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文化输出对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启示

2014-08-15 00:49
三晋基层治理 2014年3期
关键词:文化软实力实力文化产业

熊 华

(南京政治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3)

所谓文化软实力简单地说就是指文化的影响力,向内生成凝聚力,向外则表现为竞争力。从这个视角来说,文化外交尤其是文化输出,就是文化软实力的运用过程。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文化为核心的“软实力”成为国际竞争的核心因素之一。

据报道,我国目前的文化影响力排全球第七,但事实上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诸多不足,特别是与排名前几位的国家(如美国)相比,不论是在文化体制方面还是在文化发展战略方面都存在许多“短板”。如何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不容忽视的课题。美国在文化建设方面特别是文化外交、文化输出方面可以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尽管我们与美国的社会制度、文化体制不同,但美国的文化输出对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建设仍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美国文化输出的状况与主要特点

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军事对峙有其局限性,特别是核武器出现后形成核威慑力量的平衡与制约,世界发生大规模战争的概率降低。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为维持其世界霸主的地位,不断通过文化输出等手段,将其所谓“普世价值”在国际上广泛传播。美国文化输出成就的取得源于如下特点。

(一)文化自信与全球传播理念

美国的“文化软实力”战略与政治战略相辅相成,其中文化战略是其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有清晰的“文化立国”策略,十分注重文化输出和文化产业发展。美国文化战略制定的一个前提是其文化自信,很多美国人认为美国是“高尚的国家”,是“世界的救世主”、“自由的灯塔”等。在这种“天赋使命论”的支配下,美国从建国伊始就开始了文化与价值观念的对外输出,而且这种输出与传播是面向全球和人类的。美国人宣扬:“尽管我们之间存在着语言和种族、政治与政策的差别,但我们作为人类的经历具有共同性。”[1]美国借助全球贸易化之机,迅速占领国外文化市场。如美国电影制作只占全球的6%,但市场占有则达到80%。

(二)官方传播与民间传播相结合

美国政府正式开始文化外交是二战期间,特别是冷战开始后,文化外交成为美国外交的重要手段。美国于2003年7月成立了国务院文化外交咨询委员会,主要为国务卿如何运用外交政策提供建议,该机构的成立是美国外交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事件。美国还有很多非政府力量参与文化外交,主要由个人、志愿者组织、基金会等组成。个人主要包括学生和商人,他们在全球各地与各国各地区人民互动学习;志愿者组织是数量最大、样式最多的组织,他们与政府签订有偿服务合同,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向其他国家宣传美国的价值观念。

(三)运用现代传媒实施“柔性传播”

美国的文化输出是区别于军事干涉和经济渗透的一种新的全球化战略。这种文化输出看似没有明显的政治目的,实际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改变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美国外交文化战略实施主要依靠媒体。美国制作了全世界一半以上的电视节目,互联网上英文信息占70%以上。美国同时也将本国的电影、艺术和文学等变成实现其政治目的的重要手段,以更加“温柔”的方式,宣扬美国是世界领导人的形象。

(四)以经济与科技为支撑,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美国的文化产业现已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文化产业作为美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承担着向外传播文化观念和意识形态的职能。“美国凭借自身强大的经济、科技等硬实力使美国文化产业能够在对外输出文化产品的过程中,源源不断地传播美国的文化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从而成为文化全球化时代主流文化的塑造者。”[2]美国经济上的强势增强了“美国文化”的扩张力,“美国文化”的扩张又提升了美国的经济实力。如在美国400强公司中,有72家是文化企业;美国出口第一的是航天业,第二就是音像业。美国文化产业的成功不是偶然的:首先是多元的投资主体。美国文化产业的主体是政府,但也吸收其他资金来源,例如美国著名的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背后就有许多金融机构资助。再次是科技力量的强大支撑。科技的发达进一步促进了美国文化产业的海外扩展。

二、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成就及存在问题

(一)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成就

建国以来,我国的文化事业发展迅速,不论是传统文化还是“红色文化”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语境下,文化软实力的内涵包含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凝聚力,文化传统的吸引力与凝聚力,文化的传播力、渗透力与辐射力,文化的创新能力与发展活力。”[3]这标志着“文化软实力”已成为我国当前文化建设的关注点。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提出了一系列重大命题和战略,注重主流意识形态引领,挖掘、保护、弘扬传统文化,加强国际文化交流,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在国际上已有一定影响。

1.文化交流力度日益增大

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底蕴深厚、源远流长。时下,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关注了解学习中国文化,很多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公司和组织都建有中文网站。全球的“汉语热”逐渐升温,发展强劲:据教育部统计数字显示,“2003年全球各类学习汉语人数为3000多万,欧美国家学习汉语的增幅更是保持在每年40%左右”[4]。中国文化的外在之美也越来越受到外国人的关注,饮食、艺术、山水风光等每年都吸引大批国外游人。通过一系列交流活动,中国向世界展示了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大国的底蕴,也向各国展示了和平、友好的国家形象。

2.文化交流范围日益拓宽

习近平在他的七年知青岁月中,目睹了村民们的贫困生活。那时他暗暗下定决心,有朝一日,若能有所作为,一定要改变百姓们的贫穷状况。

由于我国人口构成复杂、疆域宽广,国外对中国的变化缺乏深入了解,特别是我国社会制度的独特性也增加了外界深入理解我国文化的难度,加之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家抛出“中国威胁论”等误导国际舆论,国外对中国文化存有偏见或误解。文化的差异是无法避免的,减少误解要通过多与其他国家进行文化交流,缩小文化差异。近年来,我国与多个国家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交流活动,“与世界上122个国家签订了文化合作协定,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不同形式的文化往来,与数千个国家和国家文化组织保持着各种形式的联系,而且交流范围也涉及文化的各个方面”[5]。从巴西的“汉字展”到各国的孔子学院,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交流让世界不断领略中国文化瑰宝的魅力。

(二)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短板”

1.文化内涵建设仍不完善

前几年,美国以中国国宝为题材创作了电影——《功夫熊猫》,取得了高票房回报,这部影片面世的实质是中国特色的资源被别人拿去利用,并被赋予西方的文化价值观。这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保护敲响了警钟,说明我们在传统文化利用和保护方面的漏洞还很大。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建设目前面临着诸多挑战: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临挑战。在市场化条件下,“功利主义”盛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面临诸多西方价值观的“围剿”。其次,民族文化受到外来文化的严重冲击。很多国人不能正确对待外来文化,一味地崇洋媚外,很大一部分青年人对传统文化不屑一顾甚至刻意排斥。“在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西方文化及其价值观念的同时,西方文化的负面如极端利己主义和拜金主义、非道德倾向、混乱的价值观取向、功利主义等观念已经开始颠覆中国民族优良的文化传统,对中国传统道德的吸引力和文化的凝聚力、影响力形成强大的冲击,我国的文化安全面临着严重威胁。”[6]

2.文化产业发展滞后

我国是一个文化资源大国,但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则相对滞后,与文化与经济和军事等方面发展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我国文化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很多问题:“一是对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思想观念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要求;二是经营性文化产业脱离市场,缺乏活力;三是文化产业政策不完善,立法层次低,统计指标体系不健全,专门人才缺乏;四是文化体制改革滞后,产业结构调整乏力,社会化、市场化程度低;五是部门分割、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现象严重,难以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六是文化产品科技含量低,创新能力不足,竞争能力不强”[7]。现有的文化设施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文化产品出口难、国际认知度差;文化产业规模小、档次低。

3.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不强

虽然我国当前文化影响力指数排世界第七,但这并不是完全靠文化自身取得的成绩,一定程度上是沾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光。如“汉语热”等现象,很多情况下不只是依靠文化自身的魅力,而是受到经济利益的吸引和驱动形成的。英国首相撒切尔说过:“中国不会成为超级大国,因为中国没有影响国际的学说,中国出口的是电视机,而不是思想观念。”[8]或许很多人认为这个观点过于极端,但这却是我国文化出口的现状。我国在文化交流方面基本处于守势,在进出口环节总是“入超”,整体说来我国文化在国际上吸引力不强、影响力较弱都是不争的事实。

四、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几点措施

(一)加强内涵建设提升国际认知度

“文化软实力”的强弱主要与一国文化向人类社会提供的共享价值大小以及共享程度相关。如果一个国家的文化只是追求一己利益的意识形态,很快就会丧失生命力。我国在“文化软实力”建设过程中,对外要提倡文化多元化,不分国家大小共同发展;对内要抵制各种腐朽思想影响,加强思想阵地的监管,坚持求同存异。我们要挖掘出中国文化的世界价值,向世界昭示中国文化的“和谐”理念,有效应对“文明冲突论”和“中国威胁论”等污蔑中国的言论。

(二)继承和创新传统文化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深深地熔铸着文化的力量。”[7]确保文化的民族性和开放性兼容是我国当前文化发展的重要任务。一方面,要对传统文化的内容进行系统总结和科学梳理,坚持古为今用,将其中不符合时代精神的内容剔除出去,对其中的精华部分给予新的诠释和重构,使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协调,与现代社会适应。另一方面,每一个国家都不能脱离文化全球化这个现实孤立地发展本国文化,要使文化永葆活力就要博采众长。“要想使我们的文化站在世界文化发展的最前沿,就必须充分尊重不同民族、宗教和文明的多样性,推动各种文明的相互交流,以求共同进步,共同发展。”[9]总之,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自豪、礼敬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在此基础上,以开阔的视野紧跟世界文化潮流,借鉴国外的优秀成果,推进我国的文化创新。

(三)加大文化产业发展力度。

首先,要优化文化资源配置。积极培育文化市场主体,调动民间资金,鼓励和引导文化消费,调动公众的参与积极性,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其次,要发挥中华传统文化的优势。通过现代化的理念和手段,凝练传统文化的精华,增强民族文化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再次,要形成与时代相适应的文化产业格局。制定切实可行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培育新型市场主体,大力加强重点文化项目建设。

[1]http://news.xinhuanet.com/[EB/OL].2006-10-16.

[2]杨明辉.美国文化产业与对外文化战略[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6,(5).

[3]http://news.xinhuanet.com/[EB/OL].2007-10-24.

[4]“汉语热”彰显中国年软实力 [N].参考消息(特刊),2005-3-24.

[5]陈正良.中国“软实力”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6]门洪华.中国软实力评估报告(上)[J].国际观察,2007,(2).

[7]石靓砉.美国文化外交的发展及对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启示[D].湘潭:湘潭大学,2011.

[8]龚铁鹰.软权力的系统分析[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188.

[9]邓显超.中国文化发展战略研究[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9.186.

猜你喜欢
文化软实力实力文化产业
软实力致胜
实力抢镜
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当务之急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场上拼实力,场下拼表情,就这么拼了
人文城市应成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目标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浅析当代形式下中国文化在德国的影响及渗透
文化软实力视角下的标识语翻译规范化研究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