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代末期渤海遗民起义及反抗活动探析

2014-08-15 00:55仉惟嘉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张琳遗民王朝

仉惟嘉

(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沈阳110164)

有辽一代不断出现反抗辽王朝统治的起义活动,特别是从辽代中后期开始,社会危机四伏,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统治阶级日益腐化,内部出现分裂,统治力量大大削弱,但是辽朝统治者没有采取措施调整统治政策,缓和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反而更进一步加重对各族人民的剥削,这样就促使各族人民的起义不断发生。 其中以辽代末期渤海遗民为主体的反辽起义尤为突出。

一、饶州古欲起义

古欲是居住在饶州的渤海遗民。 辽朝天祚帝统治时期,政治黑暗达到极点,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交织在一起。 辽统治阶级内部,契丹贵族互相倾轧,斗争十分激烈。 被统治阶级受到更加严重的盘剥和压榨。 各地、各族人民的反辽起义此起彼伏,辽朝的统治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古欲起义便发生在这一时期。 天祚帝天庆五年(1115 年)二月,古欲于饶州起兵,并自称大王。 从此开始了渤海遗民在辽王朝统治时期的又一次复国运动。

起义爆发后,古欲即拥有“步骑三万余,招之不下”,1声势浩大。 同年三月,辽廷命萧谢佛留率兵镇压,但是败于起义军。 五月,辽廷又命南面都部署萧陶苏斡为都统,再次率兵攻打起义军,不过同样未获得胜利。 六月,萧陶苏斡采用镇压和诏诱并行的计策, 瓦解了起义军队伍。古欲被擒,起义军千余人被杀。 这次历时近五个月的饶州古欲起义被镇压。

这次起义持续时间不长,史料记载简略,不过仍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虽然古欲领导的渤海遗民反辽复国运动失败了,但是作为辽末各族人民大起义的一支重要力量,与其他民族人民起义遥相呼应,加速了辽王朝统治阶级内部的分崩离析。

二、辽末高永昌起义

高永昌是渤海贵族后裔, 天祚帝天庆年间(1111年——1120 年) 任东京辽阳府小军官。 天庆五年(1115年),辽廷命高永昌招募渤海武勇马军二千人,屯驻在白草谷, 防御女真人。 这一时期的东京留守萧保先为政酷虐,渤海百姓倍受压迫,伺机进行反抗。

天庆六年(1116 年)正月初一日夜晚,在东京有少年十余人,“乘酒执刃,踰垣入留守府”,2刺杀了萧保先。 户部使大公鼎得知后,代行留守事,并与副留守高清臣集结奚、汉兵五千人,逮捕疑犯,将其问斩。由于“仓卒之际,有滥被其害者,人情洶洶,不可禁戢”。3高永昌文逊率领部众赶往东京。 正月初五日夜,“城中举火,内应开门”,4高永昌等顺利进入东京城,“大公鼎、高清臣……,领麾下残兵百余人,夺西门,出奔行阙”。5高永昌占据东京后,自称大渤海皇帝,建元隆基(一作应顺)。开始了渤海遗民在辽王朝统治时期的再一次复国运动, 也是渤海遗民在这一时期最大的一次反辽起义, 并且在起义的后期也具有了抗金的性质。

高永昌占据东京后,“旬月之间,远近响应,有兵八千人”,6使其迅速占领了辽东地区除沈州之外的五十余州,并在辽河、太子河两岸设下两道防止辽兵反攻的防线。此时正值辽、金对峙时期,高永常派挞不野、杓合,向金太祖完颜阿骨打求助,称:“愿并力以取辽。”7派胡沙补作为谈判代表,表示“同力取辽固可”,8但是称帝不可,“若能归款,当处以王爵”。9双方相持不下。

高永昌的反辽军队由于谈判延误了战机, 给辽军制造了反攻的机会。 辽廷命张琳和萧韩家奴,“募辽东失业者并驱转户强壮充军”,10共招集两万人,于五月初,向高永昌发动进攻,双方于辽河三叉梨树口遭遇。 十余天内,双方共进行了三十余战,高永昌未获得胜利,只得退保东京。张琳率兵追击,在距东京城五里时,隔太子河驻军,并派人招抚,高永昌不从。张琳决心攻城。两日后,张琳命安德州义军先渡河, 随后命大军齐渡。 高永昌在其渡至河中时,“铁骑五百突出其傍”,11出其不意, 切断了辽军河路。 张琳只得退保旧寨,由于军中缺乏粮食,初七日夜,移军沈州。高永昌抓住机会,率军一路尾追,至沈州城下,双方大战,反辽军杀掠甚众,张琳率余兵仅得入城。

就在此时,金军也向沈州发起了进攻,张琳只得整军迎敌,但“众已夺气”,12最后只是“缒城仅免,退保辽州”。13高永昌在知道金军已占领沈州后, 便派家奴铎剌带金印、银牌等赴金师表示愿“取名号称藩”。14但是就在此时有渤海人高桢投降金朝,声称高永昌并未真心依附,只是想拖延时间。 于是斡鲁率兵攻打高永昌。 高永昌在怒斩金军谈判代表胡沙补之后, 也开始率兵反击金军进攻。金军一路追至东京城下,最后高永昌大败于手山,仅率骑兵五千人逃往长松岛。 东京城被攻破,高永昌妻、子被杀。不久,高永昌和铎剌被挞不野和卢克忠擒获,皆被杀。辽东地区平定。 至此, 历时近六个月由高永昌领导的渤海遗民反辽抗金活动宣告失败。

虽然高永昌领导的渤海遗民反辽抗金起义失败了,但是他对辽王朝和金王朝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次起义客观上加速了腐朽的辽王朝走向灭亡,同时也迫使金王朝下诏对辽东的渤海人及其他各族人民实行让步政策,“除辽法,省赋税”。15这次历时近六个月的渤海遗民反辽抗金起义,声势浩大,意义深远,所产生的影响超过了以往和同一时期任何一次反辽起义。

三、“怨军”和郭药师的叛辽活动

郭药师是一位颇具非议的历史人物,被称为“辽之余孽、宋之厉阶、金之功臣”。16本文仅就其与“怨军”(后改称“常胜军”)在辽代末期的活动、事件加以论述。

郭药师是居住在铁州的渤海遗民。 辽朝末年天祚帝命耶律淳为都元帅在辽东招募二万八千余人为兵,分置八营,即“募自宜州者曰前宜、后宜;自锦州者曰前锦、后锦;自乾、自显者曰乾、曰显;又有乾显大营、岩州营”,17这就是“怨军八营”。 因为辽朝在之前的征伐女真人过程中,“为女真所败, 多杀其父兄, 乃立是军, 使之抱怨女真”,18所以得名“怨军”。 另外,又选燕、云、平路禁军和募民兵数千人,也编入“怨军”,共三万余人。 这支“怨军”由郭药师统领。

但是“怨军初未尝抱怨,每女真兵入,则怨军从以为乱,女真退,则因而复职”。19此时正值辽、宋、近三方对峙时期,各方势力都希望最大限度的获取利益。 可是,辽王朝依靠“怨军”未得到丝毫实质性的好处,反而遭到巨大的损失。

天庆七年(1117 年)十月,由于“时寒无衣”,有两营“怨军”“劫掠乾州”,反辽起义,都统萧干前往招安。随后,在徽州东,有金兵来攻,“怨军”“皆无斗志”,“未阵而溃”。20 在这之后,金军又与“怨军”大战于蒺藜山,“怨军”再次溃败。为了解决“怨军”存在的问题,都统耶律余睹对萧干说:“前年两营叛,劫掠乾州,已从招安;今岁全军复叛,而攻锦州。 苟我军不来,城破,则数万居民被害。 所谓怨军,未能抱怨于金人,而屡怨叛于我家。 ”21于是建议“今若乘其解甲,遣兵掩杀净尽,则求绝后患”。22但是萧干不同意, 认为其中 “亦有忠义为一时协从者, 岂可尽诛杀之? ”23辽廷最后决定保留“怨军”。 这为郭药师率领“怨军”继续进行叛辽活动留下隐患。

保大二年(1122 年)由于金军西进,辽天祚帝逃离京师,燕王耶律淳被立为帝,改“怨军”为“常胜军”,升郭药师为诸卫上将军。不久,耶律淳去世,其妻萧后开始称制。此时,辽朝政权处于内外交困之中,萧后和萧干等人唯恐“常胜军”有变,准备将其铲除。驻守在燕山府的郭药师得知这一情况后,急召部下,鼓动他们投宋。 “万口喧呼,无不响应”,24于是郭药师率涿、 易二州投降宋朝,“(宋)童贯以大兵驻高阳关,药师囚涿州刺史萧余庆,先遣团练使赵鹤寿丰表于贯,将精兵八千,骑兵五百并一州四县,皆归于(宋)朝廷”。25

由于“常胜军”长期驻守燕云之地,既熟悉山川地理,又了解辽朝的内部情况,郭药师投降宋朝后,童贯“令隶(刘)延庆为向导,药师献入燕之策,延庆从之”。26郭药师率六千名宋兵到达燕京, 攻入城中后,“萧妃令闭城门,……巷战”。27这次奇袭计划虽然因萧干的及时赶到而未能成功, 但是对辽朝统治者产生了相当大的震动。 同时表明,郭药师率领“常胜军”降宋,使辽王朝失去了一支重要武装,更加速了处于统治末期的辽王朝走向灭亡。

上述三次渤海遗民反辽活动都是规模比较大, 影响比较深远的。 这些起义的爆发都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它们是当时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及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具体反应,也是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交织发展下加速统治阶级内部分裂的开始。 从此以后, 辽朝统治集团不断地走向分裂直至灭亡。 辽代末期的这几次反抗活动推动了历史进步,促使新时代的到来。

[1]《辽史》卷101,《萧陶苏斡传》。

[2][5]《契丹国志》卷10,《天祚帝纪上》。

[3][4][10][12][13][14]

[11][15]《金史》卷71,《斡鲁传》。

[16]《金史》卷82,“赞”。

[17]《辽史》卷28,《天祚帝纪二》。

[18][19]《三朝北盟会编》卷10。

[20][21][22]《契丹国志》卷10,《天祚帝纪二》。

[24]《三朝北盟会编》卷9。

[25][26]《三朝北盟会编》卷21,靖康中帙。

[26]《金史》卷82,《郭药师传》。

猜你喜欢
张琳遗民王朝
few, a few, little, a little小练
西夏遗民研究的全新力作——《西夏遗民文献整理与研究》评介
我的爷爷
我的太行
养心殿,带你走进大清王朝的兴衰沉浮
奇波利尼的王朝Saeco
莫高窟第61窟甬道为元代西夏遗民营建说
高句丽灭亡后遗民的叛乱及唐与新罗关系
蒙元时期金遗民研究——以金遗民的地域特性为中心
杨贵妃 王朝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