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定教,精选内容,有效探究

2014-08-18 21:44何成娣
考试周刊 2014年16期
关键词:趣事课文内容自然段

何成娣

“磨刀不误砍柴工”,只有认真预习了课文,学习效率才能提高。不动笔墨不读书,小小的作业就可以记录预习收获。

一、字词学习我能行

1.仔细认读书本62页绿线和田字格中的20个生字,按下面的步骤预习生字。

(1)看拼音读,读准字音,重点读准:“似”、“暑”、“抓”、“夹”、“捏”、“虏”这6个字的字音。

(2)记住田字格中10个生字的字形,重点记住:“暑”、“舅”、“俘”、“虏”这4个字的字形。

(3)圈画出这些生字在课文中组成的词语,把它们放进句子里读一读;借助字典并能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说说“束手就擒”、“俘虏”的意思。

2.认真预习后,相信下面的练习一定难不倒你,试试看?

(1)读拼音,把相应的词语写在田字格里,看谁写得既工整又准确。

shǔ jiùjiu

假的一天,我闹着要 带我去赶

zhuā

海。沙滩上有很多来赶海的人。一个小伙伴正想 一只东 tāo jiā niē

西 窜的螃蟹,却被它 住了手。而我轻轻一,

xū fúlǔ

摇摆着长 的大虾就成了我的 ,赶海真是太有趣了。

(2)在正确的读音下打“√”。

结束(shù sù) 暑假(jiǎ jià) 夹住(jiā jiá)

似(sì shì)的 答应(yī ngyì ng) 似(sì shì)乎

(3)先查字典写出带点字的意思,再写出整个词的意思。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识字与写字”目标:“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因而,在编制这份教学案时,对于本课的生字预习,在预习步骤中,结合学情,对于字音、字形、字义都提出不同要求。不仅告诉学生怎么做,还提示学生做什么,为学生以后独立学习字词提供了方法。字词部分检测作业的设计,从音、形、义三方面着手。有形的田字格恰在无形中对学生的书写提出了要求。

二、课文内容我知道

认真读一读课文,完成下面的练习。

1.通过读课文我知道,课文的第?摇?摇 ?摇?摇至第?摇?摇 ?摇?摇自然段写了赶海的过程。

2.课文第三自然段写得最生动,最有趣。美美地读一读,选择其中你最感兴趣的一件事完整地摘抄下来。注意把字写工整、漂亮。

设计意图:课文内容的预习一改以往为读书而读书的习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确保学生每一遍读书都有不同收获。而学生在预习中初读课文的过程也是对课文内容进行初步梳理的过程。这一预习作业的反馈将为第一课时“整体感知”做铺垫。“有的放矢”便是这一份作业设计的真正目的。

三、课时目标

1.独立识记本课生字,正确读出课文中的多音字,理解“束手就擒”的意思。

2.学习用找重点句、圈关键词的方法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感受赶海的乐趣。

3.体会语气词表达的情趣,并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四、课堂助学

导入新课:刚才和大家聊天老师知道,咱们班很多小朋友都特别向往去海边玩儿。这不,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张在海边拍的照片?大海退潮了,海滩上留下了小巧玲珑的海星,妙趣横生的螃蟹,神气威武的大虾,以及五颜六色的贝壳、海螺,(师边叙述边课件)这时人们就会不约而同地来到海滩上干什么?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赶海”。(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因为是借班上课,与学生接触的时间只有短短的几分钟。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一环节可从谈话入手,通过自己在海边的照片,以“趣”字引路,获得学生的认同感,同时为解题“赶海”提供道具。

五、预习反馈

1.字词反馈。

2.课文内容反馈。

此环节的教学完全体现教学案“以学定教”的宗旨,通过对预习导学作业的批阅,教师掌握学生自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和不足之处。字词的反馈是强化集中的问题,很多学生都容易出错的问题要强化解决,哪怕是一个字的读音,也要事无巨细地弄准确,不留预习死角,这也是堂堂清的具体体现。而课文内容的反馈则为下一环节的合作探究做好铺垫,既是预设,又来源于学生作业中的生成。

六、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3.学法指导,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示范指导第二自然段概括内容的学习。

(1)找一找,在这一段中,小作者在海边干什么?用波浪线画出相关的句子。

(2)讨论明确,展示“我兴奋极了,飞跑着追赶远去的浪花”的场景。

(3)小作者在海边干什么?总结板书:追浪花。

刚才,我们通过读课文、画句子、圈重点词的方法概括了小作者在赶海时的一件趣事。接下来,请同学们按照刚才的方法自学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出示学习步骤:

第一,轻声读一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找一找这一段一共写了几件趣事,用波浪线画出相关句子并标上序号。

第二,反复读一读画出的句子,圈出重点词,照第二自然段的样子用三个字概括,写在句子旁边。

“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是《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的要求。对三年级下的学生来说,要教会学生概括的方法,进行学法渗透。这一环节以第二自然段为例,带领学生体验读课文、画句子、圈重点词概括的过程。然后,总结学法,指导学生按照学习步骤进行自学探究。从扶到放,循序渐进。

七、合作探究

1.交流并指导朗读(相机体会语气词的表达作用),讨论相关句子(指导用小标题概括)。

(1)我在海水里摸呀摸呀,嘿,一只小海星被我抓住了!

2.指名读,指导读好语气词。说一说你圈的重点词,指板书,照样子,你想把这幅画面叫做?(板书:摸海星)

(2)哎,那边一个小伙伴,正低着头寻找着什么。我走过去想看个究竟,小伙伴只努努嘴儿,不作声,原来是一只螃蟹不甘束手就擒,正东逃西窜哩。突然,小伙伴“哎哟”一声叫起来,原来是螃蟹用大螯夹住了他的手。

3.指导朗读,读好语气词。

(3)咦,怎么我的脚也痒痒的?低头一看,哦,原来是一只大虾在逗我呢!它摇摆着两条长须,活像戏台上的一员武将。我轻轻伸过手去,只一捏,这武将就成了我的俘虏,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①归纳,概括:看看这段话,小作者又在做什么呀?(板书:捏大虾)

②指导朗读:这段话中也有语气词,你发现没有?生回答再读读这段话,看看这两个语气词和这两个相关标点,你觉得这两个语气词表达出作者怎样的心情变化?汇报交流的过程遵循学习步骤进行,不仅汇报学习结果,还汇报学习过程。不仅引导学生明确学什么,还引导学生懂得怎么学。来自于同伴的学习经验是最直接的。在指导朗读时,结合本课教学重点,侧重于指导语气词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语气词表情达意的作用。

4.梳理结构,用语气词练习说话。

(1)课文第三自然段写了赶海的三件趣事,赶海仅仅只能摸海星、捉螃蟹、捏大虾吗?赶海的趣事说也说不完。所以作者用了一个省略号。

同学们再仔细看一看,在这一段中,作者是怎样把这三件事串联起来,写出自己心情的变化的呢?(随机点红语气词)赶海很有趣,作者写得也很有趣,尤其是语气词的巧妙运用给这篇文章增添了更多的趣味。

三年级的阅读,段的教学依然是重点。第三自然段是典型的总分结构。在分步教学后,从分到总,回到文本,引导学生关注段首总起句、省略号,了解语气词不仅能表情达意,还能起过渡和衔接的作用。梳理结构的过程,让学生不仅懂得写什么,更学会怎么写。

(2)像这样的语气词还有:唉、啊、呀、哇、哈、哼、耶、咦、哦、哎、嘿等。这些语气词既可以单独使用,又可以用上几个不同语气把这件事写出来。

(3)用语气词说话。和一个学生耳语,引导谈话。

学以致用是检验课堂实效性的重要指标。本节课重在朗读中体会语气词表情达意的作用。课堂上创设耳语的情境,让学生切实经历情感变化过程,有话可说,乐于用语气词表达。在引导学生说话的过程中,围绕《语文课程标准》“口语交际”的要求:“学会认真倾听”,“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5.总结学法。

刚才我们通过找重点句、画关键词的方法,概括出作者在赶海过程中的几件趣事。如果我们把这些趣事连起来说一说,就成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像这样把文中写到的事情简要地罗列出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了,以后我们遇到类似课文就可以这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这一环节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进行了概括。从一个自然段的概括到一篇文章的概括,循序渐进。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语言的表达训练是重点,本环节给出了三种语言形式,提供了范式,让学生遇到类似的概括能有效运用,从而实现教学案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终极目标。

八、当堂训练

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练习。

(1)又是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经不住我的软磨硬泡,爸爸带我来到了游乐场。

(3)接着,作为男子汉的我们又挑战了“海盗船”,坐上了海盗船,一开始它只是慢慢地摇晃。渐渐地,角度越来越高,最后到了90度,我感觉我的心都要从嗓子眼里跳出来了,真是刺激!

(4)紧张刺激的游玩锻炼了我的胆量,也让我体会到了爸爸对我的爱。

1.结合上下文,在第三自然段的括号内,写上合适的语气词。

2.用今天学到的方法,找一找,短文写了几件事,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当堂训练中填写语气词和概括内容围绕课时目标和课堂训练重点进行,联系课文内容延伸至课外,目的是考核学生课内外结合的能力和语文实践的综合能力。当堂训练让学生在课内独立按时完成,培养学生集中精神,快速、高效、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和能力,同时反映学生对这堂课的把握情况。讲评时的重点放在学生学习的难点上,根据练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目标、教学进度、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猜你喜欢
趣事课文内容自然段
必修4 Units 1—2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 5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3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春天的趣事之狼狈逃窜
美丽的秋天
蟹棒趣事(5)
蟹棒趣事(4)
街头趣事还真多
画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