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4个主体民族联合组成的多民族自治县,境内有23种少数民族,多元民族文化同生共荣,是布朗族的主要聚居地和文化发祥地之一。

二、临沧市民族“直过区”基本医疗服务现状

为了反应临沧民族“直过区”基本医疗服务现状,选取耿马、双江和沧源三个县医疗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每万人拥有床位数、每千人执业医师数、医疗机构病床使用率、每万人拥有医疗机构数五项指标进行实证分析,三个县2011年五项指标数据如下表1:

(一)医疗卫生机构数目少,基础医疗设施薄弱

2011年,双江和沧源每万人拥有医疗机构数分别为038和063,耿马为03个。说明民族“直过区”医疗机构短缺是一个突出的问题,沧源相对更重视医疗机构建设。2011年,每万人拥有床位数如表,双江和沧源每万人拥有医疗机构床位数分别为61和157,耿马为475个。说明各县医疗卫生资源配置较低,但以双江和耿马情况最为严重。若考虑地区间医疗人员的专业技术,则各县间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程度更高,医疗水平差距更大。在民族“直过区”,乡村医疗水平落后,基础医疗设施薄弱,“看病难”的问题在“直过区”依然比较严峻。

(二)执业医师缺乏,医疗卫生人才分布不均衡

执业医师的数量和技术水平是衡量一个地区基本医疗服务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稳定的医师队伍是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实现医疗人才均等化的重要保障。在民族“直过区”执业医师匮乏,不论是资格还是数量,与全市的平均水平相比都存在很大的差距。从每千人拥有卫生人员数量上看,三个县的数量均不超过1人,这足以说明,在“直过区”农村医疗卫生技术人员严重缺乏,其中,以耿马县的短缺程度最大。

(三)财政投入不足,对直过区特殊情况考虑少

2011年,耿马县公共财政支出预算最高,为1991亿元公共医疗支出占当地财政支出的482%,双江公共财政支出1401亿元仅次于沧源,沧源公共医疗支出占当地财政支出的比重最高为582%,从投入医疗费用的金额看,分别为1401亿元、1991亿元和1449亿元,占当地财政支出比率分别为295%,482%和582%,其中双江和沧源的医疗总支出水平最低。双江对医疗投入占总财政比重相对其他两个县较小,因此,地方政府应加大医疗财政投入力度,考虑地区实情,提升基本医疗服务能力。

(四)资源分配不合理,医疗卫生设备配置失衡

从医疗技术人才和医疗设备看,基本集中在县级以上医院,医疗资源和设备配置失衡在基层医疗机构更为严重。在“直过区”医疗卫生资源不足,人均占有量少的情况较为普遍。2009年至2011年,从各个乡住院率来看,乡镇卫生院住院量不到20%,从病床使用率情况看,乡镇卫生院病床使用率不到50%。由于医疗技术人才和医疗设备贫乏,居民不得不舍近求远到县级医院,造成看病难、看病贵。因此,在民族“直过区”的一些农民,由于受制于经济和交通等因素,“有病不敢治”、“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现象仍然存在。

三、对临沧市民族“直过区”基本医疗服务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合理建立医疗卫生机构,加强医疗基础设施建设

首先,地方政府应在医疗卫生机构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进一步夯实,争取市级和中央资金,积极实施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强医疗设备购置项目,向上级争取财政资金和招商引资。其次,稳步推进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民群众就医条件。最后,加强医疗人才队伍建设,全面开展医师规范化培训和医师定期考核工作,扩大基层医疗人员的培训力度,加强地区基本公共医疗服务水平。

(二)加强医疗人才队伍建设,平衡各地医疗专业人才

首先,制定各个地区的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规划,核定医疗卫生单位人员编制,根据现有卫生人力资源状况合理引进和配备专业技术人才,建立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招录通道,吸引医学大中专毕业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其次,提高乡级医疗技术人员的水平,提升基层医疗人员的服务能力。最后,完善县级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口支援工作和分工协作新机制,通过技术支持、人员培训、管理指导等多种方式,带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

(三)加大县级财政资金投入,考虑民族地区特殊实情

首先,建立医疗卫生投入机制,坚持由政府主导,逐步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卫生投入机制。其次,加大医疗事业投入力度,提高整体服务功能,扶持基层医疗服务项目,增加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特别是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建设。最后,地方政府在财政预算支出时应考虑“直过区”的特殊情况,在政策上给予适当的倾斜。

(四)注重基层医疗设施建设,平衡地区医疗卫生资源

临沧市民族“直过区”基层医疗设施薄弱,医疗资源失衡,与其他县的差距也在逐步拉大,因此,地方政府应加强对“直过区”基层设施建设投入,平衡各地区医疗资源,提高医疗设施的利用效率。在“直过区”居民每千人医疗执业医生数、注册护士数与全市平均水平相比都存在较大差距。因此,政府应考虑“直过区”特殊实情,在医疗投入上予以适当增加或调整,重点和优先安排“直过区”的投入。

四、结语

总之,对民族“直过区”基本医疗服务的分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是提高“直过区”农村人口健康水平的重要举措和完善农村公共服务的重要保障。民族“直过区”基本医疗服务的加强,可以促进“直过区”农村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加快“直过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作者单位:云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张文礼,侯蕊.甘青宁地区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实证分析[J].西北师大学报.

[2]数据来源于2011年.2012年云南省统计年鉴.临沧市统计年鉴.

[3]胡洪英.临沧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现状调查与思考.

[4]白琳,于楣,陈越明.云南民族“直过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难点及基本思路[J].新西部.

[5]王元辅.云南民族“直过区”经济社会发展调查[J].云南社会科学.

[6]彭波.云南“直过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J].牡丹江大学学报.

猜你喜欢
医疗服务现状民族
我们的民族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多元民族
强化廉洁建设 提升医院形象
从市场失灵理论谈我国医疗服务市场失灵的政府治理
医疗市场竞争环境下医学人文道德的多维度探析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