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态文明理念推进美好乡村建设

2014-08-15 00:55课题组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阜阳市农民生态

课题组

(中共安徽省阜阳市委党校,安徽 阜阳 23610)

美好乡村的“美好”既包括外在美,也包括内在美。外在美是指生态良好、环境优美、设施完善;内在美是指产业发展、农民富裕、社会和谐。无论是外在美还是内在美,都要本着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目标。其中,对于传统农业大市而且属于欠发达地区的阜阳市来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步较晚、条件还比较差。在这样的环境下,以生态文明理念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环境的整治尤显重要。阜阳市人口大多是农业人口,主要居住在农村地区,虽然近年来开展了一些农村环境整治行动,建设了一批基础设施,但是,受长期生产生活习惯、小农意识等影响,农村环境脏乱差现象一直未能得到有效改观。随着村庄环境整治的深入推进,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益显现,尤其是一些地理位置较偏僻和生态敏感地区的乡村,农村环境整治任务更重。深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建设农村生态文明,能够为广大农村居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让农村群众更为认同农村,让城市居民更加留恋农村,做到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带动农村各项工作,以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农村全面发展,带动美好乡村建设全面推进。

一、阜阳市美好乡村建设现状与成效

作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好乡村建设把村容整治与土地整理结合起来,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建设把乡村变成生态宜居、兴业富民、文明和谐的美好家园[1]6-24。阜阳是农业大市,这是决定阜阳市发展的根本性因素和最大的市情,因此,乡村发展的快与慢、好与坏,关系到阜阳全市的发展速度和质量。对阜阳市来说,美好乡村建设是造福近800万农民的最大民生工程。

(一)阜阳市美好乡村建设基本情况

阜阳行政区划包含三区四县和一个县级市,共有36个乡、121个镇、14个街道办事处。全市农用地面积为1031万亩,其中,耕地面积为977万亩。2012年年末阜阳共有1704个行政村,14000多个自然村,农村居民有185万户,近800万农民,村庄总用地224.1万亩。自2012年底美好乡村建设启动以来,阜阳市尊重农村发展规律,确定中心村建设数量、人口规模和需要保留的自然村,合理界定不同时期的建设重点,为未来农村建设发展预留空间。各县市区全面启动了中心村布点规划、村庄体系规划、村庄规划等美好乡村建设规划编制工作。随着这些项目基本实施完成,阜阳市乡村村容村貌得到改善,改变了过去农民住房破旧、造型单一、布局松散以及生活设施匮乏等问题,圆了数代人的安居梦。但是现有农民宅基地总数225.12万宗,户均1.22宗,一户多宅现象突出。农村居民户均面积1.21亩(807平方米),大于美好乡村建设户均用地面积450平方米近一倍,违规占用土地现象比较严重。

(二)阜阳市美好乡村建设试点

2013年阜阳市176个美好乡村建设中,重点实施的50个示范村规划占地面积1.79万亩,由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早于美好乡村建设规划,造成中心村建设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衔接,部分中心村建设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治规划。目前,阜阳市共发展各类特色村、专业村242个,其中省级特色专业示范村28个,亿元村20个。该市将整合资源、因地制宜、统筹推进,重点抓好特色产业亿元村、城市周边郊区村、乡镇政府驻地村、国省干道沿线村等一批美好乡村建设试点,为全市美好乡村建设积累成功经验。全市50个重点示范村规划整治复垦旧村庄310个,应复垦土地面积17464亩,目前大部分拆旧区未动工实施。资金投入不足造成的“重建新、轻拆旧”制约了旧村复垦进度,违法乱建现象突出,耕地占补平衡的目标难以实现。新一轮的美好乡村建设规划落后,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美好乡村建设中出现无序和混乱的现象。

(三)阜阳市美好乡村建设成效

在推进全市美好乡村建设中,阜阳市因地制宜,结合传统农业区实际,侧重于旧村庄改造。即主要结合城镇郊区农村建设与发展的要求,以村庄整治为切入点,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为目的,以合理规划为引领,盘活农村各类资源,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村容村貌显著改观。以推进城镇化为目的,以旧村改造为抓手,围绕“村容整洁”的新农村建设要求,加强乡村规划引导,坚持农民自愿,形成部门联动,做好政策配套,强化产业支撑,分层次、分类型、分阶段开展旧村庄改造和村庄整治。如颍州区三十里铺居委会2012年启动美好乡村建设,充分利用毗邻省级开发区的区位优势,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在环境整治上,采取“户集、村收、镇集中、市(区)处理”方式推进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积极开展“绿色家庭”、“清洁家庭”评选活动,实现了垃圾分类处置。在此基础上,大力实施“一村一品”发展战略,结合果蔬及无公害西瓜产业,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有机高效农业,产品直供阜阳华联、阜阳商厦中心及苏果等超市。另外,阜阳市以生态建设为抓手,立足生态规划,发挥生态优势,构筑绿色屏障,美化城乡环境。立足阜南中岗柳编、临泉半截楼西瓜、颍州大田集恋思萝卜、太和贡椿、颍上粉丝等优势特色资源,发展特色生态农业经济。美好乡村建设启动一年多以来,全市经济更高效,环境更宜人,产业更协调,城乡更和谐,文化更包容,人民更幸福。

二、阜阳市美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美好乡村建设应是“三生”(“生态、生产、生活”,下同)同步协调发展。具体表现在:生态文明,村容整洁宜人,人与自然关系和谐;生产发展,农民生活宽裕;生活便利,乡村管理民主,人与人关系融洽。阜阳市美好乡村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到2016年全市超过43%的中心村达到美好乡村建设要求,到2020年力争80%以上的中心村达到美好乡村建设要求。在“三生”同步发展要求下,分析美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对顺利实现预定目标意义重大。

(一)生态文明理念不强,土地规划落后

严重的雾霾天气给中国人的生存环境敲响警钟,注重生态文明才有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往城镇化造成城市和工业排放的大量污染物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生活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农业、农村和农民也正在产生大量污染影响环境、破坏生态[2]92-94。如果美好乡村建设还继续追求以经济效益为中心,这条老路不能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不能解决资源循环使用问题,不能解决经济转型问题,美好乡村建设只能成为空谈。因为安徽省每年分配的建设用地指标不足,市县区各级政府不愿将有限的指标用于农村建设,导致符合规划占用的农用地因无用地指标而无法报批,村庄的无序扩张吞噬掉更多的耕地,严重影响美好乡村建设进程。农村建房管理不严格,新村设施不配套,土地调整困难和农民法制观念淡薄等,加剧了乡村建设缺乏科学性、合理性。乡村沿道路扩张,“房随路走、哪修哪有”。农村宅基地建新不拆旧,重复占用土地很严重,没有做到占补平衡,浪费更多的资源,威胁土地资源红线,威胁中国粮食安全。

(二)与现代农业和新型产业结合不紧,乡村建设缺乏活力

理论界有学者认为,二元经济结构的方式和理论解决不了中国的问题,单纯地让农村人口涌向大城市,加入现代的城市产业,必将带来大量的“城市病”。为此,一些专家提出了三元经济格局,即在乡村经济和城市经济之间引入农村工业化,让农村人口就地通过乡镇企业、农村工业的发展来实现城镇化,带来组织现代化和生活方式现代化,让农民进社区,进而使农民成为产业工人,发展有特色的现代农业。而阜阳市从一年来的实践看,社区工业和园区规模小,主导产业弱,产业组织化程度低;品牌少,科技含量不高;规划设计不科学,要素少布局不合理;合作组织覆盖面小,部分运作不规范;龙头企业产业链条短,带动能力较弱;特色产业小而散,优而不强,规模效益不明显;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阜阳市美好乡村建设还只停留在规划建房阶段,没有紧密结合当地产业发展,这样建设起来的乡村是没有活力的,只是造镇、造村运动,势必出现一些“空镇、空村”。因此,结合阜阳市美好乡村建设实际,必须把农业产业化作为发展重点和着力方向,用现代农业作为支撑,让具有浓郁地域特点的农村特色产业发挥强大动力,走出一条不以牺牲粮食和农业、环境和生态为代价的特色发展道路。

(三)与农民生产生活结合不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缺乏

重点整治村和特色村的建设规划能与当地的生态、文化、产业相结合,但部分一般整治村的规划编制形式较单一,在挖掘村庄自然、历史人文和产业元素上还有待加强,更没有突出鲜明特色的村庄文化,存在“千村一面”现象。一句话,没有因地制宜,与本地农民生产生活实际结合不够。由于缺乏建设资金,乡村中的道路、照明、水电、燃气、通讯等基础设施不能在新村建设中同步配套,使乡村生活不方便。“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土;白天一片雾,夜里一片黑”的现象还在困扰着农民生活。由于消费水平较低,正规的商业企业不愿落户乡村,农民购买日常消费品很不方便,农村成为假冒劣质商品的倾销地。虽然政府通过商业龙头企业开展了“千乡万村”等活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民购物环境,但是大型的超市还只是集中在乡镇政府所在地,偏远的乡村农民生活还不方便。其他社会公共服务,比如餐饮、休闲娱乐、医疗卫生等也欠缺。

三、坚持“三生”同步,推进阜阳市美好乡村建设

美好乡村建设涵盖了以往的新农村、休闲农业、农家乐、乡村旅游等内容。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美好乡村在生产发展,生活舒适的同时,也要把清洁的水,可耕种的土地和清新的空气留住。

(一)以生态文明理念指导阜阳市美好乡村建设

生态文明观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美好乡村建设也需要新的生态观,实行绿色发展战略。推行绿色生产、生活和消费模式,构建环境友好型的生态城镇、生态园区、生态企业和生态产业体系,进行绿色考核。要教育农民增强生态文明理念,要懂得农民自身是村庄的主人,是美好乡村建设的直接受益者,是村庄建设理所当然的主体。要通过电视、广播、报纸、宣传标语、村庄整治新旧照片对比等形式,开展声势浩大的宣传发动工作,使广大群众更直接、更生动地感受到建设所取的成效和带来的实惠,从而更自觉、更主动地投入到美好乡村建设中去。结合阜阳市实际,按照生态文明的理念,必须强化尊重自然、尊重历史文化、注重可持续发展、注重生态美等意识。

一是尊重自然。一方面尽量保持乡土风格的原貌,不为自我表现而设计,另一方面让人工景观更自然丰富而又有变化,在尺度、功能等方面更具亲和力,人与自然有更亲密的接触。传统的村落往往在特定的自然地理条件下孕育而生,集山、水、田、宅为一体,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秀丽的田园风光。美好乡村的规划与设计,应该充分尊重现有的自然条件与地理环境,达到山地有山地的特色、水乡有水乡的风格、平原有平原的品位。二是尊重历史文化。深厚的历史文化、淳朴的乡风村俗、质朴的伦理道德和紧密的邻里关系构成了看得见、摸得着,有着巨大有形和无形影响力的民俗。这种人与人、人与自然交融的和谐,是现代人所追求的理想环境。美好乡村建设在完善市政基础设施以及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同时,尽可能使村民体会到原有的熟悉生活与交往氛围,产生心理上的满足感和归属感。三是注重可持续发展。传统的农业生产,属于典型的粗放模式,难以集约化、精细化。美好乡村建设中,应注意发展效益高、前景广、可持续的高效“都市农业”。也应变革农村生活方式中不适合时代要求的某些传统,注重可持续发展。比如,集中设置生活服务区,减少占用多余用地;设置集中排污点、垃圾回收点、污水处理净化点,保护乡村生态环境;利用生物能源减少高负荷、高排放的化学能源,利用植物的净化与分解技术净化生活污水等等。四是注重生态美。生态美包含整体美、共生美、动态美三个基本原则。注重生态美就是要求建设美好乡村过程中注重人与自然、人与环境和谐共融、平衡适应、循环往复之美。

(二)以产城一体化促进阜阳市美好乡村建设

农民增收“缺渠道”,美好乡村建设“缺资金”,都跟农业产业不发达有直接关系。纵观中国城镇化的进程,无不围绕产业完成城镇建设,因此不能将产业与城镇化割裂,美好乡村建设也同样如此,产业与乡村紧密统一,乡村才是有活力的乡村。

政府适时和合理的宏观导向,采取农业免税政策、农业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等措施,推动农产品品质的提升,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保障市民的食品安全。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前提下,阜阳市农业由生产大宗粮食产品转向为城市服务的农副产品,逐步提高农产品市场化率,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依托经济开发区和小城镇加速发展,把阜阳市农业逐渐向休闲、观光和生态屏障功能转变。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城镇居民消费水平有了大的改善,消费观念也发生了变化,以吃饱为主向吃好转变,由以食品消费为主向享受生活转变,影响着农业生产由生产单一作物为主向品质高、多样化品种转变,利用这些开拓农业的休闲观光、养生调节等服务功能。用农家乐的休闲、采摘和观光项目吸引城市人休闲度假。为了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农产品采取减量化、无害化生产,科学施肥,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保护农产品质量和环境。农产品深加工是阜阳市美好乡村产业化的首选,招商引资引进先进的生产工艺,把粮食变成食品,由原料供应地变成产品输出地,从百亿粮仓变成全国人的厨房是阜阳市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以完善的基础设施服务阜阳市美好乡村建设

依托美好乡村生产发展和财政投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自来水、电力、道路和天然气等方便农民生活。全硬化亮化的道路,引入适合农村的太阳能路灯,让农村的夜晚也亮起来,方便出行。布施管道引入干净的生活用水,排水系统统一处理生活污水,防止环境污染。统一配备垃圾箱,实现垃圾户收集、村转运、镇处理的垃圾清运模式[3]42-63。设置村民活动广场、健身器材,为村民提供休闲运动的场所。通过乡村与城市结合的商业模式,把超市服务的连锁业务深入到每个乡村,让村民的日常消费不出村就能享受质优价廉的商品,杜绝假冒伪劣商品对农民的侵蚀。娱乐,餐饮和卫生医疗也依托美好乡村建设而发展,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较高的服务。

需要指出的是农民生活同样离不开文化,没有文化的乡村建设就谈不上美好乡村。由于人居分散,有一定文化知识的青年农民涌入城市,乡村优秀文化失去传承的人口资源,乡村留守的老弱妇孺又无力担当文化的建设者和传承者,乡村文化显得相当低落,广阔农村有成为新的文化荒野之忧。乡村文化是美好乡村的根,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不仅仅是农民口袋里有了钱,物质生活不断得到满足,更在于文化精神生活的丰富,文化的浸润使乡村的民风更淳朴,农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可以让农村更有发展后劲。美好乡村文化建设要依托乡镇文化站所和农家书屋等基础设施,结合中国传统节日和乡土风俗,把文化传承下去,把乡村的根留住,让美好乡村文化充满人文主义关怀,让村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4]21-22。

[1]张鹏,徐尚勇,朱玉宽.美好乡村安徽“探路”[J].绿色视野,2012(12).

[2]陈军.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中国梦的绿色基础[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3(07).

[3]赵云旗,申学锋,史卫,李成威.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财政政策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0(16).

[4]曹阳,潘海峰.人际网络、市场网络:农户社会交往方式的比较[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1).

猜你喜欢
阜阳市农民生态
“十四五”期间阜阳市将新建4个高速公路项目
“生态养生”娱晚年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安徽阜阳市小学生古诗词学习现状调查
生态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