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强化实践教学中提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实效性

2014-08-15 00:48:38秦书生于洪波
关键词:基本原理任课教师原理

秦书生,于洪波,张 雷

东北大学,辽宁 沈阳110819

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以下简称“原理”课)与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相比较而言,其内容更加具有抽象性、学理性,仅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任课教师在精心组织课内实践教学,以课堂讨论、课堂演讲、辩论等方式进行理论学习,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基础上,开展课外实践教学(包括课后原著学习、课程小论文、参观调查等方式),进一步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形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充分发挥任课教师实践教学中的主导性作用

在高校“原理”课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主要是以“原理”课教师为主导对基本概念、原理进行系统阐释,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能够把握重点,理解难点,掌握理论逻辑。作为与课堂教学相对应的一种教学方式,实践教学的内涵主要是指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中贯穿实践教育的思想理念,在课堂内外各个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通过各种方式积极性参与到课程教学中。按实践教学的内容分,可分为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课内实践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演讲、课堂讨论、课堂辩论、观看视频资料等方式进行理论学习;课外实践主要包括学生课后原著阅读、课程小论文、社会调查等方式以及以校园、社会为课堂,实行“走出去”的教学模式,其形式包括调查研究、参观访问、实地考察等。

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原理”课教学实效性过程中,任课教师既是实践教学的组织者、参加者,更是指导者,是实践教学的关键因素。教师必须具有参与实践教学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深厚的专业知识素养和对课堂的驾驭能力,从实践教学内容的设计、过程引导监控到考核评定都要精心设计、悉心指导,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一)提升任课教师的实践考察能力是强化实践教学的前提

以往的实践教学,往往强调学生的实践而忽视教师的实践。针对这种情况,应当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使教师实践教学常态化,即每年组织教师集体考察和学习,不断提升实践能力和指导能力。为了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提高教学实效性,任课教师可以每年都进行暑期社会考察,到国内有关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调研,交流思想及教学方法,注重学科建设和教学模式研究;参观红色革命根据地,增强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通过与兄弟院校的交流和互动,使得任课教师对全国高校“原理”课课程建设的总体情况、优势、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有更为清晰、具体化的认识;对一些历史文化遗迹的考察,引发了对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的思考,并为今后教学提供鲜活的素材;访圣地、充充电、接地气,提高了解青年学生、贴近青年学生、服务青年学生的责任意识,深化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增强课程教学的新期待和美好愿景。

(二)理论阐释与案例分析相结合,把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

“原理”课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其语言强调规范而不可能追求生动鲜活,加上教材篇幅有限,不可能对每个理论观点都结合具体的事例做到深入浅出的剖析。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对马克思主义基本概念、基本范畴、基本规律,运用理论语言、严密逻辑进行系统而准确地阐释,使学生初步掌握“原理”的语言特征、理论逻辑和基本内涵。由于这门课的教学内容比较抽象,仅靠理论阐释很难达到教学目的,因此需要案例教学来补充。案例教学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理性为感性,学生会在一个个案例中进一步理解理论。任课教师可以用具体的、通俗的、生活化的语言,用案例解读教材中的理论术语,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使“原理”课真正做到贴近社会、贴近现实、贴近生活。

任课教师可以通过集体备课,充分发挥集体智慧,精心制作“原理”课多媒体课件,以实现理论阐释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多媒体课件能提供丰富详实的材料、典型生动的例证,理论辅以案例材料得以证明,与实际紧密结合,相得益彰,相互支撑。任课教师在选择材料时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时代性,即材料、例证应是近几年才发生的,紧跟时代步伐;第二,思想性,即材料、例证应具有思想上的先进性,符合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对大学生具有教育意义;第三,典型性,即材料、例证应是比较典型的事件,要给人以启发;第四,适量性,即材料、例证不宜过多,也不能过少,以能够把问题讲清楚为限;第五,针对性,即材料、例证应针对大学生的思想、心理实际,解决大学生感到困惑的问题;第六,趣味性,即材料、例证应是大学生感兴趣的生动事例,做到寓教于乐[1]。

理论阐释和案例分析是相互渗透的,从而能有机统一于教学过程。如在进行理论阐释时要注意运用实例来分析,在材料和案例进行分析时要归纳出理论。在进行案例教学时,不仅老师要精心选择案例,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来搜集案例,然后在课堂上选择有代表性的进行共同分析。理论阐释和案例分析相结合适应当代90 后大学生自我意识强的特点,既尊重学生接受新知的心理认知过程,体现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又能保证教师教学目的的实现,使师生可以进行教学上的良性互动。

二、强化课内实践教学

任课教师在课堂内通过各种方式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能够提高教学实效性。

(一)通过有针对性地展开课堂讨论,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在“原理”课课堂教学中,任课教师根据教材内容,有针对性地选取大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组织开展课堂讨论,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讨论可以在理论阐释中交互进行,多方位创造条件使学生融入教学过程,使学生在提高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中达到自我教育的效果。“原理”课教师要灵活地运用研讨式教学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自由自觉探究中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采取研讨式的教学方法,既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大学生养成理论思维习惯,又帮助同学们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大学生养成理论思维习惯,使同学们能够从实际出发,利用所学的基本原理客观地分析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从而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信仰和世界观。

(二)课堂专题演讲,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

课堂专题演讲是任课教师可以依据“原理”课相关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关心的重点、难点问题,确定若干个专题,通过学生专题演讲进行的一种实践教学方法[2]。课堂专题演讲可分为确定专题、实施、讨论和点评。主题的选择最好能结合社会热点,然后根据班级或者专业分成小组,小组成员间相互协作,各司其职。这种形式,对于学生演讲能力与技巧的提升是有益的,可以充分调动他们的热情。

(三)课堂辩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辩论形式的教学法是适应了新形势下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的一种教学方法。作为辩论主题的选择一般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生活实际、学生思想、社会热点等问题进行,如社会发展与个人前途、理想与现实、理智与情感、知识与能力等。任课教师可以在辩论前一周给学生分好组,并确定正方和反方的辩手,其他同学为后援力量,辩论时可以做自由补充发言。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组织练习,课堂上进行正式的辩论。通过辩论,揭露对方的矛盾,从而得出正确认识,达到了解事实、明辨是非、活化思维、提高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操作时不照搬辩论赛模式,自由辩论由全体同学参与。这种辩论式的教学方法既调动了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突出了大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三、重视课外实践教学

课堂时间有限,组织好课外实践教学是提高“原理”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环节。

(一)安排学生课外学原著,课上讲解与课后阅读相结合

在学习完每一章之后,作为课堂讲授内容的延伸,任课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与本章内容相关的经典文献,规定学生在课下必读的文献。把原理讲授与原著阅读结合起来,要求同学课后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写一篇读后感;要求学生写明书名、作者、出版社、书籍来源、选择原因、阅读方式、主要内容、印象最深的话、感想与评价。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为主,并将自己阅读的体会和感想记录下来。

任课教师可以利用课下学时解答学生读原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使学生对原著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加深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认识,增强了分辨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的能力,得到了学生的认同,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理论联系实际,布置课后作业,运用相关原理分析实际问题

任课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中的一些重要原理,联系当今热点问题,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地完成作业,写一篇小短文。要求写清所运用的基本原理、原理与所要联系实际的关系。比如,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原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道路的关系;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党的思想路线的关系;社会基本矛盾原理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指导意义,等等。

(三)以原理为指导,结合大学生日常生活进行调研

任课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以“原理”课的理论内容为基础,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以原理为指导,结合大学生日常生活进行调研,考查实际问题,在研究问题的同时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认识。学生调研的内容主要有以下主题:有关大学生思想状况、大学生对待自己专业的态度、当前社会流行文化、当前群众最关心的社会问题、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和心理感受、人们的环保意识以及与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或感兴趣的现实问题。要求学生写明活动时间、调研地点、调研对象、调研内容及调研了解到的情况,并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调研材料进行分析,归纳总结调研结论。

(四)结合“原理”课理论教学,进行社会调查

社会调查对学生情感、思想和行为影响明显,是课堂教学感性、直观的印证。因此,任课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当前的重大经济、政治形势以及社会热点问题,拟定调查题目,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促使学生在调查中分析、解决问题,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思考、解决人生和社会问题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的掌握,提升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重要价值的认识。社会调查的方式有:

第一,结合“原理”教学,设计大学生暑期实践活动的题目。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原则,暑期社会实践是增进认识社会、理解社会的重要途径,是检验课堂知识真理性的必要途径。为充分发挥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途径的优势,结合实践教学环节的要求,任课教师应紧密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课堂教学设计实践的题目,指导学生如何围绕“原理”课的主题去选题,指导学生写策划书、写调研报告。甚至教师可以亲自带队,为学生的整个考察活动提供全程指导。大学生深入生活、深入基层,在服务社会、实地考察中,增进对民情、社情和国情的了解,增进专业知识,提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科学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和综合素质,这些是增强“原理课”实效性的重要渠道。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可以增长才干、了解社会、锻炼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考察后,任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积极邀请社会考察团的同学谈考察感受、分享心得。

第二,利用国庆长假、周末课余时间,结合教材内容,布置大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完成调查报告。要求学生写明活动时间、调研地点、调研对象、调研内容、调研了解到的情况,并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调研材料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调研结论。教师根据调查报告,评定出成绩。大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如走访、调查等,了解社情民意以及各种现实问题,引发学生主动思考,从感性事实上升为理性认识,把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转化为学生的个体意识。通过调查、讨论等,大学生增强了对现实社会生活的了解,产生了种种困惑,从而提出问题,进而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去分析这些问题,把学生的思想引入更高的境界,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引领现实、超越现实的作用。学生调查结束后形成的实践报告,以探索性、研究性、合作性为主要特征。对于优秀的作品让学生制作成PowerPoint课件在课堂上演示、交流。通过社会调查,大学生的认识水平得以提高,与老师的交流多了,讨论多了,对“原理”课兴奋点多了,兴趣也有了。通过考察使学生认识到: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在实践中形成并接受实践检验的科学理论,这一理论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实践功能。马克思主义理论并非抽象的思想体系,而是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可以为每个人的生活提供现实的指导,引领我们感受生活的意义和价值,促进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另一方面,只有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才能真正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了解和把握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领域的本质和规律,才能处理好人与自然、社会、自我、历史、文化等一系列的关系。

(五)通过课后师生交流互动,提高育人效果

任课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的理论学习情况,更要在课外关心学生的生活状况,全方位地掌握学生的心理,有针对性地利用课外日常生活中的点滴来感染学生,潜移默化地熏染学生信仰共产主义。任课教师可以为学生开设公共电子信箱,提前上传授课核心内容及学生需提前了解的教学信息。可以将自己的电子信箱、电话等向学生公开,以便及时回复学生针对课程内容提出的问题。通过与青年学生广泛交流,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回答大学生提出的问题,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拓展教学和师生互动的渠道;把课堂教学延展至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把几十学时的教学时间延长至学生整个大学时代,从而增强“原理课”的实效性。通过这些形式,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增进实践教学的层次性,借以取得立体化、多方位的教学效果。

[1] 许义文,杨子均.高校思想品德课优秀教案的基本要素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20).

[2] 龚美德.《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堂实践教学模式创新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3(29).

[3] 余建明.改进和完善网络考试 提高政治理论课实效性[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2(01).

猜你喜欢
基本原理任课教师原理
了解咳嗽祛痰原理,有效维护健康
保健医苑(2020年1期)2020-07-27 01:58:18
发展经济学基本原理
时代人物(2019年30期)2019-12-16 02:07:44
人脸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电子制作(2019年14期)2019-08-20 05:43:34
平均场正倒向随机控制系统的最大值原理
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合作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江苏教育(2018年55期)2018-01-28 21:38:20
论高职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协作与沟通
长江丛刊(2017年7期)2017-11-25 05:42:32
化学反应原理全解读
通信原理教学改革探索
要善于树立任课教师的威信
任课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发挥的作用
新课程(2016年2期)2016-03-02 05:5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