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化工工程建设的国际化路径——标准国际化与国际标准化

2014-08-15 00:52:19焦建国
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炼化国际标准石油化工

焦建国

(中国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100101)

石油化工工程建设标准是为在石油化工工程建设领域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石油化工建设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验收、维护及管理等活动,制定需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文件。该标准是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以保证工程建设的安全、质量、环境和公众利益为核心,以促进最佳的共同效益为目的,经协商一致并由一个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发布。石油化工工程建设标准化是一个制定标准、实施标准进而修订标准的过程,这是一个不断循环、螺旋式上升的运动过程。

目前石油化工建设领域通行的国际标准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和国际电信联盟(ITU)制定的标准,以及国际标准化组织确认并公布的其他国际组织制定的标准。这些标准得到各国的认同,成为国家之间的协调标准和处理贸易纠纷的重要基础。此外,世界上主要经济发达国家的国家标准和通行的团体标准,包括知名跨国企业标准在内的其他国际上公认的先进标准,如美国国家标准(ANSI)、德国国家标准(DIN)、美国材料与实验协会(ASTM)和美国IBM公司标准等,在石油化工建设领域内也适用较广。

我国石油化工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伴随着石油化工工业的发展取得了较大进步,已形成了结构合理、层次清晰的工程建设标准体系,并且在目前国内各行业标准化工作中处于较为领先的地位。近些年来,石油化工工程建设标准国际化工作也取得了新的突破。中国石化企业标准体系的建设也取得较为满意的成果。在石油化工工程建设标准化归口管理单位领导下,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简称炼化工程集团)承担了中心站和各专业技术委员会的大量日常工作,参与了绝大多数石油化工工程建设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中国石化炼化工程建设企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但与主要发达国家的标准国际化相比,还存在差距。本文立足炼化工程集团的实践,分析石油化工工程建设标准国际化的意义、存在的差距和问题以及相关对策。

1 石油化工工程建设标准国际化的意义

随着石油化工工程企业实施国际化战略,大力推进国际化经营,逐步实现境外炼化工程业务向高端化转移,迫切需要提升石油化工工程建设标准国际化水平,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主动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提高企业发展质量和效益。

1.1 推进国际化经营

经重组改制后,炼化工程集团于2013年5月23日在香港联交所H股主板成功上市。同时,明确了“建设世界一流炼化工程公司”的发展目标,确定了“一体化、国际化、差异化、持续创新、绿色低碳”五大战略。炼化工程集团不仅提供国内炼油化工、新型煤化工、天然气化工等工程服务,而且还重点实施国际化战略,大力拓展境外炼化工程业务,目前主要在中东沙特、阿联酋,中亚哈萨克斯坦,东南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及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开展技术咨询和承揽EPC工程总承包项目。

在执行境外炼化工程项目过程中,炼化工程集团作为项目承包方执行的标准都是项目业主明确要求的国际标准(如ISO、IEC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如美国API、ASME、ASTM标准、欧盟标准)、当地标准或其他国家的标准等,基本上没有或很少接触到中国的相关标准。因此,随着石油化工工程建设标准制修订水平的不断提高,需要更加主动地开展标准国际化工作,增强境外EPC工程项目业主采用中国相关石油化工工程建设标准的信心。我们的标准如得以采用,将有利于境外炼化工程项目的顺利中标或执行,甚至带动相关国产设备材料的出口。

1.2 维护自身利益,促进技术进步

标准是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结晶。近些年来,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装备,经过消化吸收再创新,中国石化可依靠自主技术建设世界先进水平的千万吨级炼厂,也已利用自主技术相继建成了天津和镇海各100万吨/年、武汉80万吨/年乙烯装置。同时,炼化工程集团在参与中国石化各类重点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工程建设实践经验。这些先进的自主技术和丰富的工程建设实践经验不仅为开展石油化工工程建设标准国际化工作奠定坚实基础,而且可以在参加讨论国际标准的技术会议上提出自己的技术要求,维护自身利益。同时还可以获得相关技术领域的最新发展动向和信息,有益于石油化工技术的进步。

1.3 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炼化工程集团在巩固传统石油炼制、石油化工、炼化一体化等业务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向新能源、替代能源和绿色低碳方向发展,拓展煤化工、天然气化工、生物化工等领域的工程服务业务。与此同时,也拥有了一批自主创新技术,比如完整产业链的煤制烯烃(MTO)等新型煤化工技术。通过积极开展新型煤化工方面的标准国际化工作,将该项技术纳入国际标准,能够促进技术推广和强化应用,形成产业化、国际化的良好局面,从而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2 我国石油化工工程建设标准国际化的措施

近年来,国内石油化工行业及相关企业通过建立“国外标准信息库”,准确掌握国际标准资源,以及开展与有关国外标准组织的交流与合作等途径,实现了石油化工工程建设标准国际化工作的突破。

2.1 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我国石油化工工业陆续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提高了石油化工工业的技术水平,也促进了石油化工工程建设标准的编制工作。通过积极跟踪、研究、消化吸收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结合石油化工工业的特点,相继完成了配管、机械、工业炉和自控等专业一些石油化工工程建设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编制,使得这些专业的标准与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基本接轨,有力地促进了石油化工工程设计水平的提高,以及市场竞争力的增强。例如,2002年工业炉的标准《一般炼油装置用火焰加热炉》SH/T3036-2003率先与国际标准(ISO标准)接轨,推动和大幅提升了工业炉的设计水平和建造水平。随后又对工业炉的标准《炼油厂加热炉炉管壁厚计算方法》SH/T3037进行了修订,并与国际标准进行了接轨。这些标准的技术性和先进性与国际标准逐步接近,极大地提升了加热炉的整体水平,并带动了加热炉配套标准的技术升级,使加热炉的技术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2.2 积极参加标准国际化活动

自2008年起,炼化工程集团多名机械工程、管道工程的专家代表中国石化分别参加美国石油学会(API)机械设备分会、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ASME)B31.3分会,并成为其技术委员,在获取最新技术信息、掌握和消化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石油化工储运工程、给水排水工程、总图运输工程、消防工程的技术专家积极学习和消化相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创造条件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活动,争取融入到国际标准化组织中。

3 我国石油化工工程建设标准国际化的现状

我国石油化工工程建设标准国际化工作的时间还不长,取得的成果还比较有限,总体上看具有以下特点。

3.1 采取统一管理、分工负责的管理体制

我国石油化工工程建设标准化实行“统一管理、分工负责”的管理体制,政府主管部门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积极开展标准国际化工作,标准按照属性划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国外主要发达国家如美国标准采用分散式标准管理办法。美国国家标准协会(ANSI)是负责美国自愿性标准(国家标准)管理和协调的民间机构,在编制过程中重视标准的链式结构,结合上游、中游、下游的企业,同时使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在标准的制定、实施、监督方面发挥各自的作用。美国这种自愿性标准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同时又能支持技术创新。欧盟鼓励欧盟范围内的企业自己编制各类相关标准,而且是推荐性的;但在安全、卫生与健康、环境保护等指标上都必须符合欧盟颁布的新方法指令。

3.2 以跟踪追赶和被动适应为主

我国石油化工工程建设标准基本上还是以跟踪追赶和被动适应为主。通过等同采用或修改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有些石油化工工程建设专业的标准技术水平与国外先进标准相当;但有些专业由于标准体系划分与国外不同,尚未开展标准国际化工作。国外石油化工行业标准多采用欧美发达国家的技术标准。实际上,欧美发达国家的相关标准已经占据了石油化工行业国际标准的制高点,如美国石油学会(API)、美国试验材料协会(ASTM)、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ASME)的相关标准均享有国际标准的地位。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还有很大的差距。

3.3 侧重于对工程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固化,创新性不足

现行的国内石油化工工程建设标准中,还有一些标准之间不协调,内容交叉重复,标准的深度和广度还有待加强。标准化工作侧重于对工程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固化,尚未与技术创新、质量保证、竞争力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关系。

与世界发达国家或地区(美国、欧盟)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需要在借鉴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基础上,加强自主研发工作,进一步完善我国石油化工工程建设标准体系;国外发达国家石油化工标准体系相对比较完善、系统配套、定期修订、不断更新,而且,管理这些标准的协会、学会拥有雄厚的技术储备和高水平的专家队伍,保证了标准技术的领先和实用。

另外,一些知名的国际石油化工企业、国际工程公司也将本企业几十年的工程和生产经验进行总结,制定了一系列较高水准的企业或公司标准规范,如 Shell、Foster Wheeler、Bechtel和DOW Chemical等。与此相比,我国大型企业在这方面的投入、研究和贡献还有待加强。

国内石油化工工程建设标准化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并且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面对开展标准国际化存在的差距和困难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使得石油化工工程建设标准更具先进性、适用性。

4 石油化工工程建设国际标准化与标准国际化的结合促进

国际标准化是指在国际范围内,由众多国家和组织共同参与的标准化活动,旨在协调各国、各地区标准化活动,研究、制定并推广采用国际标准,并就标准化有关问题进行交流和研讨,以促进全球经济、技术贸易的发展,保障人类安全、健康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国际标准就是国际标准化活动的成果。

开展石油化工工程建设标准国际化与国际标准化工作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标准国际化是由内而外的行动,是使我们自己的标准走向国际市场的过程;国际标准化是由外向内的行动,是加快了解国际标准,强化在国际标准中的发言权,提高国内标准质量与水平的过程。从企业角度看,两方面相互结合促进,才能助推自身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有效拓展国际炼化工程市场。

4.1 着重推进石油化工工程建设标准国际化

在继续扩大石油化工工程建设标准对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合理采用的同时,通过承担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国内技术对口单位的技术委员会(TC)、分技术委员会(SC)相关工作,加强交流与沟通,积极宣传目前石油化工工程建设标准的理念、技术水平、工程建设实践经验,以及标准的实用性、协调性与可操作性等,增进了解与信任,能够尽快融入到国际标准组织中,也使国内石油化工工程建设标准得到国际标准组织的认可和接受。如果国内已有技术对口单位,则应在相应国内技术对口单位的统一组织管理下,经报国家标准化主管部门批准,获得国际标准制修订信息,实质性参与相关国际会议、提名国际标准制修订注册专家和提交国际标准化新工作项目提案等国际标准化工作。

4.2 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

一是积极跟踪,合理转化。积极跟踪国际标准组织(ISO、IEC、ITU)和其他国际或区域性标准化组织的相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进行研究和对比,并结合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实际情况,及时、合理转化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增强对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支撑作用。

二是加强合作与交流。积极参与石油化工工程建设国际标准化活动,结识国际技术专家,便于这些专家及专家所在的企业之间建立广泛的联系,开拓视野,加强交流,开展合作,共同提高石油化工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三是专利与标准相结合。我国石油化工工业已形成了一批完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专利,通过有针对性的选择,将相关自主技术专利纳入标准中,制定出一批具有先进技术含量的石油化工工程建设标准,有利于参与石油化工工程建设国际标准化的相关活动。

4.3 加大培养专家队伍的力度

在参与石油化工工程建设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修订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支具有较高标准编制水平的专家队伍。但是,其中有的专家专业技术精湛,外语水平不够理想;有的外语水平很高,但缺乏国际标准化知识和经验等。因此,需要建立健全国际标准化人才培训体系,编写石油化工工程建设国际标准化活动培训教材,开展国际标准化工作程序和外语能力的培训,尽快培养一支具备国际标准化知识、懂专业技术和有较高外语交流能力的专家队伍。争取有更多合适的专家人才进入国际或区域标准化组织中央管理机构,ISO、IEC、ITU等国际标准化组织技术委员会(TC)和分技术委员会(SC),成为工作组(WG)召集人或注册专家;参加或承办ISO、IEC、ITU以及其他国际和区域标准化组织的技术会议。

总之,国内石油化工工业技术水平的迅速提高,以及工程建设实践经验的大量积累,推动石油化工工程建设标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同时,部分专业的标准积极开展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采标工作,也使石油化工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水平和质量得到较大的提升和加强,石油化工工程建设标准国际化工作已具备了坚实基础和有利条件。同时也要坚定、积极地开展标准国际化,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尽早实现主导石油化工工程建设国际标准制修订的突破,助推炼化工程集团以及整个石油化工工程建设领域国际化战略的实现。

[1]宋明顺,周立军. 标准化基础[M].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3.

[2]国家标准技术审查部.标准研制与审查[M].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3.

[3]王忠敏. 标准化基础知识实用教程[M].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0.

[4]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体系(石油化工部分)[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2009.

[5]周家祥.石化工程建设标准化发展状况与展望[J].石油化工建设,2013,35(2):18-21.

猜你喜欢
炼化国际标准石油化工
大庆炼化:首季完成68% 年利润额
《石油化工应用》2022年征订启事
国际标准ISO 22992-2:2020正式发布
压力表在炼化装置上的应用
《石油化工建设》第40卷总目次
石油炼化检维修化学清洗概述
CTTC中纺标:国际标准诞生记
石油化工工艺的探讨
《石油化工腐蚀与防护》2016年(第33卷)1~6期分类索引
我国参与编制多项光伏逆变器国际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