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英
摘 要: 随着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素质教育的开展,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已不适应当前的教学形势和小学生的心智发展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实施逻辑教学、初步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小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简析逻辑性在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并在此基础上探讨逻辑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 逻辑性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教学应用
1.引言
列宁曾说:“任何科学都是应用逻辑。”[1]逻辑是数学的基础,对小学数学而言,逻辑性的应用对于揭示数学规律、创新数学逻辑思维起着重要作用。有鉴于此,作为数学学习的起步阶段,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注重教学的逻辑性十分必要。
2.逻辑性在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情况
新颁布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要结合小学生心智发展的实际情况,在数学教学中要重视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然而这一规定的具体实施情况却不尽如人意,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2.1教师缺乏逻辑教学意识。
由于小学生的心智还不成熟,其学习能力尚且处于模仿阶段,再加之在课程设计上其教学内容基本以计算为主,很少涉及逻辑推理,因此教师缺乏必要的逻辑教学意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还是沿用传统的“教师台上讲授、学生下面听讲”的教学策略,这无疑会导致学生逻辑思维开发较晚,势必影响中学阶段数学逻辑知识的拓展。
2.2过于重视解题技巧,轻视逻辑分析。
我国各个阶段的数学教学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即过分重视具体的解题方法和步骤,重视演算、轻视数学论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表现为教师忽视了基本方法和逻辑分析传授,学生只会依照例题“比着葫芦画瓢”,一旦题目有一些形式变换或更改,学生就很难从容面对;对某一数学问题,学生往往仅仅“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不利于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
2.3在教学方法上过于注重“潜移默化”、“熟能生巧”,推崇模仿学习。
一些小学数学教师单纯依靠反复示范和举例讲解,通过大量的数学练习“熟能生巧”使学生“潜移默化”地逐步领悟数学逻辑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并没有带来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锻炼,而是通过“模仿学习”学习到了一些解题技巧。长此以往,学生极易形成学习惰性,不仅不利于学习积极性的调动,还会带来学生数学思维的僵化。
3.探究逻辑性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逻辑教学、加强逻辑性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能促进学生逻辑思维的开发、提高学生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还能促进数学学科本身的发展。具体的应用策略如下。
3.1教师要树立逻辑教学意识,开展必要的逻辑初步知识教学。
教师自身要加强对逻辑教学重要性的认识,清醒地认识到逻辑知识与方法在数学学习中所发挥的不可忽视的作用[2]。在此基础上,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认知能力的发展水平选择性地使学生接受一些逻辑知识和进行必要的浅层次的逻辑锻炼。
比如,可简单地向学生介绍一些集合、命题、推理知识,并以生活实践和经验为基础,使学生学会基本的应用方法。通过例子使学生学会基本的“三段论”推理:“如果今天不下雨,我们就进行课外活动。今天天晴了,下面我们出去活动一下吧!”这比单纯的书本教学和反复题目训练要有效得多。
3.2在讲求技巧的基础上还要注重逻辑分析。
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数学解题方法和技巧能力培养是很重要的,也是数学新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除却必要的技巧传授外,还可以引入基本的逻辑分析,使学生知道知识的来源及转化过程,“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并在此基础上学会举一反三和促进数学迁移能力的提高。通过逻辑分析能力的培养,无论数学题目发生怎样的形势变化,学生都可以从容面对。
3.3教学方法上“熟能生巧”和“逻辑思维”要相结合。
对于小学生而言,结合他们的心智发展特点,运用“熟能生巧”的教学策略是很有必要的,但教师应认识到掌握数学知识是基本的,发展数学能力才是最关键的。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和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和概括思维能力,使其学会在题目练习的基础上自己总结出题规律和解题方法,并初步运用现代逻辑命题意识化解关于图形、方程类的疑难问题。
4.结语
将数学教学和逻辑教学结合起来、增强逻辑性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是数学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3]。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树立逻辑教学意识,有意识、浅层次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和数学能力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锡光.中学数学教学的逻辑价值[J].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3(5):43-47.
[2]郭世平.中学数学“简易逻辑”的教学思考(一)[J].中学数学教学,2003(5).
[3]徐锡滨.小学数学逻辑教学的实践与探索[D].苏州:苏州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