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凤祥
小学科学课中的情境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力手段,教学实验证明,创设科学课中的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求知欲和思维的重要手段,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的方法多种多样,作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的不同内容等具体情况和条件灵活运用。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义是问号。”没有问题哪来的探究。可见,“问题是深入的阶梯,是长进的桥梁,是触发的引言,是觉悟的契机”。那么,如何让学生能够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下面谈谈我在科学教学中是如何在提出问题时合理地给学生创造情境的。
一、利用游戏创设问题的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采用灵活多变的实验方法,巧妙地安排新奇有趣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创设寓教于学的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产生动力,主动探究。在教师的引导下,依靠较适合教材提供的材料进行实验,让学生自己在实验中去发现问题、回答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它们成为知识的探究者,而不是消极的接受者。
例如,在《摩擦力》一课的教学中,我在上课时,把两本书每一页相互叠压在一起,让学生选出班级力气最大的两名同学,每名同学抓住书的两端,用力向两边拉,看能不能把叠在一起的两本书拉开,班级的学生立刻热烈起来,他们的意见出现了不一致,争得面红耳赤。实验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没有拉开,我立刻抓住这一契机问学生为什么会是这样,学生七嘴八舌,小小的班级热闹起来,我说:“同学们,我们都知道这两名同学的力气很大,但是为什么拉不开呢?老师现在给这本书吹一口仙气,马上会让这两本书分开。”我把这两本书拿过来,在书的结合部吹了一口气,书立时分开了。学生看到非常惊讶,追问为什么会是这样,我抓住这一时机把教学引入主题:摩擦力现象。通过这些实验例子,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欲望,启发了学生的创设思维,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利用独特的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新鲜的事物,独特的实验,具有较强的刺激性。学生看之动心,思之有趣,品之有味,能够激发兴趣,使学生产生思维的动机。
趣:《热是怎样传播的》一课,课的伊始教师就说:“你们见过烧不死的金鱼吗?今天老师让你们看看。”然后,老师把一条活蹦乱跳的小金鱼放入一个大试管中,把试管斜夹在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对着试管的上部烧,试管上部的水烧开了,而金鱼仍然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教师说:“看来这条金鱼果然是烧不死,你们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吗?”学生对这个现象感到惊奇,纷纷提出了想探索的问题。如,为什么金鱼烧不死?用酒精灯在试管底部烧,金鱼也烧不死吗?等等。探求愿望油然而生。此情此景,学生真想马上就得到问题的答案,从上课的开始就投入积极思维的状态。逼真、生动、形象、有趣,学生会在趣中生疑,疑中求知,在愉快的情境中主动进入思维状态。
奇: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维始于惊奇”。诚然,惊奇能够带来强烈的刺激,刺激是大脑兴奋的信号,是思维的驱动力。惊奇的心态往往伴随着疑问,能够激发学生求知的渴望和探索的意念。在物理教学中,庞大的实验、惊心动魄的场面、强烈的心理反差以及出神入化的实验方法等,均能激发学生思维的动机。
教师在利用实验的方法创设问题情境时,应以“惊”“奇”为诱因,创设“动人心弦”的情境。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素材,捕捉学生的心迹,精心设计,创造惊奇气氛,使学生“惊之以心,动之以情,发之以问,晓之以理”。
在讲“热传导”一课时,在上课的开始先演示一个小实验:在一个纸盒内放入水,然后教师问学生:“如果用酒精灯给纸盒加热,会看到什么现象,水会烧开吗?”学生的回答几乎都是只有纸会烧着,水怎么会烧开呢?接着演示实验,学生感动真实可靠,又与原有的观念形成了一对尖锐的矛盾,在和谐的气氛中产生了相互矛盾的“不和谐”的心理。“1+1≠2”的結论必然会引起反差强烈的心境,学生会在冲突和矛盾中产生惊讶,在惊奇中产生探索的意念,激发思维动机。
新: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使得他们常常对周围新鲜的事物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奇妙的实验现象、生动有趣的实验会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主动学习的欲望。所以,教师利用实验创设情境时,应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实验力求“新”,这样就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教师用简练、新颖、恰当、妙趣横生的导语引入课题,会大大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进而想学、爱学,快速进入最佳学习
状态。
总而言之,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要根据学生实际、教材的不同内容、具体情况和条件灵活运用,创造出适合学生而富有情感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情景交融中愉快地探究,深刻理解,牢固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 辽宁省北票市三宝乡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