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社会矛盾的特点及成因分析

2014-08-16 18:48陈丽维
2014年17期
关键词:社会矛盾成因特点

陈丽维

摘 要: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历史时期,许多社会矛盾在这一阶段集中爆发出来。我国社会矛盾总体上呈现出矛盾主体多元化、群体性矛盾增多、引发社会矛盾的“燃点”较低以及矛盾的尖锐性和长期性等特点。当前我国的社会矛盾呈现出这样的特点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建设滞后、社会管理方式陈旧方面的原因也有新的社会道德体系尚未完全建立方面的原因;既有法律和政策建设滞后方面的原因,也有社会矛盾调解机制不健全方面的原因。

关键词:社会矛盾;特点;成因

一、当前我国社会矛盾的特点

由于我国的社会建设明显滞后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加之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很多社会矛盾在现阶段集中的爆发出来。具体来看,当前我国的社会矛盾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矛盾主体多元化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经济成分发生了变化,由过去单一的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转变为以国有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与此同时,人们的收入分配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不同区域之间、城市与农村之间、不同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逐渐拉大。我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当中出现了很多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社会阶层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由过去的两个阶级一个阶层分化为现在的十余个社会阶层。社会阶层增多了,阶层与阶层之间、同一阶层内部的利益矛盾也就不断增多,这就使得当前我国的社会矛盾呈现出矛盾主体多元化的特点。

(二)群体性矛盾增多

当前我国的社会矛盾很多都具有群体性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涉及的人数多,涉及的问题重大,提出的利益诉求高,牵涉到的利益主体多,解决难度较大。由于个别人的利益诉求过高,得不到完全满足,加之他们头脑中信奉“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的理念,便出现了许多几十人、几百人甚至几千人组成的“团体闹访”事件。

第二,以共同的经济利益为基础,形成了某些方面的“利益共同体”。这些所谓的“利益共同体”有严密的组织领导、有明确的利益诉求,这些所谓的“利益共同体”往往打着集体利益的幌子,试图用少数人的利益来绑架集体的利益。这种群体性矛盾处理起来较为棘手。

(三)矛盾具有尖锐性

第一,社会心态失衡引发的尖锐的社会矛盾。

由于社会经济在快速发展的过程当中出现了一些不平衡和不协调的方面,一旦遇到利益上的冲突或者对社会的不满,一些看似很小的问题也有可能引发大的社会矛盾。在失衡的社会心态作用下,长期累积的不满情绪一旦遇到一些不公的事情就极易引发尖锐的、对抗性的社会矛盾和冲突。

第二,有些社会矛盾具有明显的对抗性。

一方面,一些人以偏概全,把对社会某些方面的不满集中发泄到政府身上,对政府有一种天然的对抗和抵触心理。另一方面,面对当前形势下诸多的社会矛盾,个别地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存在畏难心理,对人民群众反映的合理诉求没有及时回应解决,造成这些地方群众对政府产生严重对抗和抵触情绪。

第三,一些敏感问题引发的尖锐的社会矛盾。

当前民族问题、宗教问题、个别政府的不作为或者乱作为等都是极易引发社会矛盾的敏感问题,这些敏感问题处理不好就很容易引发大规模、对抗性的社会矛盾的爆发。

(四)矛盾具有长期性

当前我国正处于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也是社会矛盾的多发期,这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实事。在转型时期,社会的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都会发生深刻的变化,而且转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一些不可避免的社会摩擦是在所难免的,并且这些社会矛盾的爆发会伴随着整个的转型期,不是一下子就能解决完的,具有长期性的特点。

(五)引发社会矛盾的“燃点”较低

在之前的发展阶段,只有当社会问题累积到一定程度,突破了社会能够容忍的边界,才会引爆社会矛盾。但是近年来,随着网络化和信息化的发展,社会矛盾的“燃点”和“爆点”呈现出越来越低的发展态势。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小问题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关注和处理,都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发酵”,进而以社会矛盾的形式爆发出来。

二、当前我国社会矛盾凸出的成因

当前,我国的社会矛盾呈现出主体多元化、尖锐化和长期性等一系列特征,之所以呈现出这样的特点,是有着深刻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原因的。

(一)过度注重经济发展,社会建设远远滞后于经济发展

在前一阶段的改革开放过程中,我们单一的重视了经济的增长,而忽视了相应的社会建设的同步增长。诚然,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要解决十几亿人口的温饱问题、发展问题,不大力发展经济甚至发展慢了都是不行的。但是如果单纯追求GDP的增长而忽视了发展中的民生问题和社会建设,就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矛盾和问题。

(二)社会管理方式过于陈旧,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实际

改革开放以后,经过30多年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社会结构、社会的组织方式、人们的社会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们的社会管理方式虽然也做了一些调整,但是从根本上还没有彻底改变过去那种行政命令式的、管制式的管理模式,造成了社会管理方式与社会发展实际的严重脱节,以致于引发一系列的社会矛盾。

随着计划经济体制的解体和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社会组织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原来那种单位制的社会管理网络逐渐弱化甚至解体,很多人从单位脱离了出来而成为所谓的“体制外人员”。在此基础上,完善的社区管理网络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还没有覆盖各个社会角落,这就造成了社会管理出现了许多“盲区”。与此同时,能够有效整合各类社会资源的社会整合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自上而下的社会事务的贯彻落实和自下而上的社会问题的解决受到阻碍,一些社会纠纷和社会矛盾在基层无法得到及时解决,一些矛盾和问题甚至多年积累,形成民怨,从而最终演变为激烈的社会矛盾而爆发。

同时,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收入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城乡之间、不同区域之间以及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收入分配中的一些分配不公现象已经引起了一些群众的强烈不满,而与此同时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仍然在不断的摸索过程当中,还未能根本上解决收入分配中存在的一些不公正的问题,这也使得一部分群众对收入分配不公问题的不满逐渐演变为对社会的不满,进而容易引发激烈的社会矛盾。

(三)新的社会道德体系尚未完全确立,部分人道德沦丧、诚信缺失

按照国际上通用的统计标准,当一个国家的人均GDP达到4000美元以上的时候,这个国家即步入了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2010年的时候我国的人均GDP已超过4000美元,我国目前已经步入了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同时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也随之而来。中国的经济总量在不断发展,但是贫富差距也在逐渐拉大,基尼系数已经达到了国际上的警戒线。在几千年的传统思想观念中,我们都是一个有着“均贫富、等贵贱”思想的民族。而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建立新中国的目的正是为了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真正实现共同富裕,实现社会公正。

改革开放后,随着计划经济体制的解体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原有的社会道德体系逐渐解体,而新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道德价值体系又没有形成和建立起来,这就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人们思想观念上的混乱。特别是一些人的“为富不仁”、“为富不法”、“为富不善”,更是加剧了社会心态的失衡。更有一些人诚信缺失、道德沦丧,为了个人的利益置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于不顾,使得人们之间缺乏信任感、安全感,一定程度上加深了社会矛盾。

(四)政策和法律建设滞后,法制公信力缺失

当前社会发展阶段,一方面经济社会在飞速发展,另一方面,相应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建设相对滞后,不能与飞速发展的社会相适应。一些多年前出台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已经脱离了现在社会的实际情况,不仅无法有效的解决相应的社会问题,还会阻碍问题的解决甚至是进一步加深社会的矛盾。

与此同时,还有一些领导干部在日常的社会管理和服务过程当中,法治意识淡薄,没有能够做到依法办事、按规定办事,损害了法制的公信力。还有一些规章制度尤其是审批程序过于繁琐,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而一些领导干部在工作中也未能做到与时俱进、以人为本,未能真正贯彻群众路线,不能根据工作的实际需要适当的简化程序而是教条的按照原有的程序办理,极大地影响了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降低了社会管理和服务的效率。这些都成为引发社会矛盾的直接诱因。

(五)社会矛盾调解机制不健全,群众的利益诉求表达渠道不畅通

社会矛盾调解机制不健全、尤其是基层调解机制不健全,是造成社会矛盾激化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些基层党组织,组织纪律涣散,一些基层工作人员工作缺乏积极主动精神,一些本来能够在基层就及时得到解决的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解决,一些本来在基层就能够化解的社会矛盾没有得到化解,反而由于日积月累,矛盾越积越大、问题越积越多。

缺乏科学合理的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机制。一些群众有问题和利益诉求只能到基层组织去到反映和表达,在没有得到应有的回应的基础上,便不知道应该再向哪里反映诉求和问题。利益诉求无从表达和倾诉,不满情绪便不断累积,最终很容易演变为大的社会矛盾。

(六)社会转型与体制转轨相交织,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激化了社会矛盾

当前我国既处于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历史时期,也处于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历史时期,社会转型与体制转轨交织在一起,许多西方发达国家在几百年的发展历程当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我们在改革开放后的30多年里尤其是进入新世纪的这十多年当中都遇到了。

工业化和城镇化本身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过程当中也会带来很多的负面影响。在工业化的过程中,一些领导干部目光短浅,一切以优先发经济为导向,不顾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给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极大地破坏,这直接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和身心健康,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和矛盾。

在城镇化的进程当中,为了把大量农村土地资源集中起来加以利用,一些领导干部不顾当地农民的实际利益诉求,甚至出现了强制拆迁和强制农民进行土地流转的情况,损害了一些农民的切身利益而缺乏相应的补偿,致使城镇化进程中出现并激化了一些社会矛盾。(作者单位:济宁医学院管理学院公共事业管理教研室)

参考文献

[1] 杨雪冬.风险社会理论述评.[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5(01)

[2] 迟福林.公共产品短缺已成社会矛盾焦点.[J].学习月刊.2012(01)

[3] 赵毅.当前我国社会矛盾及其化解.[J].决策咨询.2013(06)

[4] 曾德亮.关于当前我国社会矛盾的理性分析及对策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7(12)

[5] 吴忠民.中国现阶段社会矛盾凸显的原因分析.[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3(06)

猜你喜欢
社会矛盾成因特点
说说两种『白气』的成因
晕纹石成因解读(上)
如何在刑事申诉中发挥控申职能促成矛盾化解、息诉罢访
用社会矛盾的方法论分析中国存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矛盾
论医院医患危机关系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新常态下社会矛盾的多元解决机制的重塑
微信辅助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
翻译实践问题及成因
“酒”类语符两个修辞场及其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