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FH的办学特色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以代根多夫应用科技大学为例

2014-08-15 00:49秦洪浪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德国职业高职

秦洪浪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咸阳 712000)

德国的FH(Fachhoch Schule),我们将其称为应用科技大学(以下简称为德国FH),主要培养应用型技术工程师,其在德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与我国的高职教育类似。2013年7月6日至8月3日,笔者参加了由教育部和德国BSK国际教育机构组织的德国职业教育研修班。本次培训由德国代根多夫应用科技大学 (HOCHSCHULE DEGGENDORF UNIVERSITY,以下简称为HDU)代为授课。在培训期间,通过专题讲座、听取报告、交流参观等多种形式,系统地了解了HDU的办学模式、教师资格、专业设置和科研项目等方面的情况。

一、代根多夫应用科技大学的办学特色

代根多夫应用科技大学是德国的一所公立应用科技大学,位于巴伐利亚州的代根多夫市。该校成立于1994年,目前拥有八个校区,在校生5000余人,教职员工500余名。该校共设有5个院系[1],分别是:企业经济与经济信息系、土木工程系、电子与媒体技术系、机械系、继续教育学院。其中有4个专业在德国高等学校中排名靠前: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和信息技术。为了适应经济需求,该校还开设了一些新专业:商务信息科学、国际管理、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科学媒体、机电一体化。该校办学上有以下特色。

(一)校区建立特点

HDU在校区建立上具有服务当地产业发展的特色。Grafenau校区与当地的超市合作,研究物流技术中的工业流程管理。2013年,针对超市经常因为订购食品过多、在保质期内销售不完而造成浪费的情况,该校区确定新的研究方向:怎样进行有效采购。Cham校区设立机器人研究项目,如几个大学生参与研究的自动喂食机器人,帮助小朋友自己吃饭,来提高家人的生活质量。随着德国出生率的降低,老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护理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预计2030年将达到340万人,HDU为此设立Mariakichen校区,进行老年健康医疗研究,该校区直接进驻当地的一所健康福利院。

此外其他校区重点研究项目有:汽车电子集成技术与仿生学相结合,解决昆虫破坏国家森林树木的问题;玻璃纤维技术支持航天领域中特殊玻璃的制造;与奥迪合作,解决塑料产品的制造加工、回收再利用等。

(二)专业设置特点

HDU在专业设置上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许多专业都是根据国家与地方的经济、社会、自然环境和科技的发展而设置的,尤其是一些旧专业的取缔和新专业的开设,如新能源专业的开设,原本核电站需要大批的核电工程师,学校开设专业培养核电站工程师,但近年随着德国民众对核电站污染问题的担忧,德国政府决定开发新能源,到2020年德国境内全面消除核电站,学生不再学习核电改为学习新能源[2]。

这样一个新专业的开设,通常是由一个教授或系部提出,有时也由学校领导提出。提建议的人需要根据市场调研写出一个提案报告,提案报告中应包含该专业对社会经济及科技发展的贡献。这个提案将在系部和学校领导中进行广泛的讨论,由学校的专业委员会(含企业专家)确定是否开设这个新专业。接着州政府的高校委员会(含各高校校长及企业老板)也要讨论这个新专业在该校开设的必要性,如果该专业在该校附近的大学已有开设,州政府将不会批准该校开设。最后,再将提案提交文化部提准。

(三)专业教学特点

HDU的教学是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循环交叉进行的,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在HDU要获取应用科技大学的学历需完成8个学期的学习,8个学期分为6个理论学期和2个实践学期 (1个实习学期+1个毕业设计学期),每个学期30学分(德国工商总会IHK规定1个学分=30学时,包含辅导和自学)。

1.教学形式灵活多样。HDU在教学中依据不同的课程和学习对象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他们一般采用教师授课、讨论课、习题课、自学、E—learning(通过网络及虚拟环境学习)、公开课(利用互联网各高校公布教学内容)和校内实验室或实训基地实习、企业参观、企业实践等多种形式。学校的实验实训场所是模拟真实工作环境而建的,不仅为学生提供学习和应用技术研究的场所,而且学生还可将实验室项目作为毕业设计(论文),将研究应用于实际生产或形成技术成果。

2.实践教学不仅注重企业的参与,而且要求实验项目结果的真实性。HDU与企业之间的联系相当密切,企业是实践教学经费的主要来源。学校不仅平时安排学生到企业参观,而且寒假、暑假和实习学期,学生都要走进企业实习。另外,实验室的各种试验项目是与人们生产和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应用性问题,学生在实验室进行项目研究时,无论最终的结果是成功还是失败,都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写出实验总结报告。实验总结报告按技术性形式写出,不能出现主观性词语。若实验项目成功,实验总结报告应包含该项目是否能引出新的研究项目,研究项目如何被引用与使用,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也必须写出,分析原因,总结如何做到不犯第二次类似的错误。

3.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在HDU,对学生的成绩评定不单是试卷成绩,还包含了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老师常采用讨论课的形式,提出课题,仅给学生一个大方向的指引,学生需先独立地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得到最好的解决问题办法。通过参与这些课题,学生不仅可以获得学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思维的能力,并在团队合作中学会了相互协调沟通。

(四)校企深度合作

德国法律规定符合条件的企业必须加入德国工商总会IHK,加入的企业每年必须有一部分资金用于教育。这一规定得到了全社会的公认以及自觉遵守。在HDU校企联合相当密切,表面上看学校教育与企业培训两者相互分离,但体现在学生学习上,则是理论教学与实践学习的有机结合,学生毕业后能够零培训上岗。尤其是在暑假、寒假及实习学期,学生在工作现场学习,属于零距离培训,真刀真枪地训练,熟悉工作现场环境,掌握必要的工作规范,培养形成良好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

一方面,HDU成为本地中小企业的实验室。一个中小企业通常很难承担一个实验项目,那么学校就成为这些企业的实验室。学校现有的资源(实验设备和人员)都可以被企业利用,学校不仅可以为企业面临的问题寻找答案,而且也为企业员工提供学习机会。另一方面,HDU教学是实践导向型的,他们的专业与区域产业相关,实验项目的研究成果转化到企业中区,在学校和企业之间建立一种互相信任的关系,从而在企业中获得一定的资金。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不仅加强了学校的研究力量,而且学校很容易与合作企业达成合作模式,方便学生进行实践教学、毕业设计(论文)及就业,扩大学校的知名度。

(五)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德国对FH教师的培养教育体系,体现了教师的专业化和标准化。根据德国《高等教育总法》相关规定,FH应聘教师既有学历要求,又有实践经验要求。如HDU的教师是必须通过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考试的某一专业博士或某一学科专家;同时教师应有本专业5年以上的企业实践经验 (其中高校外应至少3年)[3]。而且,教师在校期间还要不断地去企业实践,学习掌握最新的技术,教学过程中始终与社会、企业联系。教师在进行教学的同时还应积极地带领学生开展项目研究,与综合性大学教师不同的是FH的教师偏重于技术应用的研究,这充分体现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及教学做一体化的教育理念。

(六)职业和就业指导

HDU的国际办公室成立专门的职业和就业指导中心,帮助学生规划职业生涯和指导学生就业。中心开展互帮互助活动,即让高年级或企业经验丰富的学生在学习、生活及就业方面帮助其他同学。中心建立就业指导网站,为学生提供企业招聘信息,聘请具有企业经验的专家为学生提供职业就业咨询。另外,中心每年举办两次企业讨论会,在企业讨论会上,企业发现优秀的学生并与学生签订合同。总之,职业和就业指导中心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

二、德国FH办学特色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

经过多年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如何进行职业教育的发展和改革,培养符合中国国情的应用技能型人才,还需进一步深入地探索和研究[4]。尽管德国与我国在历史文化、国情、教育体制等方面都有着巨大的差异,但是FH的办学模式及特点,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和改革有诸多可借鉴之处。

(一)强化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旨在实现实训基地共享,提高实训质量,共享课程资源,实现学校区域服务能力与高职教育规模和质量的匹配式发展。我国高职院校应建立多层次的社会服务项目激励机制,鼓励专业教师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发挥专业的人才与技术优势,协助企业进行应用技术研究和新产品、新工艺的开发,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服务。

(二)强调专业设置的前瞻性和应用性

在专业设置方面,我国高职院校应向德国FH学习,开设一些具有明显的前瞻性和应用性的专业来适应当地、社会或企业的需求。目前,国内一些院校不顾自身的办学能力,一味追求热门专业的招生,最终培养的学生能力欠佳。同时,政府部门及各个高职院校间不及时沟通协调,热门专业在诸多院校同时开设,没有考虑职业发展潜力、报酬体系、社会地位等,造成几年后专业人才过剩。有些学校没有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专业的设置和专业的招生人数,导致部分专业的就业率低。因此,应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市场供求比例,及时合理地调整设置专业,使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符合当前的社会经济形势,为社会的长期稳定、经济的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三)丰富教学形式,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

长期以来,我国高职院校的教学多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教学形式单一,实践与理论脱节。近年来,虽然在各大院校推行“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法,但收效甚微。我国高职院校必须以专业核心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依据实训条件,融合相应的职业资格标准于教学内容之中,开发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理实一体化教材,通过建设网络课程、网上虚拟实验系统、课件库等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实现以教师为主的讲授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转变。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学校应积极探索与企业生产过程和技术应用相结合的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的教学模式,积极推行校企合作教学的模式,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灵活性和适用性。

(四)加强校企合作,大力推广订单式培养

在我国由于体制和机制等原因,很多企业正处于转型期,他们对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同时政府单纯通过立法规定企业必须承担职业教育责任,时机尚不成熟。因此,完全照搬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办学模式,显然不符合我国国情。我国目前部分院校采用的订单式培养是一种积极的尝试,为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开辟了一条良好途径,应大力推广。一方面,邀请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制订,避免了人才培养目标脱离实际,培养的学生符合企业的需求,从而调动企业办学、助学的积极性,同时也有效地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另一方面,在教学执行过程中,企业积极参与,为学生提供实习基地,企业选派工作经验丰富的技术和管理人员参与教学,有助于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五)打建一支长期稳定的高素质专兼职教师队伍

根据我国目前的人事制度,大量引进实践经验丰富的高学历专业技术人才做职业院校的专职教师是不现实的。因而,一方面,学校鼓励教师“进企业,下车间”,提供教师参与实践锻炼的平台,把教师参与企业的项目研究、社会服务及科研应用到企业的生产等作为教师工作绩效考核和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定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长期聘请一些企业内退或退休的专业技术人才、能工巧匠作为专业课教学、实践教学或教学改革的兼职教师;同时,以订单班的形式与企业合作,从企业生产一线聘请技术人员作为学校的指导教师。

(六)加强对学生的职业和就业指导

学校应从学生的入学教育就开始注入职业与就业方面的指导,根据学生成长规律,将整个大学生活的职业与就业指导分为几个阶段。首先,通过举办“优秀毕业生现身说法”、“校友论坛”及“企业大讲堂”等讲座让学生了解认识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接着,开展生产实习、顶岗实习和企业参观等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最后,通过网络、信息栏等发布就业信息和建立校友通讯录,帮助学生就业。总之,加强对学生的职业和就业指导,不仅有利于学校的发展建设,又能为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当然,对于德国FH的办学模式,我们不一定完全照搬照套,但是我们仍然可以结合自身实际,借鉴德国FH的一些做法,创造出适合中国国情的职业教育模式[5]。无论我们采取哪种模式,让学生从学校走出去,真正地进入企业当中,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合作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应当是我国职业教育目前最适宜的一种模式。

[1]刘其兵.德国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特征和启示[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3):19-21.

[2]赵居礼.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办学特色及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0(2):13-14.

[3]高红英.德国应用科技大学机械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借鉴[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3):11-13.

[4] 孟华峰.对德国职业教育的认识和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0(10):128-129.

[5] 李红卫.职业教育吸引力的辩证思考[J].现代教育管理,2011(10):97-99.

猜你喜欢
德国职业高职
德国豹2号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我们在德国怎么扔垃圾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职业写作
德国弃煤的烦恼
“梦梦”“娇庆”德国行
我爱的职业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