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凯莉
转眼间,我步入讲坛已十年整,岁月把初涉讲坛的青涩打磨成胸有成竹的干练。《礼记·中庸》中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是我非常喜欢的名句,而回顾十年来我的教学成长,博学我远远不能达到,但是“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以勤思、笃行的一种状态行走在我的专业成长道路上。
初为人师,奋斗
记得刚参加工作时,我只有一个教学班,我把全部的热情和精力都投入到了高一(八)班的英语教学中。但由于没有经验,第一次期中考试的成绩实在惨不忍睹。在大学期间获得过奖学金,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并光荣地成为一名中共党员的我被这当头一棒打醒。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并暗下决心,下次考试一定打个漂亮的翻身仗。功夫不负有心人,期末考试我终于迎头赶上,成功地完成了从学生到教师角色的蜕变。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如,热情、有亲和力,不断挖掘自己的潜能,多听课,多看书,多研究,弥补自己经验的不足。付出总有回报,由于自己的努力再加上机遇的垂青,在工作中陆续取得了一些成绩:2003年,高二文理科分班时,刚参加工作一年的我被安排教文科尖子班,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正当我心中忐忑不安时,老校长找我谈话:“年轻人不要怕挑重担,没经验不要紧,只要多学,勤问,一定能把工作干好。”老校长的这番话打消了我的顾虑,帮我树立了信心。文科尖子班的教学不同于之前普通班的教学,经过和学生一段短时间的磨合之后,我很快进入了状态,我给自己制订了一份详细的工作计划,在保质保量地完成正常教学任务的同时,还定期开展了一系列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训练课。渐渐地,我敬业的态度去除了一些同事和家长对年轻教师的质疑,同时我的学识魅力也征服了学生。可是我一直不敢懈怠,虽然每天都过着办公室—教室—寝室三点一线式的简单生活,但我不觉得苦,反而觉得幸福和快乐,因为我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2005年7月我送了第一届高三毕业班,还没有等到学生们的录取通知书,我已经走进了北外的德语培训班,一方面我想多学一门外语,另一方面我想去了解高校的老师是怎么教“二外”的。在北外学习的那40多天,我又重新找回了做学生的感觉,不过那时我是一个“目的不纯”的学生,为了多些机会体验老师的教法,我经常偷偷摸摸地串班,遇到我喜欢的老师,下课后就追着老师讨教外语教学心得。我也不知道那时我哪来的那么大的勇气和毅力。但我一直是一个爱学习的人,不间断的读书学习和体验式学习都让我受益匪浅。
乐为人师,成长
2005年9月,当我再回到我工作的校园时,我接连不断地收到来自毕业班学生的好消息,他们有人考上了名校清华,有人考上了我心仪的北外,也有人考上了我的母校哈师大……我真的感觉很自豪。正当我信心满满、壮志满怀地等着新高一的学生入校的时候,突然接到校领导的通知,让我去高三教课,于是我立刻调整了自己的计划,暂时放下了利用假期时间做好的一套新高一教学策略,立即着手准备新班级的教学内容。2006年7月送走第二届毕业班后,我又遇到了同样的情况,暑假过后还是留在高三教学。2007年7月我又送走了第三届毕业班,这一年暑假过后我留在高二教学。2009年我成功地送走了我的第四届毕业班。2009年至2010年是我的工作间隔年,我一个人背起行囊去了英国,在那里游学一年,然后又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新的一轮教学工作中,2013年我又成功地送走了一届高三毕业班,这一年我的一名学生以高考148分获得了本地区单科第一名,班级高考平均分为本校第一名。这是他们送给我的最好的毕业礼物。
每送走一届毕业班都像打了一场战役一样,我的战利品就是学生拿到手的录取通知书。当学生在为自己的成功欢呼雀跃的时候,我也在为自己而喝彩。我可以自豪地对家人说,我的学生某某被国外大学录取了,我的学生某某上北大了,我的学生某某上工大了,无论他们去了哪里,他们每一个人都是我的骄傲。
谈到未来,我最大的理想就是要做幸福的老师。做幸福的老师,这是十年教师生涯发自我内心的声音。和可爱的学生在一起磨砺,我觉得幸福;和挚爱的教育在一起成长,我觉得幸福。在教育这块热土上,我会在自己的三尺讲台上耕耘每一天,收获每一天,反思每一天,成长每一天,快樂每一天,幸福每一天!
(作者单位 大庆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