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和心
摘 要:培养学生自改的兴趣,教给学生自改方法,腾出学生自改的时间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一剂良方。
关键词:作文水平;自改;兴趣;方法
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呈现出一种“高耗低效”的症状。究其原因,无非一个字——难。那么,如何解决作文难的问题呢?通过几年的思考与实践,认为培养学生自改作文能力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一剂良方。
一、培养学生自改的兴趣
美国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对学生的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在作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至关重要。
教师在作文批改时尽量少改动,注重启发,而不包办代替。教师要发挥好启发诱导的外因作用。在习作本上通篇开花的批改,学生不仅消化不完,反而认为自己习作能力差而失去习作信心。所以,首先,教师对学生在训练上应高要求,但在批改上要适当降低要求,这对保护学生的习作兴趣大有好处。其次,教师要使用启发性、鼓励性的批语,学生修改自己文章后,教师要肯定改后的比之前的好,让学生懂得好文章是经过反复修改出来的。如,老舍的《春华秋实》,共修改了12次;鲁迅先生仅1000多字的文章《一件小事》,改动就有15处之多;著名作家托尔斯泰写的《为克来塞尔乐章而作》一文,全文只有5页那么长,而手稿却有800页之多。改好一篇文章不亚于写好一篇文章。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尝到习作成功的喜悦,产生新的习作成功的期望,激发习作动机,由“要我写”为“我要写”,推动学生自改能力和习作能力的提高。
二、教给学生自改方法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浅出,由易到难,传授给学生自改方法。
1.演示改,传意识,悟方法
俗话说得好:“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从《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文,我们不难看出,肖复兴就是在叶圣陶先生的示范修改中得到启发,从小树立了作文修改的意识,领悟了作文修改的范围和方法,为他今后的作家之路奠定了基础。在学生学习修改作文的初始阶段,老师要出示下水文,带学生走一程。针对学生作文中的标点符号、错别字、构思、选材等出现的共性问题,面向全体学生进行示范修改,啟发学生在比较中找出自己作文的不足。进行示范修改,一定要引导学生使用修改符号。
如,删除号:用来删除字、标点符号、词、短语及长句或段落;恢复号:又称保留号,用于恢复被删除的文字或符号。如果恢复多个文字,最好每个要恢复的字下面标上恢复号;对调号:用于相邻的字、词或短句调换位置;改正号:把错误的文字或符号更正为正确的;增添号:在文字或句、段间增添新的文字或符号;重点号:专用于赞美写得好的词、句;提示号:专用于有问题的字、词、句、段,提示作者自行分析错误并改正;调遣号:用于远距离调移字、标点符号、词、句、段;起段号:把一段文字分成两段,表示另起一段;并段号:把下段文字接在上文后,表示不应该分段;缩位号:把一行的顶格文字缩两格,表示另起段,文字顺延后移;前移号:文字前移或顶格。
2.“念”中改,习方法
学生习作后,我要求他们用朗读的方式,一句一句反复朗读,仔细推敲,做到在读中“换”拗口、意义不明确的语句,在读中“调”前后紊乱的语序;在读中“添”一些具体内容;在读中“删”多余的内容。因此,用“念”的办法——也就是用平常说话的办法来检查写成的作文,发现并修改错误,是一种比较便捷有效的方法。
3.自改和互改相结合
受到思维定式和自身认知的束缚,学生修改习作往往很难发现自己习作中存在的不足,这时,周围的同学就是一种最好的资源,所以作文修改要自改和互改相结合,发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作用。每次作文练习,初稿完成后,先让学生朗读自己的初稿,边读边修改。将自己能发现的错别字、漏字、笔误等纠正过来后,再与同学交换看。同学通过批语或修改符号提出问题,或建议修改方式。整个过程改者竭尽全力,精心推敲;被改者虚心求教,细心修改。
三、腾出学生自改的时间
根据教学进度,一般每个单元的作文课都是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以指导为主,第二课时以学生撰写草稿为主。有些老师最多讲评再花上一课时的时间,能在课堂上誊写的都不多,更别提修改了。誊写、修改占据了学生大量的课外活动时间,再加上老师往往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就得上交,很难让他们再自觉地投入到字斟句酌的修改过程中。这就违背了学习写作的规律。放眼古今中外,有哪位诗人作家在写作时,不是精心推敲,潜心修改的呢?海明威“站着写,坐着改”,《老人与海》据说改了200多遍;诗人贾岛则说:“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这些事例不正告诉我们,优秀的作品,作者在修改上所花的时间要远远多于撰写草稿的时间吗?因此,我觉得老师们在安排修改的时间上尽可大方一些,毕竟课时对于老师来说,就像海绵里挤水,挤挤总是有的。
总之,在作文中重视学生“自改作文”能力的培养,能卓有成效地促进作文教学。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同时也减轻了教师批改作文的压力,这无疑是解决“高耗低效”作文教学现状的一剂良方。
(作者单位 福建省南靖县南坑中心小学)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