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琳
(商丘师范学院音乐学院,河南 商丘476000)
卡尔·奥尔夫出生于19世纪末的德国慕尼黑,是一位世界著名的音乐教育家、戏剧家。他出身于艺术素养深厚的军人世家。他对音乐与戏剧浓厚的兴趣归因于家庭艺术氛围的熏陶与感染。奥尔夫从孩提到成人大部分是通过自学孜孜不倦地钻研,而后成为大家所认可的教育专家。他对艺术的关注与研究是多方面的,舞蹈、器乐、声乐、戏剧、指挥……在不断探究过程中,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具有“野生”与“原本性”特点的艺术表现风格[1]129。
“原本性”教育理论是奥尔夫音乐理论的核心。原本性的音乐就是满足学生好动、好奇的特点,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改变以前满堂灌的教学形式。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目前最适合学生的音乐教学形式之一,对培养学生乐感和对音乐的热爱起着积极的作用,对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礼记·经解》中说:“广博易良,乐教也”。奥尔夫音乐教学把音乐变成自身的需要,而不是家长或老师强加给学生的,这样有利于发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与创造能力,让音乐成为他们身体的一部分,给学生一个无限发展的空间。
音乐是一门集科学性、艺术性于一体的综合学科。音乐原不是单纯的听和唱,因此要结合本地的音乐习俗,接近学生的心灵,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进行因材施教,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每个学生天生就有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能力,所以有些家长认为学生没有音乐细胞就没必要进行这方面的培养,这种想法是很不科学的。对于年龄偏小声带发育不完全的孩子来说,高音唱不上去或唱不好是很正常的。由于学生内心世界相对都较简单,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活泼有朝气、思维活跃、反应快等特点,用以“律动”为主的教法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面对不同场景、画面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用乐器、手、脚、报纸、铅笔等工具来表达他们对音乐的感知与想象,在快乐中掌握知识。
人们智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情感,它需要我们运用科学的方法与手段进行培养。家长和老师都认为,现在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智商还要培养情商,但是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来进行,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就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情商。在教学活动中,当有音乐出现时,教师引导学生用自身的动作来表达其真实的感受。就像很多小孩子,当听到音乐时就会自然地跟着音乐扭动起身体,这种自娱自乐的形式能够帮助孩子抒发自己的情感。
任何一种文化的发展都要依靠它的本土性,因为只有在合适的土壤上种子才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结合当地的文化特点筛选、整理、传播、保存有价值的本土文化,才能够更好地继承和发展当地的民族文化。
奥尔夫音乐教学的目的不是为了灌输给学生多少音乐知识,而是为了发掘学生的潜能,让同学们敢于去想去做,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在音乐天地中表现真实的自己。如,在高师第一册声乐教材《牧歌》教学中,在听完一遍旋律后,启发学生想象:《牧歌》表现的是什么内容?这首歌曲的速度是什么?你看到了蓝蓝的天、白白的云下面奔跑的马儿了吗?牧民们载歌载舞时的情景是怎样的?你认为应如何有感情地演唱?……把音乐与语言、唱歌与舞蹈、美术相结合,一系列的启发、诱导让学生们张开想象的翅膀。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从感知方面入手而不是强调理论,学生更易流露出自身的感受,在音乐天地中表现真实的自己,从而由原来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奥尔夫教学法要求在教学内容上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实践中,课程设计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保证每个学生都能跟上进度参与其中,从而找到自信。可采取起步低、由易到难的教学内容[2]。如,在七年级音乐课本打击乐《马蹄声声》一课中,老师跟着音乐表演一段简单的舞蹈作为课堂的导入,然后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生们随着音乐表现马儿在大草原上快乐奔跑的景象,再把准备好的弹拨、打击等乐器分给他们,让学生边听音乐边自由模仿马蹄声。在生机勃勃、富有活力的课堂中让学生逐步加深对知识的领悟。
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完全放松,应改变原来只注重老师教而忽视学生参与的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可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歌曲演唱、器乐演奏、精彩的舞蹈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放手”,充分发挥学生自由创作的能力,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不能禁锢学生的思想。老师所应做的是提出关键性的问题,鼓励学生去想象、去发挥创造,尽最大可能来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促进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的提高。
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最高层次,它是心灵美和行为美、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统一,提高学生审美感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大都是以直观感知为主,在教学中,老师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如,在五年级音乐教材《小猫和小狗》教学中老师和孩子随意地围坐在一起互动,这样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给学生亲切感,学习氛围是温馨的。学生对于新鲜事物有很强的好奇心,老师可以准备一些绘图或通过精心制作的有动感的ppt播放来引起其注意。可以通过讲故事与图画、视频结合的形式在学生脑子中有个感知的概念,再通过老师简单的引导,让学生戴上面具,分角色用舞蹈或戏剧来表现这首歌的内容,在和谐的氛围中提高学生对于音乐美的感知能力。
奥尔夫音乐活动具有游戏的性质,从而改变以往枯燥无味的教学模式,更好地引领学生自觉自愿、快乐而不知疲倦地在音乐中畅游。如八年级音乐教材《鞋匠之舞》的教学,老师带领学生边听音乐边用简单的舞蹈动作来表现歌曲的主题思想,在游戏中淡化了教学目标,完成了教学任务。
在音乐教学中让学生尝试用表情、语言、形体表演、演唱、弹奏等,在即兴亲身体验、尝试中去领悟新知。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旨在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探索,所以它的教学活动以开放式为主。每个学生在学习中都具有能动性,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地给予学生探索的空间,更好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低年级学生的思维还处于不成熟的阶段,和成人的思维有着很大的差异,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和想法要积极引导,尊重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老师和家长对于学生的积极行为应给予强化、鼓励及肯定,这样可以促使他们更好地表现自己,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羞涩、难为情使学生的表现欲受阻。在音乐教育教学中不要专挑学生的毛病,要给学生营造出宽松舒适的环境来激发他们的表现欲和积极的参与意识。无论是在课堂教学还是在课外活动中,都要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创造出有利于他们实现自我的宽松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情绪放松,课堂教学效果也会好。
奥尔夫音乐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律动,需要大脑不断支配、灵活运用身体各个部位[3]216。如,在音乐活动中老师可以给大家准备两种不同的旋律节奏型,一种是已经掌握的基本节奏型,一种是稍微复杂的节奏型。练习时,在大脑的支配下,在准确唱出节奏时还要双手在桌面上反复击打练习两种不同的节奏型,锻炼手脑的配合,促进手脑协调发展。
音乐形式多样,除了独唱、独舞、独奏等,还有大、小合唱、齐奏、合奏、群舞等,通过学生团结协作共同参与完成,在相互合作过程中,同伴、老师建立感情,加强交流。如,在三年级音乐教材《走走、跑跑、停停》的游戏中,可以让学生在一个宽敞的教室随意走动,在掌握学生走动的频率后,要求学生分组听着鼓声接力走动并分胜负。先以简单的四分音符为一拍进入游戏,待熟练后老师可以提高一倍的速度敲鼓,让学生跟着鼓声走得越来越快甚至跑起来,不仅让学生体验到了旋律的时值、节奏、速度,锻炼了学生的反应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合作的能力。
当代教育提倡把学生当成独立的个体,根据学生的性格、年龄特点来进行音乐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始终把“育人”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结点[4]259。人才的培养并不是只有文化知识的掌握,也不只限于“智力因素”的开发,而是更注重儿童个性化的培养。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实际教学中具有可行性,它不只是教学生会唱哪首歌、演奏哪首乐曲,而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在教学中采取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通过老师与学生积极的互动,不仅让学生喜欢音乐课,而且可以促进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促使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
[1]卡尔·奥尔夫.奥尔夫音乐教学法[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87.
[2]林崇德.学龄前儿童心理发展与早期教育[J].沈阳音乐学院学报,1985.
[3]吕静.儿童发展心理学[M].郑州:河南文艺出版社,1988.
[4]张志华.幼儿园音乐教学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