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从育
学生数感的发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不仅需要将“数感”贯穿于整个数学教育教学过程的始终,还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主动运用于日常生活之中。那么,低年级数学教师如何围绕发展学生数感,让学生经历充分的数数活动,在多样化的数数实践中加深对数概念的理解,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数感;如何在数数操作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感,提高操作活动的有效性呢?这一问题是我们一线教育工作者的研究重点,也是小学数学教研的难点。
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探索,笔者认为:应让学生多次经历数数活动,逐步建立数感。教学时要做到两个结合。
一、要做到数数和思考相结合
在教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数”——“数一数”教学时,教师在安排学生数一数活动时,首先让学生尝试估一估:“桌面上的小棒大约有多少根?并讲一讲理由”。在学生各自不同的答案中,老师緊接着提出“谁估计得比较准”这个问题,学生很自然地会数一数共有多少根小棒。同时老师提出要求:(1)要尽可能地数出声音;(2)要把数的小棒数目记在心里,看谁数得既准又快。通过引导,学生在估计的基础上数,在数的过程中验证,提高了数数过程中思考的要求。
同时,在数的过程中教师需引导学生思考数的方法。课堂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数的时候几乎都是一个一个地数,而且数完后,把所有的小棒堆在一起,无法让别人看清是多少。于是,我安排了让学生“怎样摆放小棒能够让别人很容易知道这些小棒有多少?”这一活动。教师可稍作提示:可两根两根、三根三根、五根五根、十根十根跳着数。此时,学生心花怒放,很快地进入到数小棒活动之中。有的把小棒5根一堆、5根一堆……有的把小棒10根一捆、10根一捆地摆放。这样就能一眼看出有多少根小棒。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发现了其他数数方法,亲身感受到数数的方法多样化,逐步地发展了数感。
另外,在数的过程中还应关注学生突破认知难点。如何分清数100和数位“百”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当学生在数完自己的小棒之后,老师问:“小棒不是100根的同学请举手。”“想一想,你怎样才能得到100根小棒呢?”于是,不足100根小棒的学生接着数小棒直到100根为止。在数的基础上,学生很快有了答案。有的学生说:“我有94根小棒,只要再给我6根就是100根了。”还有个学生说:“我只有88跟小棒,再接着数十几根也能数到100根。”
在数的过程中,学生不仅知道10个“十”就是一个“百”,而且知道数100与数位“百”意义的不同。作为数,100是99的后继数,作为数位,“百”是10个“十”或是100个“一”。由此可以看出:这个认知上的难点,在数数的过程中迎刃而解了。
二、要做到实践操作与数学理解相结合
众所周知,低年级学生好动性强,于是教材编排了一系列活动,便于广大教师进行教学设计。那么这些活动如何设计才能为学生的学习方式服务呢?这就要求我们将实践操作与学生的数学理解结合起来。
通过对课堂教学的追踪,我发现:学生从上课开始的“估一估”到“数一数”活动对估计的结果进行修正;从“一个一个地数”到“十个十个地数”;从对100根小棒有多少的数感的建立,到对100个物体有多少的现实感知;从“不够100就增加、比100多的就减少”的表面认知到对数与数之间关系的理解;从在“正数、倒数、跳数”活动中体验数数方式的多样化,到如何快速数出几十个物体的实际动手操作等等。每一次活动的开展,都加深了学生对百以内数概念的理解。因而,学生的数感也就逐步发展着,不断地建立起来了。
教学中的三次活动——“数一数”(主要是使学生感受数数方法的多样化,积累数数的经验)“摆一摆”(快速数出几十几个物体,感知数的建构)“认一认”(认识百这个新的数位)是环环相扣、紧密联系的。教师如何提供有价值的数学操作活动是关键,因此,在安排数学活动时,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1)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基础和经验,即要了解本班学生的学情;(2)要充分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并让他们在操作中展示自己的思维,教师还应提供给学生充分思考和表达的空间;(3)要及时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由“无疑”到“有疑”,以激发求知欲;(4)要及时鼓励、评价,运用激励机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5)要恰到好处地建立数与数之间的联系。通过多种形式的数数活动,不仅使学生体会了数位、基数、序数的意义,也积累了学生数数的经验。
著名的教育家张伯苓说:“要教出‘活孩子,而不是‘死孩子。”因此,我们教师的职责就是要给知识注入生命,把学生领到浩瀚的数学科学海洋里去遨游,点燃孩子们的求知欲望,让他们的智慧受到挑战,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快乐,并为之主动地、努力地探索,从而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只要我们潜心钻研教材编排,合理创设教学设计,充分地为学生的学习方式服务。那么,学生的数感又何尝得不到发展与提升呢?
(作者单位 安徽省霍山县城东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