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焕,张德玉
(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 青岛266000)
流动美是我国古典诗词一贯强调的内容。 英国文学批评家沃尔特·佩特说:“一切的艺术都趋向于音乐。”也就是说,一切的艺术都力图打破静的空间界限,趋向于动的方面。 而诗歌正是所有表现运动的艺术方式中的杰出代表。
动态意象指诗歌中的动态描写,是展现诗歌流动美的基本元素。 表现诗歌流动美的最简洁、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动态意象的直接运用。(顾正阳,2006:165)本文根据动态意象的理论,从三个方面探讨古典诗词英译中的动态意象的表现形式, 即借助于直接纯粹的动态意象、借助于“点睛法”和以静衬动。
创作诗歌之时,诗人通常会用各种各样跳跃、流动的意象来传达其审美意识的动态过程。 借助动态意象来表现运动,一是要选择那些鲜明的动态意象,二是要注意保持动作的持续和发展,三是还要注意运用具有延展性特征的动态意象。 只有以这样的形式,在读者想象当中,那些动作才能变得生动鲜明,才能运转起来,从而展现出诗歌的流动美。
2.1.1 使用鲜明的动态意象
英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彼特·纽马克认为直译为最佳的翻译方法,它能使原文的文法结构、形象意义得到最大程度的保留。 请看李白的《望天门山》:
例1: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译文:The Chu River broke Mount Tianmen in the middle into two parts/ Green water flowing east turns its way back apart/ Two green mountains on the opposite banks are each other facing/ My solitary sail is approaching them from the sun setting.(唐一鹤,2006:316)
这首诗是作者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作。连用“开” “回” “出”“来”四个鲜明的动态意象写出了长江之水的雄伟气势,使得诗人描绘的画面变得鲜活起来、流动起来。英译时我们可以在英文中找到相似的动态意象。译文将“断”译为broke(打破),“回”译为turns its way back(倒流),“相对出”译为are each other facing(彼此面对),“来”译为approaching(接近),以直译的方法完整地保留了原文的鲜明动态形象,再现了诗歌的流动之美。
2.1.2 使用持续的动态意象
诗歌的时间性艺术特点决定了其动态的持续性,要在时间的运动中才能得以表现出来。在翻译的时候,译者应该责无旁贷地再现原文意象所具有的这种动态的持续性, 从而表现出诗歌由于持续的动态描写所表现出的流动之美。 请看《木兰诗》中的一段:
例2: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译文: At dawn she leaves her parents by the city wall/At dusk she reaches Yellow River shore/ All night she listens for old folk’s familiar call/ But only hears the Yellow River roar/ At dawn she leaves the Yellow River’s shore/ To Mountains Black she goes her way/ At night she hears old folk’s familiar voice no more/ But only on north mountains Tartar horses neigh.
译文从“旦” “at dawn”,与“暮”“at dusk”的对比,从“不闻”、“但闻”两句的重复,连续性的动作描写都体现了诗歌的流动之美,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But only hears the Yellow River roar,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But only on north mountains Tartar horses neigh.翻译我们可以按照原文动作发展的轨迹将其直译。
2.1.3 使用具有延展性特征的动态意象
诗歌的流动美还体现在意象的延展性中。 延展性的基本含义是:字面意象所提供的只是直觉的感受,这种感受会随着“物质”的句断字止而停止……而延展性的存在可以使读者不受句子停止的“物质限制”继续延伸自己的感受。 (顾正阳,2006:181)请看王维《酬张少府》中的诗句:
例3: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译 文: My loose sash’s caressed by the wind from pines/ On the strings of my lute the hill moon shines/ You ask the reason for failure and success/ A fisher croons into the stream’s recess.
译文将“渔歌入浦深”直译成A fisher croons into the stream’s recess (渔父正轻哼着渔歌走向溪流的深处),延伸了动态的流动感, 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诗歌前两句以具体的动态意象描写出归隐山林后怡然自得的生活:“松风吹解开衣带, 明月抚照着弹琴之人”即“My loose sash’s caressed by the wind from pines/ On the strings of my lute the hill moon shines. ” 这是一幅多么令人舒心惬意的画面!
中国绘画中有画龙点睛的故事,通过直译原文,保留原文流动美。 以直译的方法翻译原文, 能使译文保留原文的形式与内容美, 让读者不但感受到画面的想象美,而且还可以感受到原文中由于画龙点睛所带来的流动美感。 请看王维的《鸟鸣涧》:
例4:人闲桂花落,夜静青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译文:I hear osmanthus blooms fall unenjoyed/ When night comes, hills dissolve into the void/ The rising moon arouses birds to sing/ Their fitful twitters fill the dale with spring.(许渊冲,2009:182)
在翻译的时候,我们可以按照原文,作直译处理,保留原文的内容美和形式美。 例如将 “桂花落” 译为osmanthus blooms fall,将“青山空”译为hills dissolve into the void 等,保留了原文运用画龙点睛的艺术手法所带来的流动神韵。
诗歌的流动美还可以通过以静写动的方式达到。 译者一定要根据诗歌的内容选用与原词密切相关的词,让读者较易获得译者想要提示出的信息并因此体会到译文所展现出的流动之美。 请看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例5: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译文:At sunset hillside village still seems far/ Cold and deserted the thatched cottages are/ At wicket gate a dog is heard to bark/ With wind and snow I come when night is dark. (许渊冲,2009:212)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 诗歌采用了以静衬动的手法来体现作品的流动美。 前两句,渲染贫寒、清白的气氛,后两句,从耳闻的角度落墨,给人展示一个犬吠人归的场面, 达到以静衬动的目的。 译文中“far”,“are”, “ bark”, “ dark” ,四词连用,一气呵成,再现了原文以静衬动的流动效果。
本文重点从动态意象的角度探讨翻译中的流动美。在翻译的过程中,一切的翻译手段和目的都是为了充分体现或增强原文的动态美感。 当译者要将流动美传递给另一种语言的读者时,首先必须符合译文文法、流畅而又具有诗歌特征,同时还能够带来原文流动美的联想,而这种联想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必须借助于多种手法的运用才能获得的,这正是文章探讨目的之所在。
[1] Fletcher, W. J. B.. More Gems of Chinese Poetry. Shanghai:The Commercial Press,1933
[2] Giles, H.A.. Gems of Chinese Literature. Shanghai: Kelly and Walsh, 1923
[3] Owen, Stephen. The Poetry of the Early T’ang. New Haven,Connecticut: Yale Uni. Press,1978
[4] 顾正阳. 古诗词英译美学研究[M].上海大学出版社,2006
[5] 许渊冲. 中国古诗精品三百首[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6] 许渊冲. 中国学派的古典诗词翻译理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11) :41-44.
[7] 许渊冲. 新世纪新译论[J],中国翻译,2000(3) :2-6.
[8] 许渊冲,陆佩弦,吴均陶. 英汉对照:唐诗三百首新译[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7
[9] 卢炳群. 英汉辞格比较与唐诗英译散论[M].青岛出版社,2003
[10] 张廷深,魏博思. 唐诗一百首[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商务印书社(香港)有限公司,1997
[11] 唐一鹤. 英译唐诗三百首[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