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思寒 舒梦蓉 吴冬蕾
摘 要:装置艺术作为表达景观主题的重要载体,综合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段。它们与景观相结合,定义了室外空间的功能特性,丰富了景观环境的形式和内涵。随着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设计师们在景观装置的设计中运用了许多新的元素,从材料、造型到功能、手法上都有了新的变化。
关键词:装置艺术;景观;新趋势
装置艺术通过表达特定主题以及采用特殊形式引起人们的共鸣,从而形成与人们的无形的交流。它的可变性,以及利用场地其他元素共同构建的可变化的景观,创造了一个包容的环境,促使人们活动越来越多的由被动的观赏转为主动的参与。装置艺术作为一门开放的艺术形式,创作手段多元化,景观装置艺术的可选用的材料内容越来越丰富,对现成品的利用,重新加工、重组、拆解是装置艺术的一个突出特点。在景观设计日趋注重生态环保,以及对原有资源再利用的趋势下,景观装置艺术无疑成为景观设计体现自然生态的最有力手段。
1 介入方式从观赏到互动
早期的装置艺术多是设计师在固定的空间,使用成品材料表达自己内心的情绪或是历史事件的再现,用来刺激观众的感官,这种装置的功能性更多的是从视觉的角度上来营造一种环境。而现在,越来越多的景观设计师,将景观装置的着眼点放在了与人之间的互动上,如何增加景观装置的功能性,成了设计师们一个重要的立足点。
以玛莎·施瓦茨的面包花园(图1)和上海后世博会(图2)中的装置作品来说,前者用家庭气氛的和常见的面包圈作为材料进行装置,打破了传统的景观设计,运用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材料,体现了后现代主义的特征,表现一种日常化的平民生活。后者的设计师则希望不单单做视觉观赏的公园雕塑,要做有利于人们室外活动的雕塑,每个雕塑都包含一个特定的功能,有的配有麦克风和屏幕,可以用来唱卡拉OK,有的可以存放棋牌游戏用具,还有具备冰冻功能。可见,在景观装置造型的同时,装置本身的功能性也被设计师越来越多的重视,装置不再仅仅是装饰的意义,而更多的具有实际的作用。
2 新材料与新科技的结合
景观装置的设计材料范围,从一开始的现有实物的单一陈列,渐渐向环保节能的现代高科技材料之间转变,设计师们用不同的材料进行组合,以更加丰富的材料形式表达创作的意图。
文芳展览的个人装置(图3),这个装置使用通用的口罩,进行一定数量上的拼装、集合并将它们连成网状悬挂于半空之上,表达出在这样一个相互依赖的世界中,人们寻求自我的保护已成为妄想,所带的口罩也将一无是处。通过这样批判的方式,设计师们试图唤醒人们个人与集体的良知。
放射性光线装置(图4)位于德国,整个装置展示出了一个军队,其通过100个透明的塑料雕塑人物重复摆放组合而成,每个人都低着头停滞不动,每个雕塑人物的背部印都有核能标志,每个雕塑里面都配有几个灯泡,夜晚会发出光亮,看起来像是对周围的自然环境具有威胁性。这件作品的创作目的是为了唤起人们对核能合理利用与滥用的反思,它从经济价值上来说可能很便宜,但却会对环境和健康造成严重的负影响。
3 感知方式从三维到多维
装置艺术创造的环境,是用来包容观众、促使甚至迫使观众在界定的空间内由被动观赏转换成主动感受,这种感受要求观众除了积极思维和肢体介入外,还要使用它所有的感官: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甚至味觉。在景观装置的设计中,触觉,味觉,听觉,俨然成了新的设计元素,这些感官的设计更加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风声亭(图5)这个装置是一个能让人听见无声的风的“声亭”,也是一个能将天空的变化放大的装置。这个巨大的风弦琴,不需要电力和扩音装备,却能够与风产生共鸣。通过管子上弦的振动传达给处于装置下方的人,以此使风的特征变得三维立体。该装置的目的是通过传递并放大风声,使人们如同看到风在吹动。在装置下方,参观者可以透过310个抛光不锈钢管口欣赏天空的变换,以及一系列低频率的嗡嗡声。这些管口为参加者取景并将其放大,供他们欣赏这不断变化的光之景。随着天空中云朵和太阳的移动,参观者的视觉体验也在每分每秒的转变着。
这个气味装置(图6)提供的是一种嗅觉体验,向人们展示了大自然的气味和人造物的单调。在这个装置中,一个自然的花园被翻转悬挂在天空中,在地面上的则是一个人造的花园。自然花园悬挂着新鲜的花朵面向地面,而人造的花园则是塑料香囊和铁丝制成的假花茎组成的,塑料香囊中装着用人造香水中浸泡过的布料。自然花园的花瓣在展出时会纷纷掉落在观众身上以及人造花园上。通过这样自然与人造气味的对比,向人们传达出自然的美好。
4 新的空间造型的运用
造型在整个设计中能够最直观的表现设计的主题,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促进使得很多以前不能完成或者只是一些存在于画本上的造型得以付诸实际,多种多样的造型设计出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之中。
“葡萄叶”装置(图7)位于巴塞罗那一个海滨的小镇上,从小镇上可眺望佩尔德斯山谷的秀丽风光。它充分利用了地中海天然的壮观光环境,为人们展示随着太阳变幻莫测的光影效果,该装置的造型采用仿生的手法,伫立在广场上的是半片镂空的葡萄叶的造型,而另外半片则用抽象的手法,由阳光在地面投影而形成,进而形成一片完整的叶子。
“圆环”装置(图8)则是直接抽象了城市空间层次,将他们整合在一起,并且通过光影的自然效果,创造了不同的视觉享受。重复使用立方形的镜子,融合周围的景观。这个充满活力的装置改变了人与空间的关系,无数个多面的镜子打破了人们对场地的认知,从四面八方感受融合一体的环境。
5 结论
装置艺术虽然与所有的艺术门类都有亲缘关系,但是它越是另外一种东西。它显示了人类艺术活动的本质,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满足人们表达和交流的基本需要,并作为人类自我探索的手段。装置艺术特征的开放性,游离性、模糊性,决定了我们只能在它的发展变化中认识、研究它。它的含义和功能与当代社会同步,每时每刻都在变化。纵观装置艺术在景观设计在多年的发展中,一直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从对自然地形和植被的改变,到丰富多彩的道路铺装,人们在寻求多变的同时,也在努力探寻者人与自然之间的互动,在景观功能中不可分割的景观装置在科技的进步推动中不断发展,从中产生了许多新的设计元素,多样的功能性,丰富的形式,与时俱进的材料,多种感官的互动以及和高科技的互相结合,相信在景观设计中,多加利用好装置艺术的各种元素,会让景观环境给人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
参考文献:
[1] 徐淦.装置艺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
[2] 顾丞峰,贺万里.装置艺术[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3.
[3] 装置艺术的建筑与设计[M].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
[4] 凤凰空间·华南编辑部.景观装置艺术[M].江苏人民出版社,2013.
[5] 度本图书.视觉系景观设计[M].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卞思寒(1989—),女,江苏南京人,南京林业大学2012级硕士,研究方向:城市景观设计。
舒梦蓉(1990—),女,福建宁德人,南京林业大学2012级硕士,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吴冬蕾(1976—),女,江苏盐城人,南京林业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