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吉发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对员工的素质要求也更高、更全面。加之市场开放性竞争的加剧,国有企业员工也将迎来一轮新的挑战。如何更好更快地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同频共振,匹配性发展,培训是重要一环。笔者试图以三峡公司为缩影,从员工培训现状、存在问题分析及下一步应对措施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引发对企业员工培训的思考并重视。
关键词:国企;员工培训;成人教育
近年来,为了适应公司快速发展需求,三峡公司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强化员工培训工作,每年举办公司级、片区级、站级各类培训班数十个,培训内容基本涵盖了公司经营、管理工作的各方面,员工基本实现了2-3次的轮训,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也仍有诸多问题。例如培训组织者认为受训者参与积极性不高,培训质量不高;受训员工也抱怨不断,认为培训组织的质量不高,培训实质作用小;培训是浪费时间和精力等等,这些导致了培训实际效果与预期目标差强人意,使企业逐渐形成人员多、但可用人员少,人才“青黄不接”的被动局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员工未树立正确的观念。“培训是员工最大的福利”,所以公司每年集中力量开展培训工作,但很多员工没有这种认识,通过学习提升自身素质的需求不强烈。有的员工认为培训是在浪费时间,是新增加的负担,对培训工作存在盲目性和抵触性,总是被动地接受,当作任务来完成,注定效果欠佳。另外一些员工安于现状,不求进取,没有把学习培训视为职业晋升的有效手段,不能从长远的角度看待培训,导致培训工作被人为应付,达不到预期效果。
2.缺乏深入的培训需求调研。很多培训都是按照惯有的经验,年年如此,周而复始,未与实际变化和新的需求结合起来。即便有一些培训在前期做了需求调查和分析,但也大多流于形式,简单地发放统一格式的问卷调查,不能真实地反映受训者的需求,培训课程也大多千篇一律,“吃大锅饭”、“一刀切”的现象严重,直接影响了培训质量。
3.缺乏有效的培训奖惩激励机制。培训过程中,我们缺乏检验成果的有效手段和有力武器,培训结束后,也未进行持续的跟踪,对培训效果缺乏系统的评估和分析,课程结束就意味着培训行为的终止,缺乏持续性。员工是否已将所学运用到工作中去,并取得相应的实效?这些都无从考证。所以在这方面我们还缺乏有效的反馈机制。
4.讲师的课件开发和授课水平有限。公司目前还没有组建专职讲师,所有授课老师都是从各线条推荐的兼职人员,一方面由于本身事务繁杂,难以静下心来好好组织课件,另一方面兼职讲师本身未经过系统专业的培训,缺乏娴熟的授课技巧,课件制作的质量不高、讲解表达不够到位,照本宣科、缺乏新意,不能很好地调动员工的学习兴趣。
5.培训方式不够新颖。受培训设施设备有限和库站分布松散的实际情况制约,公司目前的培训组织形式较为单一,大多数仍以传统的集中灌输授课方式为主,现代化的信息手段运用较少,趣味性不够,导致员工真正参与的热情不高。
综上所述,要想使有限的投入实现效益最大化,我们还必须进一步了解成人学习的特点,对症下药。科学教育学家诺斯对成人学习的特点归纳了六条:一是必须想学才能学;二是只学他们认为需要学的东西;三是比较喜欢运用过去的经验;四是习惯于在做中学;五是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更有效;六是需要借助不同的学习手段。这一结论告诉我们,只有针对性地提供服务,满足客观需求,才能事半功倍,实现既定目标。
1.引导员工制定清晰的职业规划。目前公司“重使用、轻培养”的现象不同程度的存在,人才培养的氛围不够浓厚,人才培养手段比较单一,人才培养计划性、针对性、系统性不强。今后要进一步强化“人才全周期培养”理念,加强人才成长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要根据员工的能力和兴趣定岗,既重视员工的技能培训,又注重员工的素质和价值观念的培训。同时要将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融入日常的培训,通过培训增强对企业的归宿感和忠诚度。在日常工作中,员工也要切实转变观念,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培训转变,并将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利用企业提供的培训提高自身素质,拓展职业平台。
2.深入了解员工的实际需求。培训要做到有利于中心工作,符合当前的经营形势,就必须了解员工在业绩表现、工作技能、知识结构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充分做好准备,尽量提供差异化的培训,增强培训的实用性,从而保证培训效果。此外,在培训过程中,除了考虑岗位需求,还要考虑成人教育的特点,突出培训对象的主体地位,提供不同的培训,让员工觉得自己被重视。在选择受训人员时,也要精挑细选,注重资质、注重潜质,开发禀赋,挖掘潜能,让真正有需求、想进步的人得到机会,
3.注重培训效果的反馈和激励。实施培训成果汇报制度,员工通过培训,在知识、技能、态度或行为等方面有了收获,要通过一定的形式组织成果汇报和交流,带动团队成员共同提高。要建立反馈机制,培训工作进行到一定阶段或全部结束后要开展“回头看”,评估一下我们的培训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是否为公司带来了应有的效益和价值?如果是,说明培训符合了企业的真正需求。对于通过学习后工作质量明显提高、工作业绩显著提高的员工要给予表扬,并在后续评先选优、岗位调整、加薪、干部任用等方面给予考虑,激发员工的持久学习动力。
4.创新培训方式方法。调查发现在学习过程中,多途径的信息传递,能使感官得到更多样化的刺激,使学员对所学习的知识有全方位的了解,更以加深印象。所以,在具体培训中,可采用多种方法;一是操作示范法,即培训员在现场作指导,随时纠正操作中的错误表现;二是主题式培训法,就是按照企业需求,围绕某一主题度身定制个性化的培训方案,解决具体问题;三是多媒体视听法,即运用电视机、录像机、幻灯机、投影仪、收录机、电影放映机等视听教学设备为主要培训手段进行训练;四是网上课程学习法,如我们的远程系统,适合于有很好的自觉性、自制力、理解力的人;五是案例研讨法,即通过对特定案例的分析、辩论,受到启发,学到新知;六是“师徒式”培训法,即将新人与有经验的老员工配对,一对一帮扶提高。
5.持续创建学习型企业。一方面,要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组建一支数量足够、质量合格、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培训师资队伍,条件允许时培养专职讲师队伍。另一方面,要积极培育企业文化,选树身边的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典型引领作用,固化学习成果,营造持久氛围,让学习培训成为干部员工的一种自觉行为和惯性追求,打造学习型组织。
总而言之,培训是实践公司理念和战略意图的客观要求,也是实现创新的有效途径,如果没有培训,公司的治理就会脱节和断链,公司的文化和理念就无法通过员工的言行去传播。所以,在现代化公司治理中,必须把高质量的培训视为重点,摆在重要位置,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企业又好又快发展。(作者单位:中国石化重庆三峡石油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