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松旺秋
摘 要: 初中教学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会出现教师的频繁调动,对学生各方面产生影响。本文通过分析初中教师频繁调动对学生的具体影响,从校方、教师、学生和家长几个角度入手,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 初中教师 频繁调动 影响 解决措施
初中阶段是衔接小学与高中的重要时期,进一步积累初中生的知识量并且提高初中生的学习能力是初中教学的主要任务。但是,实际的初中教学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教师频繁调动为教学的顺利开展增加了许多困难,对初中生的正常学习造成了不利影响,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初中教师频繁调动对学生的具体影响
根据笔者在实践教学工作中的所见所闻,总结出教师频繁调动对学生主要有以下方面影响。
首先,学生不适应新的教学方式,学习效果差。初中教师的频繁调动对于学生的消极影响在课堂教学中表现得最为明显。由于每位教师都有比较鲜明的教学风格及独特的教学理念,因而他们在课堂教学中就会有不同侧重点,采用不同类型的教学方式,包括引入课堂的方式、课堂教学中采取的具体教学方式及习题训练方式等。当学生开始初步适应一位教师独有的教学方式后,面对教师的频繁调动,他们不得不从头开始了解并适应另一位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这会使得他们需要较长的适应期,适应不同的教学方式,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在教师频繁调动的情况下无形中加大了学习难度,最终因为不能适应不同教师的教学方式而导致学习效果变差。
其次,教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不了解,无法实施因材施教方针,制约初中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同时,由于初中教师需要根据学校安排频繁调动教学班级,他们对于新的班级了解甚少,很难从简单的成绩表中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包括他们在学习上有哪些优势和弱点,偏科的原因有哪些,更容易接受哪一种教学方式,等等。因为缺乏必要了解,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很难全面掌握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并且不能根据他们的学习需求制订符合实际的教学计划,导致教师不能对班级学生实施因材施教,只能结合教学大纲完成基本的教学进度,导致学生学习能力不能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得到切实提高。
最后,教学进度受到影响,教学质量降低,引发家长和学生的担忧。由于初中教师的频繁调动,班级的教学进度难免会受到一定的影响,甚至打乱教学计划,影响正常教学进度。很多学生都会受到教师频繁调动的不利影响,在教学进度落后的情况下打乱学习计划,影响全盘教学,最终降低班级教学质量。而家长在面对学生成绩下降的情况时,会对学生施以更大的学习压力。
二、解决措施
面对上述教师频繁调动导致的问题,笔者认为必须从校方、教师、学生和家长等方面入手,共同解决由于教师频繁调动导致的难题。
第一,校方要做好合理的教师流动计划安排,尽量避免教师的频繁调动。初中学校难免由于各种原因对教师进行流动,但是应该实行有效的制度以避免过于频繁的师资调动给教学工作和学生学习带来的不便。比如,学校要求教师提前一定时间请假,并自己与其他科任教师做好教学协调,尽量让教师采取调课或者妥善安排教学计划的方式避免让学生面对教师的频繁调动。而校方也要注意加强学校的人力资源管理,避免教师队伍的流动性过大使得教师资源流失,造成教学难题。
第二,教师要与学生加强沟通与联系,保持师生之间的良好交流。面对教师频繁调动的现实,教师必须更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立场,主动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当前班级学生的学习进度与具体情况,虚心向学生咨询他们认为哪些教学方式更适合当前课堂教学及教师需要改进的地方。教师要避免在刚刚接手一个新班级的时候就给学生下马威,片面要求学生适应自己的教学方式而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相反,教师要主动适应学生,让学生占据教学主体地位,积极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与沟通,了解他们的优点和不足,结合他们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进度,加强各方面训练。教师在和学生相处的过程中,主动与学生进行教学磨合,改善自己的教学态度和方式,以严谨治学、和蔼可亲的教学态度引导学生积极面对新时期的学习,和教师一起走过一段快乐的学习之旅。
第三,家长要引导学生发现教师的优点,突破心理障碍,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教师的频繁调动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他们会因为更习惯原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前任教师的感情更深厚等原因,排斥半路调换过来的新教师。通常他们会在新教师的课堂上表现不积极,由于不适应新的教学方式导致学习成绩下降。这时,教师需要与家长保持联系,说明原因。教师可以向家长做出保证,尽快帮助学生适应新的教师和教学方式,要求家长不给学生施加压力,而是帮助学生适应。家长可以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让他们明白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承担引导者的角色,真正决定学习成绩的还是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要在适应新教师的过程中反思自己学习上的不足之处,直面自己的弱点并加以修正。同时,家长要引导学生寻找教师的优点,让学生突破心理障碍,不要一直纠结于新教师与原来教师的不同之处,而要明确自己的主体地位,尽快接受新教师,在新教师的指导下调整并完善自己的学习计划,最终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李红菊,许燕,郭永玉.中国大学生的人际信任—不信任:单因素还是双因素[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