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文
(沈阳音乐学院,辽宁 沈阳 110004)
文化产业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产业,被公认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或“黄金产业”。日本经济学家将其称之为“21世纪的最后一块暴利蛋糕”。有关资料表明,全世界文化产业每天创造220亿美元的价值,并且还在以5%的速度递增。
文化产业的本质是以“文化创意”为核心,因而,文化产业以“低投入,高产出”为最鲜明的产业特征。文化产业在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美国的文化产业产值占GDP的五分之一,其视听产品超过其航天航空工业产品,成为美国源源不断输向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最大宗的出口产品。日本虽然最近十多年来,经济发展不足,但文化产业却一枝独秀,文化娱乐业早在1993年就超过其汽车工业的年产值,一跃成为世界上令人嘱目的新兴“文化超级大国”。
2007年10月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的政策,营造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环境。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
2009年9月我国第一部文化产业专项规划——《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由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标志着文化产业已经上升为国家的战略性产业。《规划》提出了到2011年末文化产业发展要在现有基础上实现五个“进一步”的目标,即文化市场主体进一步完善,文化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文化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现代文化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进一步扩大。围绕这一目标,《规划》提出在当前要着重发展重点文化产业、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培育骨干文化企业、加快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建设、扩大文化消费、建设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发展新兴文化业态和扩大对外文化贸易等8个方面的重点任务。《规划》目标明确、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振奋人心,必将极大地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1.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在我国一些地区,文化产业正在成为支柱产业。
2.“十一五”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被正式列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第二个五年计划。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整合文化资源,打造文化品牌,开发特色文化产业,成为普遍的规划目标。
3.充分利用会展平台推动区域文化产业的发展。继2004年深圳成功举办首届中国文化产业国际博览会之后,我国又先后举办了中国城市文化休闲产业论坛(上海);中国东北地区文化产业博览会(沈阳);中国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昆明)等。
4.近年来,中国大陆文化产业的迅猛发展,也使“两岸四地”出现新一轮互动态势。
5.“中国文化走出去”已成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热点。
6.金融危机,凸显文化产业优势。2008年以来发生的国际金融危机,凸显了文化的特殊优势和特殊功能,也给文化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条件,为创新体制机制、优化产业结构、逆势快速发展带来了契机。同时,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将在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发挥其调整结构、扩大内需、增加就业、推动发展的重要作用。加快振兴文化产业,将会拉动其他相关产业发展,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做出积极贡献。
总之,伴随着文化产业不可逆转的势头成为全球范围内的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国的文化产业也得到了加速度发展的机遇,在不久的将来,文化产业也必将成为21世纪中国的优势产业。
文化产业管理与经营人才的匮乏,特别是有能力进行国际化文化产业运作人才的空缺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才资源的作用正愈益凸显,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产物——文化产业的发展,也离不开人才的根本保证。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必须走人才带动之路,实行人才兴业战略。
仅仅创造出更多的文化产品、更新文化传播方式还不够,要使优秀的中华文化传播海外,还必须有好的文化“摆渡者”,而培养这样的优秀文化产业人才需要战略眼光。 国内缺少国际文化传播方面的专业人才作为中西文化的“摆渡者”,已成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又一大障碍。
目前我国已同近二百个国家签订了文化艺术贸易协议。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快文化产业管理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培养一批德才兼备,懂艺术、懂商务、懂管理、懂法律、并具有远见卓识,既精通文化娱乐业特点,又掌握专业外语,有能力按WTO规则运作文化艺术活动的复合型高素质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已成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是教育部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新设置的本科专业。2004年1月,国家教育部在压缩、整顿、合并现有本科专业的大背景下,破例在全国高校中首次增设“文化产业管理”本科专业(授管理学学士学位)。据教育部统计,到目前为止,我国开办与文化产业管理相关学科专业的高校已达到56所(东三省高校目前尚无此专业),已成为近年来高校新办专业中发展最快的专业之一。今后教育部还将适当扩大招生规模,适度增加开办学校的数量,以满足社会对这方面人才培养的需求。值得一提的是,当“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首届本科生距离毕业还有一年多的时间时,提前“预定”毕业生的单位已经纷沓而至,这与眼下十分严峻的毕业生就业形势相比无疑形成了一道亮丽鲜明的“风景线”。“文化产业管理”这一仅仅开设两年的新专业无疑是“一枝独秀”,成为了当之无愧的“热门专业”。
在东三省高校中,不仅没有文化产业学院,开设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也尚属空白。这与我省文化资源丰富、文化艺术人才倍出、文化产业迅猛发展势头极不相称。
从行业发展角度看,近年来,东北三省紧紧围绕“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大省”的战略目标,文化产业各项工作成效明显,正在崛起的东三省文化产业在全国引起了普遍关注。在目前全国各省区文化产业发展势头强劲的形势下,东三省要想继续保持前进步伐,必须依靠一大批文化产业人才的支撑。实践证明,日趋激烈的人才竞争将成为各地方夺取文化产业未来制高点的决胜因素。仅以辽宁省为例,辽宁称得上是一个文化大省,历史文化、工业文化、旅游文化、民族民间文化独具特色,优势明显。辽宁省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一大举措,切实加大工作力度,使辽宁省文化产业出现良好的发展态势。辽宁省始终把制定政策作为发展文化产业的重中之重,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全面加强文化建设的意见》、《关于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的若干政策的通知》、《辽宁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若干优惠政策》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从2008年起,省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由1500万元增加到3000万元。
辽宁文化产业近年来不断发展壮大,规模和效益都有明显提高。国内外演出收入和艺术培训收入、电影票房收入及文化娱乐业收入始终保持在全国前列。辽宁已于2004年初步形成了文化市场体系。虽然文化产业在量和质上都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按照全省文化产业资源的潜力与文化市场的内在需求,比起全国文化产业强省,还有相当的差距。而目前,制约辽宁省文化产业发展的长期存在的“五大问题”都与人才的缺乏有关。这五大问题是:
1.思想观念不适应迅猛发展的文化经济时代;
2.文化产业同其它产业没有协调发展;
3.文化管理体制僵化,投融资机制缺乏活力;
4.在全社会没有形成重视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5.文化产业发展缺乏领军人物和在世界上有影响的龙头企业集团。
事实上,高层次专业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与文化策划人才的缺乏,已成为东三省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无论从文化产业人才的总量、结构、水平等方面来看,现实的状况都不能令人满意,都与东三省文化产业的发展速度及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商品需求有着直接的不相符合。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说明,谁拥有了人才优势,谁就抢占了文化产业发展的制高点。东三省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同样离不开人才这一关键性因素。
要想满足这一发展的需要,高效率地培养出符合国际化、专业化、职业化标准的高素质文化产业管理人才,就必须在一所文、理、经、商、艺、外语等学科相兼的综合性大学里建立起一个完备的专业文化产业经营管理教育机构,确保早日培养出一支高质量的懂文化、善经营、通管理、精商务的复合型文化产业管理人才队伍,为东三省文化产业的创业和发展夯实坚实的人才基础,进而造就出一批文化产业带头人。然后利用人才优势,使东三省的文化产业发展步伐逐渐走在全国的前列。
总之,目前我国已经有大约2/3以上的省、市、自治区和直辖市提出了要建设“文化大省”和以“文化立市”,明确发展规划和鲜明的发展目标,因而发展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各个地区加快实现增长、产业结构优化、推进城市化进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工作重心。
文化产业的发展是决定老工业基地振兴质量和振兴后劲的最深刻要素。东北三省的文化建设正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从而文化产业的发展面临着新的形势、任务和挑战。大力加强文化产业管理人才的培养,必将为东三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提出的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的指导方针,进一步推动东北三省文化产业的全面发展,加快老工业基地改造的步伐,配合东三省建设文化强省的发展规划,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与不可替代的特殊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