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 峰
水是生命之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由于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人多水少,水土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布局不相匹配,水资源短缺、水旱灾害、水体污染等问题十分突出,致使保护水资源问题已成为具有基础性、全面性和战略性的重大问题。然而水资源的破坏不是偶然发生的,它是人类生存发展过程中诸多矛盾堆积激化的结果,而且水资源的破坏从根本上影响了人的生存环境,这促使我们对保护水资源进行反思。
我国是世界上严重缺水的国家之一。据统计,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2 200立方米,不到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四分之一,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供水不足。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我国用水总量将进一步增加,估计到2030年左右将出现用水高峰,到那时我们将进入严重缺水时代。
水在哺育生灵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灾害,水旱灾害对人类生存和发展造成极大的挑战。全国约有10%的土地受洪水威胁,因为洪灾,全国年均经济损失1 100多亿元,每年受灾耕地面积达2亿多亩。同时,我国旱灾也比较严重。据分析统计,现在全国每年缺水总量为300~400亿立方米,许多地区工农业争水、城乡争水、超采地下水和挤占生态用水现象越来越突出。每年造成成千上万人饮水困难,直接影响工业产值2 300多亿元。
我国水资源面临严峻形势,人均淡水资源量低,淡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衡,水资源利用效益差、浪费严重。水污染严重,不少地区和流域水污染呈现出支流向干流延伸,城市向农村蔓延,地表向地下渗透,陆地向海洋发展的趋势。近几年来我国废水、污水排放量以每年18亿立方米的速度增加,全国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每天的排放量近1.64亿立方米,其中80%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域。水资源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短缺资源,成为制约建设小康社会的瓶颈之一。因此,对我国的水污染防治需给予高度的重视,以实现我国水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1.大力推广节水工艺,节水设备和节水器具。新建、改建、扩建的工业项目,项目主管部门在批准建设和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取水许可时,以生产工艺达到省规定的取水定额要求为标准;对新建居民生活用水、机关事业单位及商业服务业等用水强制推广使用节水型用水器具,凡不符合要求的,不得投入使用。通过多种方式促进现有非节水型器具改造,对现有居民住宅供水计量设施全部实行户表外移改造,所需资金由地方财政、供水企业和用户承担,对新建居民住宅要严格按照“供水计量设施户外设置”要求进行建设。
2.调整农业结构,建设节水型高效农业。推广抗旱优质农作物品种,推广工程措施、管理措施、农艺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高效节水农业配套技术,农业用水逐步实行计量管理,总量控制,实行节奖超罚制度,适时开征农业水资源费,由工程节水向制度节水转变。
3.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突出抓好水权分配、定额制定、结构调整、计量监测和制度建设,通过用水制度改革,建立与用水指标控制相适应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大力开展节水型社区和节水型企业创建活动。
1.贯彻水资源论证制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重大建设项目的布局,应与当地水资源条件相适应,并进行科学论证。项目取水先期进行水资源论证,论证通过后方能由项目主管部门立项。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空间布局,切实做到以水定产业,以水定规模,以水定发展,确保用水安全,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可持续发展。
2.做好水资源优化配置。鼓励使用再生水、汛期雨水等非传统水资源,优先利用浅层地下水,控制开采深层地下水,综合采取行政和经济手段,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
1.对现有入河排污口进行登记,建立入河排污口管理档案。此后设置入河排污口的,应当在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之前,向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入河排污口设置申请,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合理设置。
2.积极推进城镇居民区、机关事业单位及商业服务业等再生水设施建设。建筑面积在万平方米以上的居民住宅小区及新建大型文化、教育、宾馆、饭店设施,都必须配套建设再生水利用设施;没有再生水利用设施的在建大型公建工程,也要完善再生水配套设施。
3.加快城市排水管网建设,要按照“先排水管网、后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原则,加快城市排水管网建设。在建设时,必须建设雨水管网和污水管网,推行雨污分流排水体系;在对城市道路进行建设改造的同时,要同时对城市排水管网进行雨、污分流改造和完善,提高污水收水率。
1.加大水资源费征收力度。征收水资源费是优化配置水资源、促进节约用水的重要措施。全国范围内使用自备井的单位和个人都应当按规定缴纳水资源费,水资源费主要用于水资源管理、节约、保护工作,不得挪作他用。
2.加强取水的科学管理工作,全面推动水资源远程监控系统建设、智能水表等科技含量高的计量设施安装工作。所有自备井都要安装计量设施,实现水资源计量、收费和管理科学化、现代化、规范化。
水资源管理、水价改革和节约用水,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实施难度大,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确保责任到位、政策到位。对违法、违规行为要依法查处,确保各项制度措施落实到位。要大力做好宣传工作,使人民群众充分认识我国水资源的严峻形势,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形成“节水光荣,浪费可耻”的良好社会风尚,形成共建节约型社会的合力。
水是地球生物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水资源是维系地球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中国水资源现状不容乐观,保护水资源刻不容缓。国家相关部门要采取措施,健全水资源方面的法制,注重水资源的保护、开发与利用;要形成节约用水的良好风尚,呼吁人们保护每一滴水;公民必须意识到水资源的重要性,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保护和节约水资源,从而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