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忠沅
【摘 要】通过对我市中小学生从事跳远项目训练、比赛及教学运动员受伤情况的调查,找出了跳远运动员常见的损伤部位和致伤的原因,如准备活动不充分;身心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局部负担过重运动量不合理;技术动作错误;身体素质发展不均衡;场地不合乎要求;逞强好胜,提出了该项目预防运动员受伤的措施和方法,供教练员、运动员、学生、体育教师和从事跳远运动的爱好者参考。
【关键词】跳远运动员;学生;损伤;预防
1.前言
跳远,顾名思义就是尽量向远跳。跳远的完整技术包括:助跑、起跳、腾空、落地四个部分。它具有高速度和高强的运动特点,特别是上板起跳瞬间,运动员的下肢要承受自身体重5—10倍的冲击力,而跳远空中动作的目的是为了维持身体的稳定和平衡,一旦落地的缓冲控制不好,在下池的时候,冲撞力很大,因此跳远运动员的关节、肌肉损伤现象时有发生。如何防止运动员损伤或把运动员的损伤减少到最小的程度,是广大教练员、教师、医务工作者极其关注的问题。为此本文将对跳远运动员常见的运动损伤进行调查和研究。
2.研究对象和方法
2.1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惠州实验中学、惠州市特殊学校和惠州市第五中学,从事跳远动动项目而受损伤的运动员及学生41人,其中男28人,女13人。采取调研、访问、实地考察以及同教练员、教师、学生召开座谈会等方法搜集资料。然后对所搜集的资料整理后进行分析和研究。
3.调查结果与分析
3.1调查结果
在被调查的41位受到损伤的运动员及学生中,年龄方面,中学生受伤率最高,因为他们处于萌动期,热爱活动、好动、爱打闹、逞强;受伤的部位多是下肢肌肉和关节,因为跳远是靠脚用力腾空落地的;对于受伤年龄、运动年限,受伤的部位及造成受伤的原因整理如下:(如表1、表2、表3)
表1学生受伤初始年龄调查表
3.2结果分析
3.2.1从(表1)的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易受伤的年龄在14-16岁之间(被调查人数的56.1%)。此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中学阶段,身心的发展水平还很不成熟,也不均衡。他们易兴奋,好动,却缺乏一定的控制力,是学生受伤的潜在危险。其次是11-16岁之间(占被调查人数的31.7%)。此年龄段的学生是小学阶段,对运动保护观念不够强,随心所欲,一切都得有老师在旁边一一指导控制。而17-19岁之间(占被调查人数的12.2%)。他们已经是高中学生,拥有一定的控制力和保护意误解,有较强的体育能力,受伤几率相对减少。
4.预防措施和建议
运动员、学生损伤是教练员、体育教师及运动员都不愿看到的事实。在运动实践中,积极预防运动员、学生的伤病是教练员、体育教师和运动员共同做的事情。
4.1要经常对运动员进行安全教育
4.1.1恰当的身体准备,会减少肌肉和组织的损伤并能更好的发挥技术水平。要教育运动员注重做好准备活动。
4.1.2要教育运动员、学生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兴奋性。
4.2要注意对运动员进行身体训练
有针对性的进行各种基础技能训练,以及身体素质的综合训练,它们能够互相渗透,又互相促进,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安排某些身体素质训练。
4.3适宜的场地和设备
对跳远运动员、学生来说,鞋的适宜程度意味着损伤危险的高低。因此,要降低运动员所穿的鞋大小合适,鞋的缓冲性能和控制脚的性能良好。另外,训练场地的硬度、弹性要适应;助跑道和跳远的起跳区域坚实、平整而不滑;落地(沙坑)的沙子要松软并无杂物,要经常挖松沙坑或铺平海绵垫;力量训练(特别是大力量训练)要有有效的安全保护措施。
5.结论
跳远是一项高速度、高展度的极限运动。其运动特点决定运动员从事跳远运动有受到损伤的潜在危险。但是只要广大教练、教师、运动员对此有足够的认识,在运动实践中的各个层面进行预防,不断改进训练条件,科学安排训练内容和方法,运动损伤是可以尽量减少或避免发生的。
【参考文献】
[1]《国际业务田径联合会医学手册实践指南》,1995年出版
[2]体育学院教材组.体育学院通用教材《田径》.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王水泓.《体育运动员情绪的特征及心理调节》.浙江体育科学,1996
(作者单位:广东省惠州市特殊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