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兴杰
美国收紧了监管的网络,并没有损害美国在全球市场中的份额,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还是全球没有哪个市场可以替代美国。
法国最大的银行巴黎银行拿到了美国金融监管当局开出的89亿美元的罚单,比预期的100亿美元少了一些。因为美国的罚单,巴黎银行的信用评级受到影响而被下调,经过谈判之后,巴黎银行承认了自己的“罪行”,接受罚单以平息这场纷争。
之前还有瑞士银行和瑞士信贷银行各自领了几十亿美元的罚单,瑞士信贷银行的罚单高达26亿美元,但是奇怪的是这些银行等金融机构基本都乖乖就范,没有与美国政府撕破脸皮。在资本全球化的时代,金融巨头当然有很大的权力,但是在美国政府的罚单面前,没有哪个银行敢于与美国政府叫板,从这件事情可以看出,到底谁才是金融市场的主宰者,谁才是金融规则的制定者与裁决者。
当然,需要注意的是,这并非阴谋论,也不是美国政府打压外国金融机构的“偷袭”,因为美国的金融机构是被惩罚的主要对象,美国监管当局开出的罚单奖金1000亿美元,外国机构缴纳的金额不到1/3。市场并不是自动运转的,金融市场更是布满了欺诈,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便是一例,美国银行因违规销售抵押债券而开出了120亿美元的罚单,摩根大通、巴克莱等知名银行都是被惩处的对象。美国金融市场的广度与深度是这些金融巨头乖乖就范的根源所在,若是被赶出美国市场,这些跨国金融巨头就成了“土鳖”。另外,金融市场监管也是市场发展所需要的,美国的监管措施与打击避税的倡议得到了国际支持,连以保密而著称的瑞士都同意公布相关的账户信息。
美国凭什么开罚单?
法国巴黎银行因为在2002~2009年掩盖了与伊朗、苏丹、古巴等国的美元交易,瑞士银行则是因为帮助美国纳税人避税,还有的银行是因为交易违规欺诈,操纵利率等。罚单的额度之高让不少银行吃不消,巴黎银行的罚款额度可能超过一年的利润,即便如此,还是愿意缴纳罚金,息事宁人,因为比罚款更可怕的是被暂时取消某些美元业务,甚至被赶出美国市场,这种损失是任何一家国际银行难以承受的。巴黎银行在美国的交易额占到10%左右,但未来发展的空间非常大,同样的情况也存在于其他外国银行。美国市场以及美元的霸权地位才是美国金融监管当局权力的来源。
全球市场已经高度一体化,而世界政府的出现还遥遥无期,在金融监管领域,美联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和司法部等部门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世界性”,这是因为美国金融市场在全世界最大,美元是国际货币,全球的金融交易基本要通过美国结算系统,依靠美元来完成。美国的,就是世界的,这句话在金融领域是适合的。可以说金融监管机构是美元霸权的代理人,也是受益者,高额的罚金也成了一项收入。
罚款是一种强制性的权力,而市场则是自愿交易的场所,美国的罚款会不会将金融巨头们赶走,或者引起资金外逃,金融机构撤离呢?至少现在还没有发生。全球金融市场还是高度集中的,毋宁说它是一个寡头结构。纽约和伦敦是全球金融交易的双子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世界经济出现了一个重要的变化,即新兴市场国家与发达国家的GDP可以平分秋色。在金融领域这种多极化或者均衡化并没有发生,金融资产、国际货币都集中在发达经济体,美国“满血归来”。正是这种金融结构赋予了美国市场独一无二的地位,美国市场几乎代表了全球市场,美国的监管机构的手当然也就伸向了全球。
金融的开放与监管犹如矛和盾,除了彼此对立之外,还有相互促动的一面,矛越尖锐,盾就需要越坚固,但是,在监管与开放之间往往过犹不及。全球金融市场的形成与美国金融监管放松有着莫大的关系,尤其1999年克里顿政府终结了罗斯福政府时期通过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以推动“金融服务现代化”,没有监管的市场只能是贪欲无限放大,监守自盗带来了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作为对金融危机的反思,监管的网又收紧了,“沃尔克法则”成为监管的新标准,即禁止自营交易,将商业银行与投机机构分离开来,投资者利益才是需要保护的。
在恐龙般的金融巨头面前,投资者总是渺小的,监管当局责无旁贷地要扮演投资者保护人的角色。对于那些违规的金融机构,巨额罚单就成为必需品。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后,有些银行家被认为应该投入大牢之中,但是民事与刑事要分离开来,金融文明也是建立在这种分离之上的,如果因为投机而被关入大牢或者掉脑袋,那金融市场是很难发展起来的。只有巨额罚单才能让这些金融巨头们感到痛,才能规范这些巨头们的行为。
美国收紧了监管的网络,并没有损害美国在全球市场中的份额,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还是全球没有哪个市场可以替代美国。另外金融市场的份额不仅来自于自由的氛围,还有市场的有效性,若欺诈盛行,那么就出现逆淘汰,市场交易的公平性就被破坏了。随着美国监管理念的转变,对金融机构的罚单也纷至沓来,除了金融监管当局这样严厉的警察之外,还有“告密者”,为了激励告密者,美国将罚金的20%左右奖励给告密者。
税网恢恢
被美国开罚单的有不少是因为帮着美国公民避税,按照美国的法律,美国公民即便在海外也需要缴税,可见美国的税网已经不只是覆盖美国本土,还撒向了全球。为此,不少美国富豪放弃了美国国籍,即便如此,在放弃美国国籍的时候也要被痛宰一刀,缴纳高额的弃籍税。美国人曾以“无代表,不纳税”来反抗宗主国的统治,税构成了美国公民身份的核心部分。偷漏税不仅令人不齿,还会受到高额罚金,甚至被投入监狱。
当然,美国公民若在国外,或者持有绿卡之后依然身居美国之外的人们,他们的收入和财产状况很难被美国政府掌控。虽然美国现在可以监听全球,但海外公民的缴税问题还是需要得到他国的配合。美国政府的粗略估计是,每年因海外账户的逃税将遭受1000亿美元的损失。这笔钱对于美国政府来说可是个不小的收入,因为财政问题,两党之间缠斗不休。2010年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了《海外账户依法纳税法案》(Fatca),法案从2014年7月1日生效。endprint
当然,这一法案的生效与执行需要得到其他国家的支持,否则,要向海外的美国人征税也不是容易的事情,因为有太多的金融机构可以帮助美国公民避税。姑且不说,海外公民的财富信息并不容易掌握,单是众多的离岸金融中心就成为美国征税的巨大漏洞。因此,奥巴马政府推动的一项重要的外交工作就是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互通本国公民账户信息的协议。瑞士打破了百年传统而向美国政府公开客户账户信息,也是在美国的霸权之下的无奈之举。
税收是一个国家主权的重要内容,但是当资本和财富已经全球化之后,征税网络也需要得到升级。每个国家的税率各不相同,高税负会将一些富人吓跑,而一些低税或者免税地区当然就会成为财富的集中地,离岸金融中心的兴起既是金融自由化的结果,也是这些地区形成了金融网络中的盲区,低税率吸引了大量的公司与富豪。如果不将这些地区纳入到美国的税收网络之中,那奥巴马签署的法案就是一纸空文。如此便可以理解,去年八国集团峰会期间,七大工业国达成的一个重要共识就是在全球范围内打击避税。没有这样的国际合作,美国是很难跑到他国追缴税款。
问题的关键是,为什么美国的倡议会得到如此多国家的支持,原因很简单,打击避税符合各国政府的利益,更为重要的是信息共享之后会形成一个全球征税的同盟,这一同盟也减少了黑金的存活空间。从全球经济治理的角度而言,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当然,税收需要法定,滥征税肯定会逃税的行为流行起来。美国通过国际合作的方式将本国的法案变成了全球征税同盟的理念和制度,不能不说,美国政府拥有超强的设定议题的能力。财富全球化与征税全球化得以并行前进。
除了各国政府之外,一些离岸金融中心也加入其中,唯有如此才能堵住逃税的窟窿。美国征税机构可以依靠这一信息共享平台追踪美国公民的财富信息,即便身处海外,也难逃税网。如果美国公民在海外赚到了钱,也得交税给美国。1971年美国就出台了对美国人的海外资产进行征税的法案,在境外资产总额超过5万美元,或者储蓄超过1万美元都需要向美国政府报税,财产税和个人所得税是美国税收的大头,若能执行下去,政府可以获得不菲的收入,因此,奥巴马才不遗余力地推动账户信息的互通。
需要缴税的不仅是美国人,还有持有绿卡的人们。因此,新法案实施之后,很多持有绿卡的有钱人就会光荣地跻身于纳税人的行列,财产越多,被征的税就越多,因为美国是累进税制。而此时想退出美国国籍,为时已晚,退籍被认为是不爱国的表现,有参议院还提议将退籍征收的税率从15%提高到30%。这与向大银行发出巨额罚单有异曲同工之处,只有税率足够高,才有同感,才能“挽留”住有钱人,从而实现“细水长流”式的征税。
对于那些因担心财产不安全而移民美国,或者持有绿卡的人来说,美国的税收新政无疑是一把锋利的剔骨尖刀。只要获得了美国绿卡,名下的财富也就随之改换国家,变成了美国的税基。美国还是个移民国家,借助移民的网络,可能会成为一个向全球征税的国家。另外,各国政府之间的信息互通也是一个重大的变数,中美之间已经签署了相应的协议,双方提供对方公民的账户信息。急于获得美国绿卡或者将财富转移到海外的人士可以暂时休息一下了,如果积累的财富无法“变现”为纸币的话,那任何转账与消费都会被跟踪和调查。
全球的金融监管与全球的税收征收联盟,在美国的鼓动下建立起来,金融监管为打击避税提供了基础和前提。国际资金的流通已经不是建立在纸币之上,而是信用货币甚至货币符号基础之上,货币结算系统掌握着客户的资金信息和交易信息。美国金融市场的利剑也可以挥向逃税者。说来说去,美国政府的权威并没有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而受到根本性挑战,相反,它可以从中获益,除了税金之外,还获得了规则的主导权。
(作者为理论经济学博士后、供职于吉林大学公共外交学院,文章不代表本刊观点)endprint
中国工业评论2014年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