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图书馆知识导航体系运行的发展趋势

2014-08-15 00:43李欢欢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大学图书馆信息

李欢欢

(牡丹江师范学院图书馆,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

图书馆是为人们提供阅览参考的场所。随着科技发展,数字化图书馆的出现打破了传统图书馆的行业界限,相比之下传统的图书馆缺少创新技术和手段,数字化图书馆可以满足读者的交互性,读者在读书的过程中可以做笔记发表在网站上与他人进行交流,同时也能够看到他人的作品成果展示。数字化图书馆的建立不仅仅是与图书馆行业的业内竞争,更是同整个信息服务行业竞争。如今是电子信息的时代,读者对信息的需求也发生着变化,读者希望能够在第一时间内获取所需的信息,在这种需求背后付出的不仅是技术和项目投资的巨大投入,更是需要全社会的支持,这是数字化图书馆目前面临最大的压力。在内外部变革力量的推动下,作为知识导航体系运行载体的组织结构不断变革以促进组织的发展。组织结构的变革实际上是一个在具备可行性条件下连续改变的过程以及发展的机制。

一、知识导航体系运行变革的可行性分析

1.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带动图书馆组织变革

21世纪是电子信息时代,主要以计算机、通讯技术、信息储存以及网络化为主体的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图书馆改变了传统的阅读模式,不再受到地域的限制,馆内收藏的资源可以变成全球共享。图书馆也可以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为读者提供所需要的信息。数字图书馆越来越被人们所需要,在信息技术上剔除糟粕,克服因管理决策中集权与分权之间的矛盾,促进传统非程序化决策向程序化决策的转化以及组织内外部高强度的信息共享和交流。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化,图书馆的繁琐文献信息可以外包加工,这样可以有效解决因加工过多的繁琐文献信息导致没有过多精力为读者服务,从而实现数字化图书馆的自动化管理。

2.图书馆法规的实施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实现各类型图书馆由数量到质量的转变,部分省、直辖市有关图书馆法及《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的颁布和实施从法律上确立了图书馆的重要地位,保证、监督和规范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尤其是近些年来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图书馆建设已经被列为学校发展的重要内容,各高校加强对图书馆的资源建设,重视图书馆管理制度,强化图书馆的组织管理,并为图书馆的组织变革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大学图书馆知识导航载体的组织变化方向

1.部门设置科学化

在传统的图书馆组织设置中图书馆通常被分为两大类:技术服务与读者服务,并按文献类别和处理的时序再分成采访、编目、典藏、流通和阅览等部门,其后再按服务的对象和文献的类型进一步细分。这种部门设置更偏向于文献信息的收集与加工,忽略了对文献信息的使用,使文献信息不能及时的与读者见面,无意间拉开了图书馆与读者间的距离,减轻了读者对图书馆的需求,同时也对图书馆的服务宗旨产生了影响。在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的管理模式应紧跟着时代脚步推陈出新,重组管理机构,形成以知识为重心读者为中心的管理模式。

2.管理体系扁平化

管理强度与管理层次对部门设置有着重要的影响。在高耸型组织中,因管理强度小、组织层次多从而影响了信息传递的速度,虽然管理人员的增加方便监督控制,但是管理费用也随之增加。相反扁平型组织能够解决高耸型组织的管理问题,但要冒着管理失控的风险,无形中加重了领导的负担,需要更高能力的管理人员。所以,管理强度与管理层次的确定是需要通过多方面因素综合决定的。图书馆通过应用现代化技术,实行自动化管理,实现了信息传递实时化,管理工作规模化。总之,近些年来,图书馆加强了人力资源建设,提高了图书馆员工的素质与文化水平,人才梯队新格局建设已完成,图书馆的管理体系已经逐渐向扁平化发展。

3.强调人文关怀

图书馆的人本思想不仅仅是要体现为顾客的服务上,更是对图书馆员工的人文关怀。因图书馆性质、职能等多方面因素,使得图书馆在社会或学校的部门划分上属于辅助性地位,相对而言,在薪酬、进修和晋升的机会不如其他部门。但是,图书馆每天接待的读者众多,图书馆员工每天的工作量要超负荷,工作压力大,导致员工们的积极性不高,面对这种情况,馆领导应给予员工更多的人为关怀。图书馆的工作更多的是需要各部门、员工之间的配合才能完成,所以图书馆需要建立起一个团队组织,团队成员之间能够互相信任、关心、支持、理解和尊重,突出柔性管理。柔性管理,是根据行为科学、人际关系的和谐相处、通过感情交流来实施管理,可以使员工自己自觉遵守规章制度,柔性管理是通过建立员工的自觉行为与理念从而达到“无为而治”的最高管理模式境界。通过实施柔性管理模式,图书馆的管理效率与服务水平不断提高,能够实现高效、主动优质的服务。

三、大学图书馆知识导航体系的知识流动机制

当今社会市场竞争激烈,大学生图书馆面对的知识与知识市场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所以,要着重对外部知识和市场知识关注,获取相关知识,经过筛选以及知识内部化并连同外部知识连接,图书馆内部知识共享不仅仅是为了高知识馆员之间的知识共享,更是促进知识的流动与读者用户间的共享。大学图书馆知识导航体系与外部的知识在交流的过程中,受到较为主要的影响因素有:知识的复杂性、模糊性;知识源的转移意向、转移能力;知识受体的知识吸收意识、吸收能力;大学图书馆与外部知识源之间的距离。知识导航体系之间的知识流动与组织内部知识共享不同,因知识场存在的差异是知识的流动最需要克服的障碍。

1.大学图书馆外部知识网中知识流动的影响因素

大学图书馆与外部知识源的知识存量。不同知识转移的成本价值是不相同的。在外部知识网络的节点单位当中,知识存量的价值与它对节点的吸引力是成正比,价值越高吸引力就越强,即是创新知识的吸收速度与其相对优势处于正相关状态。也就是说,外部知识的知识存量与大学图书馆知识的存量差距越大,表示知识交流的强度就越高。

大学图书馆与外部知识源之间的心理距离。知识源大多数情况下会选择保护自己的知识。因大学图书馆在信息获取方面是有限理性认识,所以会出现没有全面认识到有价值的知识,将其放在一边。双方之间的密切程度、信任度以及互相开放的关系取决于双方之间心理的距离。缩短双方之间心理距离最有效的措施是大学图书馆之间建立起战略联盟关系。

2.大学图书馆与合作组织之间的知识流动

专业化分工增强和创新速度加快的结果是大学图书馆往往需要与多个知识型组织合作才能够完成知识开发和推广的过程。组织之间的知识交流有正式与非正式两种途径。知识馆员通常形成集群关系,之间的交流较为频繁了解对方的知识背景,馆员的非正式聚会以及馆员跳槽或者兼职都构成了组织集群的知识流动机制。

虽然大学图书馆有专门的部门研究知识自主开发,但是,在学校以及科研所等研究机构仍然是知识的重要来源。人才培养、技术扩散、合作研究是大学图书馆与科研机构之间的三种知识交流机制。大学图书馆不断将自己的馆员送到大学与研究机构接受再培养。这种再培养包括学位教育、短期培训与学术交流等形式。组织通过这些方式获得大学与科研机构拥有的知识。

[1]迟玉华.大学图书馆的知识导航系统功能实现机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3).

[2]裴世荷.图书馆的核心服务能力是知识服务[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3).

[3]王琏嘉.图书馆参考咨询实现知识服务的可能性——“网上联合知识导航站”的统计与研究[J].图书馆杂志,2006,(02).

[4]冯兰萍,张继国.一种基于本体的开放知识导航构建模型与实现[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7,(09).

[5]梁灿兴.可获得性论的图书馆原理(四)——图书馆优先满足目标公众的集中现实知识需求[J].图书馆,2004,(02).

猜你喜欢
大学图书馆信息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图书馆
订阅信息
展会信息
去图书馆
健康信息
健康信息(九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