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铭彬
摘 要:市场经济中的国有企业需要通过不断完善融资结构来促进企业整体治理结构以及经营发展水平的优化与提升,对于企业公司在经济市场中的发展价值实现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意义。国有企业一般通过股权融资方式来构建融资结构,但随着我国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国有企业公司化改革不断深化,必须以债权融资方式来过渡股权融资,以债券融资市场作为最根本的企业融资途径。文章介绍了目前国有企业的融资表现,指出当前国有企业的融资结构中存在的不足与弊端,最后就如何进一步改革国有企业融资渠道,优化融资结构建设提出相关建议与应用措施。
关键词:国有企业;融资结构;债权;股权;金融市场;应用措施
前言: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市场中的企业经营与发展需要通过大量资金的运作投资来创作更多的经济收益。企业的发展资本除了长期的经营累积外还需要从金融市场的大量融资中获取足够的发展动力。目前,经济市场中的企业主要通过两个途径来实现融资目的:将企业的留存收益以及相关折旧金融转化投资为主的内源融资;向金融市场中的其他经济主体汲取储蓄资源进行投资为主的外源投资。企业在目前金融市场中通过多个渠道,采取多种融资形式来为自身发展获取足够的资金动力,同时也承担着相当的融资成本。
一、国有企业在经济市场中的融资表现
1.对金融资源占有率过高,资源利用表现缺乏效率性
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之前,经济市场长期由计划经济体制主导,金融机构作为经济市场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依然难以摆脱落后经济体制下的诟病残余。金融机构在市场中的信贷业务难以坚持规范的金融体系条例完成,大部分银行贷款无视市场资源调配权利,将金融安全、资源流动以及组织盈利等基本原则抛诸脑后。最终,金融机构向国有企业发放贷款资金额度大于企业发展资本需求,不良贷款率水平超出;融资资金没有获得正确的投资利用,企业整体经营状态萎靡;金融政策针对中小企业采取歧视态度导致金融市场资源分配失衡。
2.企业融资过程中融资比例不均衡,经济发展持续性难以保证
企业在金融市场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两种主要融资方式实现发展动力的获取,但是需要相对均衡的融资比例配合来实现企业在市场中运行的持续性与安全性。但我国市场经济改革时间较短,金融体系构建尚未完善,国有企业一般通过间接融资途径来完成发展资金累积,直接融资在国有企业融资结构中所占比重较小。
3.金融机构运作机制缺乏效率性,金融市场中存在大量民间融资行为
我国的金融体系构建是以国家强力垄断形式实现,旨促进证我国金融市场中的各项经济行为能够在有效的监管效力覆盖范围实现规范性与安全性。然而,目前金融市场中各大金融组织机构在运作机制上依然存在较为严重的滞后性,难以满足企业发展资源需求,为地下金融的兴起提供了有力条件。由于缺乏专门的法律规定保护,地下金融被定义为非正式的融资形式。
二、国有企业的融资结构中存在的不足与弊端
1.间接融资比例超出安全融资范围,金融风险系数上升
随着经济市场开发程度不断加深,世界经济融为一体,在经济全球化的同时金融风险波及范围更广、风险类型更为复杂,世界经济发展安全需要通过控制金融市场融资比例来保证。完善金融体系构建,规范金融市场运作机制能够使得金融市场中的多元主体获得与自身发展需求相匹配的发展资源动力,企业融资过程中直接融资以及间接融资比重均衡性对于金融风险的控制有关键影响作用。由于资本市场建设时间较短,配套市场机制不完善,国有企业主要通过向金融机构贷款的方式获取发展资本,畸形的融资结构导致金融机构风险责任更为严峻。
2.大型企业过多占据金融资源,中小型企业发展动力不足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覆盖范围包括金融市场,金融市场中的各个金融机构统一以利润为主要经营原则。大型企业受益于规模性的经营条件能够从银行机构贷入更多的发展资金,同时,银行在利润导向下避免与中小型企业发生信贷关系,中小企业在经济市场中的发展缺乏强力的资本动力支持显得举步维艰。
3.地下金融市场逐渐规模化,金融监管法律覆盖不足导致金融体制失衡
地下金融市场虽然能够为中下企业提供一定的发展资本,缓解了当前金融体制中资本利用低下的境况,但由于缺乏针对性的金融法律制度监管,地下金融市场始终难以融入正规金融市场,金融风险率较高。
三、优化国有企业融资结构的应用措施与策略
1.为金融债券市场建设创作便利环境,提高市场审查效率
首先,通过金融主体多元化机制引入更多市场主体,放宽交易主体限制,为金融市场注入更多资本活力。其次,丰富金融市场交易手段,通过多个类型债券的发放扩充融资渠道。再次,将金融机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范围拓展到下级地区,加强民间资本的融入与控制。最后,加强金融市场立法,针对多个交易主体权益立法,规范债券审查,提高融资效率。
2.针对金融风险分别从技术以及市场角度予以规避
防范金融市场中可能危害金融体制安全的风险要素,并通过运营、监督以及管理等方面强化风险控制力度,根据不同金融风险类型建立分析模型,制定风险预警模式将金融风险最小化,最大先对降低风险损失。
3.优化经济市场中企业治理水平,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障市场调控手段得以实现
第一,改革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公司治理环境,将企业控制权力归还董事层,改革经理人推举制度,通过完善职业经理人市场为企业经营引入优质人才。
第二,根据公司会计信息详情进行相关发展决策,保障企业每一项经营发展项目有足够的信息依据,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第三,引入市场价格体系,通过企业股票价格实际表现企业在市场中的经营价值,提高企业腐败门槛。
第四,明确监管部门岗位职能分工,针对企业在金融市场中的融资行为进行严格监管,保障金融低风险率。
4.重组金融市场中股权结构,改革债券市场环境
第一,通过股权分置办法将金融市场中的股权结构彻底重组,并根据经济市场中企业公司的具体经营表现以及市场状态逐渐放松非流通性质股权。第二,通过立法以及政府调控手段优化债券市场环境,为股票交易活动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提供给股票市场中各交易主体全面的权益保障。
5.大力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改革国有企业绩效管理模式,强化盈利表现
针对R&D专门拨出研发款项,建立监管机构强化发展资金的监管与审核力度,保障资本投资与利用的有效性。同时,改革当前国有企业内部的绩效管理模式,促进企业技术研发积极性提高从而强化盈利表现。
6.提高国有企业会计信息管理质量,改善内源融资困境
根据当前会计管理部门颁布相关政府针对国有企业所属的固定资产进行折旧清爽,降低折旧损耗从而转变当前国有企业中普遍存在的折旧计提不足现象,拓宽内源融资渠道。
结语:
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进入市场经济时代,随着市场经济体制逐渐成熟在20世纪初期开始国有企业金融结构出现多元化表现,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历史累积我国金融市场中主体发展规模等都达到了空前的高值。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牵动下,国有企业必须通过不断改善自身融资结构,平衡内源融资与外源融资双向关系才能够避免金融风险波及,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以持续状态保持发展、竞争优势。(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 李礼,齐寅峰,郭莉.经济制度变迁对我国国有企业融资动机的影响——基于调查问卷的分析[J].南开管理评论,2007,01:54-61.
[2] 齐艺莹,吴宪.我国国有企业融资结构变迁与融资模式转变研究[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11,06:43-46.
[3] 贾秋莹.东北老工业基地中小企业融资结构及影响因素分析[D].东北大学,2007.
[4] 李永红.我国上市钢铁企业融资结构对经营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D].山西财经大学,2012.
[5] 吴元波.公司治理结构下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融资方式的制度分析[D].西北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