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今的很多领域都处于在数字信息与模拟信息并存的过渡时期。电影制作数字化是电影数字化的主要工作,通过信息技术完成电影文本创作、采集拍摄与后期处理等电影工艺的过程。电影从无声电影发展到立体电影与科技的进步不无关系。科学技术使得电影设备从依靠光学、化学到目前的数字电子技术。本文从电影前期、拍摄、后期以及特效四个方面诠释了数字技术在电影制片中的应用,阐述了数字电影技术对电影艺术的影响。
[关键词]数字时代;镜头拍摄;艺术欣赏
一、电影数字化与数字电影
数字化值得是将模拟信号通过一定的算法转化成数字信号来传递或保存。数字指的是能够被计算机识别的二进制数字。进行数字化转化后的信息可以被计算机识别。采用计算机处理信息比普通方法进行工作有天然的优势。但是前提是将模拟信息转化成数字信息。数字化不只能把电影中的模拟视听信号转换,还能转化很多模拟信息。当今的很多领域都处于在数字信息与模拟信息并存的过渡时期,完成信息数字化是一个庞大的工程,需要经历一个很长的时期。
将电影进行数字化主要是把记录在胶片上的图像转换成数字信息,以便计算机进行处理。数字化的影像声音信息通过计算机完成电影的制作,完成的作品以胶片拷贝或数字光盘等形式存储或放映。电影制作数字化是电影数字化的主要工作,通过信息技术完成电影文本创作、采集拍摄于后期处理等电影工艺过程。比如,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可以把预想的场景故事情节虚拟出来,创作者就可以提前对电影内容进行排演,找到最优的方案。计算机技术还能在拍摄中提供一些辅助的技巧,完成普通拍摄完成不了的任务。影像和声音的后期制作中,计算机能够运用虚拟素材和实拍内容合成,并且影片的剪辑工作也可在数字计算机上进行。
二、数字化电影制片技术
数字化电影制片就是通过数字技术进行电影艺术创作及制作,数字化电影发展到今天已经日臻成熟。从20世纪80年代起数字化电影就被人们所采用,今天几乎所有的影片制作过程都有计算机数字技术的参与。数字技术是电影技术中普及到成熟最迅速的一项技术,短短的十几年时间数字技术已经深入到电影制作的各个环节和领域。目前的电影制作中,数字技术的应用从电影的准备工作到节目制作完成贯穿整个电影制作过程始终。下面我们从电影制作的整个工艺流程来加以阐述。
影片拍摄的前期准备工作是至关重要的,也是一个繁琐细致的过程,准备工作的充足与否是一个电影拍摄能否顺利进行的最强有效地保证。数字技术被引入到电影当中,为影片的拍摄提供了宽泛的技术力量。从影片剧本创作开始,拍摄、制作所有这些都离不开数字计算机的辅助作用。创作者利用计算机来完成剧本的文字创作,制片人员对拍摄的影片用计算机软件剪辑处理,相关的软件可以让影片的效果逼真,丰富直至完美无瑕。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计算机对整部影片的成本进行有效的核算,列出制作的时间进度表,供所有工作人员参考。形象化预审准备工作是影片拍摄的前属环节,也是前期准备工作的主要内容。在整个电影的制作过程中,预审工作的有效进行为影片的质量提供了最直观的,最有效的保证,让所有工作者最大限度减少未知情况的发生,保证影片的拍摄的顺林进行。
在影片制作中,前期完成就是真枪实弹的现场拍摄过程了,影片制作为后期的剪辑提供了最原本的电影色彩和素材。数字化技术在这个拍摄过程中主要肩负了两个任务:第一对影片的控制和处理。在整个拍摄过程中主要是以对影片拍摄的控制为主。具体而言就是对影片画面的效果掌控。例如对灯光的而控制以达到理想的拍摄效果,对摄像机的控制来捕获最完美的画面。所有这些都要按照导演的要求和程序来完成,做好每一个场景中的画面角色数据采集。所有数字化技术控制在拍摄中集中体现在摄像机的操作和拍摄,用带有电脑显示的拍摄控制画面来完成影片的整个制作过程。在现代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很多摄影机也都是利用计算机数字化控制来实现的,这样不但提升了拍摄效率,也降低了拍摄的难度和危险性。对整部影片拍摄的精密度都有很大的提升。
美国著名影片《真实的谎言》在拍摄过程中就有这样一组镜头,要利用原子弹炸毁迈阿密市的恐怖分子阿齐兹绑架了特工的女儿,由著名演员施瓦辛格来扮演的特工负责营救任务,驾驶一架鹅式战斗机,为了使拍摄的画面效果更逼真,给观众更大的冲击力,导演詹姆斯·卡梅隆利用了一个47英尺长的战斗机的实体模型来完成整个画面的拍摄,然后将其放在迈阿密市中心一座摩天大楼上重现拍摄现场的原型。为了让拍摄的效果更为逼真,所有动作控制部分均由大师布鲁诺利用数字化液压控制系统指挥并完成,所有高难动作被精准的模拟显现出来。为了配合拍摄,在室外的楼顶之上还安装了一部巨大的建筑升降机,上面安装有一部可以遥控的数字摄像机。拍摄过程中,所有步骤均按照事先的预定有条不紊进行,很多动作都是重复显现,所以在拍摄中演员从高空处的飞机里向下俯瞰镜头,不过在个别拍摄角度可以看到屋顶的液压传动系统,让画面穿帮。在拍摄中为了体现出电影的真实特效,导演将个别场景的拍摄转移到洛杉矶机场的一个由飞机库改装的室内摄影棚内进行,以一块巨大绿色幕布为背景,在后期制作中利用各种先进的抠像手段,有效提取了各个特效的场景和动作。可以说,在整部影片的拍摄和制作中,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功不可没,与前期影片的拍摄配合得天衣无缝。经过特效处理的画面效果逼真,而且场景中的人、战斗机、天空合为一体,让人感觉到了飞机的翱翔感觉。在近几年的电影特效电影拍摄中,可谓独树一帜。还有就是在科幻电影《侏罗纪公园》中,所有的恐龙特效也都是利用现代化的数字技术手段实现,《星球大战》也已如此。计算机控制特效让大量的场景画面展现在观众面前,给人很大的视觉冲击。可以说数字技术在影片制作中的应用具有跨时代意义。
其实对于一部影片而言,最大的数字化技术主要应用在后期的剪辑和制作当中,数字非线性的编辑让图像的处理就和在电脑上处理文字一样的方便快捷。所以很多导演和剪辑师也开始注重后期电影制作的标准。数字电影技术改变了原有的电影创作模式,颠覆了一个影视拍摄新时代。数字技术在影视制作的应用是一场科技革命,不但为影视作品带来了全新的制作拍摄手段,也为电影拍摄观念本身产生强烈的冲击。一方面,对电影本质的再认识,电影这种原本简单的记录媒体正在数字技术革新中改头换面,发生从技术到影像的转变,另一方面,数字影视技术把一些科幻的、人们渴望的画面彻底呈现在了世人的面前,达到了一种全新的超乎真实的完美境界。
三、数字技术对电影艺术的影响
电影艺术是视觉艺术的一种延伸,在这样的艺术世界中,图像是其最为主管最为根本的艺术表达元素。电影从诞生之日开始,摄影机是整个制作过程中最主要的影像捕获工具。通常情况下,一部电影的制作通过摄像机和录音机共同工作进行,对真实的人和事物场景进行记录。这种原始的拍摄可以给人最为真实的逼真效果,同时也给电影赋予了最为重要的纪实属性。在电影发展的很长一个时期里,即使是那些高科技的奇妙科幻拍摄也都是通过简单地特效模型来实现完成,还谈不上脱胎换骨的变化,都是一些简单的变形或者移动。但是数字电影技术产生以后,这种拍摄就彻底变化了,例如影片《恐龙》《最终幻想》中,我们看到的很多画面场景都不是由摄像机完成的,而是利用二进制数据为计算单元来生成图像,所以说这些影片的制作是一种全新的拍摄模式。
数字化技术的革新大部分都体现在了电影的后期制作上,进入了这个电影后期的各个领域。不但提升了原有制作效率和灵活性,图像画面的清晰程度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所有的电影正在朝着主流摄制的方向不断发展,影片也逐步开始摆脱胶片的老式制作模式。另外计算机化的摄像技术应用,让摄像过程很多时候都领先于我们的视觉,可以寻求到很多拍摄者无法到达拍摄的角度。还记得当年,电视的出现对电影事业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但是随着数字影视时代的到来,传统电影技术正在被代替和改善,相信更多人会重新回归到影片剧场。好莱坞就曾经为了吸引观众而在技术上层层创新,诸如立体电影、全景电影等一系列模式,但是都收效甚微,电影行业的整体低迷也让很多从业人员开始思索,选择改行,但是随着数字化影片技术时代的到来,整个电影行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数字影视的迅速发展为电影注入了最为宝贵的一剂强心针。让电影大屏重归人们的生活世界里,同时为我们展现了更多叹为观止的世界奇观。《侏罗纪公园》打破了《星球大战》保持十几年的历史票房最高纪录,《泰坦尼克号》又打破了《侏罗纪公园》的票房纪录。所有这些票房的不断刷新正是电影事业蓬勃发展的真实写照。据相关资料和数据统计,美国20世纪90年代电影票房的总数突破了2亿大关,这个惊人数字收入背后可以说是数字电影技术成功的最大实例。当然,数字电影技术并不是整个电影行业兴起的全部原因所在,但是现代化新技术的应用确实为整个电影行业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电影曾经是人类艺术殿堂上一颗最耀眼的明珠,引得无数人对它顶礼膜拜,“神圣”的电影艺术有着一道高的门槛。对电视也是一样,长期以来由于它高昂的制作成本和贵重的专业设备一直使业外人与之无缘。而数字技术改变了这一切。电影电视不再是一种垄断性的行业,大众视频消费时代的来临意味着传统影像业正面临挑战。数字化摄像机的普及和廉价带来了影视制作的个人化。它的意义在于使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作品来与社会交流,而这个过程会很便捷。随着数字影像作品的增多,作品交流欲望的增强,一种新的影视传播方式会孕育而生。
四、结语
数字技术不但丰富了电影艺术家的造梦手段,同时也促使电影艺术家不断地探索新的电影语言。观众也由此能观赏到更多更精彩的电影作品。从电影制作的角度看,数字化带来了制作手段的丰富、制作效率的提高和制作成本的节约,但是这并不是全部。从深层次的意义上说,数字化为人类提供了一把将电影艺术从必然王国带向自由王国的金钥匙,提供了让人类的思维想象力自由驰骋的可能性和途径。
[参考文献]
[1] 曹阳.技术之美:数字电影的感染力[J].文艺争鸣,2011(10).
[2] 杜静芬,孙玉强.浅谈数字电影中技术与艺术的关系——从《变形金刚2》中特效谈起[J].电影文学,2009(20).
[3] 张竑,周伯华.对数字电影的美学思考[J].绥化学院学报,2009(05).
[4] 朱虹.中国数字电影的现状与发展战略[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0(11).
[5] 王一澜.数字时代的中国电影[J].艺术广角,2011(04).
[作者简介] 张逸(1983— ),男,广西桂林人,硕士,广西师范大学设计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动画设计、影像设计、影视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