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牡丹亭》里汤显祖的大“爱”情怀——汤显祖的爱情进化论

2014-08-15 00:43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柳梦梅杜丽娘汤显祖

周 鑫

(江苏师范大学,江苏 徐州 221116)

汤显祖,字义仍,号海若,江西临川人。他一生经历嘉靖、隆庆、万历三个时代,三位皇帝或好声色犬马事,或迷金丹妄成仙,或藏深宫二十八载,造成朝堂之上宦官专权,内阁党争;边关之处鞑靼骚扰,倭寇进犯。汤显祖少有才名,21岁即中举人,文采声名,海内一时无两。怎奈其为人耿直,不愿屈身结交权贵,周身延淌着王阳明“知行合一”的人生理想,一生罹受排挤打压,抑郁不得志。虽说汤显祖官场生涯潦草收场,却在中国戏曲的领域里熠熠闪光。“临川四梦”一出,蜚声寰宇。尤其是传奇《牡丹亭》一剧,其文词藏诗富典,宾白禅意机趣,曲词直接北曲直爽地气与南曲水乡柔美,时人吕天成倾心不已地赞道“惊心动魄,且巧妙迭出,无境不新,真堪千古矣!”可堪千古者,唯“美”而已;若论孰“美”,唯“情”而已。

一、惊世骇俗又惊心动魄的两性之爱

汤显祖在该剧《题词》中有言:“如杜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在《牡丹亭》中,汤显祖正是为我们讲述这么一个惊心动魄的“至情”故事。

杜丽娘是南安太守杜宝的掌上明珠,官宦人家的千金小姐。她不仅才貌双全,事父母以孝为先,事先生以敬为先;而且聪慧过人,四书能逐一记诵,摹卫夫人书法几可乱真。杜丽娘对生活充满热情,同时向往自由。她以精巧的女红在衣裙上绣出成对的花鸟,却引来了父母的大发雷霆;陈先生“依书注解”,将《诗经·关雎》说成歌咏后妃之德,她却保持着自己的一份理解;虽然她已“年已及笄”,却未“早成佳配”。这些青春的苦闷以及精神的空虚,还有守旧的礼教,层层困扰着她少女晶莹剔透的心。终有一日,双亲的三令五申未抵上丫头春香的巧舌如簧,她怀揣着好奇与憧憬一步一步入自家后花园探春。花园里流淌的春光,欢歌的莺燕,种种美好如许的春色,在她心底久久回响。她想起了古代的女子寻求佳配的各种故事。她感叹自己地如花的容颜,却可怜无人赏鉴,心中的才子,究竟游荡在何方?难道自己的生命果真犹如秋夜般凄凄惨惨戚戚?带着疲倦的愁绪,她昏昏睡去,梦中遇到了书生柳梦梅,柳生折柳贻赠,二人执手游园,在牡丹亭畔,湖山石边“千般爱惜,万种温存”。虽然柳梦梅只是轻轻地在杜丽娘梦中一闪而过,但却成了杜丽娘赖以生存支撑生命的信仰。自梦中惊醒的日日夜夜里,寻梦梦不见,相思思成疾,未想从此情痴一片便病榻久卧。在生命之光熄暗之前,她强拖病躯用画笔将自己最美的容颜留在画卷里。她渴望在身过之后,用这光与影的旋律,将她对尘世间无限的眷恋种在凡间。杜丽娘死后安葬在了梅花观,三年后,怀着对功名、家业梦想的书生柳梦梅路经此地。在花园中,柳生冥冥之中拾到了杜丽娘的自画卷,一见倾心,情愫大动,叹息佳人无缘难得。柳梦梅的这份真情直抵阴曹,深深触动了化为魂灵的杜丽娘,为了梦中的情郎,她穿越阴阳的重重阻隔来到人间,自荐枕席,与爱人尽享欢愉。他们之间浓烈真挚的爱动地感天,乃至梦梅为情剖坟掘墓,梦圆杜丽娘还魂再生,二人终可情定今生。怎料重返人间的杜丽娘竟遭到父亲的曲解与否定,爱情虽遇顽阻,却从未搁浅。两人历经风雨,几经波折,最终柳梦梅高登凌烟阁。在皇帝的期许下,两人奉旨成婚,这对佳人坎坷的因缘,才修成正果。

这样的爱情,人鬼殊途,天人两隔也不能阻拦,不可谓不惊世骇俗;从生到死,向死而生才让真情圆满,不可谓不感天动地。汤显祖实乃天下第一痴情之人,为我们描述了这样一幅惊世骇俗又感天动地的两性爱情画卷。

二、众生平等与女性解放的巾帼之爱

讴歌人的自由平等,一直都是中外文学所探讨的重要主题之一,汤显祖也不能例外。而他所身处的明朝晚期,正是中国古代妇女生存状况最惨烈的时期。高耸的贞节牌坊和又臭又长的裹脚麻布,这两种对女人从身体到心理都戕害到体无完肤的手段在明晚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整个道貌岸然的社会从舆论和制度两个层面,将女性的生存禁锢在了狭小的方寸之间。

从开国皇帝朱元璋起,历代统治者们就不遗余力地对朱熹进行顶礼膜拜,甚至提升到与孔孟相提并论的圣人高度。朱熹等理学家们所倡导的“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日益成为人们自觉遵守的一种道德准则。这与以往统治者大力宣扬宗教的道理如出一撤,说到底不过是为了奴役人民,因为“顺民”才是统治者所需要的。但这种对人性极大摧残的理论,势必会导致有识之士的反抗,“王学”就是其中之一。在明一朝,自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开创了王学之后,王学思想得到了广泛流传和发展。他们反对程朱理学的僵化统治,反对禁锢人性,其中的王学左派,也就是泰州学派,更是提出“吾心需是自心作得主宰,凡事只依本心而行,便是大丈夫。”他们肯定人欲的合理要求,主张人际间地位平等,追求个性的自然发展,强调顺应自我的“本心”。而汤显祖少时曾跟随泰州学派的主要人物罗汝芳学习,被贬南京时,更是与李贽等进步思想家交往甚密,所以王学思想对其影响很大。

汤显祖笔下的杜丽娘,在她的前期生活中只接触过两个男人:严格管制她的父亲和照本宣科的腐儒先生陈最良,她平时的消遣只是做些针线女红,或者熟读、背诵班姬的《四戒》。跟随身为太守的父亲在官衙里住了三年,却连自家后花园都没有去过。在礼教的层层盘剥下,桎梏的家庭氛围囚禁了她一切的自由与梦想,她几乎与世隔绝。诗经中讴歌爱情的《关雎》唤醒了她原本被压抑尘封的青春好动,闺房之外“春色如许”的烂漫春光进一步吹动了她内心的情感波澜。忧郁的春闺不能阻挡她对自由的渴望,青春的寂寞更是吹奏起她心中对爱情的狂想。所以她开始积极主动地去追求理想中的爱情,与书生柳梦梅大胆相爱,阴阳相隔也不能阻止爱情大火的燎原,携手冲破封建礼教的重重阻挠,最终收获了爱情的自由。汤显祖正是通过笔下杜丽娘的形象,艺术地概括了封建社会下青年男女争取自由幸福爱情的艰苦斗争,赞扬了对个性解放的追求,尤其对女性的自我拯救给予了正面的肯定;表达了对男女平等的呼唤,特别是对女性长期遭受封建压迫的关爱。这正是汤显祖对众生平等的博爱与女性解放的关爱。

三、处江湖之远担庙堂之忧的社稷之爱

弗洛伊德说:”文学是作家的白日梦,而梦是潜意识的叙述语言。”《牡丹亭》作为汤显祖退出官场后的第一部戏,在这部“至情”戏的爱情表征下面,实则隐藏着汤显祖的忧国忧民、关心时事的政治之爱。

首先,杜丽娘对不能早遇良缘、青春伤逝的浓浓感怀之情,正是汤显祖对自己怀才不遇、荒没青春的仕途之恨。如同《离骚》中屈原假借以女子自诩一般,汤显祖在杜丽娘的身上,无疑投射着自身的影子。他是一个才华横溢并以此自负的人,杜丽娘亦是“如花美眷”,丰姿倾倒众人;他一生仕途坎坷,慨叹怀才不遇年华虚度白发早生,杜丽娘也是慨叹“不得早成佳配,诚为虚度青春”;他在落第之后唏嘘,自己空有满腹经纶治国之策,却苦于“士无媒”,无人真正赏识而无法一展所长,而到了他笔下,杜丽娘虽无媒妁之言,但却可自荐枕席而求得梦中姻缘——这一切,其实就是汤显祖潜意识之中“士无媒”的政治之梦。

其次,杜丽娘以情抗理的行为,表现了汤显祖对自己以往的忠君思想的审视,并借艺术的方式慰藉自己抑郁受挫的仕途情怀。一方面他借古典艺术传统中常用的手段,以男女、夫妇来比喻君臣关系:夫为妻纲实则就是君为臣纲,女子守贞就是忠君不二,借此来表达自己的传统三纲五常思想,甘愿一生等候帝王召幸的政治愿望。而另一方面,他在《牡丹亭》中却又极力描绘女性在面对心仪郎君大胆求爱的爱情,杜丽娘的身上正是体现了这种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渗透着女性解放的思想。她可以为自己选择爱情,并为之不懈地奋斗,努力打破封建礼教的束缚与压抑。汤显祖正是希望自己可以化身成为杜丽娘,不甘愿被动地等候君王宠幸,而是自身积极主动地去寻求柳梦梅的爱。这看起来好似交织缠错的矛盾,实际上将汤显祖在面临自身政治上的穷的现况与通的期望,表现得淋漓尽致。

尽管《牡丹亭》最后一出仍然唱出了[南双声子]的欢快曲牌,但这欢快高亢的唢呐却声声扎进读者的心坎,让人有一份悲剧之感。愈爱愈恨,愈喜愈悲。一部《牡丹亭》,说尽了杜丽娘与柳梦梅爱情道路上的悲欢离合,却道不尽汤显祖一生的恩怨情仇。

[1](明)汤显祖.汤显祖戏曲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2]王东,李晓磊.〈牡丹亭〉中汤显祖政治潜意识解读[J],电影评介,2007.

[3]王妍.〈西厢记〉〈牡丹亭〉“女性意识”之解读[J],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猜你喜欢
柳梦梅杜丽娘汤显祖
《牡丹亭》梦境对杜丽娘人物形象的塑造与解读
《牡丹亭》之柳梦梅人物分析
《惊梦》的情与爱
对近年来汤显祖佚作搜集整理的总结与思考
汤显祖墓园发掘的纷扰
汤显祖家族墓初考
不一样的《柳梦梅》
异域风光恰如故,一销魂处一篇诗
汤显祖与明代理学家交游考略
花开一朵,至情绽放——从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看杜丽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