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教育对医学生感恩意识的作用及意义1)

2014-08-15 00:50刘东玲向梦思蒋婷轶
护理研究 2014年9期
关键词:责任感医学院校医学生

崔 赛,刘东玲,向梦思,蒋婷轶

“感恩”就是对自然、社会和他人给予自己的恩惠和方便由衷认可,并真诚回报的一种认识、情感和行为[1]。Diener[2]认为,感恩就是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予自己带来的恩惠和方便在内心的认可,并意欲回馈的一种认识和情怀。感恩教育,是教育工作者运用一定的方法与手段,对受教育者有目的、有步骤地实施识恩、知恩、感恩、报恩的人文素质教育[3]。感恩教育不仅仅是一种道德教育,更是一种人性教育和情感教育。对医学生实施感恩教育能够引导医学生自省增强其感恩意识,为其临床实习和工作做好思想铺垫,增强其自我效能感使其能对病人对工作回馈以感恩的目光,培养医学生高尚的医德,为医学院校开展德育教育提供参考。所以可以将医学院校学生感恩教育界定为是医学院校为适应社会的医德要求,通过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开展各种感恩教育活动,使感恩认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过程。

1 医学生感恩教育的研究现状及原因分析

在大学生感恩意识现状的研究方面,申正付等[4]认为,女大学生感恩倾向明显高于男生,并对比做了具体分析,与马云献等[5]观点相反,并且还提出了个体的感恩倾向与来源地有关,城市大学生高于农村,这与农村大学生经济压力还有生活中的各种困难有关,而且与张海生等[6-8]对独生子女的担忧不同。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道德教育的普及和推广独生子女的感恩倾向明显高于非独生子女。曹冬雷等[9]认为,医学生在“知恩、识恩、感恩、报恩、施恩”5方面存在差异,知行分离现象比较明显。毛磊焱等[10]对免费医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大部分免费医学生思想积极向上、内心存有感恩意识,了解一些感恩的意义和价值,但对感恩的内在认识与外在行为不相统一且社会责任感不强。周美等[11,12]认为当代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主流是正确的、积极向上的,只有部分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消极的、错误的。王欣欣等[13]指出了医学生责任感的缺失的主要表现是学医目的趋于功利化、责任道德趋于淡化、社会责任趋于自私化、对待病人趋于淡漠化、自我责任趋于轻视化。造成当今医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可从社会、学校、家庭、自身4个方面分析。院内教育与院外教育的脱节,伊甸园般的院内教育与充满欲望与功利的院外教育相冲击,是造成医学生感恩意识缺乏的重要原因。而针对高校的感恩教育,许兆峰等[14]指出主要是当今高校的教学目标切入点偏离,忽视了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以教学为主的社会责任逐渐淡化。家庭是教育的起点,严光菊[15]提出医学生感恩德性的养成必须夯实家庭的养成教育。从自身的角度,曾海金等[16]认为实施感恩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护生的道德意识,让护生知恩于心,感恩于行,能用实际行动报答父母,回报师长,报效祖国,回馈社会。

2 医学生感恩教育路径探析

在提高医学生感恩意识的方法研究上,张静[17]认为应该创建感恩校园文化,培养感恩意识,开展感恩活动在专业教育中渗透感恩思想,建立感恩教育保障体系。张维佳等[12]认为在提高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教育中应该在良好校园文化氛围下侧重课程设置,并且有临床医生和教师的引导,同时重视网络平台教育。严光菊[15]认为在医学生感恩德性养成上应该提升“核心价值”的文化自觉,增强“孝道”的文化自信,增强“德治”的文化自强,完善感恩文化体系,实现“三自教育”,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培育机制。黄晓丽[18]指出提高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要结合医学生的特点,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系列主题教育,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医德教育、爱国和集体主义教育、诚信教育、感恩教育、生命和人文精神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在个性化教育中戴启刚等[19,20]认为应该在儿科学和解剖学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能够明确医学生感恩教育的对象,提高医学生感恩意识,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王兰芝等[21]认为孝亲感教育能够提高新护士的职业素养增强其孝亲感恩意识和人文关怀理念。杨显杰等[22]提出了“算账法”,首先制订一份学习投资效益分析表,学生根据此表填写自己每日在各项目上的实际消费数,并以书信形式告诉父母,用此法进行感恩教育可达到很好的巩固效果。胡友根[23]提出了义工服务是医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不仅有利于医学生人文与医学的融合与贯通,还有利于他们“三自教育”的内化。

3 小结

随着医务工作被舆论推到风口浪尖,医学生感恩教育的研究开始逐步得到重视,针对这一群体的特殊性,还缺乏更深层次的了解,虽然有一些研究能够给医学院校德育教育带来启发,但是缺乏系统性,没有长效机制。对于医学生来说,感恩之心也是良好医德的基础,医学生感恩教育应该作为医学高校德育教育的重点。医学院校应该建立系统的感恩教学机制,除了提倡授课老师在医学专业课上渗透感恩教育外,更应该设置专门的感恩课堂,避免讲座式、灌输式等古板教学方法,推荐互动交流式、实践体验式等多样趣味教学形式,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剖析社会医务不良之风,引导医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职业道德取向,让同学们把感恩记在心里、付诸实践并形成习惯,提高医学生整体素质。除了让感恩教育得到医学院校的重视,政府应该加快感恩教育课程化的步伐,出台相关政策,避免高校重专业轻德育,避免学生重利益轻道德,以学校为基点,政府制度来辅助,学生来配合,大力发展医学生感恩教育,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医学人才。

[1] 胡红霞.高校德育应补上感恩教育这一课[J].北京教育,2005(5):12.

[2] Diener E.Subjective well-being[J].Psychol Bull,1984,95(3):542-575.

[3] 陶志琼.关于感恩教育的几个问题的探讨[J].教育科学,2004(4):9-12.

[4] 申正付,赵东城,杨秀木.大学生感恩状况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J].2011,36(2):181-182.

[5] 马云献,磨岩.大学生敢带量表的初步编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12(5):387-389.

[6] 张海生.当代青少年健康成长因素问题浅析[J].中国科技博览,2010(26):252.

[7] 风笑天.独生子女:媒介负面形象的建构与实证[J].社会学研究,2010,25(3):177-198.

[8] 肖富群,风笑天.我国独生子女研究30年:两种视角及其局限[J].南京社会科学,2010,21(7):45-52.

[9] 曹冬雷,祁煜.医学生感恩教育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2(32):73-74.

[10] 毛磊焱,陈霖柏,敖慧斌.免费医学生感恩意识的现状及原因分析[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2,32(5):681-682.

[11] 周美,刘景伟,岳耀,等.感恩意识在医学生责任感的教育中的价值解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3(3):11.

[12] 张维佳,岳耀.感恩意识在医学生责任感教育中的路径构建[J].神州,2013(2):238.

[13] 王欣欣,白玉.医学生责任感的缺失及其出路[J].学理论,2010(4):225-226.

[14] 许兆峰,徐南楠.高校教师绩效管理的研究[J].管理观察,2010(27):106-107.

[15] 严光菊.医学生感恩德性养成的路径探析[J].长春大学学报,2013(6):1642-1644.

[16] 曾海金,刘珍莲.护生进行感恩教育的探讨[J].护理研究,2008,22(8B):2152-2153.

[17] 张静.医学院校学生感恩教育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9:7.

[18] 黄晓丽.医学生系列主题教育研究[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2,10(4):45-46.

[19] 戴启刚,徐珊,汪受传.儿科学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的体会[J].医学信息,2012,25(10):7.

[20] 常丽荣,武艳,宋一志,等.浅谈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继续医学教育,2013,27(10):94-95.

[21] 王兰芝,邵巧云,柴翠萍.孝亲感教育在新护士培训中的实践[J].护理学杂志,2011(13):14.

[22] 杨显杰,张颢,郝伟韦.谈独立学院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路径选择[J].教育探索,2009(5):111-112.

[23] 胡友根.义工服务作为医学生学习雷锋常态化的思考[J].华夏医学,2013,26(4):823-825.

猜你喜欢
责任感医学院校医学生
英国“大爷”的责任感
国企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媒体品牌推广中的社会责任感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医学院校中小组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实践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高等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浅议