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中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应用

2014-08-15 00:45吴秀芳西南财经大学四川成都610072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研究性英语教学探究

吴秀芳(西南财经大学 四川 成都 610072)

研究性学习,在我国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方法。上世纪60年代,英美教育界兴起“校本研究”运动,提倡“教师即研究者”,要求教师注重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注重经验的总结和积累,以及规律的探索。而学生则应该像科学家一样,以主人的身份,在真实生活的情景中去感知外部世界,探索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自主学习,通过亲身体验来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就是说,教学过程是师生自主的、动态的、开放的、生成的生命体验。

一、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

“研究性学习”这个概念是由美国芝加哥大学施瓦布(J. Schwab)教授提出来的。被称为Inquiry Learning,即“探究式学习”,也译为“研究性学习”。他认为,教学活动必须重视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学习,注重学习过程和方法,使传统教学的“教师中心”让位于“学生中心”,“教材中心”让位于“方法中心”。施瓦布的教学理念强调:知识的获得虽然重要,但掌握知识的过程和方法更为重要,而探究式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良好途径。

哈佛大学教授布鲁纳的认知发现理论则认为:知识的获取无论其形式如何都表现为一种积极的认知过程。在此过程中,学习者就是积极的探究者,教师不包揽知识的灌输,而是作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参与者,为学生提供能够独立探索的情景。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也为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提供了理论支撑。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该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则认为,教学必须始终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激励学生思考,并照顾学生的个体需要,构建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再借助师生、生生等多重互

二、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笔者曾参加多年的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阅卷工作,发现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较差。再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中学和大学的英语教与学脱节外,还受其他许多因素的制约,如教学与考试的矛盾,整体性和个体性教学要求的矛盾,教材的难易度和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矛盾等。许多大学生沿袭了初高中时养成的被动学习习惯,重分数而不重学习过程,不愿积极主动发言,对教师布置的需要付出较多时间和精力的学习任务有抵触情绪等。英语四级考试统计结果显示,达到425分及格线的考生比例较低,表明中国大学生的实际英语应用能力比较弱,尤其在英语语言的输出方面更弱。

2013年12月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题型的变化,对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是一根指挥棒。新题型中首次出现了汉译英的段落翻译,这就要求学生从语篇层面去解读目标语言。这次的考试中不少学生对中国的“四大发明”,“阴历年”等翻译感到束手无策。写作方面,学生也常常表现为眼高手低,中文构思,然后牵强附会地用英语表达出来,因而文笔很生硬。在英语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的PPT做得很好,可是很多时候是照PPT念,或把要表达的东西写在纸上念,否则就不知如何表达了。制作有创意的PPT固然重要,但学会表达思想更重要。大学英语教学的除了表现在学生听、说、写、译的技能较差外,还表现在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效率缺乏关注。比如,大学教师很少批改学生的作业和进行点评,没有设计出足够多的能引发学生兴趣和思考的活动,第二课堂的活动开展得不够理想,等等。从学生的评教来看,学生对外语教师的总体满意度不高。

三 、引入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我国英语教学出现的“高投入低产出”的弊端,主要原因应归结于输入多,输出少,重“教”轻“学”的“教育文化”所致。因此,大学英语教学要充分调动或运用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在输出方面积极创造条件,引入探究式学习方法,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学生的第二课堂监控,改革考试形式和内容,才能更好地满足大学生接受高质量、多样化大学英语教学的需求,才能更好地培养出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大学英语教学必须改革,而要推进改革,必须自觉遵循外语教学规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与实践,才能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外语教学的新路。

探究式学习中的教与学,是辩证的统一关系。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活动。

我国外语教学中要解决的问题是多方面的,但师生观念的转变却是首要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语言是人们基于对世界进行“互动体验”和“认知加工”而形成的。施瓦布的实践研究模式认为,课程理论应该是多元的。具体到教学实践中,我认为不能机械地应用某一理论,而是应根据课程的实际需要,有目的、有根据地对相关理论进行分析和选择地使用。课程不应该以事先规定好的结果为中心,而应以学生的行为为中心。因此,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本身就构成了目标,即目标内在于过程,具有生成性。在认识上,可以从交际的性质与规律寻找群体交际方法的可行性。例如,在英语教学中充分运用现代提倡的教学法,如合作法、调查法、因果分析法、观察法、任务法、角色法、研讨法等,全面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此外,为了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学生的作业,课内外活动必须要有反馈、点评和成绩记载。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四、模块课程《美国文化概况》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应用体会

(一)“模块课程”的特点

“模块课程”是学生自由选修的课程。是一个介于零件与整体之间的“组件”和“部件”,由一定数量的“课程零件”构成。模块课程突出“模块”本身的相对独立性,可以根据一定的原则对其进行灵活拆分或组合。作为教改课程,它给了教师较大的自主权。

模块课程《美国文化概况》的培养目标是拓展学生的视野及思考维度,培养学生对一些文化现象进行纵深分析的能力,并养成批判性思考的习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的英语水平将进一步提高,并在一定程度上为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模式

主题讨论式:课堂采用“主题讨论”的教学模式。教学设计的问题必须是启发式的,而非灌输式的。要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求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使他们处在对知识的渴求状态中。所选的每个单元为一个主题,围绕主题,教师和学生共同参加设计和完成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其中的许多活动常常是相互混合,交叉多样的,而且需要延伸到学生的第二课堂。

创设情境,启发探索:比如:第4单元 美国政体。虽然美国实行的是“三权分离”的联邦制,但在其实际操作过程中,仍然做着许多违反宪法的事。因此这个单元可结合现实,引入斯诺登事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辩论赛,教师可给学生提供相关的词汇和短语,介绍辩论的常用技巧,指导学生阅读相关文章,在组与组之间开展辩论。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学习写剧本或者以访谈的形式进行情景对话等。为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还可以让学生预测斯诺登的命运,并分析这样预测的原因。类似的教学活动将过去、现在与未来融合进“现实”,通过观察现在所发生的事情,来了解和推断未来可能会发生的事,因而能让学生获得前瞻性认识世界的能力,学会把握未来;还能从中让学生了解美国这个超级强国为了维护自身的国家利益,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实行的双重标准。又比如第九单元,美国20世纪60年代的社会运动。这些运动似乎远离了学生的生活,显得很过时。但如果教师先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课前观看原版电影《阿甘正传》,就会发现那个年代的三大运动在这部影片中是如何巧妙地被穿插在一起,为电影提供历史背景的;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剪辑电影,进行配音表演。为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还可以组织学生对话民权领袖Martin Luther King和Malcolm X,或者从这两位民权领袖的生活经历,采用的策略和结局等来分析他们的异同。

给学生指派的任务可以是多种多样的,目的是把听、说、读、写、译等技能结合在一起,或者使用有分有合的训练方法促进学生的外语习得。把探究式的学习方法运用到英语学习中,通过learning by doing,调动他们各种感觉器官,甚至是第六感官,这样生成的记忆才能更长久,更深刻 。总之,理论的运用必须结合教学实践,才能挖掘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

(三)教材的活用

教材是统一的,但对教材的开发则可以是无限的。教学活动虽然围绕教材,却不应被教材束缚,而应该灵活地使用教材,补充内容。比如:《美国文化概况》使用的教材是《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入门》(高等教育出版社), 里面有的单元就可以加以延伸,变成学习、思考、研究、创作、写作和口、笔译等活动的过程。

除了了解美国经济的概况,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探讨与经济相关的问题。如As a university student of economics ,how can you make big money for yourself as well as for big China ?当然,教师也可以从另一角度组织学生探讨为什么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率比本科生高,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到基层去工作。比如:Suppose you were one of the soon-to-be college graduates,would you accept one of most grassroots jobs or would you choose to wait for one year or even longer for a suitable job? Write a short essay explaining your choice and the reasons behind this choice. 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第八单元美国教育来探讨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如:Bill Gates (Microsoft)dropped out of Harvard University. Mark Zuckerberg (Facebook) dropped out of Harvard University. Steve Jobs (Apple) dropped out of Reed College......Check out the list of the famous dropouts(退学的人). What is your opinion on this phenomenon? How can we make college education more practical?

再如:第6单元是美国宗教文化。由于中国学生日常生活很少接触宗教,加之课文里面出现了不少陌生的词汇和术语,多数学生对这个单元不感兴趣。而学习兴趣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因为一个人只有在学习兴趣的引导下,才能自觉地和创造性地进行学习和研究,使学习效率大幅度的提高。因此,这个单元的内容应该有选择性地学,并补充内容。可以学唱圣诞歌曲,比如:Jingle Bell , Silent Night 。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一些《圣经》里的典故和成语的来龙去脉。教师可以筛选出使用频率较高的典故和习语,让每个学生从中准备两三个《圣经》典故和成语。先让他们在自己小组里相互叙述,然后在课堂上教师任意地抽查一些小组,被抽查到的小组成员的分数都是一样的,以此提高整体学习的效果。

(四)引入探究式学习方法,拓展第二课堂

无容置疑,探究式学习方法可以把学生的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把课堂的“一言堂”变为“群言堂”,其科学性自不待言。但采用探究式学习方法所需要的时间光靠课堂上的有限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课堂教学必须延伸化。举个例子:我们想让学生掌握人体构造,老师拿一张图片,或在PPT上展示给学生看,显然没有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制作一个人体骨架(skeleton)花的时间多,记忆深刻。同样道理,我们给学生放一个视频材料,不作解释,或者只让听懂的学生回答问题,显然没有让学生都听懂,而且动手把里面的主要内容写出来掌握的东西多。外语知识和信息的输入和输出都必须是多渠道的。在输出过程中产生的“发现”是进一步学习的重要环节。除了课堂上给学生提供英语学习的语言环境外,教师还需为学生创造第二课堂相互协作的学习环境,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更深层次的学习。

转变教学观念,把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应用到大学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是大学英语改革的必然趋势。师生通过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情景创设和互动,延伸第一课堂,监控学生的学习过程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达到研究性学习的最终目的。

[1] 夏纪梅,冯芃.现代外语教学理念与行动[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 王升.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教育[M].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3] 王守仁.坚持科学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观[J].外语界.2013(6).

[4] C.J Brumf i t and K. Johnson.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Teaching [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8.

[5] Bernard Spolsky.Conditions for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M].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8.

猜你喜欢
研究性英语教学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实践,让研究性学习课堂精彩起来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学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浅谈“研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