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建构主义视角下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模式刍议

2014-08-15 00:50高明霞武婷婷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建构主义原文译文

高明霞,武婷婷

(延边大学外语学院,吉林延吉133000)

外语教学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体现在学生主体的显性能力为学生在真实交际环境中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而随着目前我国经济及国际地位的发展与提高,学生“译”的能力更显出其独特的地位与作用。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翻译能力课堂分为三类。第一类是非英语专业学生翻译课。教师主要将教学重点放在帮助学生理解原文,检测学生对外文词汇和语法规则的掌握程度。方法主要是注重词汇和语法的讲解,扫清学生在翻译文章时可能遇到的障碍,使学生们记住这种单词或语法的特殊用法和翻译技巧,再进行文章的逐句翻译,最后用所给技巧进行大量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所学翻译技巧。第二类为英语专业翻译课。在英语专业翻译教学中,教师直接讲解微观翻译技巧,如加注与释义,增词与减词,转换与归化,切分与合并等等。通过大量的练习使学生掌握这些翻译技巧,以便提高考试成绩以及翻译能力。第三类是翻译专业翻译课。主要培养以翻译为生活手段的翻译人才。但课堂教学中大部分教师仍以讲授翻译技巧为前提,提高学生各种场合中的翻译能力。以三种翻译课程尽管类型不同,但都遵循传统的师徒式模式:教师讲解-学生练习-教师批改-课堂讲评。这样的教学模式只注重翻译结果,而不是翻译过程,使学生在翻译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不利于最终实际翻译能力的养成。因此,目前改变传统的翻译教学“师徒式”模式成为培养学生翻译能力的必经之路。

一、传统翻译教学模式弊端

传统“师徒式”翻译课教学模式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弊端:1.传统“师徒式”翻译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是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教师讲解翻译技巧,配以例句,或比较几种对例句的不同译文,进行讲解。整个过程学生一直是信息的接受者,处于被动地位,不能发挥学习主动性。学生和教师之间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没有互动过程。2.翻译课重结果,轻过程。传统翻译课中教师严格按照翻译技巧的运用对学生译文进行批阅。翻译其实是一种复杂的从理解整个原文到句子再到字词最后再到形成译文的反复循环的复杂思维过程。传统翻译教学模式完全忽略了过程,这注重最后学生的译文,对其进行评改打分。对学生的翻译过程一无所知,更无法提及指导学生在此过程中怎样进行翻译,对学生从理解到表达再到修改再到理解的整个复杂思维过程。3.传统翻译教学法是典型的从教师到学生的单向交流过程,从而忽视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以上不足之处说明传统的师徒式翻译教学模式实质遵循了受刺激反应论的理论模式。教师为学生发出正确的信息,以这种外部刺激,在学生大脑当中产生了反应,并通过大量的练习得以巩固知识点。体现在翻译教学中就是学生只是信息的接受者,如同机器一样,输入各种翻译技巧,配以大量练习,按照翻译技巧进行工作,周而复始,达到技巧上的熟练。但一旦进入真实的翻译环境中,就会失去创造性及主动性,这也违背了素质教育的宗旨。相比之下,与刺激反应论相对应的社会建构主义则更注重提高学习者的主动性,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构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能力。

二、社会建构主义理论视角下的新型翻译模式的构建

(一)社会建构主义理论

社会建构主义理论是在皮亚杰的认知理论和布鲁纳的学习理论上发展而来的。社会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构成是个体知识的建构过程,及学习个体用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去吸收和创新新的信息结构,构成学习活动的中心环节[1]。因此,个体是学习活动的中心。英国应用语言学者M.威廉姆斯以及心理语言学者布尔登与上个世纪末提出社会建构主义语言教学模式。该模式注重学习者自身经验,将学习者视为学习主体,置于中心地位。该学习模式将学生、教师、学习任务、环境视为同一动态系统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四大因素(Williamsburg)[2]。

对于翻译教学而言,将社会建构主义与翻译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是凯拉里。凯拉里(Kiraly,2000)主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于翻译目的,凯拉里认为翻译教学应该在真实语境中培养学生各种翻译文本的各个方面因素的意识,包括对目的语文化意识等。另外,凯拉里强调翻译教学中学生自我翻译观念(self-concept)的树立,如“翻译对等观念”、“信、达、雅”、“重神似而轻形似”等各种翻译观,这也强调学生认知主体地位。最后,凯拉里强调教师在翻译教学中作为“组织者、指导者”的身份。凯拉里(2000)认为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会促进学生知识的建构[3]。

(二)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对翻译教学的启示

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作为近年来兴起的新型学习理论,重视学习者自身的主体地位,将学习视为一个由学习者、教师、学习任务以及学习环境互相作用、互相影响的动态学习系统。21世纪初被翻译学家凯拉里引入翻译教学领域,为构建型新型翻译教学模式提供理论依据。社会建构主义在以下几方面为翻译教学带来启示。首先,社会建构主义使学生在翻译教学中的认知主体作用被凸显[4]。在翻译中,学生对译文的理解依赖于学生原有知识结构。这要求教师在理解原文阶段设计各种活动,为学生创造主动理解原文的机会,比如,让学生通过字典、工具书、网络等渠道自行完成对译文的理解,并可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使用“头脑风暴”,互相协作、共同完成对原文的解读。其次,社会建构主义能使教师的“中介者”角色得以尽情发挥。社会建构主义强调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将知识与学生以及学习环境有效结合的设计者,指挥者。教师应当充分发挥此作用,协调各个因素的关系,让整个学习过程呈现出良性动态循环。如翻译教学中,教师应该采用启发式教学,提出对原文理解中容易遇到的问题,鼓励学生通过与老师同伴互动讨论回答问题,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思维,积极参与每个学习环节,教师发挥引导协调功能。最后,社会建构主义强调“协作”是保障学习动态系统运行的保障。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习任务之间的互动使得学习正常运行。在翻译教学中,改掉以往从教师到学生之间的单向交流,教师可采用“工作坊”、“小组教学”、“研讨会”、“档案袋”等各种形式,实现翻译教学中的理解、表达、及修改过程。尤其在修改阶段,教师可安排学生互相阅读欣赏同伴作品、指导学生对同伴作品优缺点给出评价,并对模糊之处进行提问或给出建设性建议,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成为有批判性思维的读者,又可以帮助学生成为一个集思广益的译者,一举两得。

三、社会建构主义理论视角下构建新型翻译教学模式

社会建构主义提倡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引导者,指导学生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与教师、同伴协作互动中主动构建语言知识,成为学习的主人翁。根据前文所述传统师徒式翻译教学模式的缺点,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尝试构建新的翻译教学模式。

(一)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

传统翻译教学模式是师徒式教学模式,其主要流程为:教师首先介绍翻译理论,然后结合名句讲解翻译技巧,再针对所讲解技巧配以大量翻译练习,让学生反复操练,强化巩固翻译技巧,最后对学生作业及练习逐字逐句进行批阅。不难看出,整个教学以结果为出发点,教师扮演主要角色,学生在整个教学中处于被动接受知识,被迫进行练习,接受教师批改这样的被动状态。这样的一味被动接受使学生不能主动地去分析解决问题,学生创造性受到限制,失去对翻译的兴趣或急功近利的想法。社会建构主义视角下的翻译课新模式要求学生由学习中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在现实翻译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译前、译中和译后三个环节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及能动性。学生由原来的被动接受者变为真正学习的主人,即参与者、合作者和学习者。具体来讲,译前学生积极参与赏析解读原文,教师可对原文提出各种问题,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养成主动思维习惯;译中二语转换阶段,引导学生在与教师与教师和同伴交流中独立完成译文。译后教师则鼓励学生相互交换译文,欣赏译文,批评译文,进行反复修改,从而体现学生整个翻译过程的主体地位,培养其学习自主性及创造性思维。

(二)从“教师为传授者”向“教师为引导者”方向转变

传统翻译教学模式中扮演者控制课堂的角色,是知识的“权威”[5]。这种模式抑制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社会构建主义视角下的新型翻译教学模式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身份地位进行转变,即由原来的知识传授者变为教学中的组织者、引导者、监督者和机会创造者。教师应该将翻译视为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新模式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从翻译理解到表达、再到修改整个过程中设计各种活动,为学生创造各种机会、组织学生从始至终参与整个译文文本的翻译。具体可参照以下做法:首先,在理解原文材料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原文,鼓励学生自己找难点,并利用各种工具解决原文中不懂的术语或语言障碍。教师也可以就原文难点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回答问题,最后达到对译文的解读。其次,在表达阶段,让学生互相讨论,互相合作,利用自己已有的母语知识翻译原文。最后在修改阶段,教师仍要组织学生互相阅读同伴译文,创造真实工作环境,鼓励学生为同伴提出批评性建议,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使学生作为参与者、合作者及学习者完成整个译文从理解到表达再到修改这一反复循环过程,教师也在此过程中完成身份的转变。

(三)从“注重结果”向“注重过程”转变

传统翻译教学模式教师只注重结果,造成前文所说的“一稿定乾坤”,“一劳永逸”的局面,教师花费大量时间修改,而学生却没有对教师修改做进一步整理学习,最终没有从教师的修改中得到进步,有时甚至对自己大量的错误产生厌倦及惧怕心理。构建主义视角下的新模式应该注重翻译过程,让学生积极参与整个过程,而不是只注重翻译结果。在翻译教学中,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逐步形成自己的翻译观[6]。提高翻译能力.教师首先应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至上而下”理解原文,在此基础上进行翻译表达,最后引导学生以小组或结对子的形式对译文进行欣赏,讨论,互相启发,互相借鉴加深理解,修改译文。在此过程中,集思广益,使学生真正领略翻译过程是一种乐趣和享受[7]。

四、结 语

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是英语专业翻译课主要教学目的,而翻译理念及适当的教学模式又成为培养学生翻译能力的依据与关键所在。社会建构主义理将翻译视为一个在真实语境下,学生通过与教师、同伴以及自己原有知识体系的互动培养翻译能力的过程,从而反对以绝对客观的标准衡量学生译文的准确性。在构建主义视角下,翻译教学应采用启发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与创新能力。启发的手段可以通过创造师生、学生互动的教学环境,激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培养团队合作精神,集思广益;或其他有助于启发学生翻译创新能力的手段。这样,使学生对翻译越来越感兴趣,在教师和同学的启发下,在积极主动的合作中发挥创新能力,从而达到提高翻译能力的目的。

[1]桂诗春.新编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Williams,Marion.,Burden,Robert L.Psychology for Language Teachers;A Social Constructivism Approach[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

[3]KIRALY,Don.A Social Constructivist Approach to Translator Education.Empowerment from Theory to Practice[M].Manchester,UK:St.Jerome Publishing,2000.

[4]伍小君.“交互式”英语翻译教学模式建构[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2007(4).

[5]黄梨.建构主义理论下的翻译教学[J].黄河科技学院学报,2011(3).

[6]刘季春.本科翻译教学“观念建构”模式刍议[J].广东外国语外贸大学学报,2006(2).

[7]周维杰.过程教学法在翻译教学中的运用[J].扬州大学学报,2002(3).

猜你喜欢
建构主义原文译文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译文摘要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I Like Thinking
Performance of a double-layer BAF using zeolite and ceramic as media under ammonium shock load condition
建构主义视角下的翻译标准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