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荣巍
(牡丹江师范学院图书馆,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1)
陆贽(754—805)字敬舆,苏州嘉兴(今浙江嘉兴县)人,相德宗,与房玄龄、杜如晦、姚崇齐名,为中唐名相,是唐代著名的政论家。父侃,溧阳令,以贽贵,赠礼部尚书。贽少孤,特立不群,颇勤儒学。十八岁举大历进士,又中博学宏词科,授郑县尉。德宗即位,召为翰林学士,转祠部员外郎,参与机要,时称内相。建中四年德宗避乱于奉天,所颁诏书均出其手。贞元八年任宰相,因直言极谏,终被馋毁,于贞元十年罢相,贬忠州别驾,十年后顺宗即位,下诏召还,诏书未至而卒,时年五十二,赠兵部尚书,谥曰宣。有《陆宣公翰苑集》或称《陆宣公奏议》二十二卷传世。后世有人将他比作汉朝的贾谊,曾国藩曾赞扬陆宣公曰:“陆公文则无一句不对,无一字不谐平仄,无一联不调马蹄;而义理之精,足以比隆濂洛,气势之盛,亦堪方驾韩、苏”。[1]《陆宣公集》包括大量制诰、奏稿、奏议等,其中以奏议最为著名。文集中对经济问题有不少论述,较多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情况以及陆贽的经济思想,他的财政思想近乎儒家,主张薄税敛以争取人心。现存关于陆贽作品最早的记载,是唐权德舆的《翰苑集序》:“公在南宾……撰《集验方》五十卷,行于世。……公之秉笔内署也,……则有《制浩集》一十卷,……《奏草》七卷,……,其在相位也,……则有《中书奏议》七卷,……公之文集,有诗文赋,集表状为《别集》十五卷。”[2]
《陆宣公集》“前十卷为制诰,后十二卷为奏状,全是在德宗建中、兴元、年间所写,集中反映了这一时期重大的政治、军事和经济问题,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如从制诰中可以看到许多朝廷不得不承认的弊政,以及为救弊而发布的政策,这些侵扰百姓的弊政有两税法外科率差使、欠百姓和籴价值、点召官健子弟、和市和买、盐价太高等。”[3]该书收录陆贽所拟文稿173篇。按文种分类编排,包括制诰10卷,83篇;奏本6卷,32篇;中书奏议6卷,32篇。有制、诰、敕、德音、册、表、状、书等。每份文件均拟有标题,重要文件之前有编者详述文件形成的历史背景和内容要点,类似按语的文字。编者还撰写了序言,介绍陆贽的身世和文件的价值以及编纂的目的。文件涉及的内容包括一些政治、经济、军事、财政等重大决策的缘起;表彰功勋、弹劾污吏、抚恤安民、议减盐价、边城储备等各项事宜和措施的决定和推行;任免官吏、册封王妃、改元大赦等有关史事的记载。刊行后,自宋至民国时期曾不断翻印,受到历代统治阶级的重视。
《唐陆宣公集》二十二卷,一册,唐陆贽撰,金壇王汝骧,太仓张泰基同校,清雍正元年年羹尧刻本。现藏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师范学院图书馆(藏书号:K2∕1438--1443)。此书板框高19.1厘米,宽13.9厘米。叶十行,行二十字,白口,四周半边,单黑鱼尾,书名“陸宣公集”在鱼尾之上,鱼尾下记卷次,下鱼尾处记页次。《中国古籍善本书目》集部上册(98页)收录本馆所藏之书。
陆宣公集,年双峰重订,积雪斋藏板。书前有朱文雍正御笔序,序之第二页有抬格之处,序后有“雍正翰宝”阳文朱印。序后另起一页中印有“雍正御笔■■”阳文朱印,印上书有朱文“雍正御笔”四字。
卷首有年羹尧雍正元年八月十六日自序。序后有“羹尧”阳文印。除此之外,还有年羹尧康熙六十一年壬寅仲春上浣双峰后学年羹尧书于积雪斋的序。后有阴文“年羹尧印”和阳文“双峰”之印。每卷卷首皆有“后学双峰年羹尧重订,太仓张太基金壇汪汝骧同校”并占双行。卷后有“康熙壬寅仲春望日金壇汪汝骧之跋”。
本馆所藏版本是清雍正元年年羹尧刻本,据考康熙版《陆宣公集》是清代刻印最早的版本,它是《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中收录的雍正版的前身,雍正版本是康熙版本的重修本,其保存了康熙版的原书正文,仅仅增补改动了原书附录,增补的部分只是雍正的朱笔序和年羹尧重新写的序以及本书相关的描述性的信息。
本文主要在考察《陆宣公集》现存版本的基础上,考证某些散佚版本的情况,从而梳理《陆宣公集》的版本源流,并结合其他研究成果将其版本流传做简单概述:
(1)《陸宣公文集》二十二卷,宋刻本。存一至十二卷(卷十一至十二配钞本)十二行,行二十一字,白口,左右双边。藏于(北京)国家图书馆。
(2)《唐陸宣公集》二十二卷,首一卷,元刻本二十二卷。半页十行,行十七字,白口,左右双边。
按:又据《日藏汉籍善本书录》,日本静嘉堂文库藏元刻本,为元至大年间所刊,十册,是原陆心源皕宋楼旧藏。
(3)《唐陸宣公集》明宣德三年胡概刻本。半页九行,行十七字,大黑口间有白口,左右双边。
(4)《唐陸宣公集》明天顺元年延祥等刻本。半页九行,行十七字,大黑口,四周双边。
(5)《唐陸宣公集》明弘治十五年于凤喈刻本。半页九行,行十七字,大黑口四,周双边。
(6)《新刊唐陸宣公集》明刻本。半页十行,行二十字,黑口,四周双边。
(7)《唐陸宣公集》明刻本。半页十一行,行十九字,黑口,四周双边。
按:此本乃明初刻本,有汲古阁藏。前有权德舆序,至大辛亥嘉兴博士万一鹗序。元佑八年五月七日奉朝名臣进奏议札子,黑口,前有小像,目后有牌子。且有毛氏藏书印,汲古后人(白方),西河季子之印(朱方),汲古阁(朱中方),毛晋之印(朱方),古虞毛凤苞字九章(朱方),子晋父(白方),雙清(朱长方),臣印毛晋(朱小方),毛印凤苞(朱小方),汲古主人毛晋之印(小白方)。[4]
(8)《唐陆宣公集》万历九年叶逢春刻本。半页九行,行十七字,白口,四周双边。
(9)《唐陆宣公集》明万历三十四年吴继武光裕堂刻本。半页十行,行二十字,白口,四周半边。
又据《日藏汉籍善本书录》,静嘉堂文库还藏有《唐陆宣公集》二十二卷首一卷,明正德间刊本,原陆心源十万卷楼旧藏。
(1)《唐陆宣公集》明嘉靖二十七年沈伯咸西清书舍刻本。半页九行,行十八字,白口,左右双边。
(2)《唐陆宣公集》明嘉靖四十三年刻本。半页十行,行二十字,白口,四周双边。
(3)《唐陆宣公集》明嘉靖刻本。半页十行,行二十五字,白口,四周半边。
(4)《唐陆宣公集》明不负堂刻本。半页十行,行二十字,白口,四周双边。
(5)《唐陆宣公翰苑集》明万历三十五年陸基忠刻本。半页九行,行十八字,白,口四周双边。
(6)《唐陆宣公翰苑集》明汤宾尹评,明崇祯元年刻本。半页九行,行二十字,白口,四周半边。
(7)《陆宣公集》明钟惺评,明末文萃堂刻本。半页九行,行二十五字,白口,四周半边。
(8)《陆宣公集》明陈仁锡评明末刻本。半页九行,行十八字,白口,左、右双边。
(9)《唐陆宣公翰苑集》清张佩芳注,清乾隆张氏希音堂刻本。半页九行,行二十一字,小字双行,白口,左右双边。
(1)《陆宣公文选》十五卷,明叶秉敬评,明万历三十八年。九行十八字白口四周双边。
(2)《陆宣公集》十八卷,明陈子龙评,明末刻本。九行二十字,白口,四周半边。
[1]李翰章编辑.曾国藩文集[M].北京:九洲图书出版社,1997.458.
[2](唐)陆赘撰.《陆宣公翰苑集》,权德舆《翰苑集序》,《四部丛刊初编》[M].上海:上海书店印行,1989.291.
[3]唐永年著.唐史史料学[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206-207.
[4]罗振常遗著,周予美编订.善本书所见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8.321.
[5]《中国古籍善本》编辑委员会编.中国古籍善本书目[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6]罗振常著,周予美编订.善本书所见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8.
[7]黄永年著.唐史史料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