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玉华,李纪惠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辽宁 大连116052)
随着高等教育进入到大众化阶段,招生口径拓宽,招生规模扩大,高等教育质量问题成为备受瞩目的问题,至20世纪末,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和高等教育质量的评估得到迅速发展和不断完善。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构建也成为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议题。
英国自1991年以来在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相继在1991年5月和2003年1月两次发表政府白皮书,第一次白皮书《高等教育:一个新的框架》取消了大学与多科技术学院的“双轨制”,赋予后者以同等“大学”的称号;第二次白皮书《高等教育的未来》决定建立专门机构--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署(QAA)负责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和提高。在这十年间,英国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经历了三次重大的变革和无数次相应的调整,不断的协调不同的利益冲突。[1]英国大学的传统是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但随着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教育经费的紧缩,高等教育质量下降,公众反响热烈和社会意识形态的转变,英国高校传统的质量保障方法已将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QAA的诞生,平衡了社会、政府和高校的信息资源占有率,弥补了政府对高校自我规范的信任缺失,使英国高校内部的自我规范和外部规范完美的融合在一起,相互促进,对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美国的认证制度是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的比较完善的一种教育评估制度。美国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机制由各州政府实施不同形式和程度的地方分权管理,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已经积累了比较成熟的实践经验,形成了美国高等教质量管理的鲜明特色。美国的高等教育遵循自主自愿的原则;倡导大学自治学术自由的理念;坚持实证细化的工作方法;强调舆论在认证中的作用,不断调整完善高等教育质量的保障体系。
欧洲有29个国家的教育部长在博洛尼亚举行会议,共同探讨2010年建成欧洲高等教育区并完善欧洲共同的高等教育体系等问题,并签署了《博洛尼亚宣言》。以“博洛尼亚宣言”签署为标志,如火如荼开展中的构建欧洲高等教育一体化空间的进程紧紧的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宣言的主要目标包括:建立容易理解以及可以比较的学位体系;致力于建立一个以两阶段模式(本科-硕士/博士)为基础的高等教育体系;建立学分体系;促进师生和学术人员流动,克服人员流动的障碍;保证欧洲高等教育的质量;促进欧洲范围内的高等教育合作。博洛尼亚宣言的核心就是要保障欧洲的教育质量。由此可见,高等教育进入到大众化教育阶段,质量保障的问题已经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重视。
1.外部因素。高等教育在社会活动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承,而且在社会经济发展,政治活动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高等教育的质量、结构、规模、人才培养目标和所培养人才应具有的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息息相关。同时高等教育的发展也离不开政策扶持。政府在高等教育的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政府是国家和社会现代化建设与发展的领导者,也是高等教育发展改革和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的主导者,占主体部分的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目标、规划和资源保障、组织实施等都属于政府范畴。政府在高等教育发展的过程中主要职责是为高等教育活动有效运行提供基本资源。制定基本的行为准则和国际质量标准,制定宏观意义上的人才培养目标,秉持公平的基础上,有目标的调控、均衡各地高等教育的发展。[2]
2.内部要素。虽然政府在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对高校的结构、规模具有一定的牵引作用,但是这些都是影响高等教育的外部因素,要切实的提升高等教育的质量,还需要靠高校自身的努力。毕竟高校才是高正教育质量保障的主体,是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内在因素和基本前提。高校在落实国家基本的质量政策和质量标准的同时,要根据当地区域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制定高校内部的质量保障体系,并根据教学循环运行中的结果进行分析,不断修正高校的人才培养结构,人才培养目标,高校发展的质量标准。政府主导,高校自治、社会评价是影响高等教育的主要因素,这三种影响因素之间可能在发展前提、方向、目标、要求等方面相互一致,也可能存在矛盾,解决矛盾的过程,就是循环发展的过程,只有科学合理的解决矛盾,才能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升高等教育的质量。
截止到2010年全国已有676所民办本科院校,其中新建本科院校323所,占普通高校总数的28.66%,在校生476.68万人,占全国高校在校生数的21.35%,民办高校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但是由于民办高校办学历史较短,与公办院校相比在办学规模、教学管理、质量标准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到大众化阶段,但是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却已经进入到老龄化阶段,从2013年的高考来看,很多的人口大省,高考人数与去年相比呈现下降趋势,与之对比的是各个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还有教育全球化的影响,很多国外高校也把目光瞄准在我们这个人口大国,新建本科院校通过自身的努力,尽可能的获得政府支持,通过提升自身的高等教育质量,产生良好的社会反响和口碑,在未来激烈的生源竞争中,拥有一席之地。由于目前民办本科院校都是由政府审批的,教育部评估的。目前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主要有教育行政部门的评估,校外独立中介机构定期评估和民办本科高校的自评。教育部组织的评估通常权力过于集中,质量标准的制定不符合民办普通高校的建校时间短,基础比较薄弱的校情。而民办院校自身的评估,又难免有东施效颦,坐井观天之嫌,因此成立专门针对民办高等教育的质量保障体系尤为必要。通常民办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
1.外部质量保障体系。1.1政府监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明确指出:“大力支持民办教育,民办教育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个的重要力量”。民办高校基本上都是 “以生养学”,政府部门的财政投入很少,要尽量给予政策扶持。在政策扶持的同时还要采取政府监管。政府监管不能把公办高校和民办高校的监管模式一刀切。在民办高校的监管方面,重点可以放在民办高校的法人治理结构是否健全,教学管理制度是否科学、合理、完善,在招生、就业、评优甚至是整个教学活动运行过程中是否秉承教育公平的原则,政府需要针对不同层次,不同规格,不同类型的民办高校采取分层评估的办法,制定一套合理的民办高校评估体系。[3]另外,教育最基本的职能就是文化传承,我国的政府部门对于民办高校的资金投入很少,但是保障民办教师的培训,民办高校教师必须具有执教的资格,政府有权对民办高校教师的教学资格,教学水平,教学能力,学生评教情况进行监管。政府和高校的交流互动能给高校带来一些有益的反馈,政府部门对民办教师的培训对于保障教育具有重大意义。1.2社会监督。政府监管对民办高校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却不能管得过多,管得过死。民办高等教育要想科学合理的持续发展,社会监督担任着重要的角色。由此,经政府认可的权威、专业的中介机构对民办高校进行定期的评价、评估成为必然的选择。中介机构通过高校提供的教学质量信息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结合全国学生的民意调查,回收调查问卷,并将信息公布在相关网站,供社会集体或个人在学生报考或企事业单位聘用人员使用。民办高校的规模,专业设置、办学的历史和侧重点各不相同,中介机构还可以跟踪调查毕业生就业情况和用人单位对他们的评价,对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做出综合评价,并及时反馈,以便高校对课程建设和学科建设及时调整,以便更好地实现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
2.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是指高校为提高教育质量配合外部质量保障活动而建立的组织机构与程序系统,它与外部保障机构互相合作,完成教育质量保证任务。民办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根据现代质量管理办法,建设常设性教育质量保障机构,结合自身实际,确定质量建设目标,实时监控,定期评审、评估,以评促改,以评促建,实现民办高等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我国的民办高校在某种意义上来讲都是自治机构,每所民办高校都要建设自身的内部质量保障机构,具体的组织形式因校而异,但是具体的功能大体相同,主要保证自身教育质量;科学进行专业规划;合理进行专业设置,建设和监督;指导和调控全校的教学和研究;对于师资的审查和评估;对于学位和学历获得的考核进行审议。民办高校不但需要缜密的、高效的内部教育质量保障机构,还要注重师资的问题。师资水平对于民办高等教育质量的保障和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师资的考评是对教师工作能力,水平甚至是潜能做出分析、判断,并根据判断结果统计分析、反馈,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和教学技能的提升,进一步为教育质量的保障做出应有的贡献。
[1]唐霞.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2]刘振天.推进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几个前提性问题[J]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10.6,5-8
[3]顾美玲.构建中国民办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探索[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6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