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锦秀 (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 连云港 222000)
流行性出血热(EHF)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一种急性自然疫源性疾病。既往少尿期病死率高,是严重威胁农村地区居民生命健康的传染病。笔者回顾性分析收治的84例出血热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收集自2009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流行性出血热住院患者的资料,均符合卫生部1987年制订的《全国流行性出血热防治方案》诊断标准。确诊条件:ELISA法查血清特异性 IgM抗体阳性。患者84例,其中男56例,女28例,男女比例为2∶1;年龄16~76岁,平均(51.7±3.7)岁,以40~60为高发年龄;不同年龄段发病患者数及比例:41~50岁有19例(22.6%),51~60岁23例(27.4%)。时间分布:全年均有发病,1~3个月13例,4~6个月5例,7~9个月6例,10~12个月60例。流行特点为秋冬季单峰型;职业分布:农民64例,占76%;20例非农患者分别为司机、学生、个体及家务。
1.2 临床表现:首诊时症状/体征:发热84例(100%),醉酒貌26例(31%),头疼29例(34.5%),眼眶痛16例(19%),腰疼56例(66.7%),皮肤出血点31例(36.9%),低血压36例(42.9%),腹痛 21例(25%),呕吐、腹泻35例(41.7%),上呼吸道卡他症状14例(16.7%)。按《实用内科学》(第10版)病情轻重分四型:轻型23例,中型45例,重型12例,危重型4例。
1.3 实验室检查: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血小板减少、异常淋巴细胞增多,血小板计数范围在(11~83)×109/L;93%患者白细胞升高,最高达43×109/L;尿蛋白(+++),尿红细胞增多,约1/3出现肉眼血尿;均有血尿素氮、肌酐和尿酸升高,血肌酐在 160 ~1210 μmol/L,尿酸 450 ~980 μmol/L;电解质紊乱表现为低钠、低钙,高钾/低钾,代谢性酸中毒;62%有肝功能损害,谷丙转氨酶最高达1400 u/l。
1.4 治疗:①抗病毒:广谱抗病毒药,利巴韦林1.0 g/d;②地塞米松5~10 mg/d,持续3~5 d,具有抗感染、保护血管、稳定溶酶体、降热、减轻中毒症状作用;③保肝;④质子泵阻滞剂预防消化道出血;低血压者晶体扩容,6~12 h纠正休克;少尿者在低血压纠正后静脉滴注呋塞米20~100 mg/次,1次/6~8 h;有感染者选用三代头孢;纠正酸中毒、维持电解质平衡;持续少尿并伴高钾或有心力衰竭、严重消化道症状者予血液透析。
住院5~21 d,所有患者无一例死亡,仅2例患者因消化道症状严重予血液透析治疗过渡。治疗后血小板约1~6 d恢复正常,白细胞恢复相对血小板稍慢,肾功能最后恢复。其中71例患者出院时血肌酐已恢复正常,8例出院1周,3例出院2周复查正常,1例血肌酐多次复查维持在150 μmol/L。
流行性出血热是以鼠类为传媒,汉坦病毒感染的急性传染病。此病的主要病理变化是全身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广泛性损伤,临床以发热、低血压、出血和肾脏损害为特征。该病典型病例的临床表现有三红(眼红、脸红、颈红)、三痛(眼痛、头疼、腰疼),临床经过分为五期:发热期、低血压(休克)、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1]。本组病例具有以下特点:①无进行全程预防接种者;②患病人群以中年男性为主,而非青壮年。分析可能与农村青壮年多外出至城市打工,年龄较长者留守农村有关。③EHF疫情在季节分布上,可分为秋冬峰型、春峰型、双峰型三种类型,我院收治患者71%在10~12月发病,季节特点为秋冬季单峰型。④不典型病例多。有三红及皮肤、黏膜出血等体征的患者仅占患者总数1/3。临床误诊也相当多见,其中有11例误诊为急性胃肠炎;7例以急腹症收入普外科,3例因腰疼血尿误诊为泌尿系结石;4例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1例误诊为脑炎。⑤多数为轻、中型患者。⑥预后好。原因分析:与治疗上早期抗病毒、抗感染及积极纠正低血压有关;本组患者病情以轻、中型为主;与罹患EHF者较少有严重基础疾病,合并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者少。⑦需血液透析治疗比例少。仅2例危重型患者行血液透析治疗,2例少尿期均长达2周。对少尿期持续长的患者严格控制液体平衡、维持电解质稳定,适量呋塞米使用可减少对血液透析的需要,缩短病程,减少住院费用。不以血肌酐水平为评估是否需透析的主要标准,而是结合有无严重容量超负荷、严重电解质紊乱、严重消化道等全身情况综合决定。约70%患者血肌酐最高水平超过352 μmol/L,但只要全身情况稳定就不必急于血液透析,可耐心等待多尿期到来。
近5年此地区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特征呈秋冬季单峰型,农村中年男性为高发人群,病情以轻中型多见,但也不乏重型病例;不典型病例增多,加强对此病的认识可减少误诊;早期积极综合治疗可有效改善预后。
[1] 高桂凤,王旭光,李玉萍,等.38例流行性出血热临床特点与流行病学分析[J].包头医学,2004,2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