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波
摘 要:语文学科是基础课程中的基础,作为学习生涯的必修课,语文的必修课堂教学必须起到奠基作用。语文教材在教学过程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以及多年的工作经验出发,进一步研究小学语文教学,以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
关键词:语文学科;语文教材;语文教学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表现方式质朴,强调打好写字、读书、说话、作文等基础。课本选文来自古今中外,题材丰富,体裁多样,富有童趣,情感性强,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并渗透爱国情感、合作意识、环保意识、科学精神、进取精神等教育因素。教材中的练习设计,尤其是单元练习,不仅仅是重点课文内容的深化,而且是语文能力的拓展,体现综合性。教师要随着教材的特点调整教学方法策略,更适应时代需求,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能力。在教学过称中要结合生活实际,适应时代需求,全方位教学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及主动思考积极性;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丰富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强调教材情感的深层挖掘,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一、纲举目张,转变思想
教师在教学前要深入钻研新教学大纲与新教材,把握住大纲的指导思想、教學目的及注意事项。及时转变教育思想,教学过程中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树立新的人才教育观,强调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理解“为学生打好进一步学习的初步基础”虽然也是义务教育的一个方面,但是不能将其变为单纯性地升学教育,离开大纲与课本要求而陷入“应试教育”的误区大搞题海战术。语文教学过程教师应以以培养多层次、多规格的人才为目标,在追求学生升学考试成绩与知识水平提高的同时注意有机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身体心理、科学文化、审美、劳动技能等素质的教育。课堂上教师应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语言,依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特点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均衡发展。
二、丰富教学模式,强调以生为本
在教学中要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作为教师,应扮演一位引导者的角色,以教材为基础,为学生提供明确的任务去做,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各个教学环节,鼓励他们相互交流,相互合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幻灯片、视频等,充分发挥多媒体直观、生动、形象的优势,展现有声有色、身临其境的真实画面,多方位刺激学生的思维。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多媒体,预先查询讲课的相关资料,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教师在讲《落花生》这篇课文时,可以在备课时通过多媒体收集一些关于花生生长各个阶段的图片及视频资料并配以播音员朗诵课文的动人声音,为学生创设一个多姿多彩的阅读世界,使一开始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授巴金先生的《鸟的天堂》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预先让学生收集关于鸟的天堂的图片及文字资料,在正式授课前相互交流自己收集到的这些图片和文字资料,然后和学生一起朗诵课文,欣赏鸟的天堂的美。
三、注重教材情感的渲染,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引导者的地位。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具有文化气息浓厚、思想内容深邃、题材涉及面广泛的特点,注重学生情感的发展,既有对母爱的赞美,又有对祖国的热爱,还有对大自然的敬畏。情感普遍存在于教材的每篇课文。因此在备课时要充分准备,深度挖掘教材,在教学时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饱满的教学激情,“以情育情”,用自身的情感来触发学生的情感神经,使学生快速地进入情感体验。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有必要从情感陶冶角度出发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的个性,既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还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促使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使学生全面发展。与此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注重对学生情感的激发和引导,还要注重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和体验,使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有效的互动,促进师生情感的融汇。
参考文献:
[1]李英.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08).
[2]郭艳英.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影响因素及优化策略[J].学周刊,2011(5).
[3]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0.
(作者单位 贵州省望谟县乐元镇中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