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 言 刘繁荣
(广西百色学院,广西 百色 533000)
一个执政党能否长期执政,能否保持长久不衰的生命力,关键在于执政党的自身建设。保持党的纯洁性和反腐败都是我国执政党自身建设的主要手段。腐败会危害党和国家的形象,会削弱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进而威胁政府存在的合法性。反腐败是我国执政党当前面临的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纵观这些年我国反腐的成效,廉政建设是一大有效手段。廉政文化是廉政建设的核心,因此有必要弄清廉政文化的概念及腐败成因。
“廉政”一词最早出现在《明史·刘大夏传》中,景公问晏子曰:“廉政而长久,其行何也?”“廉政”一词即指廉洁为政。“文化”一词较早见之于战国末年儒生编辑的《易·贲卦·象传》: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西汉后“文化”一词作为一整体显现于《说苑·指武》:“文化内辑,武功外悠。”在古代“文化”一词意思多指以文教化。2004年中共中央纪委四次全会提出“要大力推进廉政文化建设,积极倡导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社会风尚。”“廉政文化”一词正式出现并在学界达成共识,即指人们关于廉政的知识、信仰、规范和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方式及社会评价的总和,是廉洁从政行为在文化和观念上的反映。从这个定义我们可以得知,廉政文化应该包含三层要义,即认知层面、价值观层面、实践层面的内容。
关于“腐败”的定义,自由经济学家哈耶克认为:“腐败乃是那种强迫我们的意志服从于其他人的意志的权力,亦即利用我们对抗我们自己的意志以实现其他人的目的的权力。”塞缪尔·亨廷顿在《变化中的政治秩序》一书中认为:“腐化是公职人员为实现私利而违反公认规范的行为,基本形式是政治权力与财富的交换。”[1]国内学者则认为,腐败是公共权力的非公共运用;或指为谋取私利而侵犯公众利益,腐蚀、破坏某种现存社会关系的行为。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把腐败定义为指占据权力的公职人员运用手中的权力非法的谋取私利的行为。滋生腐败的条件相当复杂,就目前我国而言大致归纳如下:
所谓特权是指占有权力者拥有超于该职务、法律规章、制度等规定外的权力,常表现为搞特殊化。特权的行为体包含两部分:一是指权力占有人;二是指受该权利所支配而奉承权威的人,这种人在权威面前通常会千方百计的给其领导者创造行使特权的权力,千方百计的奉承和服务领导。这种特权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例如领导打招呼的事,无论多难也要办到。正是由于特权思想存在于掌权者和被权力支配的人心中,才使得掌权者的欲望能得到满足。因此,放纵其私欲、大搞特殊化必然会催生腐败。
所谓“一把手”是指在各级国家机关、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及企事业单位中拥有最高权力的领导者。“一把手”主要的标志是在该单位中拥有实际上的财政权、人事权、薪资调整权及最终决定权。“一把手”掌握诸多重权,又是一人独断,面对诱惑如果不慎重,必然会走向腐败的深渊。2012年京华时报报道称“近日,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所作的报告中披露,审计署共向有关部门移送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和经济犯罪案件112起,涉及300多人,其中涉及司局级及以上官员22人。分析这些经济犯罪案件的特点,一把手利用职权牟取私利、参与作案的职务腐败问题较为突出。”[2]
人是一个有欲望的存在体,也是一个有目的性的存在体。一个人如果过于追求物化的生活方式,必然会精神贫乏而私欲增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物质产品的极大丰富,容易使人们束缚于物化的生活方式,盲目的追逐豪宅、豪车等。商业背后隐藏的巨大物质利益诱惑与掌权者私欲膨涨的结合导致权钱交易成为可能。一旦放松警惕,权力掌握者极易逐波随流,这就无可避免的会滋生腐败。
诸如官本位思想导致官员萌生特权想法;宗派思想导致人事任免中任人唯亲之风盛行;人情世故思想导致官员升迁不谋政绩靠拉关系走后门;中庸思想导致官员不思进取,怕得罪人,处理问题力求“圆滑”等。这些旧式残余思想是滋生权力腐败的温床。此外,一些社会旧习根深蒂固的存在于民俗民风中,如攀亲认根、逢年过节送礼等,也变相助长了官员受贿的腐败之风。
除上述原因外,监督机制及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也极易导致腐败现象的滋生。
西方学界普遍认同“文化是制度之母”,这句话值得我们反思。文化是一种拥有强大的价值导向作用的力量。制度上的设计必须依托文化,而且文化具有解放人本身的功能,具有使人摆脱异化、认清自我的功能。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3]制度建设是廉政文化建设的载体,推进廉政文化建设还需要发挥它自身的理论优势和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为此,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应从认知层面、价值观层面、实践层面展开。具体如下:
廉政文化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人对腐败的理解及对廉政实践方式的探索都值得我们深挖掘。而廉政文化观与社会主义价值观之间的关系、廉政文化与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廉政文化与我国当前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等都需要我们花大力气去研究。廉政文化本身的理论构建、核心内涵、实践方式等都需要理论研究者去不断补充和完善。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经济工作和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优秀的传统文化及历史等知识,让广大党员干部深化理论素养、树立崇高信仰、牢记党的宗旨,肩负历史与国家的使命,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此外思想政治教育还必须让广大党员干部认清腐败的危害,知荣辱、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强化公仆意识,把“为民、务实、清廉”为核心的廉政文化价值观在工作上落到实处。最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努力提升自身理论水平,特别是要努力创新教育方式,借助新媒体技术抓好反腐倡廉的教育工作。
前总理温家宝在《求是》杂志上发文指出:“只有在广泛有效的监督之下,政府才不会懈怠,才能有效遏制滥用权力和以权谋私。”亨廷顿在《变化中的政治秩序》一书中谈到“判断腐化与否,首先需要基本承认公职和私权之间的基本区别”[5]换句话说,要监督权力是否滥用,首先要区分什么是公权,什么是私权,或者区分出什么是腐败,腐败的标准及其表现是什么。这就要求我们要大力完善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详细说明腐败的构成条件,及标注清楚公权、私权的范围。权力的限制必须靠有效的监督和法律制度的约束,这就要求我们要扩大政治参与,培育民众的监督意识。为此,首先要在党内和群众间大力普及法律法规知识,让大家了解什么是监督权,怎样行使监督权。其次,鼓励民众对权力进行监督。再次,要千方百计的创造条件让民众参与政治管理,参与对权力的监督。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提纲》里曾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6]人是社会上的人,人的行为与思想受社会的影响和制约。社会风气必然或多或少的影响到社会中的个人。社会上的旧风俗如过年过节送礼;社会上残留的旧思想、旧观念如特权思想、宗派思想、人治大于法制思想等,对廉政文化建设危害极大,要着力破除。为此,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新风尚,大力宣传好社会主义的荣辱观、职业道德观、廉政观、法制观及科学发展观,用社会主义的民主思想、监督意识、法制意识、廉政思想消除社会旧风俗、旧观念。只有营造好社会的新风尚,才能有力推动廉政文化建设,才能有效遏制腐败文化。
康德曾在《纯粹理性批判》一书中说,“这个世界上唯有两件东西能让我们的心灵感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顶上的灿烂星空,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共同生活及其行为准则与规范。自古以来,我国历代都重视以德治国,特别是注重考核官员的德行,“古代对官吏的道德要求,主要体现在公、善、慎、廉上。”所谓官德就是指官员恪守职业道德、做人的道德及保持政治操。学者夏学銮分析认为“官德”包括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做人道德,这是底线。第二个层面是社会公德,对官员在这方面的要求要比普通人高。第三个层面则是职业伦理,也就是公务员的职业道德,例如忠诚、服从、公仆意识等。所以官德评价可以从以上三个方面展开,并且对考核项目加以细化。官德是考核官员自身内省的主要标准,官德的考核内容除上述外还应该包括公务员体系内的考核内容和社会民众的评价。此外要加大榜样宣传,树立典型,大力宣传廉政官员形象,形成一股廉洁之风。
毛泽东在1945年的《论联合政府》报告中提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7]毛泽东对“人民群众”的了解是很深、很全面的,在工作中他要求“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战略上他提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8]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就是党走群众路线的伟大结晶,是党提出的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真实写照。历史经验证明,任何脱离人民的实践,终究是要失败的。廉政文化的建设必须坚持走群众路线,把廉政文化建设工作建立在依靠群众、深入群众的基础上,激发群众的创造性,让群众参与其中。为此,廉政文化建设必须考虑到群众的实际,贴近群众的生活,让廉政文化通俗易懂,积极推动廉政文化进社区、学校、家庭、企业和农村。此外,要鼓励群众对廉政文化建设进行理论创新、宣传方式的创新等等。
[1][5][美]塞缪尔·P·亨廷顿.《变化中的政治秩序》[M].王冠华,刘为,等,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社,2008.45-46.
[2]岳中云.《一把手职务腐败应从制度上根治》[N].京华时报,2012-06-29.
[3][德]恩格斯.反杜林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58.
[4]温家宝.《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J].《求是》,2012,(8).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6.
[7]《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31.
[8]《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