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学生网络德育工作的问题与对策

2014-08-15 00:44叶苑颐
教育导刊 2014年2期
关键词:德育工作道德德育

陈 明 叶苑颐

(陈 明,叶苑颐:广州市医药职业学校 广东广州510430 责任编辑:林再峰)

当今时代,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的第二生存空间,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已然须臾离不开网络。然而,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带给人们极大的工作和生活便利的同时,也可能会给人们的观念和行为带来负面的影响。因此,在网络环境下如何教育、引导中职生学会自律,规范自身网络道德行为,这是做好新时期中职德育工作亟需探讨的课题。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的结果

为了揭示中职生上网过程中存在的不良网络行为,厘清问题产生的原因,寻求学校应采取的教育对策,我校课题研究小组以本校在校学生和教师为调查对象,分别编制了学生问卷和教师问卷开展调查。调查共发放学生问卷3197份,回收2863份,其中有效问卷2531份,有效率88%;发放教师问卷126份,回收126份,其中有效问卷102份,有效率81%。

(一)学生上网的基本情况

调查显示,在“上网地点”方面,选择“网吧”的学生有2025人 (占80%),选择“家里”的有410人 (占16%),选择“学校”的有96人 (占4%);在“周上网时间”方面,选择“7小时以下”的学生有202人 (8%),选择“7—20小时”的有1317人 (占52%),选择“20小时以上”的有1012人 (占40%);在“有无为上网逃课或其他违纪行为”方面,选择“经常有”的学生有177人 (占7%),选择“偶尔有”的有329人 (占13%),选择“从来没有”的有2025人 (占70%);在“网络使用活动”方面,选择“查阅资料”的学生有784人 (占31%),选择“网络游戏”的有1443人 (占57%),选择“聊天”的有1923人 (占76%);在“你认为你的父母或师长对网络了解吗”方面,选择“了解”的学生有1290人 (占51%),选择“一点点”的有734人 (占29%),选择“一点都不懂”的有507人,占20%;在“你的父母或师长对你上网持何态度”方面,选择“禁止上网”的学生有506人 (占20%),选择“课余可以适量上网”的有1544人(占61%),选择“任其自然”的有481人 (占19%);在“你对网恋持何种态度”方面,选择“刺激、浪漫、时尚,向往并积极追求”的学生有405人 (占16%),选择“不现实,有危险,不适合中职生,坚决反对”的有759人 (占30%),选择“随意,无所谓”的有1367人 (占54%);在“你是否曾接触过网上黄色或不良信息的站点”方面,选择“经常”的学生有734人 (占29%),选择“偶尔”的有1164人 (占46%),选择“从未接触”的有633人 (占25%)。另外,问卷还调查学生对网络上的德育资源的了解情况,结果选择“比较缺乏,质量不高”的学生有785人 (占31%),选择“教学信息丰富,更新及时,交互性强”的有329人(占13%),选择“不太了解,很少关注”的有1417人(占56%)。

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中职生对网络的认识和看法总体上是好的,不少同学都从思想上认识到如果网络利用得好,就会对自己的学习、生活和交往带来积极的影响,反之就会产生许多负面影响。但也存在不少问题:①大部分学生不能有效控制上网时间,平均每周上网的时间在10个小时左右;②网吧是学生上网的主要场所;③上网的目的主要是聊天交流和娱乐休闲;④大多数学生认为进行网络德育很有必要,但对现时的网络德育不感兴趣,希望校园网的内容更丰富些。

(二)教师对开展网络德育的态度

调查显示,在“是否听说过网络德育”方面,选择“听说过”的教师有26人 (占25%),选择“没有听说”的有76人 (占75%);在“你对学生上网持什么样的态度”方面,选择“大势所趋,应适当指导”的教师有23人 (占23%),选择“上网弊大于利,应严格控制”的教师有79人(占77%);在“开展网络德育是否有必要”方面,认为“很有必要”的教师有35人 (占34%),选择“可有可无”的有62人 (占61%),选择“没有必要”的有5人 (占5%);在“你认为学校是否具备开展网络德育的条件”方面,选择“具备”的教师有15人 (占15%),选择“基本具备”的有76人(占74%),选择“不具备”的有11人 (占11%);在“你认为网络德育中教师的角色最应是 (多选)”方面,选择“组织者”的教师有35人 (占34%),选择“指导者”的有57人(占56%),选择“知心朋友”的有93人 (占91%),选择“旁观者”的有8人 (占8%)。另外,问卷还调查了教师使用网络工具的能力,结果显示,会使用“E-mail”的有66人(占65%),会使用“BBS、BLOG”的有22人 (占22%),会使用“QQ或MSN”的有66人 (占65%),会“建个人主页或班级主页”的有18人 (占18%)。

通过调查发现,绝大部分教师对于网络德育了解甚少,有部分教师特别是一些上了年纪的教师对网络德育甚至对网络一无所知,信息意识普遍比较淡薄,信息技术掌握不够系统,缺乏对信息的敏锐性及获取与利用信息的能力,这将制约教师参与到学生的网络德育工作之中。

三、中职学校学生网络德育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分析

(一)校园网无法抑制网吧对学生的吸引力

调查显示绝大部分中职生都选择在网吧上网,比例高达80%。究其原因,一是中职学生大部分为住校生,学生宿舍缺乏上网条件;二是学校的计算机房、电子阅览室人多机少,上网时间短,不能满足学生上网的需求。部分家中具备上网条件的学生则表示,家中上网网费太高,上网时间、上网内容都会受到父母的严格限制。而在网吧上网尽管条件不太好,管理又不规范,但感觉自由,无拘无束,可以随心所欲浏览各种信息,做自己想做的事。甚至有个别学生周末或假期在网吧吃住,有的家长一连几天都找不到自己的孩子。如果学生不愿意或者很少在学校上网,很少浏览校园网的内容,学校又如何通过网络进行学生的德育呢?

(二)学生网聊过多使学校网育的难度进一步加大

调查中有76%的学生把聊天作为上网的主要目的,从学生的访谈中我们了解到几乎每个同学都有QQ号和微博,有的同学甚至有几个QQ号,不少同学一上网就会打开QQ和上新浪微博。在与学生就“为什么喜欢网上聊天”的访谈中,大多数的学生认为“可以拥有很多朋友”,其次是“使人快乐”、“不感到空虚无聊”。学生过多的网聊会影响学习,因此,有些中职学校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利用网络学习知识,关闭了校园网的QQ聊天功能,结果学生纷纷反映上校园网没有意思,更倾向去校外网吧上网,使得学校花大价钱建立的校园网络平台得不到充分的利用,网络德育工作的效果也大打折扣。因此学生网聊过多使学校网育的难度进一步加大。

(三)网络游戏对中职生吸引力大,不利于学校网络德育的开展

调查显示,有57%的人喜欢上网玩游戏。在校园周边的网吧,每天总是有很多学生在玩网络游戏,周末通宵达旦的不在少数。一方面,中职生普遍精力充沛,喜欢争强好胜,表现欲强,喜欢追求刺激和挑战,再加上心理抵御能力不强等弱点,沉迷于CS之类的各种网络游戏而流连忘返,不顾学校作息时间的限制,旷课逃课、夜不归宿,甚至有的学生每天十几个小时搭进去,荒废学业,辜负了大好时光。学生过多地沉溺于游戏中,使投入学业的时间与精力受到极大影响。他们长时间玩游戏,根本无暇关注网络中其他健康的信息,使网络德育工作无法深入。

(四)网络垃圾影响了中职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对学校网络德育产生了冲击

在我们的调查中,多达75%的中职学生曾经有意或无意地浏览过网络色情等不健康的内容。这些内容不仅会影响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而且可能使学生的性道德观念产生混乱。虽然不少学生只是抱着“看一看,不会对自己产生坏影响”的态度,但是,中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性意识正日益萌发,对各种黄色信息十分敏感,而其心理又很幼稚,意志力不强,自控能力较差,往往会出于好奇或冲动心理刻意去寻找一些色情、暴力信息,从而造成网络上大量不健康信息在职校生群体中广为传播,也严重影响了学校网络德育工作的开展。

(五)教师队伍素质难以满足网络德育工作的需求

网络上信息庞杂,良莠不齐。基于网络对中职学生进行教育,对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者来说是巨大的挑战。要使网络德育工作有效,要求广大教师和德育工作者必须增强自身综合素质,掌握网络信息技术,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提高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虽然我校多年前已经要求教师使用多媒体上课,但教师在网页制作、BBS和BLOG方面的操作技能还比较欠缺,对于网络的运用不够熟练。这种状况与教师的业余时间、信息环境以及对网络的认识局限有关,因此急需对教师进行相关网络信息技术的培训。很难想象,今天一个不懂计算机技术的教师能够与学生进行真正的沟通和交流。

四、中职学校开展学生网络德育工作的对策

中职学校在学生网络德育上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职学校在德育观念、德育内容、德育工作者素质、德育方法等方面存在缺失。因此,要对中职生开展有效的网络德育工作,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突破。

(一)德育工作观念的转向

一是要树立发展性的德育观。开展学生网络德育,教师的德育工作观念必须要破旧立新。为此,中职学校德育工作者必须迎难而上,积极主动地信息素养,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上探求网络条件下青少年德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努力实现德育工作由单一封闭型向双向开放型转变,由说教灌输型向实践活动型转变。

二是树立开放性的德育观。网络的开放性、平等性和交互性等特点,决定了网络空间是一个多种思想和文化信息交汇和冲撞的场所,传统的“教育者谆谆而受教育者寥寥”、“天天只念一个经”、转来转去就是“豆腐煮白菜”的局面必须有所改变。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者,应该是采取开放的姿态,充分挖掘当前社会 (包括网络世界)中的各种德育资源,让受教育者在保持与外在环境的密切联系的状态下接受道德教育。

三是树立学生主体性的德育观。德育工作从学生入手,也落脚于学生,学生是德育的主体。学生主体德育观要求学校德育从重视灌输道德信条和养成某些行为习惯,转移到着重引导学生自己去掌握道德概念、道德评价、道德判断和提高自我教育能力上来,培养学生独立的批判精神,不断提高对网络文化的识别、自律、抗诱惑能力,构筑一道信息“防火墙”。

(二)德育工作内容的转变

一是要加强网络道德教育。计算机技术的网络化,容易使人只见其科技性要求,看不见其中包含的伦理道德要求。中职学生的认识水平和能力有限,更容易形成单纯追求技术操作的片面观念,产生网络行为的非道德取向。因此,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应在加强道德责任感教育的同时,重点做好“网风”、“网德”教育,引导学生用道德理性来规范网络行为,自觉遵守网络规则。

二是要加强网上自律教育。“网络无国界,传播有是非”,网络作为新奇事物,对中职学生吸引力较大,但他们心理不够成熟,社会经验不足,认识水平比较低,道德自律意识较差,容易出现“网迷”、“黑客”,甚至成为网络信息污染的制造者。因此,要教育学生自觉抵制网络有害信息和低俗之风,以文明上网为荣,以不文明上网为耻,努力成为一个有道德、重品位、讲文明、守秩序的网民。

三是要加强网络主体意识教育。网络时代,道德己从依赖型道德向自主型道德、从封闭型道德向开放型道德、从一元化道德向多元化道德转变。道德的核心是人的思想道德,其导向功能在网络时代更为重要。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要帮助上网学生提升主体意识,特别是要重点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力。学生只有判断能力增强,才能识别是非、真假、正误、美丑,才能在网络世界中把握自己,才能辨别和抵御垃圾信息。

四是注重心理品质教育。网络时代,社会文化变迁频繁、人际关系复杂等,给尚未完全成熟的中职学生带来了诸多困惑,甚至导致他们产生生理年龄前倾、心理年龄后移的现象,普遍存在着不能客观认识自己、容易冲动、不能正确处理理想和现实矛盾等问题。因此,加强中职学生心理教育尤为必要。要对他们进行个性心理品质教育,培养他们的抗挫折能力和适应能力;帮助他们适当表达情绪、合理渲泄情绪、有效调控情绪,避免行为偏激、情绪失控现象发生。

(三)德育工作者角色的转换

一是德育教师要从传统德育观念向网络德育观念转向。面对网络的冲击,德育要积极创新,而网络德育的理念必须加以创新。网络德育是以现代德育思想、德育目标和德育内容来开展的。与传统德育相比,网络德育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德育工作者应具有清醒的阵地意识、创新意识,树立网络德育的理念,大胆迎接挑战,认真研究网上思想文化交流的新特点,积极主动地利用网络开展德育。

二是德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网络信息素养。德育教师网络信息素养不高是制约网络德育工作实效的重要要素。德育教师在加快自身网络技术学习的同时,要积极参与网络和了解网络信息内容,树立网络信息资源意识和网络教育意识,学会利用网络开展德育工作,实现德育内容、形式的优化和德育时空的充分拓展,把德育工作与网络技术结合起来,从而尽快占领网络阵地,有针对性地进行工作。

三是德育教师要成为多元角色的集合体。网络环境下的德育,德育主客体之间往往是隐蔽式地交流与沟通,德育主体要自觉把德育要求渗透到网络环境中,通过网络信息承载丰富的德育内容,使德育客体在不知不觉中接受陶冶,逐渐改变其价值取向。因此,德育教师要为信息使用的引导者,要成为心理健康的咨询者,要成为情感沟通的发动者,成为多元角色的集合体。

(四)德育工作方法的转向

一是德育要实施多元方法相结合。网络环境下德育工作方法己经不能再局限于传统的单一的说教、讲授法,教学方法的应用应该摆脱传统的教育者和被教育的关系,向平等关系转变,实现多元方法的结合。网络环境下有效德育的工作方法包括情理交融法、说理引导法、情感熏陶法等。

二是开展网络心理辅导,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在原有的心理咨询室外,应尝试在校园网上开设网上心理咨询,让学生毫无顾虑地倾诉平时难以启齿的心理问题。心理老师和学生在虚拟的空间中应通过沟通,建立互信,引导应学生扬“网”之长,避“网”之短,从而抵制不良信息的影响和侵蚀,保持健康的心态,走向心理的成熟。

三是充分利用网络工具,拓展学校德育途径。微博、微信、QQ和QQ群、博客、电子邮箱、校园BBS论坛等,都是学生喜闻乐见和广泛使用的网络工具。德育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工具,根据其不同的特点,创造不同形式的、贴近学生生活和实际的德育工作新方法,不断拓展学校德育工作的新途径。

①严峰,卜卫.生活在网络中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②李东宏.网络德育形势分析及对策研究 〔J〕.现代中小学教育, 2003 (4) .

③宋德如.信息网络对青少年心理的负面影响与教育干预〔J〕 .中国教育学刊, 2000 (10) .

④刘景旭.新时期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的思考 〔J〕.思想理论教育,2001(8).

猜你喜欢
德育工作道德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