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威
(商丘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河南商丘476000)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1]39-41。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指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由此可见,生态文明的建设与树立低碳意识和倡导低碳消费是密不可分的。
低碳意识是指树立低碳环保的价值观,在生活中自觉履行环保公民责任,树立个人碳预算意识,多让自己为低碳经济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对于经济组织和经济个体而言,低碳意识的核心是低碳消费意识。低碳消费意识体现了人们的一种意境、行为和价值,它实质上是消费者对于消费对象的决策、选择和最终购买的消费喜好。消费者在选择消费品的过程中按照自己的意愿,依据低碳消费的观念,在决策过程中把低碳消费作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和衡量依据,在日常购买行为中倾向低碳产品。另外,树立低碳意识是涉及人们生活方式、价值模式和国家利益的一场全球性变革,而最终引起这场变革的是低碳消费理念的形成和拓展。低碳消费意识的强弱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人们消费习惯与文化等多种因素息息相关。因此,树立低碳消费意识应该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国务院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努力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发展低碳产业就要重视低碳消费观念的引导,低碳消费意识体现着人与自然、国家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共生式发展。低碳消费模式的建立是和谐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要求,也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然抉择。低碳消费模式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为衡量标准,以能源的消耗量最小为基础,以环境优美为基本准则,以可持续消费为根本目标[2]。
低碳消费是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环节,其本质上是以“低碳”为导向,坚持节约、环保、科学的原则。在当前社会条件下,低碳消费模式共包含五个层次:首先是恒温消费,即在消费过程中要把温室气体排放量降到最低;其次是安全消费,把日常消费对生态环境的健康危害降到最小;第三是经济消费,把消费对资源的损耗尽可能地最小化、经济化;第四是拓展新兴领域的消费,鼓励使用清洁能源,加大研发低碳技术、开发新型低碳产品;最后,注重可持续消费,把居民消费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危害逐步降低[3]。
低碳消费模式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选择。所以,构建低碳消费模式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巨大的现实意义。一方面,通过强化对低碳产品的需求来带动低碳消费品的生产和销售,促进发展低碳经济,减少对资源的巨大消耗,可以缓解我国资源稀缺的问题,通过减少碳排放,积极应对气候和环境恶化问题;另一方面,倡导低碳消费,倡导科学、健康的消费理念和模式,能扭转人们不健康的消费习惯,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低碳消费不仅是低碳生产的最终目的,也是低碳再生产的需求新起点,低碳消费需求的增加会刺激低碳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的增长,进而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积极倡导低碳消费,构建低碳消费模式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由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化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需要,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客观要求。
消费者的消费意识对低碳消费的推广和普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消费意识决定人们的消费倾向和消费选择。当前,我国消费者的低碳消费意识比较薄弱,消费选择还较片面。首先,人们的消费理念亟待转变。尚俭抑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西方负面消费观念的影响,讲排场、比享受的不良风气无端地耗费着大量资源。其次,消费者的生态意识缺乏。很多人不了解环境对于人类生存的重要性,认识不到自己的不良消费行为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成为了“生态文盲”。即使能够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但在日常生活中却对自己放任自流,不能从我做起减少浪费,认识不到这将会对环境造成积少成多的损害。最后,消费者往往存在消费感知的障碍。消费感知是指消费者对于消费行为的预期,包括感知财力、感知时间及感知效果。如果消费者选择消费某种特定产品时,消耗的财力和时间比较少,却能较多地满足其自身消费需求,他们就会主动选择该消费。相反,会放弃此消费行为。目前,低碳消费品因研发难度较高,成本巨大而不易获得消费者的青睐,在消费者感知上,人们较多地关注消费品的经济价值,却忽视其生态价值,因此存在感知障碍。
毫无疑问,低碳产品的生产与研发影响着低碳消费市场的发展水平。当前,低碳消费品的研发能力欠缺、低碳产品技术创新能力缺乏,使我国低碳产品的推广存在瓶颈。企业扩大生产的根本动力是实现利润最大化,但是低碳消费品生产研发成本高,并且盈利风险大,往往会使生产低碳消费品的企业在商业竞争中处于劣势,迫使它们放弃低碳消费品的研发和生产。并且,许多企业在研发低碳消费品时缺乏市场调研,对消费结构与消费心理及市场供求状况缺乏深入的了解,以致在生产低碳消费品的过程中容易造成产品定价偏高,甚至与消费者的需求脱节,进而影响低碳产品的销售。另外,低碳技术创新技术水平不高。低碳技术的创新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当前,对于低碳技术创新的投入还不被重视,缺乏对低碳技术创新研究的整体规划,研发与低碳产业发展严重脱节,技术成果转化缺乏有效支撑。如今一些成熟的低碳产业技术已在世界很多国家得到广泛应用,但在我国,低碳产业技术的某些关键环节还不被企业所完全掌握,这也大大阻碍了低碳消费品技术创新发展的步伐。
近些年来,我们日益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已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来保护自然资源、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以积极应对生态环境的变化。但是,还没有形成一套系统的法律法规体系,首先,在低碳产品生产经营和消费等方面还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和配套实施细则,也没有消费者生态环保责任划分的立法制定。其次,在低碳产品消费方面缺乏必要的强制性标准等立法,相关政策配套体系还不健全,例如,居民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法规及配套措施缺乏,部分农贸市场、商店仍违规免费提供塑料袋,缺乏居民使用节能灯的配套法规等。最后,我国在低碳产业政策、低碳消费政策和低碳税收政策的制定方面相对滞后,缺乏低碳产业发展的系统性规划,缺少对低碳消费品生产企业的信贷、税收优惠等方面的政策支持,从而使低碳产品生产企业在生产成本和技术研发等方面在商业竞争中处于劣势。
人类的经济社会生产、生活方式要实现向低碳转变,首先需要在观念上实现由高碳消费向低碳消费的转变,树立正确的低碳消费意识,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正如美国纽约世界观察研究所资深研究员艾伦·杜宁所言:“当大多数人看到一辆豪华汽车首先想到它导致空气污染而不是它所象征的社会地位的时候,环境道德就到来了。同样,当大多数人看到过度的包装,一次性产品或者一个新的购物中心而认为这些是对他们子孙犯罪而愤怒的时候,消费主义就处于衰退之中了。”[4]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改变人们的消费观念,建立可持续的低碳消费理念,提高人们的节约意识,鼓励消费者进行适度消费。所以,人们必须纠正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等错误的功利主义价值取向,拒绝广告消费、一次性消费、唯我消费等高碳消费理念。这些消费理念和行为会给社会和经济带来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危害。因此,发展低碳经济必须进行低碳消费理念的引导,实现低碳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培养正确的价值观,摆脱物质的奴役,积极倡导人道主义的消费意识,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低碳消费模式仅靠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的自律是不可能实现的,必须由政府来主导和推进。低碳政府是指坚守节能和环保的基本理念,以追求低碳价值为根本目标,以倡导低碳化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为主要职能,坚决贯彻执行低碳法律法规,政府在日常行政活动中带头倡导低碳排放标准。在建立低碳消费模式的过程中,政府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按照低碳排放的责任约束,将节能减排作为规范自身行政行为的指标进行行政绩效考核。加大节俭政府建设,对行政机关进行成本的精细化管控,降低资源的过量使用和浪费。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陆续出台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和加强作风建设六项禁令,为我国创建低碳型政府,倡导低碳消费率先作出了垂范。
企业是国民经济中资源消费和碳排放主体,伴随人们低碳消费意识的增强,把低碳消费模式作为企业价值考核的标准,使得广大企业积极进行技术创新,降能降耗,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能效,从而实现低碳排放、节能环保。实现企业生产过程中的低碳化需要企业具有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意识并且投入大规模的人力、物力,通过生产管理技术革新,从而降低企业单位能耗的碳排放,最终形成企业在生产管理过程中能源结构趋向多元化,以此带动产业结构升级。与此同时,企业也是低碳消费产品的提供者,是连接低碳生产性消费和低碳非生产性消费的桥梁。低碳消费模式作为一种新的经济生活方式,给经济增长和企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历史性机遇,我们要抓住机遇,对企业研发和生产低碳消费品给予强有力的支持,要意识到,只有企业提供低碳节能的消费品,使人们在消费时根据低碳化程度的需求有所选择,才能更加广泛和深入地推进全民低碳消费模式的发展。因此,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低碳觉醒才变得十分迫切。
法律手段是为了有效调控居民消费而采用的强制性立法手段,用法律手段对低碳消费方式进行调节和引导,要继续建立和健全低碳消费领域的法律法规体系。当前,我国关于节能减排的法律法规主要集中在生产性消费领域,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节约用电管理办法》、《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中国电力法》、《能源中长期规划纲要》等。直接规范人们日常消费行为的法律法规比较少,主要有《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节能产品惠民工程”高效节能房间空调器推广实施细则》等[5]。因此,我们有必要进一步加强个人消费领域的法规建设及有关消费引导方面的立法。运用法律手段规范低碳消费的意义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低碳消费需求的引导,让人们明白应当消费什么和应该怎样消费,促使居民消费生活方式朝着生态文明、低碳环保的方向发展。二是加大对高碳消费行为的处罚力度,使那些从事高碳消费活动、危害生态环境的单位和个体受到相关法律法规的严惩。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刘华容.关于中国建设低碳消费模式分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3]潘安敏,胡海洋,李文辉.城市低碳消费模式的选择[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1(2).
[4]赵敏.低碳消费方式实现途径探讨[J].经济问题探索,2011(2).
[5]许进杰.低碳消费增长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分析[J].消费经济,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