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全岗
摘 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更是成功的关键。兴趣既是学生学习各科知识的前提和基础,又是学习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关键。只有培养学生学习品德与社会的兴趣,才能强化课堂教学效果,可见培养小学生学习品德与社会课的兴趣非常重要,可以通过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导语,激发学生兴趣,以优美动听的语言、形象逼真的漫画、直观的多媒体电教手段等培养学生学习品德与社会课的兴趣。
关键词: 品德与社会 学习兴趣 培养方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愿意学习是最重要的,兴趣在学生的学习中特别重要。在教学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品德与社会课学习不感兴趣,主要原因是教师不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和高超的教学水平,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学生不感兴趣。针对这种情况,为了培养学生学习品德与社会课的兴趣,我采取了以下方法。
一、不断加强理论知识和业务知识的学习,提高能力和素质。
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应该有一桶水,这样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教师必须不断加强学习,不断充电,提高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在课堂上得心应手、运用自如,从而强化课堂教学效果,而要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就必须认真钻研教材,深挖教材,吃透教材,备好每一节课。要加强基本功训练,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业务培训,博览群书,汲取各科知识,具有高超的教学艺术水平,掌握恰当灵活的教学方法。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上好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精心设计导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發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只有精心设计导语,设下教学悬念,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尤其小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一般在课堂前20分钟内能够认真听讲,20分钟后就不愿意听课,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进行新知识的学习,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导语一定要增强目的性,克服随意性和盲目性。设计方法既要体现教师的教学意图,又要符合教学目的,要结合学生实际和教材特点,突出新颖,开门见山。好的导语要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使学生产生学习欲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用优美、动听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语言要严谨、精炼、准确、规范。声音做到抑扬顿挫,富于儿童语言,这样才能拨动学生的心弦,促进学生持久记忆,使学生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对学生有吸引力和凝聚力,使学生产生愿意学、主动学的想法。
四、用生动形象幽默的漫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漫画不仅包含丰富深刻的哲理,而且发人深省、回味无穷。在教学中运用漫画引入会使学生兴趣盎然,课堂氛围活跃,兴趣倍增,强化课堂教学效果。既使学生掌握了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内容,又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了社会现象,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了课程标准规定的培养学生能力的要求。
五、采用电教手段,利用直观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电教手段对培养学生的兴趣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学生好奇心强,尤其是小学生,当教师利用多媒体导入时,他们精神振奋,兴趣盎然,注意力非常集中,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更好地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事物,判断对与错、美与丑,增强辨别能力。
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主导,教师一味讲授学生肯定不愿意听。利用多媒体,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再加上在课件的适当位置给予学生思考与活动、讨论的时间,既让学生积极参与,又注意学生的学习反应,克服因人机对话造成的情感淡薄等问题。应用多媒体对提高教学效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磨刀不误砍柴功,课前制作课件,课堂上教师既省功又省力,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在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比较多,只要教师不断更新知识,进行业务学习,训练教学基本功,认真钻研教材,在备课的同时,注意备学生、备方法,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就一定能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教育教学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