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讨论课教学实效的组织和实施策略

2014-08-18 08:30曾绍清
考试周刊 2014年15期
关键词:德育课中等职业学校

曾绍清

摘 要: 为适应中职学校德育课程教学改革的需要,根据中职学生的心理和智力特点,通过组织讨论课教学,让学生自己分析、比较、归纳、综合、理解、应用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将知识内化为学生的信念,增强德育课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中等职业学校 德育课 讨论课 组织和实施策略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职业道德和职业指导教育、创业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等的主阵地,目的就是让学生更好地观察社会、了解社会、认识社会、服务社会、实践社会,实现知、情、意、信、行五位一体的统一。现在的学生具有“自我意识”,独立探索性、自我表现感和参与意识强等特点。这就决定了德育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师机械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封闭式说教方法,采用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当今中职学生特点和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变化的开放式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分析、比较、归纳、综合、理解和应用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实现知识的正迁移,将知识内化为学生的信念,提高辨析能力,进而转化为学生的实际行动。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内容、学生兴趣,精心组织讨论课,可以提高德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讨论课是以讨论为中心的综合性、启发式的教学模式,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思考、对话、争论,各抒己见,相互评论,相互启发,从而解决问题、获取知识、提高认识、完成教学任务。它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需要、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能促进学生主动接触社会生活实际,积极地探索、实践和尝试,改善学习习惯,完善知识体系,提高思维能力,增强创新意识;便于引导学生充分发表各自见解,从理论和实践中共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得出正确结论,解决学生对德育课教学内容的知与不知、信与不信、行与不行等矛盾问题,实现个体创造潜能的充分发挥,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辩证性和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发现和明确自己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优点和不足,扬长避短,从而促进今后教学活动的改进,增强教学活力和课堂生机,提高德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下面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研究实际,谈谈提高讨论课教学实效的组织和实施策略。

一、切合学生实际,精选讨论题

精心选择合适的题目,是组织讨论课教学成功的前提。讨论题除必须是教学的重难点、疑点,或是学生普遍关心又不易弄懂,有争议性并具有吸引力的社会热点问题外,在深度、难度、广度上还必须符合学生的知识、心理、思想和生活实际,才能增强教学的现实感和真实感,激发学生内在的参与兴趣,让学生都能有话可说,实现讨论课的预期目标。如果脱离学生实际,即使是热点问题,也会使学生无从下手,无所适从,无法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如我原来组织的一次讨论课,在讲授了商品原理和价值规律后,想结合价值规律原理和作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及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等,讨论“中职学生应如何迎接信息时代经济发展的挑战”这一论题。但由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知之甚少,而我又动员不足,在学生准备不够的情况下匆匆上阵,结果出现学生无话可说的尴尬局面。

前车之辙,后车之鉴。有了这一次失败的经验教训,我后来选择了“先富以后能不能实现共同富裕”这一话题,这是《经济政治与社会》“个人的收入与理财”中的教学点,是社会一直热议的话题,学生也存在许多疑问,如为什么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方式会使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部分先富会不会帮助后富?部分先富会不会导致两极分化?现实社会中存在的两极分化现象是不是这一政策导致的?等等。有些学生还会举一些生活中收入和生活水平两极分化的例子,对“先富”与“共富”的辩证性提出质疑,个别学生甚至受不良社会思潮,特别是不良网络舆情的影响,在心里否定党和国家的这一经济政策。所以学生对这个问题还是比较关心的,并且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或收集到的材料对自己的观点加以证明。这切合中职学生的实际水平,可以成为一个好的讨论题。

二、布置讨论任务,指导写提纲

布置讨论任务,让学生深入学习教材内容和相关材料,开展社会调查研究,做好发言准备,是讨论课教学成功的基础。如果学生没有充分准备,讨论时就会无言以对、消极应对,或者作“壁上观”。我在讲授“个人收入的分配方式”时,首先提出“实行按劳分配形式上的平等和事实上的不平等,是不是说共同富裕就无法实现了呢”?先让学生产生疑点,进行思考。在讲完“我国的分配制度”一节后(由于已经讲了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又系统提出一系列问题,如为什么要提倡在共同富裕的目标下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后能实现共同富裕吗?为什么?生活中有的人挥金如土,有的人却清贫如洗,中国的发展会不会导致这种两极分化现象的普遍存在?等等,再次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反思,并适时提出讨论课的主题、形式和讨论的目的、要求和意义,指导学生围绕讨论主题和分解后的小问题,认真复习课本知识,到图书馆、阅览室或上网收集相关资料,开展社会实践和调查研究,如请教老师、长辈,到工厂、社区,或回自己的家乡进行调查、访问。并结合理论和实际,写好发言提纲(要求每小组有两名学生写发言稿,以作为小组讨论的“话引”)。然后对学生的发言提纲进行检查和审阅,做到心中有数,为引导学生充分发表各自的见解,积极参与讨论做好准备,也为最后的总结做好铺垫。

三、掌握指导方式,搞活讨论课

讨论形式采用小组讨论和全班辩驳相结合的方法。但无论是小组讨论还是全班辩驳,都应注意做到以下两点。

首先教师在讨论课中应起主导作用而非主讲作用,做到导而不包,统而不死,以免造成“教师忙得团团转,学生干部靠边站,其他同学没事干”的局面,而产生挫伤学生积极性的“负面效应”。要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讲授课是这样,讨论课更应该是这样。教师的任务就是营造讨论的民主平等氛围,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激活学生的思想和情绪,千方百计、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打开话匣,将大家的注意力引导到讨论主题和争论焦点上,向讨论课所要完成的目标方向纵深发展,拓展延伸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学生相互间的辩论,引起学生内心的矛盾斗争,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论据和看法,并在被其他同学否决后进一步思考,再提出新的更有说服力的论据,这才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否定之否定规律,也才符合学生的知识形成规律。

其次激励学生勇于发表不同见解,发挥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激发全体学生的参与意识。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中职学生的个性千姿百态,科学文化知识水平、生活经验、认识能力、思维方式和方法等都有差异。而教育又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所以必须鼓励每位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勇于发言,敢于自由地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证明自己的观点。对于学生的发言,即使是错误的观点,也不能随便批评或简单否定,而要尽量肯定和表扬发言中的闪亮点,提高所有学生发言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学生在这次讨论中,通过求异产生观点上的争鸣,再通过激烈的辩驳形成共同认识,真正营造出自由活泼的气氛。有的赞成“先富”可以实现共同富裕,有的则认为最终会导致“两极分化”,并都举了大量例子加以证明,双方争得面红耳赤。特别是第二阶段班级辩驳中的质疑与反驳,学生你来我往,唇枪舌剑,非常激烈,甚至即将下课了学生还不罢休。这说明这堂讨论课已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达到了预期目的。

四、评价总结提高,巩固讨论课

讨论结束后,教师要突出重点,疏理学生的观点和论据,进行简要评价和总结,才能使学生明辨是非,获得知识,才能提高学生今后参加讨论课的积极性和兴趣。我首先对整个讨论过程做了恰当评价,表扬了做得较好的小组和踊跃发言的学生,并提出了不足之处及以后要改进的地方。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做出明确结论,以统一和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处于中职这一年龄段的学生虽然思想活跃,但是非观念易混,有批判意识但方法简单,一旦受到网络不良信息或个别极端事件的影响,就容易片面夸大社会阴暗面;对社会的改革和要求往往过高,稍不如意或出现一些局部现象,就会对党和政府失去信心,甚至通过网络、微博等发表极端不良言论,这需要我们正确引导。而且学生讨论后特别是在正反方观点难以达成共识时,更需要听听老师的看法。

在总结时,我把重点放在为什么是“必由之路”这一点上,并从理论和实际两个层面加以证明,让学生进一步相信部分先富是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并不会导致两极分化,纠正部分学生片面、错误、模糊的认识,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更加全面和系统,提高学生坚持国家分配政策和富民政策的自觉性。最后教育学生在学习中形成赶学比超的良好心态,同时学习好的学生要帮助学习后进的学生,搞“一帮一学习工程”,共同进步,使整个班级成绩普遍提高。将来参加工作后,也要牢记国家的这一政策,切实增强劳动光荣、热爱劳动的情感和态度,提高效率意识,努力通过自己的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致富,像帮助后进学生一样,关心和帮助“后富”的人。

参考文献:

[1]周庠聪.略论参与式教学法在《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中的作用[J].高教论坛,2006(3):121-123.

[2]武如勤.如何上好讨论课[J].新职教,2000(05):1-3.

[3]何艳.关于中职德育课教学中讨论课的几点思考[J].中国科技投资,2012(26):39-41.

[4]卢庆芳.浅谈改进中职德育课程教学的几点方法[J].南方论刊,2011(05):108-110.

[5]谭业胜.浅谈讨论式教学法在中职学校德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1(23):69-71.

猜你喜欢
德育课中等职业学校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中职德育课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实践研究
中等职业学校英语分层教学模式研究
中等职业学校平面设计课教学模式优化探究
中等职业学校财务信息系统建设研究
中等职业学校实施“长短课”的必要性与实施建议
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培育学生职业精神的研究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运用对话教学增强德育实效——浅谈对话教学在中职德育课教学中的应用
中等职业学校如何增强德育课教学的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