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不屑低调的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以一次比一次更吸睛的方式博得关注。
沸沸扬扬的阿里巴巴IPO终于落子纽约证券交易所,这件事情甚至被解读为该交易所在科技公司中受欢迎程度提升。彭博社数据显示,阿里巴巴将成为仅次于IBM和甲骨文的在纽交所上市的科技公司。
阿里巴巴入股广州恒大足球俱乐部,用12亿元换来50%份额,明年中超将出现一支广州恒大淘宝队。去年推出“余额宝”挑战银行金融体系,引发“宝宝”军团鏖战更是一次次将马云推上舆论浪尖。此外,有消息称马云联合云峰基金与中信产业投资基金将参与投资伊利旗下畜牧子公司。今年第二季度在中国并购交易市场重大交易中,阿里巴巴与优酷土豆、高德软件、文化中国的交易规模分别达10.88亿美元、11亿美元、62.44亿港元。在过去的半年内,阿里巴巴的并购交易涉及互联网、IT、文化传媒、物流等多个行业,经测算其主要并购交易总额达268亿元。
7月初,创下历届之最的中韩商务论坛在韩国盛大举办。此番论坛汇集两国420余名知名企业家,其中中方派出250多名代表。在最先被爆出来的中方经济使团名单中,马云赫然在目,民营企业与高科技企业双重属性,让马云和阿里巴巴再一次备受瞩目。阿里巴巴版图不断扩张,马云跟随国家领导人出访韩国,也让阿里巴巴用另一种方式证明了企业正在走向巅峰。
阿里巴巴确实有很多值得企业借鉴之处,创新、管理、文化、理念等等,但是更应该珍视的是马云在忧患意识中不断创造新巅峰的心态。
面对雏形初显的庞大商业帝国,马云在清华大学演讲时毫不避讳地表达了自己一直在担心:创业时天天担心能不能活下来,之后担心公司会不会长大,到今天担心公司会不会倒下,且现在的担心比以前更多。这30年来,他天天在担心,担心自己不够努力,担心没看清楚灾难,担心没把握好机遇。
孟子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马云不仅在很多场合表达过内心的担忧,甚至曾经多次把这个问题抛给向阿里巴巴学习的创新企业,未来最大的灾难在哪里?应该怎么办?
预测灾难可以让企业提前有所准备,有了准备才会更好地度过冬天。冬天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准备的冬天。当前,日立、松下、索尼等老牌日本企业都在积极谋求转型,正是在预知或者已经到来的忧患中,避开泥潭。
当然,忧患意识不等于整天愁眉苦脸。阿里巴巴频频在各业务领域收购、玩大数据应用、互联网金融创新乃至全球范围内IPO,正是马云在忧患意识中不断鞭策自己,改变自己,改变行业作出的解读。
马云说自己30多年来一直有三大坚持:一是坚持理想主义,相信未来,相信别人超过相信自己;二是坚持担当精神,在阿里金融遭受巨大非议时,其认为只要对中国金融改革有激活、有创新,如果有人要付出代价,他来;三是坚持乐观的正能量,这才让阿里巴巴熬过了前15年内至少100多次灭顶之灾。
与忧患意识同行的还需要坚定的信心。马云说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是很多人死在了明天晚上。他奉行的哲学是:社会竞争激烈,能够在残酷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占得一席之地的人固然是英雄,然而能够在成功中居安思危的人更是英雄中的英雄。
当下,互联网行业抱怨BAT垄断了行业,让众多企业只能在三座“大山”的挤压下求生存。而马云却现身说法,在他开始创业时,行业也埋怨机会都被IBM、思科、微软占据了。而如今,有机构预估在科技类上市公司中,阿里巴巴将仅次于国际巨头苹果、谷歌、微软,有望冲刺IBM、facebook、亚马逊等市值,与其比肩。
忧患意识下更不能消极,而是更为积极主动去把握机遇。马云归结为没有变革就不会有阿里巴巴,阿里巴巴和马云有今天就是因为前30年中国的变革。未来30年,他想跟随年轻人去改变世界,年轻人会把握这个机会。而纠结、变革都是年轻人的机遇,也是这个时代的机遇。
时下,中国经济新一轮改革拉开帷幕,在这个充满变革的时代,谁会是下一个马云?endprint
中国工业评论2014年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