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民
总结历史教训,理性思考铁矿石供求和价格变化规律,对于研究我国钢铁原料发展战略、提高资源安全水平,有所裨益。
多年来受热捧的铁矿石,如今终于低下了“高贵的头”。
今年6月,普氏铁矿石指数再次滑落到100美元/吨以下。而且,业界几乎没有异议的是,这次下滑与此前两次,即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阶段性下滑,和2012年9月市场波动性下探100美元/吨有所不同,是趋势性、不可逆转的转折,更有研究机构预测明年均价将跌至80美元/吨。
铁矿石价格下降是把双刃剑。目前我国进口铁矿石占国内需求量的七成以上,矿石价格下降无疑能让我国节省大量进口成本,但也势必带来国内铁矿企业的亏损乃至倒闭。
有关媒体报道,近期国内一大批中小铁矿山已经因此停产,某上市公司原拟作为“优质资产”注入铁矿山的计划,也因担心上市公司业绩受到拖累而作罢。在如此大变局下,总结历史教训,理性思考铁矿石供求和价格变化规律,对于研究我国钢铁原料发展战略、提高资源安全水平,有所裨益。
曾经畸形的价格
铁矿石涨价成为十年多来钢铁生产原料市场的主旋律,不断挑动着钢铁业乃至全国人民的神经。从2000年到2008年的8年中,铁矿石长期协议价除2002年微降2.4%外,其余年份都是上涨的,到2008年累计比2000年上涨4.3倍(粉矿)和4.8倍(块矿)。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长协价比上年降低33%(我国未正式接受这个价格)。此后随着经济复苏、国际铁矿石交易定价模式转变,铁矿石价格总体上在120美元/吨以上高位盘桓。
铁矿石涨价大大增加了我国钢铁行业原料采购成本。若以2007年进口铁矿石平均到岸价88.28美元/吨为基数,2008-2013年我国多支出进口成本1563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一万亿元。
一些观点认为,铁矿石涨价是造成我国钢铁行业经济下滑的主要因素之一,但理论和实践并不支持这种看法。
理论上看,铁矿石作为钢铁生产无可替代的原料,其涨价因素势必通过钢铁价格转移到下游用钢产业,进而钢材价格上涨,直至矿石涨价因素得到弥补。
从实践看,2000-2008年上半年铁矿石价格总体上大幅度上涨,而我国钢铁行业销售利润率由本世纪初不到1%逐渐提高到2003年的6%左右,2008年上半年之前一直保持较高水平;2010-2013年铁矿石价格一直在高位波动,但钢铁行业却陆续下滑到亏损边缘;如今铁矿石出现大幅度下滑,而钢铁行业却感觉更加困难了。因此,铁矿石价格变动的实际负担者或受益者表面上是钢铁行业乃至下游用钢产业,但最终是全体国民。所以,靠铁矿石降价改善钢铁行业的经营状况其实是缘木求鱼。
保持国产铁矿石合理水平
长期以来,由于对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不甚了解,业界对铁矿石价格的认识基本上限于“垄断”、“话语权”等简单符号,而对垄断作用于价格的机理、相关证据、符合国际贸易规则的应对策略缺乏研究,更谈不上对铁矿石的经济性质和价格变化规律的系统认识。
铁矿石属于资源性产品。资源性产品是指大量利用自然资源生产出来的产品。关于资源性产品价值(或价格)决定,西方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观点一致,即:资源性产品的生产费用因资源禀赋优劣不同存在很大差别;为满足一定的需求量,利用最劣等资源生产出的成本最高的资源性产品,是决定其价值(或价格)的基础。如果市场价格不能使边际产品补偿其生产成本,它就会退出生产从而造成供不应求,促使市场价格恢复到使它能够补偿生产成本的水平。如果成本最高的产品也能获得超额利润,就会有新的资本流入,使供给增加,价格下滑,直至成本最高的产品仅能弥补其成本。
铁矿石的生产成本因资源禀赋不同差别极大。力拓、必和必拓位于西澳地区的露天赤铁矿,挖出后经简单破碎、筛分即可装船出口,运到我国到岸成本一般为40美元左右。而我国井下矿山采出的较高品位的磁铁矿,经选矿工序后,仅制造成本(不含增值税)一般不低于500元/吨,约折合80美元/吨;而用低品位原矿生产出来的高成本精矿,达到100~150美元/吨甚至更高。
过去多年来发生的供不应求导致市场价格明显高于长期均衡价格的现象,则主要是我国需求增长过快引起的。据统计,我国2013年生铁产量比2000年增长4.4倍,年均增长14.3%;从累积增产量看,以2000年的生铁产量为定基数,13年内世界生铁增产了40.5亿吨,其中我国增产39.8亿吨,占世界增产量的98.3%。生铁增产,表明对铁矿石的需求相应增长。
这些年来,尽管国产铁矿石投资和产量也大幅度增长,但仍无法满足钢铁生产的需要,进口铁矿石以更快的速度增长,2000年我国进口铁矿石不到7000万吨,2013年就增长为8.2亿吨,13年增长10.7倍,年均增长20.8%。而这种状况,是伴随着我国大量出口钢铁产品发生的。抛开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不谈,近些年来我国出口中低档钢材所消耗铁矿石,每年应在8000万-1亿吨上下。
换言之,如果我国不出口那么多普通钢材(腾出的国际市场空间自然会有铁矿石资源丰富的产钢国弥补),铁矿石价格便不会偏离均衡线那么远,我国国民就不用多支出上述大量进口成本。
特矿石均衡价格趋势的判断
目前中国面临经济减速、钢铁需求增幅放缓的前景。“金砖五国”中其他国家,都有铁矿石自给条件。除此以外,世界上很难找到新的铁矿石消费增长点了。因此可以断定,如铁矿石均衡价格示意图所示,未来需求曲线D虽有向右平移的空间,但不会很大。而在供给方面,几年来铁矿石价格暴涨,边际产品也能获得丰厚边际利润的市场格局,拉动了国内外大量资本投之于铁矿开发。预计未来每年新增供给将达到1亿吨左右。其中,“三大矿山”在原有低成本矿区的扩产项目和在非洲地区的低成本项目,将在供给曲线S的前端“插队”,使长期均衡价格趋于下行。未来两三年的长期均衡价格,预计将在100美元上下波动。而近几年来盲目投资的高成本矿山,加上将被挤出有效供给队列的原边际产品生产者,能收回一些固定成本便不会轻易退出市场,它们亏损经营,或将给铁矿石价格造成更大压力。endprint
基于此,我给矿产行业提出几点建议:第一,铁矿石价格的形成有其客观规律,铁矿石长期均衡价格是可预测、可判断的。
这需要加强对供求结构和分布尤其是发展趋势的研究,为我国建立完善资源保障体系,特别是投资开发国内外矿山提供依据。目前我国铁矿石原矿产量十四多亿吨,其中重点矿山只占20%左右,其余产量的品位如何、成本分布情况等,我们了解得很不够。
相反,近几年来国外不少研究机构以“铁矿石均衡价格图”为研究工具,进行了大量研究,对未来以中国为目标市场的铁矿石价格作出了不少预测。这些预测基本上将我国生产的铁矿石置于供给曲线的末端,不少研究认为未来铁矿石价格降低到七八十美元一吨,我国产铁矿石基本上被挤到均衡点之外,铁矿山全军覆没。这是否符合事实,未来铁矿石降价将导致多少铁矿山不能继续经营,有没有可采取的对策,都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第二,应把维持甚至提高铁矿自给水平提高到国家安全的高度去认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促进国际国内要素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以开放促改革。近期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时又强调,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并明确指出构建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其中,资源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我国地缘政治看,我国奉行平等互利、睦邻友好的国际关系准则,但受多种因素影响,我国与周边少数国家关系较为紧张,资源运输通道存在一定风险。可见,我们在提高铁矿石这一战略资源的安全保障水平问题上,既要以开放的心态参与资源的全球配置,又要竖立国家安全观念,不能完全依赖国外供给。另外,过去十几年我国注重发展国内铁矿产业,虽没有完全阻止但也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进口矿石上涨的势头,今后仍应保持合理水平的国产矿石,以对国外供应商构成有效制约。
第三,提高国产矿石自给水平的关键是合理降低边际产品成本。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今后市场机制将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因此,不计成本地开发现有铁矿资源,或通过政府补贴等方式无原则地维持成本过高、不具竞争能力的铁矿山生存,以保持较高的铁矿石自给能力,不仅有违世贸规则,也不符合我国市场化改革原则。
鉴于我国的现实,我们可以用减轻矿山企业不合理负担的政策,以降低铁矿石边际生产者的成本,使他们能够生存下去,从而既能降低铁矿石市场价格进而降低进口矿石价格,又能相对提高国产矿满足国内需求的比例。特别值得提出的是铁矿石资源税、矿山企业生产用燃油中包含的燃油税以及其他不合理税费(例如一些地方政府对运到外地矿石征收“出境费”),它们起到提高边际产品成本从而推高铁矿石市场价格进而推高进口价格的作用,对整个国家利益得不偿失。建议国家对不合理税费进行清理。资源税方面,建议借鉴澳大利亚前几年推出的矿山资源租赁税原理,以及南美的智利、秘鲁等国的实践,以铁矿石作为试点对象,对国产矿产品征收资源税的方式,由现行“从量”、“从价”逐渐改为“从利润”征收。比如以某一水平的销售利润率为起征点,分段实行累进税率。这既能降低边际产品成本,提高国产矿的自给率,同时又体现了按资源品级向资源所有者交纳“级差地租”的公平税负原则。当然,研发、推广先进的采选技术,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也是提高矿石自给率的重要途径。
(作者为冶金工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endprint
中国工业评论2014年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