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倩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朗读、背诵课文,并把握词、语句,疏通文意。
2.过程与方法: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道德品质。
教学重点:
感受莲美丽的形象、作者的志趣和情感。
教学难点:
学习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解释下列词语
(略)
2.比较文中“之”字的用法
(1)水陆草木之花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3)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二、导入
描写莲花的诗句有哪些?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乐府民歌)
今天,让我们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认识莲花,去感受莲花身上那种特殊的品质。
三、探究
1.找出直接描写莲花的句子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生长环境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体态
香远益清——香气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品质风度
3.在莲花身上看到哪些君子之德(小组合作探究)
出淤泥而不染——洁身自好
濯清涟而不妖——庄重质朴
中通外直——豁达正直
不蔓不枝——不攀附
香远益清——美名远扬
亭亭净植——高尚纯净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受人尊重
这种通过写物来寄托作者志向和意愿的手法,就叫托物言志。
4.深入理解文章
作者为什么要先写“菊”和“牡丹”?作者把莲比作君子,那么“菊”和“牡丹”分别比作什么人呢?
菊花,迎寒开放,清高避世。牡丹,颜色艳丽,雍容华贵。把菊花比作隐士,把牡丹比作富贵者,写菊花是为了正衬,写牡丹是为了反衬。
5.文章主旨
作者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格的描写,赞美正直高尚的气节,鄙弃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表现了作者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四、拓展
1.列举古今中外像莲一样清高、正直、洁身自好的君子
2.列举托物言志的诗作
3.小练笔
仿写《爱莲说》。
读范文:《爱草说》。
五、小结
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一定会被君子身上那种清高、正直的品质所感染,让我们通过诵读,一起来表达对君子的这份敬意。(齐读)
(责任编辑 冯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